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之地距刘备只有20里,为何刘备不去相救?

用户4474650761


关羽在襄樊大战失败后,逃往麦城,最终却在【临沮】这个地方被杀。实际上临沮距离刘备太远了,根本不是20里,而且临沮距离益州边界也是非常的远。所以刘备根本无法及时救援关羽。



临沮相对于益州的距离

根据《夷陵州志》中的记载临沮县也叫远安县,而远安县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这个地方距离成都有上千里之遥,因此刘备根本不可能迅速派兵接应关羽。

再来说说临沮距离益州边境的距离。关羽听闻吕蒙拿下江陵后,迅速从襄樊撤兵,到达麦城时摆在关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向西经夷陵,过秭归进入益州的管理范围。另一条是向北逃跑,经过新城、上庸进入益州。



当时的吕蒙为了防止放虎归山,在拿下荆州时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他首先派遣了陆逊扼守了荆州和益州的通道,因此秭归和夷陵都有吴军驻守。而关羽或许是猜测到了吴军已经截断了自己的退路,或许是派兵打探到了这一消息。因此关羽放弃了向西逃跑的路线,选择了向北逃跑。当然这条路线也被吕蒙料到,最终关羽向北逃跑时被潘璋杀于临沮。

首先看第一条路线,关羽是准备越过秭归进入益州的巫县,这个巫县距离临沮达到了200公里左右,同样到房陵的距离也有200公里左右。所以关羽实际距离益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刘备为何不救

公元219年5月,刘备刚刚打赢了为期两年的汉中之战。这一场战争几乎耗尽了蜀地的民力,成年男性全部上了战场,女性也在运输物资,所以成都方面已经是一座空城。

如果关羽战败的消息传到成都后,成都方面根本没有任何支援的兵力,况且陆逊也扼守住了长江水道。在这种情况下,成都发兵救援等于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



由此看来,如果要救援,只有在汉中称王的刘备调兵遣将了。但实际上刘备从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刘备赢得汉中之战是在5月,在7月时刘备在汉中称王,同时关羽也发动了的襄樊大战。8月关羽趁着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这时的关羽意气风发。之后在9月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10月的时候还有宛城陆浑民起义响应关羽。也就是说此时的关羽形势一片大好。

但事情发展很突然,到了11月吕蒙白衣渡江夺取江陵,事情根本来不及反应。而且此时在襄樊一带的关羽并没有想着向房陵一带逃跑,而是幻想着南归夺回江陵,结果可想而知,连逃跑的机会都失去了。



此时的刘备估计正在汉中处理公务,而且一直听闻二弟势如破竹,所以根本不担心关羽会失败。而当关羽丢失荆州的消息传来后,估计关羽被杀的消息也会迅速传来,所以即便刘备当时正在阻止兵力营救关羽也已经晚了。


我是越关


这件事怪不得刘备!更多是关羽自己的原因,先是瞒报不求救;二是求救不及时。当时关羽倾巢出动导致荆州被占领,关羽的部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受损,大约还有兵力22000人左右,而吕蒙在荆州地区的兵力也不过20000人,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吕蒙的兵力本身是弱于关羽的,有可能可以打败关羽,但是绝对不可能包围关羽,这时候关羽要是选择撤退的话,吕蒙根本拿他没办法。但是关羽觉得自己被吕蒙羞辱了,怕丢人而不敢声张,想要重新夺回荆州。

在关羽发兵攻城的时候吕蒙兵力并不占优,他是据城而守的。这时候吕蒙就用了一个损招,他把荆州百姓驱赶到城头上,让他们呼唤自己在关羽部队里的亲朋好友,然后关羽的军心被动摇图,有三分之二的人临阵倒戈,关羽制止不住。所以折算一下,当时的大约有1.4~1.6万人投降,关羽军大约还剩6000~8000人左右,然后吕蒙才开始追击,关羽开始跑。这时候双方的兵力对比就劣势很明显了,关羽抵挡不住只能一路撤退,吕蒙则一路追击。关羽在这个时候才派人出去求救,当时去求救的人是廖化,廖化首先去上庸城求救,可是刘封孟达当时的兵力只有大约1600人,而对面的东吴兵力已经增加到32000人左右,这时候据城而守尚且吃紧,出城去救关羽则明显兵力不足,这是他们拒绝出兵的理由,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而廖化这时候才入川去求救。可是蜀汉当时的兵力多在汉中,永安白帝城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对抗东吴,然后被一路拒绝到成都。所以,关羽不被救自己也占有一定责任的。


