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在苏联极端危险时敢于死守莫斯科,是盲目自信还是胸有成竹?你怎么看?

静夜史


斯大林死守莫斯科绝对是无奈,当时的苏联已经无路可退了,莫斯科背后就是茫茫林海和雪原,如果不能挡住纳粹德军苏联就会轰然倒塌不复存在。类似的经验教训看看法国的遭遇就知道了。(法国的败亡从丧失巴黎开始)



法国在敦克尔克失败后又在塞纳河与卢瓦尔河组织防线,好不容易回到本土的英军又折回来三个师企图扭转战局,但是贝当元帅荒唐的决定放弃首都巴黎城,理由是保护名贵的建筑免遭战火破坏。这导致法国腹地所有的防线都不堪一击,原因就是士兵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了。(从希特勒占领巴黎那一刻,法国就注定失败了)


同样的,一旦苏联的首都沦陷,全国就会丧失抵抗意识,到时候不用等到纳粹德军展开夺取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夏季攻势,苏联内部就会因为巨大的失败而瓦解,军队和各个民族自动分崩离析甚至投靠纳粹德国。即便是铁腕手段强硬的斯大林也不可能挽回败局,他能做的不比贝当多,因此说卫国战争能不能打下去就看莫斯科一战的结果了!你说斯大林还有别的选择吗?

斯大林在莫斯科战役开打之前连续在明斯克、斯莫凌斯克和基辅会战中损失了差不多400万兵力,这相当于苏联常备军的总和。临时拼凑起来的抵抗力量最缺乏的就是信心和士气,这时候如果首都沦陷,军队就很容易崩溃!因此说,在斯大林面前没有退路,要么击败纳粹德军赢得喘息之机、要么兵败亡国一发而不可收拾。(不可否认,首都的存亡直接影响士兵脆弱的心里防线)



就好像希特勒不肯在最后关头离开柏林一样,他们都清楚自己没有退路了!离开了自己的首都必将导致首都沦陷,紧随其后的结果就是国破家亡,自己身为国家元首逃到哪里都是无尽的羞耻和痛苦。因此,任何人都会选择全力一搏、血战到底。(最后关头希特勒和希姆莱都没有离开柏林)


而要说斯大林盲目自信也是不对的,在德军忙着收割基辅周围的66万苏军之时,斯大林决定放弃在远东的防御,将经验丰富善于冬季寻找的西伯利亚军团掉到莫斯科周围来,这支部队的人数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是50万人左右,这就是斯大林的底气所在。

归根结底的说还是俄罗斯的历史给了斯大林信心,历史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嚣张气焰不输给希特勒,他的56万大军一样凋零在俄罗斯的冽冽寒风之中。斯大林有理由相信,经过了现代化武装的红军部队也能在冬季的帮助下击败入侵者,精神境界极高的红军不可能比沙俄旧军队差,这是所有苏联高层坚持保卫莫斯科的主要精神动力。(莫斯科战役期间德军最大的麻烦就是寒冬)



兵器世界


斯大林并不是敢于死守莫斯科,而是迫不得已留在了莫斯科。


根据现在已经披露出的苏联时期文件来看,当德军攻下斯摩棱斯克时,斯大林就准备放弃莫斯科迁往叶卡捷琳堡或阿尔泰地区。但戒于托洛斯基本人和托洛斯基派残余势力的影响,斯大林害怕放弃莫斯科会导致自身权力不保,所以一方面死守莫斯科,另一方面让贝利亚委派杀手去美国杀死托洛斯基,为后期转移做准备。


同时,以朱可夫为首的主战派将领也反对斯大林放弃莫斯科,斯大林害怕前线哗变,也不得不留在莫斯科。但同时也抓紧了和日本的谈判,并以出卖中国主权承认满洲国独立为条件,换取了自身东部安全。


也正是如此,斯大林才敢于在西部战线几乎无兵可用的情况下,紧急抽调远东部队到西线作战。加上百年难遇的寒冬助阵和德军后勤补给的不羁,种种因素缔造了斯大林敢于死守莫斯科的假象。


