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黨史」支援濟南、淮海、渡江戰役(二)

「圖說黨史」支援濟南、淮海、渡江戰役(二)

在淮海戰役中,棗莊地區人民全力以赴,積極支前,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淮海戰役戰場遼闊,解放軍參戰人數眾多,加上支前民工,前線人數達150萬人,每天需要糧食、馬料350萬至500萬斤。戰役中調運糧食達9.6億斤,運輸糧彈1460萬斤,動用民工543萬人。支援前線的地區除魯中南為臨戰區外,其餘都遠離戰場,因此,棗莊人民承擔了最為繁重的支前任務。

「图说党史」支援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二)

趕做軍鞋

1948年9月,魯中南區黨政軍機關後方指揮部負責日常工作和組織解放區各方面力量支前,前方指揮部則直接跟隨主力行動,指揮協調支前隊伍的活動。同時,各地委均設立支前司令部,縣設立支前指揮部,區設立支前站,村設立支前委員會。淮海戰區是國民黨長期掠奪和連年遭受水災的災區,群眾生活極為困苦,糧食儲存有限。戰役期間,每天需籌糧300萬斤,任務極其艱鉅。為了完成籌糧任務,華東支前委員會決定先從接近戰區的魯中南第四(尼山)、第五(臺棗)、第六(濱海)地區徵調一億斤糧食作為一線用糧,然後再從渤海、膠東後方調運。戰役一開始,華東野戰軍大部及支前的幾十萬民工由魯南開赴前線,魯中南五地區所轄的嶧縣、臨城、蘭陵、趙鎛、麓水、棗莊等縣市每天平均有25萬人的隊伍過境,每天需準備糧食76萬斤。當時,該區有三分之一的縣遭受水災,但仍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3000多萬斤的籌糧任務,並供應部隊油鹽7萬斤。

在籌集、轉運糧草的同時,棗莊人民還積極籌集副食品,製作被服、鞋襪,生產和運送彈藥以支援前線。為搞好部隊的副食供應,魯中南區第四、五地委建立了供應組織。以工商局為主,會同部隊供應部門和地方支前委員會,組織了供應站,下設分站和若干供應小組,積極組織、籌備各種副食品。

「图说党史」支援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二)

照顧傷病員

淮海戰役前,為接收傷病員,魯中南軍區醫院由臨沂湯頭遷駐臺兒莊,下設兩個分院,有醫護人員千餘名。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員慄培元、衛生處長李林牽頭在臺兒莊建立了淮海戰役後方醫院,僅戰役期間就醫治傷員6000餘人。處在戰區的棗莊群眾,承擔了特別繁重的衛生和後勤任務。為了接納傷員,許多群眾搬到灶屋、大門洞裡或羊圈去住,將住房打掃出來接納傷員,轉運到棗莊地區的傷員都得到了精心呵護和照料。

戰役期間,棗莊人民還積極搶修道路,架設橋樑,保證了交通線路的通暢。第五地委共搶修公路1365裡,修橋150座,出動民工26萬餘人,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戰役的勝利進行。

「图说党史」支援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