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当时已经拥有七千兵力,为何还是当了好几年团长没被提拔?

演尽了世间所有的繁华


咱们就拿李云龙独立团隶属的八路军129师来说。

八路军129师在出师抗战初期只有1.3万余人,下辖2个旅4个团。但是,等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其下面已经有8个步兵团,外加8个独立营!这种“独立营”兵力远超过一般的营,随时可能扩编为团。

而且,百团大战时,李云龙的“顶头上司”386旅也从两个团编制,发展到4个团:第772团,第16、第17、第18团!陈赓旅长也可以当“国军丙级师”的师长了。

等到抗战结束时,129师发展到近30万人!虽然,129师还只是一个国军师的编制!但是,129师师长刘伯承以师长一职,统领30万人!要知道,国军的一个“整编师”才两三万人。129师已经是十几个“整编师”的规模了。

为了避免“职衔”上的尴尬,我军还实行军区制度。

在红军整编前,最初的计划是整编出三个军!可是,蒋介石没有同意。因为,戴笠给蒋介石情报,北方的红军也就两三万人。所以,最终只给了八路军一个军3个丙级师的编制。原来准备任命的三个军长,变成了“师长”。以此类推,红军整编为八路军时,军官普遍都被降级任用了。

但是,八路军到达敌人后方以后,扩编迅速。国军给的“编制”和“职位”不够用,官职级别太低。于是,八路军自己划分了四大军区: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在四大军区下面,还有很多军分区。此时,旅级以上长官,基本都在兼任“军区司令”。

以129师发展出来的晋冀鲁豫军区为例,这个拥有县城105座,面积60万平方公里的军区,就是以原129师总部为军区领导机关。也就是说,129师师长刘伯承还兼任了晋冀鲁豫军区“军区司令员”。

晋冀鲁豫军区下面还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四个二级军区。其中,太岳军(分)区的领导机关就是原来的三八六旅。陈赓以旅长职位,兼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对外称“太岳纵队”。

这个纵队,就是为了方便军区指挥下面的各个团设立的。团太多了,不可能直接指挥。所以,就设立纵队来作为临时管理单位。按部队规模级别来说,纵队司令是军级。你也可以认为,陈赓旅长,现在是“军长”!只是,我们对外就是叫“纵队司令”。

回归正题,当然,李云龙八个营,共计七千人,是有机会升官当“旅长”的。

八路军在抗战中后期,新编了很多“独立旅”,“师”和“军分区”。这些级别都要高于“团”。所以,八路军有的是编制来安排李云龙升官。

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后来就出任“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后来,又改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前,升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李云龙在抗战时没有被升官,可能还是能力不够。当然,我觉得主要是编剧不想让他升官,没让他兼任其他职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编制即部队番号,这是个十分严肃,要求标准,规定极其严格的事情,需要国家最高军事机关决策来定,并非是任何单位或个人所能左右的。如果讲,一个师长在战场上拼光了,仅剩几十或几百人,只要不取消部队番号,这个师,照样存在,师长还是师长。抗战时期,为什么八路军里,会出现那么多,独立团,教导旅,新一,新二…,旅或团,还有以战略任务为名称的南下支队,东进纵队以地区为名的这样或那样叫法的部队称号等等,,数说起来真是五花八门,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怪现象呢?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害怕共产党,八路军发展壮大,危胁到他的统治地位,根本不给新发展的八路军部队编制番号,这是一,二呢,蒋介石给你了编制番号,部队的一切,装备,物资,等等一一切费用开支都要政府负担,只此上述二个原因,蒋介石能给你部队编制番号吗?鉴于此,李云龙的独立团是7千人,就是一万七千人,他李云龙也还只能是团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决裂,八路军改名解放军,李云龙升师长,军长。因为这时解放军已不是抗战时的国军序列了。


永远的橄榄绿95453


没编制,李云龙就是有10万兵,也还是个团长。

这要怪还得怪老蒋,因为老蒋给八路军的编制就3个师。


根据1937年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4万多人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下辖林彪的第115师、贺龙的第120师、刘伯承的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实际编制未变。

除了总指挥部的几个主要领导没有被降衔外,其他人都不同程度降衔压编了。


有个故事比较有意思,那就是许世友在调入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当副旅长之前,在红军中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长了。所以有下属替他不值,然而许世友却很兴奋,他说,早知道旅长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啊。


所以李云龙在长征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团团长了,但是当了八路军之后,不但仍然是个团长,还是那种没有编制的团长了。因为386旅刚成立的时候,有正规编制的也就两个团771和772团,5700人。所谓原新一团的原型是后来加入的东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的新1团。反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并没有具体原型。

但是386旅这个旅实际发展到后来是比较特殊的,386旅虽在名义上属于129师战斗序列,然而实际上386旅在抗战时期是中央军委的直属部队,直接归属于中央军委指挥。这也是为什么李云龙的团叫独立团,他本质上代表了386旅。

新一团也好,独立团也罢。说白了也就八路军自己承认,老蒋是不会给李云龙发军饷的。


李云龙的军费一部分自己挣,一部分是386旅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所以即便后来,李云龙攻打了平安格勒,蒋介石亲自打来慰问电的时候,也只是慰问到了129师这一层。