鬼行僧


从本质上来说,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独裁者。

希特勒是法西斯式独裁,而斯大林则是布尔什维克式的独裁。

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前,斯大林对党内和军队的大清洗,可谓是人类历史所罕见。成千上万的优秀指挥官被杀,给苏联军队造成的损失,是巨大而难以估量的。这也促使了希特勒最后下决心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而红军在最初的半年里,被德军的闪电突袭打得溃不成军,一泻千里。这一切都与斯大林脱不了干系。

希特勒的失败,以小可拙见,一是战线拉得过长,后勒无法保障,加之冬季的严寒。二是进攻斯大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根本就是战略上的失误。占领高加索油田和各大军事重地,掐断苏军的能源供应,才是德军首要之务。

而斯大林死守莫斯科,即不是盲目自信,更谈不上胸有成竹。国际上,美、英等西方盟国,尤其是美国,给了苏联以极大的军事和物资支援;而国内,红军己退无可退,就是粉身碎骨,斯大林也必须死守莫斯科。否则,等待苏联的就是灭亡的命运。


ZDC海纳百川


斯大林是个伟大的战略高手!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他只想着拖延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撤退出莫斯科!因为他对自己缔造的军队有十二分的绝对把握!红军战胜德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斯大林建立红军时,在比如师级创造性地加入政治委员一职并且三个左右副政委,同时,每个师有一个正师长配备两个副师长,这种师的组织架构,是保证红军战胜德军的基础!

在战争爆发时,政委代行军长职务,协调各个位置,正师长和第一副政委率领本师官兵原地抵抗,死守不退,这就是斯大林签处《不准后退一步》命令的原因,同时,两个副师长和第二、第三政委则立刻出发到大后方接受两个师的预备队并晋升为师长和政委,并且马上作好作战准备!这样,一个师变成三个师!而且,指挥作战经验丰富,招之即来,来者能战,战之能胜!由于精华干部仍在,跟德国人拼消耗,完全没问题!只须要拖延德国战车进攻莫斯科的时间,等待两个师的预备队赶到莫斯科战场参加作战,那么,在进攻莫斯科过程中损失几十万精英干部的德军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在西部战场和基辅战场,虽然红军损失二百万左右军队,但是,斯大林从战场上用飞机成功地接走了大部分的军队干部!精华仍在,重新配置的红军就有取胜的希望!相反,德国军团在虽然取得胜利✌,但是,损失了几十万训练有素的精英干部!精华尘散,攻击力当然每况日下了!德军预备队还在距莫斯科数百公里之外,陷入精华消耗,进攻乏力,伤亡惨重,增援无望的困境!

在莫斯科郊外,斯大林集结了三个集团军和二百多辆T34坦克及坦克和骑兵组成的快速打击军!军力数倍于德军,在装备上,超过了德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必然的!

斯大林根本就没有想过离开莫斯科!用天气原因抹杀斯大林指挥艺术是西方媒体的传统!斯大林的军队从开战的三、四百万,打到结束的一千二百万是德军万万没想到的!德国战车参谋系统收集红军人数情报的错误致使希特勒犯下一系列的战略错误!德国战败是一定的!


毕生高人


是有把握,包括他本人不撤离莫斯科!

为了保住莫斯科,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穷尽一切可能,储备战争物资,调兵遣将之后;作为最高统率的斯大林,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局,出于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在莫斯科是战?还是撒的决策上,有些迷茫了,他骨子里想守,可是万一垮了,苏联将失血过多,难以复原;撤吗?己经撤离了许多至关重要的粮仓.油田和工业基地了,苏联幅员辽阔;撤到最后,终将撤无可撤!