优己


关羽太骄傲自大了,不懂得外交。孙权与刘备两大阵营本来就有矛盾,关系很微妙。关羽军又在与曹操阵营对抗。在这种情况下,他本应该拉拢孙权,但他非但没有,反而把孙权得罪太深了:首先,孙权曾试图与关羽联姻,想要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小女儿,但关羽根本瞧不起孙权,非但不同意,反而还把孙权羞辱了一顿,这是其一。其二就更过分了,史书曾记载,关羽北上与曹操军队作战,取得巨大优势的时候,部队粮草供给出现了困难,他竟然在没有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派兵把孙权军在湘关的粮仓给强占了!换作是任何一方看,这都是欺人太甚了!正是在这件事发生之后,孙权才命令吕蒙出兵偷袭关羽的。关羽的败亡,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咎由自取。他不但自己兵败身死,还把刘备与诸葛亮制定的北伐、称霸中原的全盘计划给毁了!荆州被占后,刘备阵营丢失了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在战略上开始处于全面劣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蜀汉也成为了三方最弱的。这都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后遗症


ZeroOriginal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被孙权所袭,发生了大意失荆州事件。荆州失陷后,关羽、关平父子曾经想向西逃入刘备所在的益州境内,但最终是在距离益州仅20里远的临沮被陆逊的部将潘璋所截获,并被孙权下令斩杀。一代名将关羽就此殒命,那么刘备为何不发兵救他呢?

关羽距离刘备只有20里这种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事情要先回到最初的“关羽北伐”说起。东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在益州汉中一带战胜曹操,并往东攻下了房陵、上庸两郡。镇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刘备的胜利,也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襄阳和樊城,并大破于禁、庞德等人的军队,史称“水淹七军”。


不过,由于关羽军队主力尽出,一路进攻襄阳,一路进攻樊城,导致荆州的后方空虚,被孙权趁虚而入。曹操采取司马懿的“驱虎吞狼”之计,与孙权暗中结盟。一方面,曹操命大将徐晃率军进攻关羽;另一方面,孙权则派吕蒙、陆逊等人偷袭江陵、公安,占领了关羽的大后方,使关羽腹背受敌。

在曹操与孙权的夹击下,关羽兵败如山倒,荆州的7万大军也土崩瓦解。关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领数十名骑兵往西逃走,准备进入益州。但陆逊派部将朱然、潘璋等人在临沮一带设伏,并将关羽、关平父子擒获斩杀。


南漳县的临沮岗在古襄阳以南,属于荆州管辖,距离益州仅有20余里的路程。南漳县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襄西之屏障、巴蜀之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是说,关羽父子还是最终差一点就逃入益州了。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发兵相救呢?

事实上,临沮虽然距离益州的边境较近,但距离刘备所在的成都(益州的腹地)却远远不只20里。刘备在汉中战胜曹操以后,就南下返回了成都。成都距离荆州西部的临沮仍有数百公里远的路程,再加上益州山路崎岖,道路不便。所以一直到关羽被杀后数月,刘备才获悉“关羽身死、荆州失陷”的内幕,所以他是完全无力在第一时间救援关羽的。


历史的荒野


对于关羽之死,一直有着刘备阴谋论的说法,不少朋友认为当初关羽本可安然逃回益州,但苦于没有援兵支援而终被擒身死,话说真是这样吗?

首先看看题主这个问题吧,明显有丑化刘备的嫌疑,关羽被杀之地距刘备只有二十里?太荒谬了吧!公元219年十二月,关羽率众逃出麦城,一路向西突围,然终没能逃出孙吴的追击,在距离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被吴将马忠俘获,于次年元月被吴军斩杀于临沮。临沮距离益州边境只有二十里不假,但益州有多大?时刘备在成都,成都离临沮何止百里啊!且两地之间重峦叠嶂,让刘备如何亲自去救?也许有朋友会说,即使刘备自己不亲自前去,为何也不派人支援呢?说到这,主要有两大原因!

