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sbshow



王夫人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大小姐,贾政的嫡妻,荣国府的实权派人物,她最初的形象是通过刘姥姥的口中道出的。

第六回: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

年轻的时候的王夫人也是端庄持重,精明能干,由于年龄渐长,加之贾珠的早亡,给了王夫人极大的打击,从而逐渐消沉,把家事交给了侄女王熙凤。王夫人的后半生很悲惨,两子一女皆不在人世,真是令人唏嘘啊!

一是孝老。在封建社会,王夫人算是一个标准的好儿媳,出身尊贵,大方得体。在治家方面,应该不逊于她的侄女王熙凤的。

贾政常年在外做官,荣国府上下可以说是全靠王夫人,打点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王夫人对贾母很孝顺,贾母对王夫人是很认可的。

在四十一回中,贾母在大观园中游玩累了,在稻香村歇息,王夫人也是累的“歪着就睡着了”却仍在一旁随时待命,还吩咐丫头“老太来那里有信,你就叫我”。

因为贾赦强纳鸳鸯为妾之事,贾母责骂王夫人,经过探春的辩解,贾母转怒为喜,对薛姨妈说: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样,婆婆跟前不过是应景儿。

因为王夫人的孝顺,贾母当众表扬王夫人,而且贾家的管家大权也是一直在王夫人手里的。


二是敬夫。在八十四回中,在议论宝玉的亲事时,贾母对着邢夫人、王夫人,指着贾政说:

“想他那年轻的时侯,那一种古怪脾气,比宝玉还加一倍呢。直等娶了媳妇,才略略的懂了些人事儿。如今只抱怨宝玉,这会子我看宝玉比他还略体些人情儿呢”。

这说明贾政年轻的时候,也是脾气古怪之人,但是王夫人能处处体谅丈夫,充分显示了作为正妻的德范,为贾政培养了有才的贾珠、位及贵妃的女儿、还有衔玉而生的宝玉。

在红楼梦中,除了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夫人和贾政的交流都是有商有量、和和气气的。

贾政和王夫人在商议向大观园里腾挪时,“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当宝玉进来时,“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三是宽仁。王夫人是极讨厌粗俗的赵姨娘的,但是她对赵姨娘的女儿探春却非常好,从小就把探春接到自己身边抚养,培养了一个精明能干的姑娘。

面对爸爸不疼哥哥不管的迎春,在夫家受到了虐待,回来向王夫人诉苦,也提到“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迎春归去之后,作为继母的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却甚实伤感,在房中自己叹息了一回。

对于穷亲戚刘姥姥她也是没有嫌弃的意思,交代凤姐“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她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她”。还有在巧姐婚事中,巧姐在向王夫人求救中,王夫人“气的说不出话来,呆了半天”;为了让平儿和刘姥姥暗度陈仓把巧姐送出去,王夫人又“找邢夫人说闲话儿,把邢夫人先绊住”,用“障眼法”争取时间,使巧姐躲过一劫,化险为夷。


四是苛恶。因为金钏跳井自尽、晴雯在病中被赶出大观园,还有芳官等三名唱戏的小姑娘被逼为尼等事件,王夫人的严厉苛刻,一直被一些读者所诟病,谓之“伪善”和“恶毒”,但是从王夫人的所处的时代、家庭出身、身份地位和作为母亲的心境来看,才会办出恶事。

作为官宦大家的小姐,王夫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孩子要端正矜持,像“袭人、麝月那种笨笨地才好”;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她希望管理对象是老实勤勉,不惹是生非的。

作为封建时代的母亲,她担心“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她希望儿子身边只有老成持重、规劝他在仕途上上进的人,而不是“狐狸精似的人物”,让儿子沉溺于儿女私情。

她怒扇与宝玉偶有的“亲密”举动的贴身丫鬟金钏时,也有这样的表述: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

赶晴雯出大观园也是因为王善保家的挑唆,再加上王夫人对狐媚子的厌恶:素日这些丫鬟皆知王夫人最嫌娇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王夫人一见她钗亸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且形容面貌恰是上月的那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

赶走蕙香(四儿),是因为“虽比不上晴雯一半,却有几分水秀”,与宝玉是一天的生日,而且在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

赶走芳官、藕官等三个唱戏的小姑娘,是因为王夫人认为“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著宝玉无所不为”。

但是,纵然有千般因万般由,王夫人毕竟因一己之私害了性命,因“严”而“苛”,因“苛”而“恶”亦是恶!