于是:他拨通了朱可夫的电话:您的判断,莫斯科能守得位吗?朱可夫一楞,最高统帅可从没有这样问下级呀,答道:莫斯科应当能守得住,,回答有一絲漏洞,斯大林默默地放下了电话,,,



战况太逼人了,时不我待!又过了半天,斯大林不由自主的又拨通了朱可夫的电话,语气郑重.沉重.严重:"我以布什维克党员的名义问你:莫斯科能守得住吗?!!″。作为莫斯科战线的最高统帅部代表、莫斯科战线的最高指挥官朱可夫一怔,明白了这句问话的严重性,这关系到苏联的存亡,也关系到他个人的生死。迟疑了一下,凭着他对战局的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军事素养,立正挺胸,大声答道:"最高统帅同志,我以一个布尔什维克党员的身份向您保证:一定能守住莫斯科!"



于是;斯大林决定不撤离了,与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一同死守莫斯科!


这也是君臣生死与共,为国决策成功的典范,,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


bindong1


斯大林死守苏联首都莫斯科,不是盲目自信,也跟胸有成竹没什么关系,而是斯大林深知莫斯科对苏联的重要性,同时也别无选择。守住莫斯科,是苏联最后、也是最好的选择。在莫斯科战场上,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也也证明了这一点: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我们背后就是莫斯科。

斯大林

首先,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和现实意义,一旦莫斯科沦陷,就可以视为苏联大部被德国占领,德国也基本取得对苏联进攻的胜利。如果莫斯科真的被德国占领,这种结果无论是对于苏联国内的军心、民心士气,还是国外对苏联抵抗德国能力的信任,都是极为巨大的伤害。

因此,当时的苏联已无路可退,莫斯科在重要机关疏散之后,绝大部分莫斯科市民都被动员上了战场,甚至连妇女儿童都加入后勤队伍,参与修筑战场工事。著名的苏联红场大阅兵,也是在此事发生的。数十万苏联红军官兵在红场接受斯大林的检阅之后,直接开赴前线,与德军作战。

其次,苏联虽然面积十分庞大,但是苏联最精华、人口最密集、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就是在位于欧洲的部分,而此时,随着德国巴巴罗萨行动成功发动之后,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莫斯科以东苏联地区,大部分都已被德国攻占。

因此,如果苏联想在德国的进攻之下有抵抗之力,他们必须保住苏联最后的工业基地——位于莫斯科后方乌拉尔山的工业区。因为面对德国完全机械化的部队,一旦没有工业基地,苏联将再无还手之力,苏联的灭亡也就近在眼前。

最后,则得益于斯大林卓越的战略眼光。斯大林有许多标签,如暴君、独裁者、苏联工业奇迹缔造者等等,但毋庸置疑的是,斯大林也是一个眼光极为卓越的战略家。

虽然前期苏联军队损失极为惨重,但斯大林依然敏锐的察觉到了莫斯科战场对于苏德战争的重要性。已深入苏联境内上千公里的德军,虽然士气高涨,但持续的进攻和莫斯科冬天无与伦比的寒冷气候,也使得德军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

因此,一旦守住莫斯科,这就将成为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苏联红军也将改变一溃千里,毫无抵抗之力的局面。而莫斯科之战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莫斯科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苏联红军和苏联人民的士气极为高涨,他们对战胜德国军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希特勒速战速决迅速消灭苏联的计划由此破灭。

鸢飞九天2018


莫斯科是当时苏联的国中之家,斯大林格勒是莫斯科的有力的一只手。斯大林死守莫斯科绝非盲目自信,而是成竹在胸。

首先莫斯科是苏联的国中之“家”,是苏联人民的精神制高点,这个精神制高点,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军事上放弃和精神上退却的。从军事上讲,莫斯科城的防御是非常坚固的,既有工事上坚固建筑,更有众多英勇红军的誓死保卫和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投入,可以说是苏联最坚固的城池。希特勒也想到这一点,所以虽然军事进攻一路顺风,也不敢直接贸然进攻莫斯科,改而主力进攻莫斯科南面的斯大林格勒。在希特勒想来,如果斯大林格勒能顺利拿下,莫斯科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如果连斯大林格勒都无法拿下,莫斯科就别妄想拿下了。不过当时希特勒想法是斯大林格勒能顺利拿下,再包抄莫斯科。说实在希特勒的想法和策略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过早进攻苏联这个大战略错了。占领西欧,稳固阵脚,再行政治统治,经济掠夺等等都没做好。甚至连英国都没拿下,就匆匆忙忙进攻苏联,谁说他没错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看看美国的态度,就是美国能让你走多远,这是一定要考虑的。