西川局势未稳

汉中争夺战,刘备与曹操自建安二十二年一直打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持续了近两年之久,双方都已经元气大伤了。时虽以刘备取胜,曹操退兵汉中,但曹操并没有走远,他率军于长安坐镇,一来提防刘备乘势攻打关中,二来给刘备北境施加压力。

六月,刘备命孟达刘封拿下了上庸三郡;七月称汉中王,将镇守汉中的重任交付与镇北将军魏延后便回了成都,为何匆匆回成都呢?其实前面也说了,汉中一战,打了两年之久,可想而知当时蜀中堆积了多少事需要刘备去处理。且本来对西川之地的掌控尚未稳固,加之大战初定,刘备需要处理的内政实在太多了,如何安抚人心?如何休养生息,恢复生产?这都是急需处理的事。而这些事情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处理好的!

关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败亡

前面说到刘备是219年七月回成都的,而关羽北伐恰好也是从这月开始!

同年八月,关羽大败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过胜利来得快,失败来得更快!九月,曹操亲临河南郏县,一面派人联合孙权,请求孙权出兵袭击关羽后方,一面遣大将徐晃领军数万支援樊城,正当关羽在前线与徐晃对战之际,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袭取了南郡,时关羽急率军回援,然因士兵家人皆被吴军所俘而作鸟兽散!

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

一奇袭,一攻心,关羽可谓是败得彻彻底底,后无奈退往麦城,年底就于临沮被俘,后被杀害。

而这一切,对于远在成都的刘备来说太突然了!八月才大胜,威震华夏,谁能想到年底就会败得那么彻底,兵败身亡。

时上庸虽距离关羽最近,但从上庸到麦城的这段距离可不好走啊!且不说一来一往,时关羽派人求援也得要时间吧?再者当时上庸真的能出兵支援吗?其实在我看来孟达刘封不出兵确有私心,但也有苦衷。六月才打下上庸,原上庸太守申耽本就有降曹之意(后果投降曹魏),无奈刘封孟达攻打上庸,只得降蜀。支援关羽,孟达刘封二人必去其一,此时上庸的局势真能稳定吗?后来孟达降魏后,独自镇守上庸的刘封可是被上庸叛军赶出了上庸的!

这便是关羽败亡的真相,没有什么刘备阴谋论,实命也!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关羽被杀之地距刘备只有20里,为何刘备不去相救?

这个说法是近些年突然冒出来的,其理由是关羽被杀之地【临沮】距离刘备掌控的益州不过20里地,而刘备竟然没有任何救援动作,眼睁睁看着关羽死去,进而推测出这很有可能是刘备同诸葛亮假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的借刀杀人之计。真的是这样么?

首先来看看临沮和益州到底相距多远。

临沮县东汉时属荆州南郡,即现在的湖北宜昌市远安县。它距离益州最近的地方是上庸郡房陵,即现在的湖北省房县,直线距离大概100多公里。所以说关羽被杀之地距离益州可不是20多里地,而是100多公里,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刘备为何不救关羽。

虽然关羽败死之地距离益州有100多公里,但从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到最后死于临沮有大半年时间,在这期间内刘备不仅没有对襄樊战役做出过任何指示,甚至没有支援过关羽一兵一卒。这不禁会让人产生疑问,刘备为何要这样做?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刘备忙于其他事情。219年上半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取了重镇汉中。但夺取汉中后刘备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着手疏通成都至汉中的驿道。因为要穿过秦岭地区,所以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占据了刘备很大一部分精力。

另外,据《廖立传》所载,刘备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期间在曾去过汉中一段时间,廖立认为正是这段行程贻误了军机,导致关羽败亡荆州丢失“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如果此说法为真,那么刘备在这个节骨眼去汉中有两个原因,一是视察驿道情况,二是处理其他重要事情。

至于是什么重要事情,史书上并无记载。不过刘备不久便任命名不见经传的魏延为汉中太守,可见定是在汉中做了实地考察,做了一些人事安排,从而贻误了荆州军机。

2、关羽前期进兵顺利。刘备之所以敢抽身前往汉中,定是对荆州的形势是放心的。因为关羽在襄樊战役前期的进展特别顺利,甚至利用汉水暴涨消灭了于禁带来的援军,生俘于禁。同时招降侯音等宛城地区的叛乱分子,在襄樊后方煽风点火,一时“威震华夏”,吓的曹操直要迁都。

