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年羹尧为何甘心被杀,却不敢造反?

chef101


年羹尧不是甘心被杀,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杀。至于说造反,年羹尧一个汉人包衣奴,难道八旗子弟会跟着他打进北京城?

清兵一统中原以后,八旗子弟大部分留在北京,保卫京师。另外相当一部分的军队在南下的过程中留在了各个战略要地,形成了八旗驻防制度。换句话说,各个城市都有八旗子弟防守着。为了避免这些人沾染了当地的习俗,各个地方还修建城池,形成分居的局面,这便是后来所谓的“满城”。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清的时候,朝廷还是有私心的。年羹尧为什么那么多人恨?除了借机攻击雍正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身份不是满清贵胄,不配享有这么高的礼遇。那个时候可不是现在人人是平等。

很多人听年羹尧的,害怕年羹尧,部分原因是年羹尧确实有本事,有能力,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畏惧他背后的人,那就是雍正。他本是雍正的门人,并且他妹妹还是年妃,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所以年羹尧在西北能够杀伐决断,把下面的人治的服服帖帖,归根到底是他们知道年羹尧是皇帝要用的人,是动不了的。因为清朝的时候皇权可是空前强大的。当初满朝大臣都推举八爷做太子,康熙不愿意就是没有办法。所以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电视剧中,雍正只要坐稳了皇位,年羹尧是不敢造反的。

当雍正要杀年羹尧的时候,年羹尧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更何况年羹尧根本就没有想猜到雍正会杀自己。年羹尧确实有错误,但是若是说到他认为雍正会杀他,那肯定不是。

雍正继位初期,年羹尧的确首鼠两端,有点想投靠八爷等人。但是在那种诸子夺嫡的混乱情况下,他这样做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是封疆大吏了,到处给自己留条退路也是意料中事。雍正还是早期的太子党,一副道貌岸然,无意夺嫡的样子,还不是留着太子的给任伯安的信?

雍正早期,年羹尧在西北征战的时候虽然说是大权独揽,但是客观上来讲,他如果不那么干,是很难号令三军的。对于这一点,他也是明白的。毕竟他杀的很多人并不是这些人有错,而是他需要这么做,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统帅军队。大胜回朝以后,年羹尧的礼遇的确是过高的,不过这主要还是雍正这么做的。他只是不懂得收敛而已。

至于说他后来的飞扬跋扈,其实这一点自古就是矛盾的。如果像他这样有不世之功的人,天天谦虚谨慎,和所有的大臣都关系很好,这个时候雍正难道就不会怀疑他,不会杀他么?

归根结底还是雍正这个人喜怒太无常了,为人有极为专横。这才出现了像年羹尧那样立下大功劳的人,位极人臣,短短两年不到就被赐死的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不是年羹尧甘心被杀,不敢造反,而是不能造反,无力造反。

年羹尧当时是大将军,统率兵马在西北打仗,但是,雍正皇帝一声令下,就让副帅岳钟琪夺了年羹尧的兵权。

年羹尧除了发牢骚骂娘,根本没有能力反抗。

虽然他带兵多年,一些将领很服他。在皇帝面前他不说卸甲都不敢卸甲。但是,讲到造反,那和不卸甲完全是两码事。


古代一直有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说军令如山。故此将士听从统帅的命令是很正常的。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

当将帅命令他们去造反的时候,他们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为了家族,为了自己的脑袋,都会慎重考虑。不可能一拍脑袋就盲目跟随。

大家愿意跟着年羹尧,是看中年羹尧受皇帝宠幸,年羹尧吃肉,他们可以跟着喝汤。并不是觉得年羹尧有能力成为皇帝。

因此,一旦年羹尧被皇帝抛弃,年羹尧那些部将们也纷纷倒戈,没什么人为他效死。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跟着年羹尧造反无利可图,谁还会傻干?