再从精神上说,放弃首都等于放弃精神抵抗,这等于自毁长城。再说不在工事最坚固的城池、精神制高点的城池与敌人决战,你退到哪里跟敌人决战?精神制高点,是可以集合全国人民意志的,可以极限地激发全国人民战斗意志,作最顽强的战斗,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是敌人能够战胜的吗?事实证明,斯大林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一切法西斯式的反动派都是邪恶的,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他们在人民战争面前,失败是必然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观彩云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静夜史看来,斯大林在苏联濒临亡国时期死守莫斯科,谈不上盲目自信或者胸有成竹。就和我们行走在街上突然被一群流氓袭击时,这时候的我们没有办法,不想被打死就要奋起反抗。

从波兰东部到莫斯科,苏联不是和少帅一样不抵抗让德军长驱直入,而是不断抵抗但抵抗不过最后不断溃败下来,所以莫斯科的抵抗对于苏德双方而言并不意外。这对于苏联而言,就是本能的反抗!

但是相比于前期打不过就退的抵抗,苏军莫斯科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斯大林死战不退,最终用巨大的代价打赢了这场战役。

那么,斯大林为何死战不退?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亡国边缘,无路可走

从1941年6月22日遭到德国的闪击开始,苏联军队一溃千里,损失惨重。短短四个月时间,苏联损失军队超过300万,火炮坦克等装备的损失不计其数,国土损失超过1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损失了四分之一。

由于在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时,苏联很默契地占据了波兰的东部,由于战线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导致苏联不得不将大量的军队向西布置在波兰东部。

瓜分波兰后,苏德成为邻国,苏军的布置刚好处于德国的闪击战打击范围之内,这导致德国突然发起攻击时,苏军猝不及防。

由于从沙俄到苏联,始终以西线为主要进取方向,因此这里布置了大量的精锐部队,而这些精锐部队在开战四个月伤亡惨重。

待到莫斯科保卫战前夕,苏联已经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苏军总司令朱可夫动员起莫斯科市民修建战壕等工事,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

虽然此时的美国已经通过《租借法案》,但是莫斯科战役的前夕,苏联战场上的外援主要来自英国,而英国已经在德国的打击下元气大伤,根本无法大规模提供军事援助。

而一旦莫斯科被占领,对于当时的苏联而言,意味着南北方战场被撕裂,很可能陷入被包围歼灭的风险中,而作为苏联乃至全世界共产主义的中心,一旦莫斯科被占领,其造成的心理阴影将是无比巨大的。

最要命的是,一旦莫斯科失守,虽然身后还有面积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可以作为纵深,但是因为人烟稀少,物资奇缺,苏联将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军队对抗德国法西斯。游击战可以战胜德国,但是需要的时间会很长很长。

而如果兵败如山倒,且人口资源稀少难以进行游击战时,斯大林就不得不到印度去建立流亡政府了。

2、独裁特色,非胜即亡

1924年1月,列宁去世,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上台后,废除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转而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道路,将苏联带向了“斯大林模式”的道路上。

斯大林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集中,在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是以斯大林为首的独裁领导形式,在行政管理上则剥夺加盟国的自主权,强调对苏联的拥护。

在斯大林的治理下,斯大林称为苏联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个人崇拜风气越发严重,斯大林称为苏联神一样的存在。

将个人神化的后果是可怕的,因为神不会失败。

所以在莫斯科战役时,斯大林面临这一艰难抉择。如果斯大林放弃莫斯科后撤,或者到印度建立流亡政府,固然可以暂时保全身家性命,但是时间一长,斯大林的处境将会更加危险。

  • 首先,由于斯大林已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如同秦始皇创立皇权专制制度一般,如果斯大林退走,就表明自己是个失败者,斯大林的个人权威将受到空前的挑战。一旦民众的信仰崩塌,那么将会给苏联带来深重的灾难!届时斯大林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 再者,如果斯大林离开莫斯科,纳粹德国也和在法国一样,扶持一个亲德的傀儡政权,届时这个傀儡政权势必全面取代斯大林,斯大林就会沦为丧家之犬。

