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

大别山蜂蜜农家自销


既然提到孙嘉诚,那就是说的《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那么咱就按照剧情的逻辑而不是真实历史的逻辑去分析雍正为何杀年羹尧。

年羹尧平定西北,为满清立下了大功,尤其帮助雍正稳固了皇位,所以,雍正在诏书中说,年羹尧是大清的恩人,也是他的恩人。年羹尧得胜回朝时,雍正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不仅亲自前去迎接,还让百官跪迎年羹尧。

但从这一天开始,年羹尧就开始让百官和雍正不高兴了。

让百官不高兴的是,百官跪迎他,他却仍然端坐马上,傲视百官,恍若帝王。这让铮臣孙嘉诚特别恼怒,作为御史,他当场就表示要参劾年羹尧。

让雍正不高兴的是,年羹尧手下的将领觐见雍正时,雍正让他们卸甲,他们却不敢。直到年羹尧让他们卸甲时,他们才敢卸甲。

对于这个小插曲,雍正当时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但当晚,他去了年妃的寝宫,非常冷酷地让年妃脱衣服,但他用的词语是:卸甲。

年妃是年羹尧的亲妹妹。雍正把年羹尧让他受的气,全发泄到了年羹尧的妹妹身上。

此后,孙嘉诚果然参劾了年羹尧。但当时雍正还需要年羹尧领兵,因此只得呵斥了孙嘉诚。但在心里,雍正是赞许孙嘉诚的。

年羹尧返回西北前,雍正请年羹尧吃火锅,提出了裁兵、减少军饷、在西北自筹军饷、在西北推行摊丁入亩等四个意见,但全被年羹尧顶了回来。但最后一项,年羹尧不得不同意:雍正把孙嘉诚派到了年羹尧身旁,为他掌管财务。

这其实是一个信号:雍正不信任年羹尧了,派心腹孙嘉诚去盯着他。

孙嘉诚相当于雍正派过去的钦差大人。

可是呢,年羹尧丝毫不给雍正面子,不但不支持孙嘉诚在西北四省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后来竟然杀了他。

这相当于打雍正的脸。

与此同时,孙嘉诚被杀,引起了京城清流的极大愤慨,他们为孙嘉诚设立灵堂,前去参拜的京官连绵不绝。这些京官纷纷给雍正上折子,要求拿办年羹尧。

原本,年羹尧只是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他能够飞黄腾达,唯一的后台就是雍正。如今,他既失去了雍正的信任,又引起了百官的官愤,怎么会有好下场呢?

而此时的西北基本已经平定,年羹尧已经并非不可替代。于是,雍正让岳钟琪代替了年羹尧。

为了平息百官之愤,雍正只好一次次加码对年羹尧的惩罚,从降为杭州将军(从一品),一直降到守城门的小兵(不入品),最终赐死他。

年羹尧一步步走入死地,与他的个性有很大关系。他信奉“活得轰轰烈烈”,绝不低头。

当初,年羹尧德胜回京时,雍正曾对他说过几句客气话:按说,封你个异姓王也不为过,但自古异姓王都没有好下场啊。

从当时年羹尧的神情来看,他仿佛真的认为自己应该受封异姓王。这个细节,展示了年羹尧雄壮的内心。与后世同样立下不世之功却畏畏缩缩的曾国藩相比,年羹尧堪称大丈夫。

但是,年羹尧被杀,曾国藩善终。世间事,就是这么无奈。


趣谈秘史


孙嘉诚是影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孙嘉诚叫孙嘉淦。

孙嘉淦是一个敢于向皇帝说真话的大臣,而且还是一个青天大老爷,此人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三朝不倒的元老级别的人物。

孙嘉淦也是学霸,进士出身,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之后被皇帝看重,六部里最高的尚书他几乎都担任过。

其实,正史中孙嘉淦没有死在雍正前面,雍正和年羹尧都死了,孙嘉淦依旧没有死。

我们接下来来看看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面,孙嘉诚死后,雍正动年羹尧。

其实,雍正杀年羹尧是因为雍正雍正已经忍无可忍了,年羹尧彻底突破了雍正的底线。

年羹尧是雍正年间权倾一时的人物,他得势的时候,咳嗽一声大臣都得吓的不行,雍正皇帝也非常宠爱年羹尧,不让任何人弹劾年羹尧。

而孙嘉诚的弹劾打破了雍正皇帝的要求,对于孙嘉诚的弹劾,年羹尧根本不刚在心上,在年羹尧看来这只是蚂蚁撼大树自不量力。

雍正王朝里关于孙嘉诚弹劾年羹尧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风雨交加,虽然是文学创作,但也表明了年羹尧败亡的迹象。

