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創新須“去偽存真”

在日前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金融與發展·外灘沙龍”上,與會專家在探討國內外金融科技發展現狀、趨勢時指出,即便用較為寬泛的標準,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也就僅僅5年左右的時間,還沒有形成比較明確並被廣泛接受的業務模式,創新仍在繼續。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創新應當沿著金融需求、服務對象、法律關係和競爭關係四條路徑進行,而非“偽創新”、“跛腳創新”和“沙灘創新”。

金融科技創新須“去偽存真”

創新問題仍存

與會人士指出,從行業比較來看,中國的金融科技是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行業也存在“偽創新”、“跛腳創新”和“沙灘創新”問題。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關於“偽創新”的判斷標準是“與實體經濟無關”。京東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文堯天表示,“偽創新”更全面的定義是不遵循金融科技的創新路徑,並且不在金融科技的創新譜系之中的“創新”。最典型的金融科技“偽創新”是ICO。

“跛腳創新”是指前臺創新與中後臺創新不平衡。目前金融科技的創新,主要集中在能夠直接帶來客戶、產生現金流、最終獲取收益的前臺產品創新,在中後臺的風控、合規、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創新明顯薄弱——既缺乏意識,也缺乏動力。“沙灘創新”則是指模式創新背後缺乏科技創新支撐。金融科技的產生和發展與科技進步密不可分。其中,大數據助推金融業務精細化運作;雲計算促進金融服務集約化發展;人工智能推動智慧金融創新發展;密碼技術支撐金融信用背書技術化;移動互聯技術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沒有這些技術的支撐,金融科技的創新只能說是“沙灘上的城堡”,經不起風吹浪打。

金融科技創新須“去偽存真”

供圖 今日頭條

出路何在

金融科技的出路在哪裡?楊文堯天表示:“首先,應當圍繞現實路徑打造真正的創新。真正的創新,是圍繞金融需求的創新,是優化競爭格局的創新,是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新,是符合法律規範的創新。金融科技創新必須以提高資金融通效率、便利融資、提高投資收益、促進風險控制為標準展開;其次,應當用長遠眼光佈局平衡的創新。平衡的創新,需把後臺的數據支撐、風控系統的創新和前臺的業務創新放到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從前臺走向後臺,不僅是金融科技良性發展的要求,也將為金融科技帶來新的業務發展空間;最後,應當以科技為支撐鑄造牢固的創新。沒有底層科技進步支撐的單純商業模式的創新,很難在激烈競爭的市場長期保持優勢。”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指出,金融科技的本質是對新興技術與金融服務的滲透融合,對現有金融業態進行重構、對金融場景豐富度進行提升,以及對金融業務覆蓋對象進行擴充。他表示,底層核心技術是金融科技長期發展與搶佔制高點的關鍵,應結合技術成熟度和應用廣泛度進行規劃佈局。例如,大數據、雲存儲、雲計算等技術發展成熟,建議短期內大力發展,推進相關技術應用的快速落地實施。而區塊鏈技術尚不成熟,且應用場景有限,短期內建議觀望,待技術實現跨越性突破後或應用領域拓展後,再行判斷。就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而言,成熟度尚屬早期,但潛力巨大,未來應用前景廣泛,建議緊盯業界趨勢,長期儲備,擇機進入相關科技領域。

記者 周軒千

【延伸閱讀】

上海金融科技發展亟待補短板

本報訊 (記者 周軒千)根據GFHF與德勤聯合編制的全球FinTech 中心指數,上海在2016年全球20個FinTech中心中僅排第11名,2017年更是在44個FinTech中心排名中驟降到第25名,甚至遜於歐洲非傳統金融中心城市,與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嚴重不符。中國社科院陸家嘴研究基地的一項課題研究成果近日在“金融與發展·外灘沙龍”會上發佈,課題中提出了上海金融科技發展的政策建議。

課題指出,上海發展金融科技的優勢包括人才優勢、需求優勢、資本優勢和經濟優勢。不足之處包括六個方面:首先,金融科技發展定位不夠清晰,戰略定力不足;其次,傳統金融人才較多,但金融科技人才欠缺;第三,金融科技供給需求上,傳統金融發達,金融科技發展不足;第四,金融科技的資本環境總量有限、集中度高、利用率低;第五,金融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第六,金融監管環境比較嚴格,導致創新不足。課題認為,上海市政府應從宏觀政策上重視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制定相應措施,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包括:完善金融科技法律、政策的有效供給;設立政府主導的創投種子基金和引導基金,助推金融科技的股權投資;推進金融科技銀行的設立,或者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化,助推金融科技的債權融資;加強與科技研究機構以及高校之間的合作,打造適應上海區域科技企業發展的金融科技孵化器。

對於上海發展金融科技,課題具體提出了十大建議:結合上海城市總體規劃,優化金融科技戰略發展空間;優化頂層設計,具有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的清晰戰略發展藍圖;金融科技政策要穩定良好,爭取金融科技創新與監管的先試先行權,助推金融創新;鼓勵金融科技底層技術研發,培養高端人才;助力新興金融科技公司成長,打造金融科技公司賦能平臺;不斷豐富與完善上海金融科技資本環境;舉辦“世界金融科技大會”,搭建國際合作“金融科技橋”;建立上海市金融科技公共研發平臺;完善上海市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設金融科技行業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