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感谢大家来到新一期的《细品雍正王朝》,纵观剧里,联想剧外,分析人物,剖析剧情,还原一个真实的《雍正王朝》世界观。

《雍正王朝》开篇,黄河流域遭灾,四阿哥胤禛在清查国库后揭露了国库空虚,无钱赈灾的现状,并且经由太子胤礽推荐,主动承担起了赶赴江南进行赈灾与筹款的重任。在扬州,面对冥顽不化的九阿哥门人——江南巡盐道任伯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代理扬州知府田文镜以及杭州参将年羹尧相互配合,先是借由田文镜之手鼓动扬州灾民前往当地富户家中乞讨,引发盐商和富户们的慌乱,又在截获九阿哥给任伯安的书信后以此相威胁,筹得赈灾款项,解了朝廷燃眉之急。但是四阿哥的所作所为因为触及了许多地方官员以及朝中大臣,甚至是皇子们的利益,特别是“八爷党”的几位阿哥,损失相当惨重,所以四阿哥胤禛遭到了参奏。

为此,康熙专门召集了上书房的三位大臣,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商议此事,并且还是让太子胤礽先谈谈自己的想法。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太子胤礽的回答是:“儿臣以为四弟的才具是有的,办事也肯尽心尽力,这次筹到了款也购到了粮,也算是解了朝廷的一次燃眉之急,功不可没。但是。”太子停顿了一下,随后话锋一转“皇阿玛经常开导儿臣们,要以德为本,以仁导行,激烈激诈的手段并非立身之本、治国之道,要说在这方面,四弟是欠缺了点。”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听到这里,康熙脸沉了下来,随即也就不再谈论此事,而是将话题转移:“那个天津桂顺斋新进上来的萨琪玛,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样。李德全,给大人们各上一份尝一尝。”之后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家里的情况:“这老四老十三家里怎么样了?”太子却沉默不知如何作答,康熙接着说:“他们奔波在外,你这当兄长的该多关心着点才是。”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当康熙听到太子胤礽对于四阿哥胤禛的评论时,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为什么说到了桂顺斋的萨琪玛和老四老十三的家人?康熙对于太子的回答又怎么样的不满?我们一一来分析。

首先,四阿哥胤禛去江南筹款赈灾,是谁举荐的,是太子;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唯谁的马首是瞻,是太子;四阿哥是谁的人,是谁的党羽,还是太子。太子和四阿哥,既有兄弟之情,又有君臣之礼,而四阿哥也对太子非常的敬重,即便是四阿哥真的犯了错误,作为上级领导和举荐之人的太子胤礽,都应该主动把责任揽过来,为自己的下级四阿哥胤禛开脱,这才能树立太子在皇子中的威信,才能赢得这些普通皇子的尊敬和支持,才能让自己的位置更加稳固,也才能让这些皇子们踏踏实实为太子办事效命。而太子的回答,并没有看出他对于这位支持自己的阿哥有任何的偏袒,更像是对于四阿哥的责怪,这是推卸责任的一种的表现,完全没有一点作为领头人的魄力和责任感,况且本身这一次四阿哥与十三阿哥江南办差,是明显有功于国家和社稷的,这一点让康熙非常的失望。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其次,康熙和太子胤礽从房间出来之前,马齐正在说着民间的歌谣:“官员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叫回话。”康熙出来之后随即对上“老百姓说: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调回京。”并且说三位上书房大臣的对话他们都是听到的。而太子的回答波澜不惊的将三位大臣的意见中和了起来,既对四阿哥的行为有所认同,但是也对其得罪盐商富户和各级官吏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既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同时也没有对三位大臣意见的反驳,选择了中庸的回答,双方都不得罪,这也体现了太子性格上的软弱和行动上的瞻前顾后,这一点也是让康熙非常的失望。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再次,康熙用到了天津桂顺斋的萨琪玛同御膳房的萨琪玛做比较,寓意为何?御膳房的萨琪玛是按照宫里的传统,用的经过加工过的奶子和蜂蜜,为的就是符合皇上和后宫妃嫔们的口味;而桂顺斋的萨琪玛,用的材料和宫里的不同,制作工艺也不相同,所以做出来的味道也同御膳房的不一样,但是这个味道更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所以能够成为老字号流传下来,就连吃惯了宫廷萨琪玛的康熙及皇亲贵胄,也对这个味道非常的喜欢。

康熙用两种萨琪玛作比较其实是有三重的含义:

第一,桂顺斋的萨琪玛是老字号,不能因为他的用料和味道和宫里的不同就否定它的美味,就像四阿哥去江南办差一样,有人批评他不按照圣人的礼法行事,但是他并没有造成负面的影响,只是得罪了一些贪官末吏,却完成了任务,缓解了国家危难,至于方式方法可以事后再议,对于朝廷当务之急的赈灾筹款的成果,要予以积极的肯定。

第二,老百姓都喜欢,这个名号是老百姓给的,名声也是从宫外进来的,不能因为它是宫外出品,在宫里就受到歧视,只要味道好,名声好,一样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康熙对此就非常喜欢,这也说明康熙认为老百姓的声音非常重要,是帝王评价臣子是非功过的重要标准,国家就是要以国计民生为本,做的事情更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这样朝廷才能长治久安。

第三,宫里的萨琪玛按照宫里的规矩来,有着严格的标准,适合宫里但不一适合民间,民间的萨琪玛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口味更适合民间,不会像宫里一样一成不变,人云亦云,同时也没有宫里出品的萨琪玛对于皇帝口味的奉承。所以太子就不应该老是看别人怎么说,自己就随声附和,而是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标准,也不应该管大臣们有什么意见,符不符合标准,而是要看对于国家、对于朝廷、对于百姓有没有好处,这才是关键。

最后,康熙询问太子有没有关心过在外办差的四阿哥、十三阿哥家里的情况,这也是对太子的一种教导,作为兄长,也是作为两位阿哥的领导和上级,关心下属的家里,不仅能让在外的兄弟放下顾虑全心办差,把朝廷的事情办好,更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方式,让兄弟感到暖心,这样日后才会继续死心塌地的跟着太子你办事情,你的太子之位乃至日后的皇位才会更加稳固,因为你有着能为你办事、对你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而另康熙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细节,也被太子错过了。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康熙召集三位上书房大臣前来商议参奏四阿哥一事,希望太子在上书房三位重臣面前,能够夸赞四阿哥的所作所为,对于四阿哥所奏的参劾灾区贪官末吏之事予以积极赞同,严加惩办,并且向康熙保举自己的两位阿哥弟弟。这样,既能树立太子的威信,稳固太子党队伍的内部团结,同时,康熙又可借此机会,将整顿吏治、追比欠款的工作放心的交给太子,并由四阿哥、十三阿哥协同,完成一次权利交接。但是,太子的一番回答却彻底打乱了康熙的计划,也让康熙彻底的寒心,所以只能转移话题,不愿继续,此时的康熙,内心中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吧。

当听到太子对于四阿哥的评论时,康熙为什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以上就是本期《细品雍正王朝》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欣赏,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也会更加努力带来更多更好的关于《雍正王朝》的细品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