而这些关羽肯定向刘备做了汇报,再加上关羽为人自傲,多半说不用主公操心,单凭我一人之力就可以击败曹仁,拿下襄樊。刘备一看自然放松对荆州的关注。

3、关羽败亡太过急促,来不及刘备做出反应。虽然关羽前期进展顺利,但是却没有一举拿下曹仁坚守的樊城,并中了东吴之计,从荆州后方抽调部队增援前线,让东吴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关羽后方,使关羽形势急转直下。

这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先主传》中用了“俄而”两个字来形容。不久前关羽还说“形势一片大好”,没过多久就传来关羽被孙权擒杀的消息,所以刘备根本没有时间做出反应。

4、东吴断绝了刘备救援的通道。随吕蒙而来的还有陆逊,他并没有在南郡停留,而是一路向西,占据了从西川至荆州的地区,先后攻占了宜都、房陵和秭归等地,消灭刘备一万多人,彻底阻断了刘备救援关羽的通道。

而这被消灭的一万多人,估计有一部分很可能是从永安派往荆州接应的先头部队。因为关羽已经抽调了荆州大部分军队到前线,不可能留一万多人在夷陵地区布防。而这一部分军队很可能是奉刘备之命,所以刘备并不是对荆州战事完全没有反应,只是未作出详尽安排。


石头说历史


很多人都认为,关羽北伐襄樊失利,逃至麦城后,离刘备控制的地盘很近了,然而刘备却没有去救。这其中必然有阴谋!其实,这种阴谋论完全就是想太多了。刘备当时之所以没有去救关羽,完全是因为关羽败的太突然,刘备来不及反应造成的。


这里先捋一下当时的时间线,都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事件:


五月,曹操从汉中退兵,刘备遂取汉中。但是注意了!曹操并没有走远,他仍然率军在长安坐镇,提防刘备打关中。

六月,刘备遣孟达攻房陵,刘封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封其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仍使其镇守上庸。

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刘备称王后,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镇守汉中。然后他自己就回成都去了同月,关羽北伐

八月,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来援救襄阳,却被关羽打的全军覆灭。许昌以南各郡反曹势力纷纷响应关羽。

九月,曹操离开长安,前往河南郏县。他派人通使孙权,请求东吴攻关羽后方。同时又增援徐晃,阻止关于的北上。

综上所述,截止南郡被孙权偷袭之前,可以得出如下两点:


第一、关羽出兵之前,刘、曹仍然在汉中较着劲。这说明曹操的军事重心还在西部,随时会卷土重来,向汉中施压。关羽之所以发动樊城之战,最初目的应该是骚扰为主,给汉中分担压力,让刘备坐稳汉中。


第二、然而结果谁都没有想到,关羽的小宇宙爆发了,老天爷也非常配合。原本只是一支配合刘备行动的偏师,竟然打的曹操在长安都坐不住了,移师向东。于是汉中压力锐减,所有压力都压在了荆州一边。

按常理来说,至此,关羽北伐目的应该是达到了,而且还超过了预期。此时刘备就应该要从汉中出兵,响应关羽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刘备没有动。至于为什么没动。我觉得原因有二:

一是刘备刚刚与曹操血战了两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才拿下汉中。他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用于休养生息。

二是曹操本尊未动,说明长安尚有余力,刘备若是立即出兵关中出马,就又要和曹操来一次硬碰硬,难度太大了。

其实两边都在等,就看谁先熬不住。



结果两边都是狠人。曹操本来想去援助,但是侍中桓阶跟他说,于禁虽然被灭了,那是时运不济。曹仁、徐晃还在襄阳,他们都是军事强人。我们现在还没败,我方还有远胜于蜀汉的板凳深度,老大您要稳住啊!于是曹操接受了桓阶的建议,自己留守,但是给徐晃派去了大量兵力。(约六万)

如果曹操当时没有听桓阶的,亲自出马去打关羽,我相信刘备一定会出兵汉中。可惜曹操家底深厚,于禁的七军被灭,他又调出了六万兵马去补窟窿。面对这么强的对手,刘备当然是不会轻举妄动了。

不过对于刘备来说,他也没所谓。因为只要关羽在徐晃兵力集结之前攻破樊城,战略目标还是能达到的。就算攻不破,也可以安全撤回南郡,他并不吃亏(关羽水军掌握制河权)。可惜的是,意外出现了。


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相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南郡。关羽并不知南郡已失,还想再夺回南郡。

