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董事长说只输了十几亿,但却让几百亿的供应链掉入了坑

11月24日,面对证券时报的采访,人在香港的刘立荣承认自己在塞班赌场输了钱,但不是传闻中的100亿,而是十多亿。所以,按照他的说法,不是他把公司

赌死了,而是公司本来就迟早会死,赌博只是压垮金立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上面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打消外界的疑虑,甚至还进一步衍生更多疑团。这一切,都有待接下来金立进入破产重组之后揭晓。

钱去了哪里了?

按照刘立荣在面对证券时报采访中的说法,在2013年到2015年,金立平均每个月亏损不低于1亿,到2016年和2017年每月亏损不低于2亿。

这一点和金立公开的财务数据完全背离。在2016年金立发行规模为10亿的私募债“16金立债”时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金立营收达到270多亿,净利润13.3亿,当年现金余额为7.3亿。2017年上半年,金立营收则为150多亿,净利润则为7.6亿,现金余额10.3亿。

金立董事长说只输了十几亿,但却让几百亿的供应链掉入了坑

金立私募债公布的2014-2016年财报

按照刘立荣的说法,2016年,2017年的金立年度实际亏损超过20亿,但账面上盈利却是13亿左右。账面数据和真实数据相差30-40亿。

这些钱都去哪里了?刘立荣说,这里面营销费用很大,不止7-8个亿,而且不仅仅花在了广告上,还花在了各种地推活动之中——这里面为人所熟知的,是金立在去年启动的所谓明星战略,请冯小刚等帮手机站台。这样的营销开销数目总体有几十亿,而这种开销,几乎是死无对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滋生诸如广告返点之类问题的。在金立负债累累的情况下,这种巨额的开销并不能免除转移资产的嫌疑。

说谎还是做假?

再退一步,如果刘立荣说的没错的话,那只有另一种可能:账目做假

做过手机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产品配件上百个SKU,动辄涉及几十号供应商,流水账期稍有差错,一批货就亏进去了。金立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也是员工过万的大型企业,如果按照刘立荣的说法,他一向以来公私不分,那金立的账目应该混乱到什么局面呢?

实际上,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账目不会太假。哪怕老板长期用公司的钱花天酒地,公司也是要正常经营的,账目不可以乱。

金立董事长说只输了十几亿,但却让几百亿的供应链掉入了坑

这种行业的财务报表要做假,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各位看官,要在一个万人企业整出30多亿的大窟窿,这事得一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进销存,贷押骗,一个人做不完。仅是刘立荣一人所为?谁信谁傻。因此,金立的管理层绝对知情,在财务数据方面,他们轻则是心照不宣的同谋,更可能是共同参与做假账欺骗银行和债权人的共犯。

其实金立刚刚爆雷的时候就有供应商怀疑,金立长期实际亏损,管理层通过“赌博”这个说法,其实只是为了推卸责任。众所周知的是,赌博也是洗钱方法的一种,刘立荣如此大数目的豪赌,很可能是意识到再也掩盖不住公司财务窟窿,只能就此一搏。否则,何以一个理智的信奉步步为营的围棋棋手,会带着十几亿坐上赌桌一掷定生死呢?

讲了那么多,只有一个观点:刘立荣说的并不是真相,又或者前两年发债的时候财务账面做了大手脚。以上两者是相互排斥的。

破产重组救的是供应链

金立事件让从上游的组件公司到下游的营销公司,都一起陷入了困境。这是近3年来手机行业里面第二起大型的爆雷事件,上一次是乐视。但论影响深远,金立事件远超乐视。

这是因为,金立事件真正把行业的核心供应商拖下水,目前,金立资产是202亿元,负债约在280亿元。债主中,光细分领域龙头的上市公司就包括欧菲科技、天马(显示屏)、维科(电芯、电极)、欣旺达(电池)等等公司。这些公司今年的日子都不好过。

金立董事长说只输了十几亿,但却让几百亿的供应链掉入了坑

从供应商的角度看,不难看出这种影响有多大——欧菲科技的三季报显示,账面货币资金只有6.7亿,应收账款92亿,存货112亿;从周转的角度来看,现金流非常紧迫。也就是说,刘立荣在赌场输掉的十几亿,让他的上下家,流水规模数百亿的手机供应链一起遭了秧。

其实,从供应链上的债主们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通过盘活这笔死债,拿回流动资金去盘活自己的生意。而在金立这里亏钱,只能是输少算赢了。

11月28日上午,金立经营债权人会议在金立总部举行,破产重组看来是目前最明确的方向。目前,法院已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相关公司法定代表人限制高消费。金立通信董事长刘立荣、财务总监何大兵,均在受限行列。

法院的这一举动,预示着等待着刘立荣的,绝不会仅仅是丢掉金立那么简单。而挪用公司款项赌博的刘立荣,也绝不应全身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