  • 最后,斯大林如果放弃莫斯科,那么整个苏联将可能被彻底打垮,失去莫斯科的斯大林也意味着失去权威,即失去对各地绝对的领导权,届时苏联各地望风投降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这时的斯大林,即使到印度建立流亡政府,英国即使接纳,又会给什么好脸色呢?骨子里反俄的丘吉尔会将斯大林当成好用的工具,共产主义运动很可能彻底失败。

于是斯大林面临和崇祯一样的选择,那就是死守都城!幸运的是,他守住了莫斯科,于是一切开始柳暗花明!

3、对手助攻,抵抗有戏

在二战期间,德国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是想想自己的队友意大利和日本,希特勒表示,我一个人能行!

因为自从1939年诺门坎之战失败后,日本就彻底怂了,即使德国在东欧将苏联打得只剩半条命,日本也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日本,因为被美国冻结资产,进而石油禁运,已经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必须有所作为。

因为诺门坎失败的巨大阴影,日本对进攻苏联远东信心不足。再者,相比于穿过西伯利亚从里海获得石油,东南亚的油田日本显然更有兴趣,所以日本将目标指向太平洋,准备和美国一决高下。

所以在德国和苏联鏖战正酣时,传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好消息。于是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丘吉尔:“美国终于参战了,我们赢定了

蒋介石:“美国终于参战了,我们的援助更多了

罗斯福:“美国终于可以参战了,我有合适理由加入而战攫取更多利益了

希特勒:“美国终于参战了,早知道日本人靠不住”;

斯大林:“美国终于参战了,莫斯科战役有戏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意味着日本主力南下,从而放弃了北进的道路,潜伏在日本东京的盟军间谍佐尔格也带来了日本即将对美国开战的消息。

鉴于此,斯大林终于敢将远东军区防御日本进攻的数十万西伯利亚师调到莫斯科战场。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虽然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苏军终于击溃了德军进攻,迫使其后退数十公里,莫斯科保卫战取得空前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除了有斯大林的坚强意志,苏军总司令朱可夫的鼓励也同样重要。正是由于这位元帅带给斯大林数次的信心,才让斯大林在极端危险的时刻选择留在莫斯科。从而成就了斯大林,也成就了朱可夫!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从1941年6月22日凌晨不宣而战进攻苏联开始,德军长驱直入。在多条防线被突破的情况下,不论是胸有成竹还是盲目自信,即使意志坚强如斯大林也难有如此心绪。想来他也会有午夜徘徊、难以决断的时刻,也会痛惜自己曾经的错误决定。

开战后的一周之内,苏军西方方面军就损失5个集团军,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19天内,德军即攻打到距离莫斯科仅320公里的斯摩棱斯克,这里是进攻莫斯科的咽喉要道,苏联军队殊死抵抗,才将防线暂时稳定下来。因为难舍基辅重要的经济资源,斯大林多次驳斥朱可夫提出的放弃建议,致使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被包围,无数将士牺牲,被俘人数估计高达65万人,乌克兰首府基辅沦陷。

(斯大林(左二)在莫斯科红场讲话)

德军闪电战推进速度之快,让苏军前线将士在以生命的代价为后方争取着以小时和昼夜计算的防御时间。即使德军日益逼近,斯大林一直坐镇莫斯科,有着必须坚守的理由。

一是德军的“闪电战”占领的不仅是领土,更是在心里、士气上给人造成极大打击。斯摩棱斯克被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列宁格勒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有的战场上进攻的士兵们能选择只是自己或敌人的子弹。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在下达命令的同时更要做出表率,才能稳定全国人民的斗志,才能激发起全民抗敌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莫斯科作为首都是苏联的象征,其精神意义远超战略、经济意义。莫斯科的一些工厂从战争开始不久即开始迁移,留下的也大多从民品转成军工生产。最坏的打算,最后的最后也会被破坏殆尽,不会让它们完好地落入敌手。莫斯科郊区修建了众多的交通壕,一直做着防御准备。而希特勒签署的命令是,不接受莫斯科投降,主动投降也不予接受,包围然后用炮击和轰炸将其予以毁灭。