十一月,吕蒙采取分化瓦解之策略,导致关羽的将士皆无战心,逐渐离散。于是关羽便向北面突围,打算逃回益州。注意了!关羽是向曹军方向突围的。

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襄阳南漳),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值得一提的是,十月,孙权攻取荆州后,上表向曹操称臣,请曹操代汉自立。这表明什么意思呢?这表明孙权在偷袭关羽后,立即就抛弃了孙刘联盟,投靠了曹操。刘备此时不仅只有曹操一个对手,他要面对曹、孙两家对他的夹击。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关羽并没有败,他从樊城撤兵时,队伍是完整的。真正让关羽进退失据的是孙权!吕蒙在背后会心一击,关羽的部队立马人心溃散。连关羽本人都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因此,刘备当时刘备没去救关羽,其实就是三个原因:

一是关羽败的太快!十月份还在襄阳前线围攻曹仁。即使南郡被占时,关羽还统帅着几万精兵。岂不料,十一月就全军覆灭了。刘备当时远在成都,根本来不及反应。

二是刘备没料到孙权会那么决绝。孙、刘合作了十多年,中间偶有矛盾,但刘备认为孙权这厮还不至于投靠到曹操一方。结果人家孙权就是这么的狠,说闹掰就闹掰!

三是孙权偷袭荆州后,立即与曹操结盟。孙权和曹操联合,这是二打一,刘备去救,终究也是白救。以刘备集团的自身实力,单挑曹孙的任意一家,都是压力山大。现在那两家联合起来了,刘备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止损,预防两家联合进攻益州。如果还想着拼命投入兵力反扑,这绝对是发疯了。

所以说,当孙权偷袭关羽后方的那一刻。关羽和刘备就已经输了,无论怎么做,失败都是无法避免。因为弱者就是这种命……


最后再说说当时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为什么没去救关羽。先说结论:如果刘封和孟达当时去救了,关羽生还的几率会很大。这也是后来刘备会生气的原因之一

然而刘封和孟达偏偏就没去,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刘封和孟达也是刚刚才攻占了上庸和房陵不久。其实他们两人也是当年六月才刚刚在上庸郡站住脚,对上庸的控制权并不牢靠。(本地土著都是直接留任,这些人并不可靠)

到了八月,关羽围攻樊城,要求孟达和刘封那边发兵援助。两人就曾以上庸本地土著刚刚投降,不可靠为理由,拒绝了关羽。气的关羽扬言要回去教训他们。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三国志·刘封传》

客观来说,我觉得他们两人的担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说不定他们两人前脚刚走,后脚申仪就叛变了,把刘封、孟达五花大绑,送给曹老板当礼物。毕竟申仪、申耽兄弟两人的尿性,众人皆知。



如果他们两人发兵去救关羽,导致上庸被曹军夺去。救了关羽也是有罪,并且还有可能陷入孙曹联军的包围圈。于公于私,刘封和孟达都得出不发兵助战的结论。

因此总的来说,关羽之败,其实就是败在输得太快了。刘备没有反应时间,孙权又做的异常绝情(派兵攻夷陵,直接断了关于走水路回益州的可能性)。而刘封、孟达本身又只是一支偏师,让他们去承担主力该承受的压力,着实有点难为人。


Mer86



关羽从北伐到兵败被杀,前后近半年时间,这半年内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对荆州战区进行任何有效支援,联系到诸葛亮后来劝刘备杀刘封,一直有人质疑这是诸葛亮考虑,关羽和刘封一样,易代之后桀骜难治,假手东吴杀死了关羽。

不过之前的人只是质疑,并没有挑破这件事。真正挑破这件事的,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太炎先生的《訄书》中直接说,借刀杀人除掉关羽动机最强的就是诸葛亮。此说田余庆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中也有提及,虽未展开讨论,但基本上是同意太炎先生的意见的。

其实这是个误会。就算诸葛亮和刘备都在为将来刘禅顺利接班做考虑,想假手于人,除掉关羽,也不可能顺便连荆州都一起送给东吴。虽然刘备当时已经攻占汉中,但荆州仍然是原计划中与曹操正面对抗的主战场,而夺取汉中只是为了扎紧篱笆,保证益州得战略安全。所以,于情于理,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借刀杀人。

而且,刘备在汉中局面稳定下来之后,实际上已经在着手协助关羽,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派刘封从汉中出发,去协助孟达攻占东三郡,也就是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孟达在出征上庸之前是宜都太守,属于荆州战区,所以关羽在北伐襄阳局面占优之后,就派孟达也北上进攻上庸。刘备此时则派刘封到上庸去统一指挥和统帅东三郡。