少读红楼


王夫人做为《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之一,存在感还是比较强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评价王夫人不能从单一的某件事情做出判断,而是要统观全书,做深入的了解。首先我们要了解王夫人的背景经历,系金陵官宦大家——王家之女,出身不凡,王熙凤的姑母,贾政之妻,育有贾珠、贾元春和贾宝玉两儿一女,长子贾珠早亡,长女元春入宫为妃,终日不得相见,唯有一个混世魔王——宝玉整日陪伴左右,也是不让人省心。与贾政虽是原配夫妻,柰贾政的心思却待赵姨娘更重一点,所以夫妻关系也谈不上琴瑟和鸣,不过是图有其名罢了

王夫人做为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管家人之一,自然会用一些手段,在撵晴雯出大观园以及金钏投井的事情上,我们看到了其凌厉的一面,展现出她做为高高在上的主子的威严,但这两件事又都与宝玉有关,谁又能说王夫人不是爱子心切,怕儿子学坏而做出的无柰之举呢?所以她其实也是一名普通的母亲。

王夫人为人妻为人媳在这个大家族中也是极孝顺的,贾母和宝钗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由此可见贾母还是很喜欢这个儿媳的。她事事处处维护着这个家族的利益,始终将贾母和贾政以及宝玉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当时深受“三从四德”思想禁锢的女性的典型代表。

如果你也喜欢《红楼梦》,那就点赞鼓励一下吧,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


愈心


由于王夫人不支持“木石前盟”,所以好多人都不喜欢她。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我认为王夫人是极度一个可悲的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女性。

首先,封建礼教中“媳妇”的地位非常低,靠山再硬的娘家也不掺和婆家的事,正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从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吃饭可以看出来,姑娘们(林黛玉、三春等)比王夫人要先入座,王夫人要亲自上菜后才能坐下来。像李纨、凤姐就更不用说了,全程伺候着,等贾母一桌撤了,她们才回去吃饭。

想必王夫人这些年都像凤姐一样伺候过来的,甚至还伺候过林黛玉的母亲。



再者,早年丧子,长女入宫不能相见,晚年还守着个混世魔王。

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用说就能想象到对王夫人打击有多大,如果贾珠还在世,能轮得到贾琏夫妇来主持荣国府吗?

元春打小入宫,如果没有省亲一事,可恐怕是“死生不能再相见”的事了,“宫门一入深似海”,都是些勾心斗角、见不得人的事,从元春省亲哭成泪人,怨恨父母将自己送进宫可以看出来,王夫人怎么能不伤心呢?

含玉出生的贾宝玉如果是个成器的也就算了,偏偏是个混世魔王,不思上进。如果王夫人早知道这“玉”到底是干嘛来了,真的会觉得自己白疼了他一场。



最后,夫妻生活不和睦,形同虚设。

贾政宁愿对着蛮横霸道、出身低微的妾,都不愿对着出身高贵的王夫人,真让人寒心。王夫人这般出身的人,怎么会放下身段去讨好贾政呢?只能吃斋念佛度日子罢了。

薛宝钗再世故圆滑,至少对王夫人是亲近的,是王夫人的贴心小棉袄,而林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并不跟王夫人亲近,如果你是王夫人,你会选择谁当儿媳妇呢?


