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多寶斷續2年,還有繼續的必要嗎?

江天83912207


學習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兩年了,雖然還有很多的問題,但整體上已經很好了,我覺得寫成這樣,沒有必要再繼續練習《多寶塔碑》了,可以更換字帖了。

你現在已經掌握了楷書的基本的寫法,結構、用筆問題都不是很大,筆力也算可以,可以說已經入門了。沒有必要再抱著《多寶塔碑》不放手了,書法的世界有太多的有趣的東西,你可以去嘗試一下了。

以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入門,更換字帖也可以選擇顏真卿的其它的楷書,比如他的《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等,雖然這三幅作品的風格並不一樣,還是有一定的內在關係的,這樣換帖也比較自然,跨度並不是很大,算是一個小小的過度吧。

等練習完顏體,也可以嘗試學習其他書法家的楷書的,比如褚遂良、歐陽詢、趙孟頫、柳公權、王羲之、王獻之等等,甚至也可以嘗試寫一寫魏碑體。

在寫顏真卿楷書的同時,還可以練習一下顏真卿的行書,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現在就是一邊練習顏體的楷書,一邊練習顏真卿的《爭座位帖》,感覺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影響,反而感覺寫寫楷書,行書的筆力也會增強很多。

但是更換字帖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頻繁了,最好一本字帖練習一段時間,半年以上最好,這時候已經基本掌握這本字帖的寫法和風格了。

如果三天兩頭的換帖,走馬觀花,就沒什麼效果了。

顏真卿《裴將軍詩帖》


不二齋


有沒有繼續的必要,要看你對顏真卿《多寶塔》的臨習中,得到了些什麼,悟解了些什麼。臨到了十分像,卻不明其理,只能停留在模仿的層面。


從你的臨帖習作來看,結構很緊湊,雖稍有欠缺,已經很不錯了。筆法方面是技能的熟練過程。只能靠長期的練習來改善。結構可以通過對比,即能改善。筆法則要磨練,才能得到穩定準確的運筆。

學習臨摹,寫像只是手段而非目標。在藉助臨帖時,學會筆法,弄清結構規則。筆法結構清楚了,學習識勢。勢又分筆勢與字勢。什麼是勢?畜而待發謂之勢。作字必先聚其勢,勢足而發,則力掃千鈞。勢明才能去用功。功勢明瞭,用心在遲澀的認識上。把遲澀解決了,則需解決拘束的問題。拘束的解決方法,在於變態。變態在於揮運,揮運之方,盡在胸襟。所以學習書法,不能只是臨帖,還要讀帖,多看多分析。從點畫的起止,到結字的規則,結構的中心點,筆畫的主次,運筆的方向,輕重等等,心追手摹,爛熟於心。



書法結體的體勢,不可以專執。要知變通,要明勢理。不可一概而為。雖然,內心尊古重法,而運用則要依現時書寫時的字勢而行。或快或慢,要依勢而定。同一個筆畫,在不同的字中,它的筆勢就會發生改變,運行的速度,就要依筆勢決定它的速度快慢。

臨帖的作用,開始時是學習。以後則是修正。悟解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理論只能幫你在學習的過程中,起指導性作用。具體還要靠練習才能解決實際問題。



子衿書法


學了兩年,學到這個程度,其實還算不錯。

問題也並非是努力就能解決的,確實有一些“思想上”的誤區。

用筆的功夫還是比較穩的,想表達的筆法幾乎都能表達出來,只不過對原碑的筆法理解稍微有些“死板”。

首先說紅色圈裡“寺”“塔”是比較不錯的,雖然結構上沒原貼那麼開張,但是也還可以。

關鍵你看藍色圈裡的部分,問題有三處。

第一如“寶”“佛”“經”這類,屬於結構問題,讀帖時沒有方法,臨的太盲目。

第二如:“邪”“都”“郎”的耳刀筆法問題,“顏”的點、提,“真”的橫等等。

第三就是看整體,用筆的“調”和原帖出入太大,這是你寫不好的根本原因。


綠色框裡是什麼意思呢?