孙嘉诚顶着烈日和大雨死劾,但雍正依旧放过了年羹尧,而年羹尧依旧我行我素,正式因为他多行不义,最后失去了活命的机会。

他不知道,有时候一个稻草都能够将骆驼压倒,虽然孙嘉诚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

然而,就是这个不怕死的言官,却成为众臣的楷模,成为清官中的佼佼者,孙嘉诚死了,所有的大臣怒了,他们联名上奏,雍正不杀年羹尧,天理不容。

年羹尧的死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而孙嘉诚的死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所以孙嘉诚一死,雍正借着这个台阶,把年羹尧也弄死了,这在文学叙述上是一种很好的过度。


史家吟唱


在雍正王朝当中,年羹尧在西北军营中下手杀人一共有四次,三次成功一次未遂。

第一次是初到西北接管整个西北地区军权时,年羹尧遭到了原西北满洲名将富宁安公开的抵制,最后利用富宁安作战失败,将富宁安公开处决,一举威震整个西北,年羹尧敢这么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富宁安是十四爷的人!在年羹尧接管西北的初期,其本人就已经得到了雍正的默许,对待西北军营中不服者,可直接军法从事,甚至雍正与十三爷对话时,也提到必要情况下,可以牺牲一部分属于八爷和十四爷势力的军队,以彻底稳固年羹尧和雍正对军队的控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年羹尧纵容富宁安孤军前进峡谷,最终全军覆没,因为杀人之前年羹尧已经得到雍正的认可,所以这次处决年羹尧毫不犹豫,可算得上是雷厉风行。



第二次杀人是在西北大营中,接待从北京来访的九爷和十个大内侍卫,因十个大内侍卫是雍正计划安插在西北大营的钉子,又全部是皇亲国戚,这十个人完全不把年羹尧放在眼里,态度过于嚣张并且触犯军营规矩和军法,年羹尧不顾他们是皇家侍卫并且是皇亲国戚的特殊身份,执意要在军营中处决这十个人,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当自己下达了杀人的命令再次展现出自己雷厉风行的风格后, 却给自己的亲信桑成顶递去一个眼神,示意他赶紧找九爷报信让九爷过来求情,随后九爷赶来求情年羹尧顺势下坡又放了那十个大内侍卫。



从这一点上来看,在西北战争没有结束之前,仍需要皇上鼎力支持的年羹尧,对皇上派来的亲信还是存在一定的顾忌,并且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也需要与皇上联合,在这一环节没必要有皇上选择交恶,所以年羹尧需要立威,但没必要杀人。

第三次是在围攻叛军的战斗中,因为某省一位三品高官押送粮草延迟,年羹尧以直接影响作战为由直接将该省级高官处决,年羹尧敢这么做,一方面因为被杀者只是地方官员,背后势力不强;一方面要送物资延迟的确触犯军法;但更重要的一点围攻叛军的战斗当时已进入最高潮阶段,一旦获胜雍正也会达到执政以来的最巅峰状态,这个时候一旦有人误事,年羹尧完全可以大下杀手, 不旦得不到皇上的怪罪,反而能借机震慑其他地方势力。

从这一时期来看年羹尧虽然杀人无数,有些也是为了树立个人威信,但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西北战事能够更加顺利的解决,这也是关乎雍正在朝野当中的威望,因此雍正不旦选择默许反而暗中给与支持,在君臣双方选择合作的情况下,年羹尧虽然雷厉风行但也存在一定顾忌,所以也是有选择性的杀人。

但在孙嘉诚的问题上,年羹尧却彻底触碰的底线,先不说之前在京城大摆功臣派头,甚至不将皇权放在眼里,朝堂之上毫无人臣之礼,这一时期由于年羹尧在西北已经独揽整个大权,同一时间西北大捷所带来的荣耀,年羹尧此时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这一时候的她,已经忽视了他本人与雍正的关系身份,在他的眼中西北已经成为了他自己的独立王国,雍正已经无权干涉做好自己的皇帝就可以了,所以在那次著名的火锅谈话中,面对雍正所提出的各项改革,年羹尧竟然以西北地区不合国情为由全部否决!嚣张程度已经引起了雍正的不满!