史是古代的史


王夫人是一个非常悲惨的角色,盲目而又愚昧,她是被封建标准毒害了的一个人,孝敬婆婆,顺从丈夫,溺爱儿子。她出身于金陵王家,和贾政的婚姻是强强联合但是王家并没有对女儿们做足够的教养,她们都是非常有心计的人,只是王夫人作为妹妹,远没有薛姨妈的狡猾。

我们从元春身上可以看到她的影子,她年轻的时候,必然也是非常美的。



孝敬婆婆,我们从黛玉进贾府,她站着布菜,以及每每艰难时,都是叮嘱阿凤不要让老太太知道。

从文中,我们看到她和贾政应该是开始是不错的,只是在生了宝玉之后,就有了赵姨娘上位,她应该是很善良的,要不然,就像阿凤治尤二姐一样把赵姨娘治死了。只是后来,愚蠢的赵姨娘野心勃勃,想要把宝玉扳倒,才令她非常生气。可是祸患已经养成,她没有办法了。



王家是显赫的,书中也出了三个王家的人,薛姨妈,凤姐。她疼爱宝玉,就像薛姨妈保护薛蟠一样,是愚昧的行为。她明知宝玉的种种不对,她不去管教,却怪女孩子们把宝玉教坏了,勾引坏了。

她在驭夫术上,并没有阿凤的狠毒,如果有,像赵姨娘这种蠢婆娘早就被整死了。而她却不敢设计害人,只是恨赵姨娘,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于用人上,她一直都是出于偏心,如果不是她偏心认为阿凤会和她贴心的话,她完全可以在李纨贾珠刚成亲就把管家的任务给李纨。而不是引狼入室的招来了凤姐。到了最后,阿凤势力过大,又妄想把宝钗拉拢在身边。



这样,她明知不讨贾母的喜欢,却偏偏是说为了宝玉好。因为宝钗大方稳重会持家,而黛玉身体不好又小性儿。结果,虽然作者没写完,但是显然也是酿成了一幕悲剧。

所以,我们可以说,王夫人于婆婆面前,她一心想要做好媳妇,结果还是忤逆了贾母。她一心想要做个慈祥的太太,却也终究后院起火。她想要做个好母亲,却是最终害了最爱的儿子。她凡事不敢担当责任,而又不能预先防范,最终结果凄凉。

因此,可以知道她是一个盲目而又愚昧的人。


荷唯洛之恋


年轻时的王夫人一定也是一个极好看极动人的大家闺秀。奈何我们现在看到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似的中年当家主母。

王夫人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豪门王家,在号称“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府里,因生了出色的儿女,上下对她极力称颂。平时她吃斋念佛,非常的“宽仁慈厚,贫恤老弱”

就是这样一个“”善人“宽厚人”只因丫环金钏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

因宝玉的丫环晴雯长的像林妹妹,说话不太规矩恭敬而已,就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生生派人把她“ 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

仅仅一个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大动干戈指使抄检大观园,结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迁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还有其他小小细节都处处透露出她虽“不大说话”但处事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甚至于狠毒无情,是绝对标准的精明强干的当家主母。

也有人说王夫人很多过激的、甚至狠毒的行为都与保护宝玉有关,是母爱影响了她的行为、判断。是溺爱,导致了她自私与不理智。 我不这么看,也许有母爱的天性,但更多的还是对自身利益相关的维护。儿子是她以后的希望。因为娘家已经呈现败落迹象,一方面她要维持高贵荣耀、威严宽厚的体面,一方面内心脆弱、战战兢兢害怕自己失去这一切的支撑。所以她一边看儿子特别紧,一边对所有可能损害她利益的人都特别狠。

也许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可是她终究是可恨的。


颜丽明844



如果看过脂砚斋评批,你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刻画每一个人物的,包括王夫人。她是个慈爱的母亲、可怜的母亲,也是个自私的母亲、失败的母亲。

在望子成龙这个问题上,她想让宝玉能替得了早殇的贾珠,所以她完全拥护贾政的严管厉教。但贾珠已逝,元春入宫,贾环不肖,探春老成,又使得她把所有的宠溺都给了宝玉。可以说,这种疼爱和期待相交织、渴望和担心相融合的母爱与今天的大多数母亲的心态几乎没有两样。以王夫人的身世背景和三观,她想不出比经济仕途更正确的人生选择了。而宝玉最终撒手悬崖、弃绝天伦之情,按我们能读到的后四十回来看,尽管母亲的心已碎,她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三个孩子,早夭的,暴亡的(元春应该死得很凄惨),出家的。试问有几个母亲能受得了!