其实如果历史上真有这回事的话,老蒋要是知道八路军的一个非在编部队都都已经有近万人,具备了攻打县城的能力时,估计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

但的确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抗日战争相持到战略反攻阶段,发展到7000多人,并不夸张。


到了1945年夏天,八路军(第八集团军)其下属已经包括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3游击支队、河南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已经由当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了102.8万人了。是当初的25倍还多,而且还在极速增加当中。

当从1946年6月中原野战军成立的时候,光中野就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有27万人。


此但是中野为全国解放,付出的方式的确和其他野战军的方式不太一样,他的大量指战人员和兵员都赞助了其他野战军,所以成立最早,但是都是给别人作嫁衣裳。后来孔捷和丁伟在进军东北的时候,被抽掉到东北去了,而李云龙则是挺进中原,被华野借到了淮海战场去了,结果都没还回来。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李云龙几乎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师长了。

当形势发展到那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指战员来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除了像李云龙这样的百战余生的优秀将领们,还有就是即俘即改造的敌军中层指战人员。相比较而言,当然李云龙更值得信任了。所以对于李云龙而言,师长和团长对他来说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指挥打仗,都是一样的要搞敢死队。


所以在原著当中,后来的李云龙建立了”梁山小分队”这支特种部队。梁山小分队在金门岛一战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创造了辉煌。此后的李云龙在军事上就没有建树了。


炒米视角


李云龙当年要打县城的时候,集合手下的各地方部队,结果人数之多让李云龙也出了意外。所以,李云龙的独立团到底有多少人在当时根本没有数据去认真统计过。

大家想下,连李云龙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更何况首长了。另外,就算首长知道了有多少人也没有用,李云龙还是个团长。在那时,人多代表着战斗力强,可是武器装备等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如果给你个师长,你还是要靠自己。当然了,当时的编制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级别不是完全看他手下有多少兵。

在战争年代,人多才是硬道理。更关键的是,就算给了李云龙高的级别,他还是在那个地区,不会有太大的调动。


秀才会说事


隐藏实力也说不定哦,表面上看是三个师六个旅,而实际上,30个师都不一定,像百团大战,一下子蹦出几十万人来,因此,八路军总部考虑到生存因素,也就没有改编部队,没有番号,没有职务,你就是一个团一万人,你也好好的干你的团长。

直到后来撕破了脸,开始亮肌肉,县大队,区小队,军分区等的全部合并改编,一下子由三师六旅的几万人,变成了三个野战军的几百万人。


掌上华为


这是当时的斗争需要。

国共合作抗战,当时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时为六千人,与徐海东刘志丹陕北红军合并达到一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五师,红四方面军沒有参加西征的部队不足一万人,改编为一二九师,贺龙的二方面军也不足万人,改编为一二零师,三师合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当时三万人的实力也只能编为三个师。

但抗战后部队发展迅速,却受限于三师编制,于是大量的地方部队出现,如河北的冀中军区部队、冀东军区部队,山东的胶州军区部队,陈庚的太岳军区部队等,那个军区都是三个主力团的师级部队,就是为了既容纳扩编出来的部队,又使蒋介石抓不住我们的辫子。

那么正规的三个师又如何解决扩容与编制的矛盾呢?办法就是压缩编制,改三三制为四四建制。当时普同的营都由四个连建制,八百余人,主力营则是千人大营。所以李云龙打了平安县城之后和丁伟孔捷说他有四个营,外加团部直属营、警卫营、特务营,整整七个营,这话一点都不吹牛,而且在抗战后期的八路军部队中很普遍,所以李云龙部队虽然有七千余人,但仍当他的团长,是不可能被提拔的。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只剩下七千余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加起来不足十万人,后来又经历松潘战役,红四方面军南下,以及西征等一系列败仗,导致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此时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为了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战的目的,国共双方进行谈判,红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编制是新编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这其中,新编第八路军只有三个师,九个团的编制。



蒋介石这么做,是希望通过压缩编制来限制中共军事力量的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挺进敌后,创建根据地,在沦陷区建立政权,深得民心,队伍迅速扩大,原来的三个师九个团远远不够,但是新的编制要不来,于是八路军在编制之外,建立了许多内部编制的军队,比如独立团,县大队,区小队,民兵和游击队等武装组织,这些武装组织没有登记在册,只能是内部粮票,所以在国民政府那里也领不到军饷和武器弹药,这也是李云龙抠门到家的原因。

到抗战中后期,八路军三个师的实力大增,每个师实际下设三四十个团,这才有了百团大战一说,解放战争中,四大野战军就是以八路军三个师,新编第四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比如三野的前身就是新四军,二野的前身就是120师,诸如此类。

现在回到话题上,李云龙的独立团七千多人,够的上一个师的兵力了,但仍然是个团长,这不奇怪,因为当时还在抗战,国共合作还在继续,国民政府只认三个师九个团的编制,李云龙自然没法升官。等抗战胜利,内战爆发,国共都开始按照自己的需要扩编军队,李云龙当个师长也很正常了。