但这一时期的雍正还不打算与年羹尧完全撕破脸面,因此选择了折中的方案,派遣孙嘉诚前往西北助年羹尧管理经济,一方面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避免年羹尧在西北一家独大,进一步分化行政方面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孙嘉诚管理经济的权限,以避开年羹尧的压制,继续在西北推行改革,对于这样的目的,年羹尧不可能不会察觉,可年最终选择的应对方案却是:直接杀死孙嘉诚!

年的这个做法,彻底触碰了导火索,此前他虽然号称杀人无数,自称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但事实上他的权利完全是在雍正默许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所以他虽然不断地实行先斩后奏的权力,但每次都有所顾忌不敢轻易触碰红线,但这一次年羹尧却是大错特错,竟然公开把皇上直接派来的特使杀害,他的先斩后奏已经超过了雍正容忍的底线,而且也是对雍正计划改革的执政理念进行公开挑衅,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与年羹尧的翻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辽宁资深球迷


孙嘉诚是棋子,是底线,这对雍正和年羹尧双方都心知肚明,雍正在试探年羹尧,年羹尧也在试探雍正,但是皇权的权威如何容你挑战?终究是年羹尧动了自己。

1、派孙嘉诚去西北前线是雍正在“敲打”年羹尧,此时的年羹尧已经做事相当放肆了,如果这个人还能听得进劝说就不会派孙嘉诚这么倔的人去了,雍正希望孙嘉诚能够打动年羹尧,孙嘉诚带着的是雍正对年羹尧的最后一点苦心去的,但是年羹尧辜负了,圣意叵测。

2、杀了孙嘉诚雍正也保不住年羹尧了,孙嘉诚死后在京的那些清流文官便放不得年羹尧了,若年羹尧对不起雍正,雍正念在主仆几十年会饶他一命,但是年羹尧偏偏要得罪历来的文官集团,这是士林阶级岂会畏惧你年羹尧的权势,士林是统治阶级官僚基础,向来以卫道自居,即是天子也不会去得罪这个阶级。

3、孙嘉诚逼着年羹尧去动自己。孙嘉诚、年羹尧、雍正都知道这趟西北行是干什么的,年羹尧不会轻易给自己惹麻烦,但是孙嘉诚逼着年羹尧杀了他,就是为了绊倒这个不可一世的权臣。

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指正!


长久缄默如云漂泊


孙嘉诚是一块试金石,是雍正用来确认年羹尧忠诚度的一把尺子。

孙嘉诚也是一个诱饵,是雍正用来诛杀年羹尧的一颗带毒的诱饵。

年羹尧早年确实功勋卓著,也很忠心。

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对康熙的提拔和重用感激涕零,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皇上的知遇之恩。

在后来的几次西北平叛战役中,年羹尧确实不负皇恩,打了很多次漂亮仗。

康熙年间,年羹尧协助胤禵,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为清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接着采用“以番攻番”的策略,亲自派兵,平定了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为大清西北边陲的长治久安立下汗马功劳。

(年羹尧剧照)

雍正年间,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已是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坐镇西宁亲自指挥,用“分道深入,捣其巢穴”的奇策,一举荡平罗卜藏丹津,大获全胜。

由此,“年大将军”的名号传遍西北边陲,让敌军闻风丧胆,也让朝野为之侧目。

连战连捷,横扫西北边陲,让雍正视年羹尧为股肱之臣,从三等公飙升为一等公,总领西北军政事物。

雍正视年羹尧为自己的“恩人”。下旨要求,后世子孙都要铭记“年大将军”的功劳。年羹尧也开始参与朝中大事的决策,就连重要的官员任免和人事安排,雍正都会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多次在奏折批示中询问年羹尧的看法,甚至邀请他回朝商议。

雍正还非常关心年羹尧及其家人。经常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关心其父的病情。至于珍奇古玩,字画书籍,更是随时赏赐。