在金玉良缘这个问题上,她看中宝钗也是必然的。就感情的远近而言,钗是娘家亲外甥女,黛是夫家小姑子的女儿,凡是已婚女人都明白娘家姐妹和夫家姐妹的差异。就性格的特点而言,钗温柔敦厚有眼色会做人能隐忍,黛率真任性身子弱心气高脸皮薄,试问天下当婆婆的,尤其是家法大的婆婆,会喜欢哪个?当然,老太太这位婆婆也并不大喜欢她这个“木头似的”儿媳,所谓物以类聚,惺惺惜惺惺,同理,王夫人也不喜欢和她性格反差大的人,如贾母(嘴上不敢说而已)、贾敏、黛玉、晴雯、芳官……就联姻背景而言,钗皇商出身,在古代虽不算显贵,但财富是有的,母亲兄长是有的,而黛虽身系世宦贵族书香大家,但无父母无兄弟无财富(家财去了哪是个谜)。为家族基业门楣光耀计,也得选宝钗。

综上,王夫人虽然出身高贵,但骨子里是个俗而又俗的人,这既是生活的真实,也是艺术的真实。一个没有灵性的女人、没有雅趣的女人、没有爱情的女人就是像她那样憎恶灵性、雅趣和爱情的。她作为青年人的家长和家族的掌权者,确实戕害了很多人和很多真情,但她最后的顺从和苦守也值得读者为之掬“一把辛酸泪”了。


路人不言


王夫人是个身不由己的人。

我认为《红楼梦》中王夫人绝对不能用好坏来形容。看王夫人,一定要从她是个母亲,是个妻子,自己是个儿媳妇,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这四个方面来看。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王夫人是个无奈的母亲。

王夫人为了荣国府牺牲很大。我之前说过贾母之所以偏心小儿子,主要是小儿子贾政肩负了振兴家业的责任。而贾赦却没有。可我们看到贾政本身一个工部员外郎,算不得显赫,真正的振兴其实放在了儿女身上。王夫人给贾政生了三个孩子。

首先贾珠肩负了贾政对他的所有期望,十四岁进学,娶妻生子,结果不到二十岁一病死了。关于贾珠的死我之前分析认为贾珠绝不是简单得病死的。现在还是这样认为。王夫人中年丧子,心情可想而知有多悲伤。而贾珠作为二房长子,只要能够学有所成,必然是家族兴旺所系。看贾宝玉挨打,王夫人一声珠儿,喊哭了一家人,可知贾珠还是挺优秀的。

其次,贾珠死后,贾元春成了家族的希望。元春进宫对于贾家是好事,但对于王夫人是又失去了一个女儿。元春说皇宫是不得了人的地方,既是母女相见难,也表明宫廷生存之艰难。只要是个对子女有爱的人,怎么会不心痛。王夫人后面变得有点麻木不仁未尝不是哀莫大于心死。

最后,贾宝玉是王夫人的老来子,是最后的寄托。

很多人说王夫人很丑我不同意。王夫人真丑贾政不可能和她中年生了贾宝玉。可见王夫人和贾政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对于贾宝玉,王夫人彻底放手了。就这么一个儿子了。不能像贾珠一样严加管教(贾宝玉的放任绝对是贾珠处境的反比)。也不能像元春一样不珍惜。所以贾宝玉就长成了混世魔王的样子,不但学无所成,还离经叛道。王夫人对贾宝玉有多爱,也表明她曾经的心有多痛。将心比心而已!



第二,王夫人是个痛苦的妻子。

王熙凤容不下贾琏纳妾。薛姨妈身边也没见丈夫的姬妾或者其他儿女。可知王家女儿应该是善妒的。但王夫人还是容忍了贾政有赵姨娘和周姨娘。如果从王熙凤的角度思考问题,王夫人是真的承受了更多的。而贾政平时并不怎么管教贾宝玉,王夫人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就更珍宝。所以王夫人才对贾宝玉的爱情苗头那么反应激烈。她容不得任何引诱儿子有男女私情的行为。首先这与当时的礼法所不容,其次未尝没有她对丈夫的怨气撒在了儿子身边人身上的意思。