看一下地图就知道,襄樊,江陵和宜都大体上是一个三角形,而上庸在江陵到襄樊的侧翼。关羽北伐是从江陵,公安一带出兵,其实是孤军深入,所以一开始孟达并没有出动。是在关羽在襄樊进展比较顺利的情况下,孟达才从秭归北上,进攻上庸,就是要占领东三郡,保障侧翼安全。

上庸和汉中有汉水谷道连接,拿下东三郡和襄樊之后,就等于把汉中到襄樊这一线以南地区全部收入囊中了。而且,在关羽将曹仁和曹操派来的主力压制在襄樊之后,东三郡已经和曹魏隔绝,进攻起来并不费力。孟达本有四千部曲,而东三郡曹魏并没有派驻大军,是由当地豪强申仪申耽兄弟占据的,孟达攻杀房陵太守蒯祺后,申仪申耽投降,也很快就占领了这里。

宜都在今天的宜昌,下辖秭归,巫县等地,夷陵也是宜都辖区。从长江水道而言,在荆州后方,控制着三峡水道,保障荆州和江州之间的水路联系,位置十分关键。而这一段长江水道是从西北向东南的倾斜走向,如果这段水道被敌手控制,荆州就和益州失去联系了,益州也无力救援了。

而东吴偷袭荆州恰巧选择了关羽在襄樊困于坚城之下,孟达也已经率兵北上进攻东三郡的时机。而且,东吴的这次偷袭是经过周密策划的。吕蒙先率领大军偷袭公安和江陵,由于糜芳傅士仁开城投降,关羽马上就失去了根据地。


《三国志·陆逊传》:
羽览逊书,有谦下自讬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首尾西方。逊复部旌讨破布、凯。布、凯脱走,蜀以为将。逊令人诱之,布帅众还降。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

这之后,吕蒙驻守荆州,而为这次偷袭出谋划策的陆逊则马上被孙权拜为宜都太守,继续沿江西进。陆逊率军马上沿江逆流而上,迅速攻占了秭归和巫县,接替孟达担任宜都太守的樊友投降,荆州和益州之间的水路联系被切断。这样,关羽和孟达就完全成了孤军,处在吴军的U型包围之中。而这时候的刘备就算是有心救援关羽,也是要大费周章的,缓不济急。

这也是为什么在关羽覆败之后,孟达也只能向曹魏投降的原因,因为他回益州的后路也已经被吴军切断了,如果要回益州,唯一的可能就是沿汉水向西北,进入汉中地区。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上庸到汉中都是山中谷道,崎岖难行,小股人马还可以勉强通行,大军就不太可能了。如果魏军追击,处境就很危险了。

同样的事情在几年后刘备东征伐吴时又再次上演过。刘备率军东征以后,迅速攻占了巫县和秭归,并以秭归为大本营。陆逊则相应的收缩兵力,退到夷陵一带,引诱刘备大军进入三峡水道,但封锁了三峡出口。


三峡地区流急滩险,大军行动不便,刘备只能一面派黄权率一部分军队进入江东的东三郡地区,防备魏军,自己则只能以主力进入江西的山区,联营七百里。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陆逊用火攻击败了刘备,刘备放弃船登岸,试图在马鞍山固守,陆逊命吴军围攻,刘备只能趁夜逃走,基本上全军覆没。

之后,刘备沿陆路逃至巫县以西的鱼腹,才算是稳住阵脚,收拾亡散,汇合援军,而鱼腹以东的巫县和秭归都被吴军重新占领。这样,黄权所率江北驻军约二万人也和关羽,孟达一样,失去了以大军团返回益州的归路,最后也和孟达一样,只能向曹魏投降。不过,黄权所率军队就地解散了,并没有全部一起投降,投降的只是一小部分。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东吴出兵偷袭到关羽兵败被杀,前后一个月时间,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救援的原因了。就是因为东吴已经占领了秭归和巫县,西陵,完全控制了三峡水道,关羽根本没有机会直接逃回益州了,益州同样也完全来不及救援关羽。

