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範曾自稱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於一身的文化大家,坐四望五的巨匠畫家。但是沈從文、李苦禪、黃永玉、李敖等等,不少文化界的精英都不認同他自己對自己的過高評價。在市場經濟中,範曾長袖善舞卻是事實,下面看看他的價值不菲的畫作吧。

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範曾經常畫唐朝詩仙李白,如下:

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範曾畫李白長袍拖地

這個李白的形象,確實太誇張了,如果李白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倒無可厚非。李白穿越了嗎?這種類似當今新娘婚紗的袍是唐朝人的衣服嗎?太長了,拖在地上了。範曾的畫作超越了李白當時的生活環境。另外,範曾在落款中,引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詩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畫中的李白在此時可能穿青色的袍嗎?唐朝深綠色為六品官服色,淺綠色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為八品官服色,淺青色為九品官服色,黃色為宮外之人及庶民服色。李白當時是沒有官職了,應該白色或黃色袍。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有“詩仙”之稱。他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42歲了,滿以為可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玄宗沉溺於聲色,在宦官權貴的讒言中傷下,次年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政治上的失敗使他心情非常苦悶,也使他認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政治上的失敗使他胸中塊壘難消,這首詩便是他的“發憤之作”。

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步輦圖》

在《步輦圖》中有很明顯的體現,畫中沒有人的長袍拖地。畫中唐太宗所服常服色即相對較深的赭黃,而緋袍禮官及錦袍祿東贊之後尾隨的小吏,則穿著淺淡的白袍。

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中,身著紫、緋、綠、青、黃常服圓領袍的內侍,根本沒有長袍拖地的。以服飾體現等級,在古代是一種尤為重要的手段,用以區分社會階層身份貴賤、官位高低。唐代文獻中,除了多次頒發的服制中提到“流外官及庶人,服色用黃”,還有“丈夫通服黃、白”、“奴及部曲通服黃、白”等等記載。古時有“黃衣選人”的說法,自先秦以來,“白衣”、“白丁”也一直都被用來稱呼無功名官職的平民或低等小吏。唐代沿襲舊習,帝王常服繼續使用黃色,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時屬於帝王的“黃”,其實和庶民之普通黃色系還不完全相同,也並非我們後來一般概念中的明黃色,而是色澤略深,黃中偏赤的“赭黃”、“赤黃”。

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梁楷《李白行吟圖》

南宋畫家梁楷《李白行吟圖》,李白的白色長袍恰到好處,露出了腳,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個灑脫放達的詩仙形象。梁楷用筆簡練豪放,純以線描表現,但詩人疏放不羈的個性,以及邊吟邊行的姿態卻刻劃得生動傳神,令人叫絕。《李白行吟圖》捨棄一切背景,簡單數筆,就勾勒出李白遊吟飄然瀟灑的神情,以少勝多,而寓意深遠,令人尋味,形神皆備。

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範曾自吹自擂,看看梁楷的畫,難道不汗顏嗎?下面還是範曾畫的李白圖,千篇一律,還是有色的長袍拖地。我想一個向錢看的畫家,一個品德不高尚的畫家,其學問大多不紮實,不管如何營銷包裝,始終經不起人們推敲的。

李白在範曾大師的筆下穿越,宛然婚紗拖地的新娘

朋友,如果你認為我說錯了,請批評指正吧。如果你還想進一步瞭解範曾,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