后来年羹尧一贬再贬,墙倒众人推。年羹尧变成了万众唾弃的过街老鼠。

有兵权的时候都无力造反,没有兵权的时候就更无可奈何了。

当然,年羹尧不造反的最主要原因。是此人情商太低。总是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总是觉得雍正皇帝欠他的。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唠叨,自己的功劳多么多么大,没了他,雍正根本坐不稳皇位。

一直到年羹尧临死才明白,他没了雍正什么也不是!


叶之秋


很多人说年羹尧愚忠,似乎是雍正鸟尽弓藏,卸磨杀驴,不够哥们意思!年羹尧真的是忠臣吗?果真没有过造反的念头吗?我看不见得!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有几个情节非常值得人品味。

一,卸甲事件。年羹尧得胜还朝,雍正摆宴为将士庆功。见众将军身披重甲多有不便,让大家卸掉盔甲,可众人一动不动。待年羹尧一声令下,这才齐刷刷卸甲。年还一脸得意说他们只认军令!这仅仅是军纪严明吗?不是!

二,孙嘉诚被杀。孙嘉诚是雍正派往他身边警示他的,但凡有点头脑的人也懂得上意。可是他利令智昏,胆大妄为,竟然擅自把孙嘉诚杀了!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三,蒙古王公跪拜。年羹尧去蒙古王公那里饮酒作乐,竟然接受王公的跪拜迎接。按规制,这些王公贵族只能跪拜皇上,年羹尧此举已经明显有不二之心。



可见,年羹尧不是没有动过造反的念头,他的飞扬跋扈,滥杀无辜也并不仅仅是缺乏政治智慧!他之所以没有造反,只是时机不成熟,暂时不敢罢了。如果不是因为杀掉孙嘉诚引起雍正警觉,十三爷和张廷玉连夜布署岳钟琪接管西北大营,将来有一天时局变化,他起兵造反真的未可知!

那么,他为什么暂时不敢造反呢?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所以没敢轻举妄动!



第一,天时。雍正执政时期,清朝入关已经快八十年,可以说是天下大定,人心思安,满汉矛盾已经弱化,五行八作安居乐业。特别是经过康熙励精图治,清朝经济空前繁荣,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一般来说,起兵造反皆是因为乱世,老百姓没有饭吃就会响应造反。而盛世造反,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必败无疑!还有,吴三桂造反失败刚刚过去时间不久,前车之鉴,犹如警钟!年羹尧岂能不知!

第二,地利。年羹尧的十万大军集中在西北,那里人烟稀少,粮食短缺,粮草主要靠陕西、甘肃、河南等地转运。一旦起兵造反,雍正只要让陕甘总督掐断他的粮道,必然不战而败。粮草对大军有多重要他非常清楚,当年,十四爷当抚远大将军王,雍正安排他做陕甘总督,不就是为了从粮草上牵制老十四嘛。因为粮食被年羹尧控制着,十四爷眼睁睁看着雍正继承大统,也没敢起兵造反。十四爷都不敢造反,他更不敢了!

第三,人和。年羹尧只是一个汉人,后来被主子赏识,改隶汉军镶黄旗,也就是“抬旗”。你当大将军,那些八旗骄兵悍将听从你的号令,可是如果一旦造反,必然引兵哗变!另外,雍正为了防止手下叛乱,实行密折专奏制度,年羹尧的一举一动随时在雍正的监控之中。所以,他的军营并不是铁板一块,最明显的,副帅岳钟琪就不听他的号令,岳钟琪改变驻防移师松潘,年羹尧暴跳如雷,可是,没办法,人家岳钟琪请了上谕!所以,一旦造反,年羹尧必然惨败!

所以,他不敢贸然造反!