毒刺剑客


李云龙华野某纵二师的战史原型,中原军区一纵一旅突围到华东解放区时正是7000余人,其后改编为“华野独立师”,师长皮定均。至于在《亮剑》中没有显示职务提拔这件事,一是时间节点,二是斗争需要,三是略有瑕疵。



就剧情而言,职衔委屈的也不仅是他,作为阎老西的嫡系加强团长,楚云飞换装美式军服时仍然是上校团长,如按真实历史,早该是个少将暂编师长了。

独立团兵力迅猛发展的时期,发生了楚云飞抢占大孤镇事件,晋绥军有这份闲心和预留后手,意味着华北日军已不足为虑,给中国军队的军事压力可以忽略了,那就说明时间已到了1945年初。因为直到1944年,华北日军仍有能力发动进攻性的“一号作战”,它真正的收缩是1944年底以后。




《亮剑》电视剧的抗日战争部分只展示到1945年日本投降,再以后就是1948年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期间了,中间略去了近三年的时光。八路军的在抗战胜利后有个“大复员”过程,想必许多答友并不了解,这是“重庆谈判”的结果,后来证明是个失招,因此李云龙虽然坐拥八个营7000人马,非但不能升官,队伍还得精减。

虽然抗战时期重庆军政部只给了三师六旅的番号,但这不是重点,实际上八路军自拟的番号很多,不过只方便增加旅和团的建制,始终没有新组建师级番号,这也是出于隐蔽实力的需要。比如陈赓的第386旅后来只有772团是旧番号,其它什么16团17团20团统统是自建的,第115师光教导旅就建了六个(黄骅就是教导第六旅旅长),能说总部就缺升格独立团的一个番号嘛?


所以给李云龙一个旅长的名份和独立旅番号并不困难,问题在于他的部队发展错过了最佳时机,到1945年为了抗战胜利以后的政治考量,八路军已不再授予新的番号。


部队根据兵员数量和战斗力进行整编发生在1946年初,此时内战征候已现,各军区开始集中和整顿部队,建立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双重体制,李云龙就应该是在这时提升的旅长,然后突围到华东改称师长,就这一层来说,《亮剑》还真没多大毛病,何况李云龙一直还是个刺头团长,晋冀鲁豫军区最后一个提拔旅长的必定是他。




说剧情略有瑕疵,是没有完全展示军史,八路军其实存在两套作战序列,前者是115、120、129三个番号师的指挥系统,后者是自建的军区和军分区系统,对应的级别是:原师部兼一级军区,原旅部兼二级军区,主力团兼军分区,到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八路军开始独立自主发展,基本就使用第二种序列了。

例如129师兼晋冀鲁豫(太行)军区、第386旅兼下辖的太岳军区、115师独立团发展成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各级师长、旅长和团长都兼任司令员。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陈大雷为什么称呼上级为“大司令”呢,就是因为各级军区统称司令员。

也就是说,象李云龙这样的数千人的大团,团长称呼可以不变,但一定会有个第二套序列的兼职,从而体现主力团和后建小团的区别。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抗战后期职务就是386旅副旅长、旅长、兼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员,以李大团长这样的资历和兵力,怎么也得挂个某某军分区副司令的兼职,而《亮剑》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度度狼gg


李云龙从鄂豫皖红军开始,就是个不守规矩的刺头儿。过草地放任部下抢粮,曾被赶到炊事班背大锅。

上级给他的标签是,功劳有多大,犯错就有好多,胆儿肥,常常抗令。

他绝对是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孔捷、丁伟铁三角中的奇葩。

李云龙讲义气,爱护官兵同志,本来已突围出来了,自己却冲进包围圈去救张大彪。这是独立团为什么死命跟随李云龙,并视他为头狼的原因。

李云龙虽然只有团级建制,却能独具眼光,放手发展。不但有骑兵,还有炮手,部队扩展很快,一方面源于他独特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李云龙这块响当当的牌子。

跟着他打胜仗,装备牛,还有肉吃。连日本人也大为震惊,到处查他哪个军校毕业。

他的战术来自实践,从不做蚀本买卖,带着脑袋打仗。

虽然有七千人,但这家伙常不听调令,尽给总部惹祸,但他却是个会打仗的主,关键时刻往往起绝定性作用。

功过两抵,在团长职位上多年徘徊不前,他倒决得正常而且受用,这就是有血有肉的真正的李云龙,也是众多草根出身的我军将领的真实写照。


绿树常青428


几个方面的原因。

1,是没有编制。当年的八路军总共就3个师编制,3个师长。李大脑袋升官,谁让位?

2,意料之外,李云龙没想到张大彪这么能拉人

3,迷惑日军。这个大家可以参考百团大战。虽然战术很成功,但是,我感觉战略上不划算。主要2个原因,一个是让日本人重视八路军的发展,开始跟八路硬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蒋委员长觉醒,开始限制八路发展,为后面的摩擦打下基础。这句话,358团团座总结的很到位。

4,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升官有啥好处啊?没有权利,没有工资,没有福利,p事那么多,你看看陈大将军,看李云龙烦死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