第三,王夫人要做个孝顺儿媳。

贾母的厉害谁也不能轻视。而王夫人有这样一个婆婆其实是痛苦的。因为贾母的眼里不容沙子,王夫人是一刻也不敢懈怠的。我们看她经常和王熙凤说的不能让老太太知道,不能让老太太担心,贾母因鸳鸯的事迁怒骂她,她五十岁的人了立即站起来一声不敢说。“绣春囊”出来后,她哭着对王熙凤说要是老太太知道了怎么办!这都是王夫人作为儿媳妇的不容易。虽然她一定和贾母有矛盾。但她绝不敢触怒贾母!只能小心翼翼的伺候。



第四,王夫人不是个合格的管家。

荣国府在王夫人手中毫无寸进,江河日下。即使交给王熙凤也没有改变。这是王夫人的能力所限。她能做的只是自己省检点。也绝不肯让贾母和姑娘们难过。而这显然是她没有办法的办法。后期她要用二两人参配药,结果遍寻不着,书中描写她低头思忖半日。那一刻的王夫人真的很可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夫人也算尽力了。

综上,王夫人无论做母亲,做妻子,做儿媳妇,做管家,她都做的和痛苦。书中描绘她一心向佛。也表明或许只有神佛面前才能让她得到片刻安宁。所以尽管她撵走了金钏儿,抄捡大观园赶走了晴雯,四儿芳官等,并造成金钏儿,晴雯惨死,但她也只是想保护自己最珍惜的人而已!封建社会,主奴有别,丫头在主人眼里和牲畜没什么区别。王夫人不过是清楚了两块自己看不上的绊脚石而已。而这一点,从贾母到宝钗黛玉都没说过一句不对的话,可知,这是那时候的共识!

最后,王夫人也是个可怜人。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老林文学社 刚刚 · 平远县东石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王夫人,荣府二夫人,贾政的原配,贾元春贾宝玉的生母,当然也是寡妇李纨的婆婆贾兰的奶奶。

在人们印象中,王夫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每天吃素,口里念佛经,宝钗称她"慈善人‘’。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前,是这样对女婿狗儿说的‘’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

其实,王夫人是荣国府实际当家人。嫂子刑夫人与她相比还真不是一个档次。她上有贾母偏袒,下倚着亲侄女王熙凤管家,权势之大,其实真不是一个贾母认为的‘’可怜见的""木头似的‘’人。

王夫人心中只有两个字,就是利益。与其利益无关的,她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王熙凤放高利贷,她可以‘’问一下",但与其利益有关的,绝不心慈手软。绝不会顾及自己的"慈祥‘’形象。

金钏儿跳井,说起来就是因为她与宝玉调笑了几句,这在平时可能是习惯了的,宝玉本就‘’爱吃人嘴上胭脂",小孩子家胡闹些也就那样了。但因为这次金钏儿唆使宝玉却抓贾环与丫鬟的现行。这必将挑起赵姨娘的事端,激发矛盾。因此,王夫人"翻起身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个嘴巴子‘’直接发令把她赶出去,金钏儿苦求无效跳井而亡。

抄检大观园,她直接命人把晴雯从床上拉起来赶出去,哪里管她现已‘’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哪里还顾及晴雯是贾母直接指派给宝玉的大丫鬟。直接导致晴雯屈死,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芳官等几个学戏的逼入空门不知死活。

王夫人,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未能直接触及其利益时,她是以慈善人的身份出现,当触及其利益时,对劳动人民进行打击镇压,她会理直气壮地毫不掩饰自己的残酷手段,且毫不手软,更不会考虑自己的名声。

王夫人,是另一种大凶大恶的统治者。是名副其实的贵妇人。正如那当年所谓微服私访的人物,表面是慈祥仁爱的,转眼间凶相毕露屠杀朝中大臣,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句话就可抄大臣的家产,把所谓的国法家规抛到九霄云外,还无耻地说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红楼梦》中曹公刻画王夫人这个人物,有其更深刻的意义。


红豆诗社


王夫人是怎样一个人物,好像用一两句话概括不了,得听我后面慢慢道来,但,总的来说,王夫人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虽然不说,但我相信她活得很痛苦,用民间说的一句话,属于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一个幸福的女人,应该是夫疼子孝,公婆怜爱。对照一下,王夫人似乎一样都不沾。

