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背景介绍:在1960至1963年困难时期及其后一段时间,自然灾害导致上海、无锡、常州、安徽等地的家庭,因饥饿等困难无力抚养出现了大量弃婴。

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此问题找到内蒙古第一书记乌兰夫,希望他能从牧区调拨一些奶粉。但是乌兰夫在请示了周总理之后,做出了更加重大的决定:发动整个内蒙古,将一批孤儿接到牧区,交给牧民抚养。

从1960年初至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3000余名孤儿。仅仅在1960年一年,内蒙古就安置了2000多名南方来的孤儿,牧民们将他们统称为上海孤儿。

在牧民的精心养育下,这些既是孤儿又非孤儿的孩子们慢慢长大了……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图:乌兰夫看望接到内蒙古的孤儿

“严冬时靠毡子御寒,灾难时靠人心取暖”这是草原上流传千年的古语。

这些草原的雄鹰们,长大后也未曾忘过养育自己长大的额吉。

60年后的相聚

2018年 9月24日,在呼伦贝尔市百年润通老年公寓,我的父母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一行16人,携妻随夫,特意从鄂温克牧区来看望我的父母,为我母亲过85岁生日。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图:敖德布拉等上海孤儿为作者母亲过85岁生日,中间戴蓝色哈达的是作者父母

他们都是60年前的上海孤儿。1960年被接到呼伦贝尔草原后,我母亲曾看护过他们。今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情来看望二老,众人一口一声地,用纯正流利的蒙古语叫着额吉唤着阿爸,他们身着蒙古袍,给二老献上圣洁的哈达,赠送了蒙古民族服装和毛毯,制作了生日蛋糕,又设宴招待我们的家人。

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当时的上海孤儿,现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牧民敖德布拉。60年前来到草原的上海孤儿,现已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旗级的各级表彰三十多次,曾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合影;可以说,敖德布拉是这些上海孤儿的优秀代表之一。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上海孤儿,现为鄂温克旗牧民敖德布拉


上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饥饿遍布全国。当时上海孤儿院面对源源不断被送来的孤儿,粮食和营养品难以为继,数百上千的幼小生命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任内蒙古第一书记乌兰夫当即表示,要为中央排忧解难。就这样,3000多名上海孤儿来到了草原。

那个年代的内蒙古尽管同样困难,但接到国家的这份重托,乌兰夫郑重承诺:“要做好孤儿的接收安置工作,要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这也是草原母亲给上海孤儿们立下的承诺。内蒙古紧急部署,接运、安置、吃住、照料、医疗……在细致入微的安排下,3000孤儿顺利来到草原的怀抱,分别送到各盟、市。当地政府相继专门成立了保育院,先将他们收养在保育院里,有病的治病,身体弱的调养身体,待养育健康后,由牧民自愿抱养回家。

当时我的母亲就是呼伦贝尔盟保育院的保育员,曾经像母亲一样精心地呵护过这些幼小的生命。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图:作者父母


每一个草原母亲来保育院接走孤儿的时候,我的母亲都要不厌其烦地嘱咐喂养孩子的注意事项。因此母亲还能记得当时的呼伦贝尔盟保育院为孩子们制定的食谱:4—6个月的婴儿:早2时牛奶;6时牛奶;10时牛奶;午后2时牛奶加菜水或米汤;下午6时牛奶;晚10时牛奶。7—12个月的幼儿:早2时牛奶;6时牛奶;7时30分牛奶、馒头;10时30分牛奶;晚6时30分牛奶粥;晚10时牛奶。大班儿童:一日三餐,每天一次早点,一次水果。

今天看到这个食谱也许你不以为然,但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这样的食谱,意味着不知有多少人要忍饥挨饿。母亲说:当孤儿们一个个被草原母亲们张开宽大的蒙古袍,搂进怀里的时候,我终于懂了“严冬时靠毡子御寒,灾难时靠人心取暖”这句草原上流传千年的古语。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图:敖德布拉等上海孤儿为作者母亲过85岁生日


爱是恒久的诺言,草原母亲们一诺千金,他们无论面临多么困难的处境,也没有放弃过这些孩子。草原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在伊敏河畔,在高高的兴安岭下,含辛茹苦把这些“国家的孩子”一个个培养成为草原上翱翔的雄鹰。

时间荏苒, 60年过去了,他们从养父养母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也曾无数次遥望南方思念着故乡的亲人。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汉族孤儿,和草原上的蒙古族父母组成的一个个家庭,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度过春秋,相依相守,相亲相伴,彼此再也不能分离,他们共同在草原上铸造起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图:敖德布拉等上海孤儿为作者母亲过85岁生日


60年风霜雨雪的锤炼,早已使他们成了地道的蒙古人,现在他们穿蒙古袍,讲蒙古语,写蒙古文,不仅已在草原上成家立业,还都有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草原炼就了他们强健的身躯,刚毅的性格,草原赋予了他们宽广的胸怀,厚重的品格,他们早已扎根在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他们感恩上苍,感恩大地,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曾养育过他们的草原额吉。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60年后的相聚

图:敖德布拉等上海孤儿为作者母亲过85岁生日

这是一段呼伦贝尔草原与上海孤儿血脉相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段共和国民族融和的历史史诗,在祖国北疆描绘出一幅蒙汉民族大团结的壮美画卷!

他们出生在,

共和国饥饿的年代。

三千襁褓中的婴儿,

从南方的都市,

迁徙到北方的草原。

他们生活在,

牧民低矮的毡房里,

离开父母的孤儿们,

在额吉的怀抱里慢慢长大,

跨上阿爸的烈马走向了天涯。

六十年的光阴,

他们忍受着荒野的严寒孤寂,

与星月为友,

与鹰狼为邻,

与牛羊为伴。

历练成地道的牧羊人。

他们用一生,

亲历了这段民族祥和的历史。

如今他们已儿孙满堂,

沐浴着草原秋日的阳光。

无边的原野是他们永久的家乡。

(作者:宝音图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退休干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