管理那点事


严格来说,年羹尧从被罢免,到降级,再到最后被杀,这中间是有一个缓慢的过渡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年羹尧一开始没有料到自己最后的结局,所以没有选择造反。

年羹尧一开始只是被罢免了西北的大元帅,被降为杭州将军,但这个位置仍然是一品官衔,因此这一时期的年羹尧还没有意识到未来的发展,以为自己只是暂时被降职,未来很可能还有翻身的机会,至少在他被罢免之前西北的战事还没有解决,也许他自己觉得未来还会有被启用的机会。



而且这样的经历对于年羹尧来说也并非第一次遭遇,当年他被保举为川陕总督时,因为过份的亲近八爷,结果导致任职的命令被四爷搁置,但后来通过缓和关系,年羹尧还是得到了重新启用的机会,这一次再一次被当年的四爷,也是现在的雍正皇帝罢免,年羹尧以及他所属的势力也仍然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年羹尧未来还会被人用。

只是年羹尧自己忽略了一个东西,当年只能算一个新人,所以即便被压制他也可以选择低三下四的通过求饶来获得上司的谅解,但现如今的年庚尧已经不一样了,他已经是一个独立王国的代表,背后也聚集了一个很大的利益团体,甚至在年羹尧落难之时,这个势力集团当中还有很多人在各地的官场上兴风作浪,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时官场的风气以及雍正皇帝的统治地位,所以雍正选择下死手这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年羹尧始终还带着一定得乐观,以为雍正还需要清除别的反对势力,未来早晚还要任用他,加上官场上多年来的爬升,也让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当年那个愿意给四夜洗脚的新人,他越是继续摆着派头,就更让雍正皇帝反感,致命的是对,两个人之间这些年的心态变化,年羹尧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西北大元帅被罢免,他没有警醒,杭州将军被罢免,他也没有清醒,直到最后被任命为小小的千总的时候,他才开始意识到大事不妙,但这个时候已经被逐层下放的他,已经很难再有力量进行反抗了。


辽宁资深球迷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年羹尧这个人物的设定颇为棱角分明,一方面此人杀伐果断、能力超群,为雍正的夺嫡胜出和平定西北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这位年大将军实在又是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雍正稍一放手他就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典型的“给点雨水就会泛滥”的性格特征。

年羹尧这样的性情与主子相处,雍正用到他的时候尚且会留个心眼、既用且防。等到皇位争夺、西北罗布藏丹增等外部隐患解除,若他仍然摆不正人臣的位置,君臣之间撕破脸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事。

只是年羹尧从区区四爷府一介包衣奴才起家,辗转杭州、京城、四川、陕甘,直至出任节制四省军政大权的钦命抚远大将军,手底下部将、奴才的安插,也算是经营多年有了些根基。得胜还朝后,更是通过“年选”笼络了一大批跟随他的官员,在朝中和地方的政治势力也不算小。怎么就凭着雍正的一道圣旨,短短半月之内,就被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兵权,随后一撸到底,即便到死也没有丝毫举兵反抗的念想和举动?

要说年羹尧最佳的反叛时机,莫过于执掌朝廷20余万铁骑的那段时间。但西北军中,中上层军官多以满洲亲贵为主,年羹尧要鼓动裹挟着这些个皇亲国戚、勋贵集团扯旗造反,只怕是像魏延一样刚喊出口号就要被部下策动斩杀。

况且满清入关定鼎江山已逾八九十年,天下百姓人心已定。当年气焰嚣张一时的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外加台湾郑氏都未能最终成事,如今的年羹尧说破天去也只是清廷任命的一介官员。铁打的政府流水的官,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权势威信,还能强得过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吴三桂去?


再者,以雍正猜忌多疑的性情,势必难以容忍任何有背叛倾向的下属奴才。早在九子夺嫡阶段,年羹尧在剿灭江夏镇时黑吃黑侵吞八爷党的小金库,以及接到陕甘总督的任命便跑去十四爷、八爷、张廷玉等处搭线两件事上,雍正心里就埋下了对年羹尧不信任的种子。

只不过年羹尧毕竟人才难得,不比江南捡回来的奴才高福,随随便便杀了也就杀了。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于是通过政治联姻将其妹妹秋月纳为侧福晋,并给年家抬旗提高他全族的身份待遇。

