說到猶太人,你會有多少了解呢?聰明、有錢、猶太教、以色列、二戰集中營......我相信大多數讀者對猶太人這一民族是熟悉的,畢竟他們在商業歷史上有那麼卓越的成就。在二戰中又經歷過德國納粹慘無人道的迫害而震驚世界。
但你知道以色列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其實是同根生的兄弟,他們在血緣和宗教上,都是同根同源的,為什麼如今會鬧得水火不容呢?
今天 就從猶太人的起源聊起:
猶太人種的起源
猶太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的祖先是希伯來人,屬古代北閃米特民族,是起源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部,幼發拉底河流域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繁衍歷史。猶太人的人種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簡單來說他們其實屬於白人。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關係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其實是同宗同源的。談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關係是和宗教分不開的,根據《聖經·舊約》上記載,他們的遠祖是亞伯拉罕,而亞伯拉罕的大兒子以實瑪利是公認的阿拉伯人祖先,同父異母的小兒子以撒則是猶太人的祖先。
不僅是宗教傳說這樣認為,根據現在的科學檢測,猶太人的DNA和阿拉伯人的最為相近,2000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哈默爾等人分別研究了7個國家的猶太人和5個國家的阿拉伯人,發現他們的Y染色體是出自同一個祖先。
另外,他們也研究了在586年遭到新巴比倫王國劫掠之後逃亡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後裔的Y 染色體,也是相似的,並且他們的Y染色體與敘利亞和黎巴嫩人的Y染色體的相似性也遠高於與他們當地其他族裔Y染色體的相似性。
也就是說,現在的猶太人、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以及黎巴嫩人等都來自一個祖先。這個與宗教傳說中他們是諾亞兒子閃的後裔相符,即都是閃族或者叫閃米特人,而諾亞和閃都是亞伯拉罕的祖先。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語言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語言學家把這兩種語言歸為閃含語系中的閃語族,可不是隻根據宗教傳說胡亂編的,原因是這兩種語言確實有許多相同之處。
比如“Arab”這個詞出自閃語,意思是“沙漠或沙漠居民”,而在猶太人的聖經裡,希伯來語名字“Erab”也是同樣的意思。當然,這種例子很多。
另外,從生活習俗上來看,他們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如不吃豬肉,動物血液和自死牲畜,還有行割禮等。
儘管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血統上是近親,且神學家公認猶太人信仰的猶太教,是阿拉伯人信仰的伊斯蘭教的源頭。
但這也沒能阻止,後來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猶太人之間水火不容,這要從以色列的復國說起。
以色列的前世今生
以色列是一個既年輕又古老的國家。年輕是因為以色列於1948年才在此宣佈成立。
而古老則相當複雜,因為他們認為以色列的成立是“復國”,而並非新創立。這要從猶太人的祖先說起了,在公元前幾千年他們就生活在現今巴勒斯坦地區,當時稱之為“迦南地”,這是由現代以色列和地中海之間的部分組成的一個古代地區,也是現今巴勒斯坦及周邊組成的一個地區。
因為在公元前幾千年,猶太人的祖先就來到現今巴勒斯坦地區,後因乾旱和饑荒他們為了生存遷徙到了古代埃及,古埃及人接納了逃荒的古猶太人,並將尼羅河下游地區讓給他們居住,古猶太人在此從遊牧民族轉變為農業民族。
後來西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約公元前15世紀左右,在埃及建立了第十五、第十六代王朝,猶太人此時沒有與收留他們的努比亞人共患難,而是顯露出以利益為重的基因,他們幫西克索斯人對努比亞人進行剝削,後來當西克索斯人被努比亞人推翻並趕出埃及時,古猶太人在埃及淪為了奴隸階層。
不甘受壓迫的古猶太人裡誕生了一個叫摩西的先知,摩西領導他們離開埃及到了西奈沙漠,並教導古猶太人信仰雅赫維神(Jahaweh,或 Yahveh)來忍受痛苦和災難,19世紀至今,文獻中習慣翻譯為不正確的讀音“耶和華”。
摩西秘密策劃幫助古猶太人逃離埃及的計劃,在摩西的帶領下,他們衝破了埃及人的重重包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古猶太人回到了他們的發源地迦南,在此之前他們在埃及生活了400年之久。這段歷史也被稱為“出埃及記”,被記載到了《聖經·舊約》當中。
好景不長,猶太人後來又被亞述王國和古巴比倫王國滅國,其族人都被俘虜到兩河流域地區,成為了“古巴比倫之囚”。後來隨著波斯帝國滅掉古巴比倫,猶太人又重新回到了家鄉。但是之後不久又被古羅馬帝國趕出此地。
猶太人再一次亡國後,開始分散到世界各地生存,到以色列宣佈成立,顛沛流離了近2000年。在中國北宋時期,開封也有猶太人的足跡,證據之一就是現在發現了猶太人的教堂,他們被稱為開封猶太人。