我感覺你寫的字太大了,非常擠,你應該把四個格當一個格用,寫的字就會舒展開。

很大部分的字都是“畏畏縮縮”,行筆的時候太刻意的把它們安排到格子內,最後反而四不像。

那個“寶”是我用鼠標在畫板上描的,不太像,但是左右兩邊離格子的距離,一定要有。

上下結構的字,可能上下空間小,這是正常的,稍微寫窄一點,把左右的空間留出來就行了。

筆畫要該粗粗,該細細。多寶塔時偏寫經,明顯橫細豎粗,重心在中間。

看這些方塊,他們都是一個字的重心部分,你的字結構不對,大多數是因為沒有把握一個字的“重心”

比如“岑”跟寶就差不多,上下緊一點,左右的一撇一捺就能舒展開。

你寫的就是如同他整個格子撐滿了一樣,寫出來是“方”的,非常彆扭。

比如:勳、撰,左邊都長一點,右邊都短一點,比例要把握好。

“寶”上寬下窄,要把握好。


多寶塔的字,不是方的,有長,有方,有寬,還有四邊形。

如果你買的是那種帶格子的字帖,就會非常容易找到這種結構的技巧。

用方格練字,其實不如不用格子。不用格子最起碼只有章法有問題,單字不會有問題。

用格子寫楷書最好用米字格,一開始先學會把握結構特點。

把握之後,再沒有米格的時候也就容易多了。

這是我自己寫的,用的寫草書的禿筆,也不咋地,湊合看吧。

關鍵是一定要把握好結構的重心。


建議就是趕緊換紙,像那些基礎筆法有問題,慢慢就會改正。如果還用這種紙,這麼練,沒十年八年是出不來的。

換紙之後,找好結構特徵,就可以把握用筆的基調了,哪裡輕哪裡重,心裡就會有底。

而且建議多寶塔儘量臨五釐米左右,格子在七釐米左右就夠了。

太大不利於調鋒,多寶塔時小字,不斷調鋒,所以筆畫粗細變化靈動。


如果對你有幫助,點一下關注謝謝。


梁宇航


我認為,題主著實下功夫不小,至於是否還有繼續臨習的必要,回答是肯定的!

題主習作中的問題,主要是筆法尚須加強,字的結構不盡人意。下一步要深入臨帖,先把握好字形,再慢慢的臨出神韻。

《多寶塔》用筆特點為:豐厚道美,膄潤沉穩,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處多頓筆。在臨寫時,一定要牢牢掌握好其用筆特點,才能把《多寶塔》臨出形似,臨出神韻。

另外,《多寶塔》的結構是謹嚴道密的,緊湊規整的,也是平穩勻稱的。關於這一點,題主不但要認真臨,還要用心讀,用心悟。

學習書法,碑帖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書法,一定要堅持,切不可輕言放棄。

題主選擇《多寶塔》學習、臨寫,路子對頭。因為《多寶塔》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另外,《多寶塔》整體秀麗剛勁,清爽宜人,觀之,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是傳世的經典之作,也是學書者必選的最佳的範本之一。

歡迎各位網友留言和評論!



13352866117


我認為,題主著實下功夫不小,至於是否還有繼續臨習的必要,回答是肯定的!

題主習作中的問題,主要是筆法尚須加強,字的結構不盡人意。下一步要深入臨帖,先把握好字形,再慢慢的臨出神韻。



《多寶塔》用筆特點為:豐厚道美,膄潤沉穩,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處多頓筆。在臨寫時,一定要牢牢掌握好其用筆特點,才能把《多寶塔》臨出形似,臨出神韻。



另外,《多寶塔》的結構是謹嚴道密的,緊湊規整的,也是平穩勻稱的。關於這一點,題主不但要認真臨,還要用心讀,用心悟。



學習書法,碑帖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書法,一定要堅持,切不可輕言放棄。

題主選擇《多寶塔》學習、臨寫,路子對頭。因為《多寶塔》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另外,《多寶塔》整體秀麗剛勁,清爽宜人,觀之,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是傳世的經典之作,也是學書者必選的最佳的範本之一。

歡迎各位網友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已經大小勻稱,筆畫到位,有顏體多寶塔的味道了。當然臨帖不是一定在數量上取勝,而要選擇重點字進行突破,找到一般的規律,持之以恆的堅持,從形似然後到神似。已經不錯了,下了不少的功夫,看好你喔!自己寫了一幅字,多寶塔基礎,和你一起交流分享!



xieqiang24


書法是一種藝術,更是一門科學。不逆鋒蓄勢,無論如何進入不了藝術境界。露鋒入筆,摩得再像,也不是書法,且寫得累。追求就吃力地摩,懈怠就什麼也不是地抹。逆鋒是一道門坎,也是分水嶺,隔出了是否藝術殿堂


清溪魚1


不得要領,觀察不細,字字不過關,貪多嚼不爛!建議你逐字臨摹,比較,逐字過關,比較你臨的和字帖的筆畫,結構差在哪?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不知道差在哪,臨十年也不會有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