雍正继位后,西北战事迭起。本来在雍正的心目中,通晓兵事又能托付信任的十三弟是最佳人选,但胤祥此时正担任军机要职,雍正办事片刻少他不得,而且他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宜远赴西北统领军务。退而求其次,于是由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一职,赴青海与叛军作战。


以雍正和年羹尧主仆之间多年的互相了解,年羹尧自然也知晓雍正在自己身边埋设了诸多眼线。西北军中许多人都有“秘折专奏”的特权,因而朝廷对年羹尧在青海的举动并非一无所知、毫无防范。从后期岳钟琪能够顺利分散年羹尧亲信部属、控制西北行营的情形来看,朝廷在年羹尧身边的布置不可谓不严密。

还有最致命的一招,就是控制内部省份运往西北军营的粮草。当初雍正推荐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便料定中转运输粮草的陕甘总督一职是制约大军的关键,让年羹尧掌控这一职位,果然在夺嫡的最后一刻成功牵制住了十四阿哥,使得雍正有足够的时间稳定京城局势。现如今年羹尧主政西北,雍正自然也不会放松利用粮草加强对他的制约控制。


年羹尧成就战功后,开启了一系列嚣张跋扈、居功自傲的作死举动。先是凯旋回京途中盛气凌人地高坐马上接受百官跪迎,再是大殿之上的“卸甲事件”公然喊出“只知道军令,不知有皇上”的狂悖之语,接着对雍正提出的节约西北用度、火耗归公等措施一一驳回,最后竟然找借口杀死了雍正派往军中监视他的孙嘉诚!如此种种,终于使得君臣之间脆弱的关系破裂。

雍正继位初期,在山西藩库和科考舞弊案两件开局之事上连连失手,唯有年羹尧西北战事报捷给雍正大大得长了脸。雍正刻意大张旗鼓地拔高年羹尧地位权势,本想做一个君臣际遇的典范,殊不知年羹尧排场奢侈、贪污受贿,处处与雍正的整顿吏治、反腐倡廉政策相违背。再加上年羹尧西北作战期间,杀人如麻得罪了不少朝中官员,对年羹尧的罪行清算大有“墙倒众人推”的气势。


失去了大将军职位的年羹尧,始终放不下身上的那份傲气。不仅继续大搞吃白菜心、取活猪肉、翻牌子等排场,还穿着黄马褂到处昭示战功,示人以朝廷鸟尽弓藏、苛待功臣之意,甚至对主子雍正也摆出一副“你欠了我的”赌气情绪。惹得雍正对他一降再降,此时的年羹尧,就更无举兵造反的能力了。


大明录史官


个人非常喜欢雍正王朝这部大剧,看过不止两遍,而且在头条上也看过太多雍正王朝的经典片段。



对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本人觉得年羹尧这个人是和李卫一样,都是非常忠于雍正的,只是年羹尧在后期有点欲望膨胀,但是非要说年羹尧不敢造反,试想一下一个衷心的人为啥要造反。再有为何会甘心被杀,这也是年羹尧衷心的表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个衷心的奴才是不会有怨言的。我估计到最后年羹尧都不会相信雍正会杀他,直到看见李卫后,才知道雍正会真的要他命。最后一个年羹尧衷心的表现就是李卫去杀年羹尧,年羹尧当时已经是个门官,身无一物,但是一直戴着雍正给他的佛珠串,而且是哭着要李卫还给主子。


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年羹尧非常忠于雍正,只是后来当上大将军王打了胜仗,个人有些膨胀,但是绝不会造反。


博爱超市


年羹尧虽然有二十几万兵马,看起来都归他指挥,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是以朝廷的名义来指挥的,而当他没有这个名义的时候,他顶多就能指挥几个亲兵,这个也就是年羹尧的大将军,貌似很强大,但是雍正的大将军王,而不是年羹尧的大将军王。