18世紀開始,猶太人就開始小規模迴歸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到19世紀開始規模增大。1896年,中歐地區的奧匈帝國猶太裔記者西奧多·赫茨爾發起錫安主義運動,又稱“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號召全世界猶太人迴歸故土,恢復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從此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後面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1904到1914年這10年間,錫安主義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迴歸浪潮,大約有40000名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區定居。
1917年,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英國人至此為阿、以持續幾十年的戰火衝突,定下了罪惡的基調。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迴歸浪潮。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國際聯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民族之家”
1940年,猶太人已佔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迴歸。1944至1948年之間,超過20萬猶太人通過各種途徑輾轉來到巴勒斯坦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有60萬猶太居民。
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33國贊成,包括美國和原蘇聯。他們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耶路撒冷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衝突。
1948年5月14日,在英國的託管期結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國正式宣佈成立,當天為以色列的國慶節,周邊的阿拉伯世界眾多國家,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同時向以色列宣戰,爆發以色列獨立戰爭。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聯合國的席位,成為第59個會員國。
看到這,大家或許有一個疑問,猶太人以被打散到世界各地近2000年,為什麼他們還能始終保持民族的獨立性,還記得故國故土?這要歸功於他們對於自己宗教猶太教堅定信仰。
猶太人的祖先雅各在與神角鬥時傷了腳筋,此後雅各改名為“以色列”,意思是“與神角力的人”,這也是以色列國名的由來。
爭奪耶路撒冷的宗教因素
耶路撒冷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它地處亞、歐、非交通要道,歷史上一直是處於被周邊各種文明、國家和種族爭奪。耶路撒冷2000年來備受戰火洗禮,多次毀壞又重建。這裡還是猶太教、基督教(含天主教)、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雖然他們將耶路撒冷當做聖城的原因並不相同。
最早是猶太人在古以色列時代征服了耶路撒冷,並將這裡擴建。古猶太國王大衛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建猶太教聖殿,現遺址只有一段哭牆。錫安山被猶太人視為聖山,因此成為猶太人復國的象徵。而猶太人的復國運動也稱錫安山運動。
後來羅馬人於公元1世紀攻佔了耶路撒冷,猶太人被趕出了這裡。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從此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掌控。
耶路撒冷有耶穌的聖墓,1099年十字軍攻陷耶路撒冷建國,由封建領主建立起來的法蘭克式的封建國家,這段時間耶路撒冷為基督教掌控。
1187年9月2日,在薩拉丁的進攻下,耶路撒冷守軍投降,薩拉丁選在登霄節這一天進入耶路撒冷,以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耶路撒冷再次回到伊斯蘭教掌控。
二戰後,猶太人大量從其他地區遷入,同時驅逐巴勒斯坦人。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宣佈立國,併入侵佔領了西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處於約旦的管理之下。以色列定都特拉維夫。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老城的哭牆以後,傘兵戰士們駐足凝望他們祖先留下來的猶太教聖殿遺址哭牆,耶路撒冷在時隔近2000年後,再次被猶太教掌控。
在以色列於1967年攻佔整個耶路撒冷之後,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伊斯蘭第三大聖寺)遭到極端猶太份子多次毀壞。但根據聯合國的決議是,阿克薩清真寺永遠屬於穆斯林,至今仍保留在耶路撒冷舊城內。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為什麼以色列和阿拉伯水火不容了吧?只能說人為原因大於宗教原因。雖然現在以色列的所在地,在近2000年前是猶太人的故國,但畢竟後來成為了阿拉伯人生活的地方。舉個通俗的例子:就像有人現在回到18代祖宗住過的村子,說這裡是我家的祖地,我要舉家回到這裡修別墅、蓋祠堂,那現在住在這裡的人是什麼感受呢?
美洲以前還是印第安人的地方呢......
有收穫,可以關注 頭條號和同名公號!
閱讀更多 美國日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