这时的年羹尧,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浩荡皇恩,犹如滔滔之江水,连绵不绝。所受的恩宠,旷古烁今,无以复加。

(雍正剧照)

年羹尧后来骄横跋扈,不遵人臣之道。

凡是“年大将军”所到之处,地方官吏都要跪迎,蒙古王公也不例外;他的公文,擅称“令谕”;他赠送礼物,需官员“令北向叩头谢恩”;雍正的圣旨,他居然不跪接,“不行宣读晓谕”;甚至在雍正的面前也屡有不恭之态。雍正说他“无人臣礼”。

年羹尧开始大肆敛财,中饱私囊。

他刚任四川巡抚时,曾信誓旦旦的说:“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及至得到雍正的隆宠时,私欲膨胀,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

实际上,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法行为早有觉察,还谕旨警告:“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意思是说,别太过分,毁了自己一生功名。

但年羹尧似乎对雍正的警告充耳不闻,毫无收敛之意。

于是,雍正把孙嘉诚派到了年羹尧身边。

(孙嘉诚剧照)

孙嘉诚何许人也,皇帝都敢骂的直谏名臣,一生靠一张嘴博取功名的人。而且,孙嘉诚和年羹尧原本就是死对头。孙嘉诚看不惯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曾因上奏弹劾年羹尧有“不臣之心”,被雍正罚跪在宫门外,如果不是大臣们为他求情,孙嘉诚早已身首异处。

这时,孙嘉诚的到来,既是雍正对年羹尧的一个警告,也是雍正对年羹尧的一个试探。雍正想知道,现在的年羹尧,还能否回头。

当然,孙嘉诚能也是雍正抛给年羹尧的一个诱饵,如果年羹尧咬了这个饵,那么,年羹尧自然就成了雍正刀俎上的鱼肉。

结果很不幸,年羹尧栽在了孙嘉诚的嘴上,他把孙嘉诚杀了,他没能抓住雍正抛给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雍正没有放过年羹尧给他的机会,在众大臣一边倒的讨伐声中,他给年羹尧罗列了骇人听闻的93条大罪,条条致命。

念及君臣恩义,也为自己的声誉着想,雍正最终赐年羹尧自尽。

雍正最后对年羹尧说:“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

可见,雍正杀年羹尧的决心是何等的决绝,而孙嘉诚,只是雍正对付年羹尧的牺牲品罢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孙嘉诚?不是孙嘉淦?他不是乾隆年才死的吗?

至于雍正对年羹尧动了杀心,应该是在年被革了职去做杭州将军的路上。老年的死纯属个人作的,把雍正气疯了,雍正都说了,苍天可鉴,朕若负你,天诛地灭!写这朱批的时候雍正血压至少得220。

年羹尧应该是没称帝的心,但丫持宠而娇,不守臣道,这就是找死呢。妄自尊大,违法乱纪这都是小事儿。西北连天一片云,君是君来臣是臣。连黑道都知道得守规矩才能混江湖,他一个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的人不懂君臣之道?不知道你做臣子的本分是啥?懂规矩还不守规矩,更该死。而且这货往杭州将军任上,把雍正坑的不浅,话里话外都是雍正对不起他,一点悔悟的心没有,这雍正不杀他,雍正怎么混?


喝龙井85918


雍正的两个得力奴才,一个是李卫,另一个就是年羹尧,然而同样倍受雍正恩宠的两个奴才,为什么李卫得到重用,并且活得好好的,而更加位高权重的年羹尧却被雍正处死了呢?说到底,是年羹尧这奴才当了大官之后得意忘形,最后闹得都不分高低贵贱主仆之分了,这在封建时期,特别是帝王之家是大忌,其实即便是在当下的官场,做人如果不知天高地厚,没有上下之分,做人嚣张跋扈,那么必定不会有好下场…年羹尧的不知收敛为所欲为其实早就惹怒了雍正,只是当时迫于形势雍正不得不忍着,而后来雍正之所以派孙嘉诚去给年羹尧打下手,那是雍正刻意安排的,因为他知道孙嘉诚脾气倔强,刚正不阿,敢于直柬,而以年羹尧那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不可能容的下孙嘉诚,雍正知道孙嘉诚此去必死无疑,只要年羹尧胆敢杀死孙嘉诚,那么雍正便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年羹尧,说到底,孙嘉诚只是雍正的一个诱饵,一个除掉年羹尧的诱饵罢了…