雍正说年羹尧是大将军王,那他就是大将军王,而说他不是大将军王,那他年羹尧就什么也不是,总的来说,年羹尧不是不敢造反,而是根本没有能力造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粮饷的制约。康熙与众皇子听戏那一段,来了一个十万火急的信件,内容就是传尔丹六万人马全军覆灭,为什么会这样呢?邬思道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

传尔丹粮饷不足,但是朝廷又没有及时供给,又不断的催他用兵,结果就是传尔丹,孤注一掷,最后被叛军所灭。那么新的大将军王的人选是谁?如果十三爷在的话,那么是非常有机会的。

但是十三爷现在被圈禁着呢,雍正自己都想试一下,无奈箭术实在不行,邬思道给雍正做了一个分析,那就是争了也没有用,因为有八爷在后面制肘,不及时供给粮饷根本就没法打嬴。

最好的办法是支持十四阿哥,然后换年羹尧成为陕甘总督,这样的好处,就是在康熙面前有个印象分,知道四阿哥一心为国,举荐十四阿哥,另外,还能分化十四阿哥和八阿哥,另外年羹尧也得以晋升。

十四阿哥在年羹尧这个陕甘总督的帮助,就打赢了这一场仗。那我们再来看看十四阿哥为什么也没能在雍正继位后,也造反呢?他完全能够以雍正得位不正的名义来的,但是他同样也受到了年羹尧这个陕甘总督的制约,他也造不了反。

另外,岳钟琪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直接顶替了年羹尧的位置,另外几个旗的统领和参将也都换成了雍正的人,另外,像依兴阿这种,看起来忠于年羹尧的人,其实也是雍正的人。


历史简单说


抛开年羹尧是否有心造成这个假设,在年羹尧当时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根本没有造反的力量!

雍正这个人非常厉害!就算他算准年羹尧不敢反可是他依然做了相当完美的布置!比如,在年羹尧回到帅帐发现主帅换成岳钟琪的时候,他就想叫人拿下岳钟琪!可是岳钟琪却告诉他,这不是岳钟琪自己的决定而是朝廷的决定,朝廷不仅换了主帅,还换了副帅。甚至连副将都换了!而这一切全部已经照会过伊兴阿了!伊兴阿才是雍正自己人!所以,这时候,年羹尧只能从命,没有反抗的机会!

年羹尧调到杭州将军,虽然依然是大官,可是换防新地,从员也只有几千人,想反也没机会!

雍正杀年羹尧是在他庶民的时候,这时候,雍正是赐死年羹尧,却不是灭族年羹尧,这在大臣中是种恩赐,也同样让年羹尧没得选!年羹尧要是逃走那就是罪加一等,直接族灭!


优己


没有人甘心被杀,只是无能为力,最后只能任人宰割罢了。

年羹尧真的功高震主了吗?

就《雍正王朝》中关于杀年羹尧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年羹尧功高震主,并且嚣张跋扈,结党营私,实际上年羹尧真的有这么大能量吗?

纵横看未必,年羹尧只是在西北打胜了一场仗而已,清朝从入关开始就不乏武功,尤其是康熙年间,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亲征葛尔丹,哪一次战争不是旷日持久,关系清朝国本的战争也有很多,在雍正年间西北战事更加频繁,年羹尧在西北打的战役,按照《雍正王朝》里的说法,年羹尧在西北的战役中已经关系到了雍正的皇位,在真实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就是在《雍正王朝》中,也是不可能的。

堂堂一个大清国会被这样一场小战役所决定成败,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而且年羹尧能够直接控制的人马,也就十来万,加上可以协统的,不过二三十万,整个清朝的部队拥有一二百万,年羹尧这点兵部算什么。

所以,要说年羹尧功高震主,那纯粹是扯淡,在唐朝以来,除了郭子仪和岳飞有功高震主的资格,剩下的还真就没有哪个将领能做到这个水平。

在剧中,邬思道告诉年羹尧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关系到皇位了,实际上就是给年羹尧打气,让年羹尧觉得自己很厉害,也就是让年羹尧膨胀。

年羹尧纵情声色,未尝不是一种自保?