(被炮火映照的克里姆林宫)

双方的态势就是必须争出个你死我活,对于苏联人来讲,除了不计代价的牺牲,用自己的鲜血阻挡德军进攻的步伐,还能有更好的办法保卫自己的首都、自己国家的文明不被毁于一旦吗?虽然从10月中旬开始,在莫斯科的部分中央机关和所有外交使团疏散到到古比雪夫,但作为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必须用自己的行动表态,莫斯科一定要坚守,而且一定会坚守成功。

拿破仑曾经攻入莫斯科,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给予苏德双方想象的空间,虽然时任俄罗斯帝国元帅库图佐夫曾说过“失去莫斯科并未失去苏联,为了祖国我下令退却。”但他的时代首都是圣彼得堡,放弃的意义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对几个关键城市,如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是只能殊死坚守的,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正是这些顽强坚守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三是战况允许斯大林坐镇坚守莫斯科

斯大林曾反复询问朱可夫,“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朱可夫的回答是“能守住莫斯科!但至少需要增加两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在莫斯科会战苏军大反攻前夕,除了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冷天气、泥泞的道路给德军造成的极大困难,苏军在人员和装备的数量上仅比德军略处下风。但优势是苏军军队相对集中,而德军已将战线拉到1000公里长,补给出现困难。佐尔格发来的关于“日本政府不会在1942年秋季以前对苏作战。”的情报也让苏联部署在远东的军队可以驰援莫斯科。

(朱可夫大将)

此时,德军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古德里安提出立即转入防御、推迟进攻莫斯科的计划被否决;南方集团军司令冯.伦德施泰特对希特勒的命令提出抗争被解职。24公里,莫斯科近在咫尺,德军统帅部早已失去等待的耐心,完全忽略前线作战士兵的实际需求和影响战况的细节,除了进攻再没有别的想法,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无可挽回的失败。

孤注一掷,有时是打开成功之门的最后一击,有时却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坚守也是一种孤注一掷,艰难的胜利不仅为他树立起一座丰碑,更让那些在苏联卫国战争中飘洒热血的牺牲被铭记。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斯大林在二战时期的苏联还是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的,对于冒险冒死坚守被德军围困的莫斯科,既不是盲目的自信,更不是胸有成竹!因为他若想撤离仍然有安全便捷的通道,而不是所谓的困兽犹斗!



既然后路既安全又畅通无阻,那么就不存在冒死就在莫斯科继续奋战,只不过是当时的德军的进攻已经明显的出现疲惫之势,德国的进攻虽然依然凶猛,但此时的苏联已经恢复了一部分元气,大量的有生力量和物资正在向莫斯科周围聚集,也就是说战场上的天平正在向苏联方面倾斜!



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苏联方面仍然可以通过背后的伏尔加河的水上获得人员和物资补充,这也是德国不能彻底击溃莫斯科守军的原因之一,而德国的补给线却非常的遥远,严寒和泥泞的道路让德国的补给线更是雪上加霜!



当然斯大林坚守莫斯科还有别的好处,作为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坚守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有着极为重要的楷模作用,斯大林的存在无疑会坚定莫斯科军民的抵抗意志和长期坚守的信心,更让奋战在卫国战场上的苏联官兵信心倍增,斯大林就像一杆旗帜!



而斯大林坚守莫斯科也意味着德国没有彻底占领莫斯科,更没有肃清莫斯科的苏联军队,那么会吸引更多的德国进攻力量将重心放在莫斯科,从而减缓其它战线上的苏联军队的压力!为苏联保留有生力量并进行反击积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