先说她老公贾政。贾政跟王夫人过的日子,整个就是一个“面子工程”,两个家庭背景相似的人联姻,貌似看起来门当户对,但是,贾政对她没啥好说的。这俩夫妻间除了为儿女的事,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对话,庸常夫妻间的亲昵,热呼话,彼此之间没有一句。且也算不上相敬如宾。相敬如宾首先得在一个敬字,没了敬,哪能如宾?最为讽刺的是,“道三不着两”的赵姨娘那么不入众人眼,居然入了贾政的眼,可见,在贾政心目中,王夫人的形象连最最可恶的人都比不上。想想真叫是悲催。王夫人对探春说黛玉母亲当年金尊玉贵的时候,是不是内心里也对贾敏和谐恩爱的婚姻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嫉妒?贾敏虽然早逝,林如海却无意再娶,他对贾敏的感情是情真意切的,明摆在那儿。跟贾政对王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的名门望族,同样出身的千金小姐,贾敏深得所爱,王夫人却私毫没有。这是不是也导致她后来对待宝玉的事情上的态度,要把那些“狐狸精”一起掐死。

子孝呢?贾珠死了,没有指望了。元春入了宫,到了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想孝也孝不起来,唯有剩下一个宝玉。可是,宝玉对王夫人只有怕没有孝。无论是金钏事件还是晴雯事件,宝玉面对自己爱之深的人的无能为力,就反应在他内心对王夫人的惧怕。

在婆婆贾母面前,王夫人同样不得好。贾母眼里的王夫人,就是一个笨笨的不会说话也不会做事的木头人。这样的人活着,甚是无趣。

王夫人为什么要吃斋念佛,并不是她为了行善。而是她自己身处困境,通过吃斋念佛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否则的话,她的日子大概一天也过不下去。


苏小妮


王夫人未出阁时也是个幸福的金陵王家千金,容貌动人,性格爽利,言语响快的伶俐人,从宝玉与元春的容貌可见她年轻时也美。嫁与贾政,性格有所改变,她与贾政的性格不大相合。从刘姥姥口中得知先前爽利性格何以变为后期的木头人,与夫妻二人性格不睦有关。

她这种强势性格为贾政不大喜欢,贾政的怕老婆便与此相关。吵架也吵不过妻子,而王夫人也当家,也比她能料理家也有才能。虽为旧社会不大顺从贾政。二人交流少至而少言。贾府又是大家,与大房关系不睦,在妯娌之间,两房之间,在贾母对两个儿子亲疏上,王夫人有智有谋胜过大房。她的性格变化在家族争斗,在她管理贾府事务的人际关系中人攻于心计了。成了理家人际胜者,在心理上与贾政也渐行渐远。贾政娶了周姨娘,赵姨娘把她的幸福推向幸福的边缘,也成了婚姻的不幸之人。更使她沉默寡言。

从嫁与贾府孤单势薄上有婆母妯娌下有众人想成为拥有主权之人,不甘为下,不受人欺王夫人用尽了心思。以至耗神损经无力管家,又招来助力侄女王熙凤,不为人不为大房所制处处争先。她沉默不代表不争。

她自身的经历与不幸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儿子贾宝玉身上,又心里因为自身命运变化而信佛,归于命运,不思归于她的强势不甘落后。也以信佛来化解个性上的欲望与不满,以期平心内难忍之气。为了在儿子婚姻上夺得主动权,娶宝钗为她心意,巩固家中地位。所以对于贾母的外孙女,贾政外甥女,从林黛玉初来即有隔痎一样,这是婆媳,夫妻家庭不睦排斥夫家人,贾家亲属。

王夫人的强势个性,想一切操纵在手的权力欲大于她对家庭成员丈夫子女的情感,自私虚荣。这种性格早为贾母所识,所以王夫人生女元春,宝玉贾母夺抚养教育权,扼制她权力之大波及子女与她一心,与她成为一样的人。牵制她,防她控制一切。她与贾母在宝玉婚事上争夺战也是争权战。但贾母为宝玉,她为个人利益,她注定成为生活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