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客观的辩论到最后会变成了人身攻击?

评论师小牧


我们先从题目本身分析。

有几个关键词,“有些”,“客观辩论”,“最后”,“人身攻击”。下面一一分析:

1,“有些”,作为量性定语形容辩论过程中的少数,而后面出现的“最后”更是在辩论阶段给以限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部分的辩论还是在理性过程中进行的,或者前半部分至少是出于相互尊重,着重于辩题本身展开的相互提供论点与论据的过程。

最后出现少数过激的言辞甚至加上不雅动作(延伸)的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第一,一方内心坚定的认为自己论点是正确的,而正确的定义我们先不考虑其对错,假设我们把经过自己思考,在现有思维、认知能力、阅历等维度下,自我肯定的结果认定为正确的观点。当自我认定为正确,这时让一个人出现言论过激无外乎几个情况,第一种,面对对方的辩论,自身无法与其正面对辩,心理产生委屈,不服,埋怨等负面情绪时,难免失控;第二种,面对对方辩论,自身有能力正面对辩论,但对面辩论被自我认定为,不讲道理、以偏概全、胡搅蛮缠等非正常辩论,导致自我认定以正常的辩论已经无法获取胜利的时候,采取的一种辩论方式。第三种就是,某一方负面情绪被点燃,导致双方陷入人生攻击阶段,以在心理层面获得胜利的需求。

那第二种情况就是,一方在辩论的过程中已经不那么坚定的认为自身的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处于辩论规则下,又不能直接表达这样的心理变化引起的思想动摇,只能通过不那么理智的胡乱辩论打乱对方节奏或者影响对方思路。

2,“客观辩论”,我们把科学认定的规律,发展现象,常理等知识总结认为是客观存在的,把对此的总结认定为客观规律,但由于人们对于这些客观规律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学习能力、辩证能力的差异,因此形成了客观规律在不同人身上反映出不同的解释程度,出现了差异化的认知就导致双方很大程度不在同一认知层面进行讨论,这一点 需要先解释一下。

认知的不同,知识储备的不同,因此理论输出就出现差异,有差异就会出现相互的不认同,辩论的进程正是深层次展现这种差异化的过程,到后期,有少数辩论者产生强烈的不认同,便有可能出现上述不理性的人身攻击过程。

3.“最后”,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人生攻击?其实很简单,能用道理说服对方,为什么要动手(人身攻击),中国讲究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也希望有这样的成就感,于是大家开始时候都表现得彬彬有礼。最后发现,对方并不是那么讲理的人,矛盾激化,又想占据道理上风,只能动手了。

4,“人身攻击”。我们这里把人身攻击认定为是辩论过程中不需要出现的,是对辩友不尊重,不礼貌,甚至带有某些侮辱、嘲笑、打击、故意激怒、揭露伤疤!短板等有失风度的行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一定不会是某一方单纯的原因,有可能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论引发的恶劣结果。

5,最后,我大胆揣测一下提问者真正想表达的语境,可能前面四点都在把这样的状况置身于真正的辩论赛中,我想辩论赛出现这样的状况,几率还是很小的,比较是职业约束的,提问者可能是想问非上述职业辩论过程中,更多是平时生活中场景,比如朋友之间表达不同观点,讨价还价,对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等等,出现提问者所说的情况可能性就会稍微大一点,不是说普通人素质就比辩论选手差,情况是,现实中更倾向于赢得对方认可,而不是讲道理,就如同辩论赛中最佳辩手也有从失败方产出,而现实中,不被认可的感觉更不好受,涉及到周边参与者的眼光,或想表现给某人看时,你非要跟我一争高低,等更复杂的情况。

总而言之,我们是礼仪之邦,避免不必要的人人身攻击,是对双方的尊重,更是自我修养的具体体现!

小生不才,希望能有所帮助!


执伞人love旅游


首先,中国文化的辩证主义。中国人眼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比如说选择与执着,大智若愚,大愚若智等都是客观辩论比较常说的话题。其次,客观的辩论离不开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修养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辩论的事实存在,无法避免。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就有“两小儿辩日”的案例。最后,客观的辩论最终导致人身攻击。我们就不得不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了。马斯洛的需求学中讲到:人有渴望被尊重,被认同的需求。也就是说当两个人对客观事实的存在,因为生活环境,文化修养的不同而产生矛盾时,双方都渴望被对方认同,被尊重时,矛盾就激化了。激化而得不到宣泄,自然而然就上升到人身攻击了!



莫曰酱


个人观点都是不同,碰到有些性格极端一点的就会激化情绪


天天年年70598497


中国人认为一个观点或一个理论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附着思考者的一种派生的“属性”,如果一个人在证明品质不好,那他的理论和观点就没有价值,所以中国人对于人身攻击的兴趣远远大于观点本身的逻辑分析。


陳海宁


无能的表现!有一些人,家庭里受到的学校里学到的都很有限。


用户6909244029891


因为辩论常带着激情,容易拔枪走火!


一个女人是一个女人


说不过了,再不人身攻击就没话说了。


林记谁


争论到最后都说服不了对方,而且本身自己的认知中对方是错误的,就会很生气,嗯打上一场就可以了。


木与白之歌


任何一种所谓客观的辩论,都首先带有了自我主观的色彩。没有绝对的客观。

每个人主观意识里的客观事物,肯定是不同的,就好比一部客观存在的电影,每个人的观后感是不一样的。假如一定要对此评判个高低好赖,那么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立场观点去辩别其是非。辩论本身是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的,所以难免辩论到最后就演变成了个人的人身攻击。


品读小屋


能动手就别吵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