事实上年羹尧在这一仗之后的确膨胀,在年羹尧看来,自己的确做了很大的功劳,按照年羹尧的想法,有功劳就应该得到应得的东西,除了在朝中安排一些自己人外,在生活上也是开启了极度奢靡的生活方式,十几斤的大白菜,你就吃个几两的白菜心,到哪里去排面比雍正都大,蒙古王爷都得给你敬酒,还得给你送女人,年羹尧的这个行为,简直就是有点无法无天了。

实际上,年羹尧不知道,太嚣张跋扈会被兔死狗烹?年羹尧太知道了,作为一个从包衣奴才(剧中的背景)一步步走上一个奴才所能达到的巅峰,年羹尧这一步步走得很不容易。

是野心和上进心,让年羹尧心狠手辣,在江夏镇大开杀戒,虽然雍正嘴上说不高兴,实际很开心。也就是说,年羹尧的心狠手辣并不是自带属性,而是他深知雍正心里想的事,所以替雍正把事干了。

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年羹尧很了解雍正,而雍正未必了解年羹尧。

年羹尧作为远征在外的大将,不论你做什么都必然遭人猜忌,所以,年羹尧做一些纵情声色,享乐生活,很可能是知道自己的结局,也可能是表现出一副不求上进的表现,以求自保。

在清朝的体制下,想要造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即使年羹尧知道自己的下场,也只能是想方设法以别种方法来避免,而不是直接造反,别说年羹尧一个包衣奴才,率领的兵又大部分是八旗子弟,或者是绿营,即使是曾国藩这样率领的完全跟清朝没有太大关系的淮军,是自己武装,自己筹饷,自己任将的部队,在剿灭太平天国后,依然不敢在南方造反,更何况是年羹尧了。

这应该是制度上的优越性,在清朝很少出现权臣造反,或者大将作乱的情形,前朝所有出现的问题,在清朝尤其是雍正朝之后都得到了避免。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羹尧要是想造反,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剧中强调的是雍正的智慧,在年羹尧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线,并且将副将岳钟琪等视为忠于雍正的将领,年羹尧是孤家寡人。

实际上以清朝的制度来说,年羹尧根本不具备反叛的资本,无论是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来说,清朝的制衡都搞得很明白,具体来说得说很久,简单来说,清朝的体制就是避免任何一个人可以达到和朝廷对抗的程度。


史论纵横


有人说了,年羹尧在西北拥有几十万重兵,为何没有造反呢?

我在这里以电视剧的剧情作答一下。

首先,年羹尧虽贵为抚远大将军,但多疑的雍正在他身边安排了许多的眼线,这些眼线经常以“密折”的形式向雍正报告军中大事,所以朝廷对西北的军务及人事十分了解。再说军中的大部分士兵以满人为主,而年羹尧本为一个包衣奴才是个汉人,所以他也不可能指挥军队去造反,况且军中除了年羹尧,还有更效忠皇帝的岳钟琪将军,因此想造反不容易。

其次,虽然年羹尧自从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后因为过于膨胀和雍正有了一些矛盾,但他的内心还是惧怕雍正的,因为他的步步高升是雍正赐予的,所以对雍正还是衷心的。退一步讲,如果年羹尧真的对雍正有异心的话,他早就跟“八爷党”的人合作了,那样的话,雍正可能早就退位了,但他没有这么做。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年羹尧根本没有想到雍正会这么对待他,他以为杀掉了一个孙嘉淦仅是一件小事,他完全忘了孙嘉诚在朝内的威望,他完全完了当初雍正为什么会安排孙嘉淦这么一个人在他身边,目的就是要给他一个警醒,让他看到孙嘉淦就如看到皇帝一般。因此,当年羹尧杀了孙嘉诚之后,雍正十分失望和生气,暗中替换了年羹尧身边有军权的亲信,即使年羹尧想造反也没法实现了。

总之,就是年羹尧太招摇和过度膨胀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