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點名鄭州等12個城市!這個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2018年11月29日傍晚,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

,12個城市被點名、並賦予重任。


國家點名鄭州等12個城市!這個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近年以來,國家日益重視區域經濟發展,先後把“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列入了國家戰略,在全國各地畫了很多個圈,試圖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國家點名鄭州等12個城市!這個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正當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中央、國務院出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應該說是意義重大。

本文重點不在於評價新機制,而是試圖從文件的表述,來看哪些城市在中央心目中地位更重,承擔的使命更多。

在這份文件的第二節,有這樣一段話,非常值得細讀。為了便於大家閱讀,我把它進行了分段,引述如下:

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

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加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協調對接,推動各區域合作聯動。

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國家點名鄭州等12個城市!這個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此外,在這一段話的前部,還有下面一段話值得注意: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推動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優化開發模式。

由此可見,在談論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時,中央首先想到的是以下12個城市和兩個區:

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副中心(通州)。


國家點名鄭州等12個城市!這個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這些城市被點名,意味著什麼?下面是我的分析:

1、雖然國家在各地畫了很多個圈,但真正成為國家戰略的是,只有以下幾個:“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日前高層曾在上海表示,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所以還要加上“長三角一體化”。

至於“海南自貿區+自由港”,事實上也享受了“國家發展戰略”的待遇,但表述的時候似乎跟上面幾個略有差異。

其他的區域發展戰略,比如關中平原城市帶、淮海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等,都沒有上升為國家戰略。

2、在上述五到六個國家戰略裡,“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文件裡著墨最多。

其中“雄安新區”和“北京副中心”的規劃建設,都曾被稱為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還被稱為“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3、北京等12個城市被賦予重要使命。

文件裡四次提及北京(“京津冀”這種組合不算),顯示北京是最重要的城市。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裡,國家還是提了“北京+天津”的雙中心概念,雖然北京匯聚的資金已經是5.3個天津,但天津畢竟是直轄市。

在提及“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的時候,中央只點了上海一個城市的名,而沒有提及杭州和南京,這一點值得關注。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則提及了四個城市、四個中心——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注意,這個順序不是基於經濟能力,而是政治地位。之所以要在這個區域提及4個城市(4箇中心),是因為大灣區涉及3個關稅區,至少要提及三個城市,這就是香港、澳門和代表廣東的廣州。不提及深圳顯然又過不去,因為深圳正在成為這個區域經濟總量的老大。所以,最終提及了四個城市,樹立了4箇中心。

我之前曾多次指出,珠三角是“合夥人圈子”,此次中央明確認定大灣區有4箇中心城市,顯然是承認了這個圈子的特殊性。

在上述三大區域之外,文件“打包式”地提及了其他幾個城市——“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4、為什麼是“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而沒有長沙、合肥,也沒有提及東北的城市?

原因很簡單,重慶等5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點名鄭州等12個城市!這個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目前,中央一共認定了9個“國家中心城市”,全部在本文件裡提及。不是“國家中心城市”而被提及的,是香港、澳門和深圳。

至於杭州、南京、瀋陽,甚至青島、廈門、長沙等,都尚未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也不是公認的一線城市,更不是獨立關稅區,所以都沒有被提及。

由此可見,提及哪個城市、不提及哪個城市,文件起草者是非常講究的,這裡面有強烈的政治秩序在裡面。

5、長三角未來是“單中心結構”嗎?

毫無疑問,本文件重點提及了中國的5大經濟區: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西部、中部。

但值得玩味的是,京津冀是“北京+天津”的雙中心,大灣區是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的“4核結構”,西南城市群是“重慶+成都”的雙中心,中部經濟區是(武漢+鄭州)的雙中心。只有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和長三角(上海)是單中心。

關中很小,也只能是西安為中心,這沒有討論餘地。

但長三角不同,面積很大有26個城市。其中杭州體量已經達到上海的35%,南京達到了上海的30%左右(匯聚的資金總量),杭州、南京實力之接近上海,遠遠超過了天津之接近北京。以長三角之大,只提上海這一個中心,似乎不太妥當。

但遺憾的,南京和杭州既不是一線城市,也不是直轄市,也沒有拿到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所以竟然在這樣重要的文件裡隱身了,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最近,上海和江蘇、浙江在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的規劃,涵蓋的城市除了上海,還有蘇州、無錫、南通、嘉興、湖州、舟山、寧波等7個城市,也沒有杭州和南京。


國家點名鄭州等12個城市!這個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最後的結論:

1、通過文件,我們可以窺見中國的主要城市,在中央心目中的地位。上述12個城市,當前地位最重要。

2、未來,國家中心城市還會擴圍,深圳、杭州、南京、瀋陽等城市還有機會,廈門青島或許也有機會。至於未來會不會在“國家中心城市”之外,定出更高規格的“世界城市”(坊間傳聞是“北上廣深”),有待觀察。

3、這份城市名單,是重要的買房參考。雖然有些“國家中心城市”比如鄭州、西安經濟體量不算大,但未來前途無量。因為這些城市會在各種規劃中“源源不斷地佔便宜”,而且他們還會獲得本省資源的強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