也是因此,关羽在看到形势危急之时,第一反应并不是立即向益州求援,而是派人到上庸,要求刘封、孟达出兵接应。兵败之后,关羽逃亡的目标也并不是益州,而是先去往东三郡,然后再做打算。这就是因为这时候益州根本来不及救援,唯一有可能救援的,就只有东三郡。而所谓的关羽被擒的地方距离益州地界只有三十公里,也是指从临沮到上庸的距离。


萧武


关羽北上肯定是刘备传话了(个人愚见),刘备虽然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胜利,但从实际效果上讲,汉中的取得虽然让刘备占得了地利,找到了一个进攻的桥头堡,但由于曹操提前把汉中居民转移了,导致刘备几乎是穷蜀中之力,聚集了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诸葛亮法正之力才夺得的地盘实际作用有点缩水,后来实际也证明,汉中向外出击道路也不好走。其次曹军虽然退了,但肯定有一部分主力肯定留在长安附近防御刘备,毕竟害怕刘备直接象诸葛亮后来那样北伐,估计刘备集团肯定有此打算,因为汉中由于人口太少,农业无法支撑大规模驻军,刘备也想直接拿下长安。但刘备集团经汉中一站也领教了曹军的战斗力,并且也需要休整一下。关羽的荆州方向军队本身战斗力要比益州本土的军队战斗力强,且养精蓄锐,刘备就觉得让关羽的荆州军马出击一下,吸引一下曹操集团的注意力,将长安驻军减少,关羽不负众望击败了于禁庞德的大军,打的曹仁躲在城里不敢出来,曹操都动了迁都的心思,我估计曹操肯定想动长安的驻军过来增援许昌,此刻刘备肯定得到消息,正准备趁长安方向曹军减少,再次准备出击,没有料到司马懿这个大尾巴狼🐺给曹操提了个醒,联合东吴,估计当时曹操这边兵力也有点捉襟见肘吧。结果曹孙两家一拍即合,就当时的情形,如果刘备能兵过来面对的是曹孙两家的人马,万一战败,后果直接崩盘,。荆州丢的太快,关羽也败得太快,刘备一直在谋划攻击长安,一家人压根没有料到关羽会被彻底击败。个人遇见



筹海有容1


关羽之死太过突然,盛极一时而兵败如山倒!

公元219年,刘备在与曹操争夺汉中的统治权的过程中取得了胜利,刘备自封为汉中王,赐封二弟关羽为前将军,此时的关羽已经替刘备把守荆州地区长达七年。


为了缓解刘备在汉中的压力,吸引牵制并且消灭了曹操手中的有生军事力量,并且给刘备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建设汉中与蜀中的联系和道路,恢复被大山阻隔的汉中和蜀中地区的交通往来,只有这样刘备才能学自己的高祖刘邦,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优势出蜀中入汉中,进而彻底将汉中地区实际纳入蜀中的统治范围,窥视中原!

因此公元220年,负责镇守荆州的关羽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荆州的人马去牵制曹操的军事力量。于是关羽拔营出发,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去攻打樊城,时任樊城的守将是曹仁,而留下来负责保障荆州安危的则是与关羽有所间隙的两个人,糜芳、傅士仁两个人分别把手江陵和公安!



曹操得知关羽攻打樊城之后,马上派出将军于禁率军去帮助曹仁。然后关羽审视天时地利,利用长时间强降雨之后的河水上涨,令人打开口子,水淹于禁七军。这些北方的士兵大都不会游泳,因此溺亡者居多,其余幸存者也或多或少的被赶来的援军所擒获或投降。关羽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关羽凭借的这般功劳威震华夏。一时间风光无两,曹操和孙权都十分忌惮关羽的能力。想要避开关羽的锋芒。


公元220年初,曹操派遣大军想要夺回樊城。于是派出徐晃带领着军队支援樊城前线。正当前线战事正酣,东吴孙权又派人渡长江,破了关羽的后方大本营。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

东吴派兵穷追不舍,最后突围至距离益州20公里外的临沮,最后力战后被杀。

很多人都说,为何刘备不出兵救援?实际上关羽距离益州20里,但是并不意味着距离刘备20公里。东汉时期的州府相当于今天的省份,而益州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关羽只不过是距离益州的边境只有20公里的距离,但是距离益州的首府成都距离有数百里之遥,这还是直线距离,更不要说益州自古山岭环绕,正如李太白笔下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且关羽的败亡太过于突然,根本没有来得及派人去送信,同时也没有给刘备时间出兵援救,实际上刘备在关羽死后很久才知道这件事情。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