咀嚼寂寞101178516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王朝中,官吏只是皇帝治国统治的工具,凡对至上皇权形成威胁,就是引爆政治生命的“炸弹”,甚至搭上身家性命。

1723年10月,雍正皇帝登基时,青海和硕特蒙古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西北告急。这对皇位未稳的雍正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身为康熙朝的进士、翰林院的检讨、川陕总督、雍正帝大舅哥的年羹尧(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帝的贵妃),被雍正重用而执掌西北军务。雍正二年初,年羹尧下令诸将以“分道深入,捣其巢穴”之战术,半月内即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其首领罗卜藏丹津扮女人带两百多残兵投奔准葛尔部,从此一蹶不振。

由此,“年大将军”既威名天下,又成为雍正的膀臂和宠臣。 居功自傲的年羹尧,也开始专横跋扈。譬如,他在西安的都督府弄得似朝廷一样,他吃饭称“用膳”,他给其他官员的行文也经常用皇帝才有的命令口气,他任意举荐罢黜官员,称为“年选”……

忘乎所以的年羹尧,开始贪赃枉法、巧取豪夺、侵吞钱粮达白银数百万两之多。有所察觉的雍正帝也曾几次试图挽救年羹尧,但得意忘形的年羹尧不仅我行我素,还暴露出他对雍正的不恭之态和不臣之心。

对年羹尧的骄横跋扈,当时有关议政大臣和刑部官员即向雍正皇帝提交年羹尧罪状达92款,条条都是大罪。身为御史且刚直不阿的孙嘉诚更是上疏弹劾,导致二人结怨。后来,雍正摆酒让二人言和,还派孙嘉诚去西北协助年羹尧。面对年羹尧的劣行,有着“百官楷模、清流领袖”之称的孙嘉诚依然照章办事,不留情面,遂被年羹尧杀死,引发朝堂震怒。

雍正皇帝也开始“修理”年羹尧:先是撤换川陕官员,将年羹尧从川陕总督调任为杭州将军,然后乘百官“挺身而出”揭年罪状之势,将年羹尧革职查办。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了年羹尧92款大罪的审判结果,其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雍正帝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终赐其在狱中自裁。 可怜威风赫赫、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因恃功而骄, 恃宠而骄,种种贪婪僭越行径,严重侵犯了皇权,终于为雍正帝所不容。


济南时报


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是怎么死的?雍正帝为何痛下杀手呢?其爆发点都集中在雍正三年(1725年)。所有的导火索缘于一个人与一封奏疏。

这个人便是四川巡抚蔡珽。年羹尧的飞扬跋扈专横敛财狗仗人势那是满朝皆知的。年羹尧曾经荐举陕西布政使吴期恒及景灏,说他们可委以重用,随即弹劾揭发四川巡抚蔡珽,并擅自将他逮捕下狱。雍正帝随即任命景灏为四川巡抚,吴期恒为甘肃巡抚。年羹尧朝觐回去后,马上题奏要求劾罢驿道金南瑛等人,同时奏请任命跟他从军的主事丁松代理掌管粮道事务。雍正帝指责年羹尧上章题奏中有错误,命令吴期恒率领所有被年羹尧奏劾的官员前来京城。雍正三年正月,蔡珽被押送到北京,蔡珽血泪控诉了年羹尧暴戾贪要、诬陷忠良的滔天罪状,雍正帝特地下令赦免蔡珽的罪行。雍正帝此时下定决心要除掉年羹尧。

一封奏疏。雍正三年二月庚午日,太阳和月亮同时升起,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星联珠。年羹尧为此进疏庆贺,但他在奏章中用了“夕惕朝乾”一语,雍正大怒,斥责年羹尧故意将词用颠倒。这是找茬儿了。这时正逢吴期恒来到京师进谒皇帝。吴期恒在当面回答雍正帝的提问时谬误百出,不合事理,当即被雍正帝罢免了官职。这是信号,打狗不看主人了。四月,雍正帝下谕旨说:“年羹尧举荐用人、弹劾官员处理不得当。”又指出他许多欺瞒之事。这是向全国高干(三品以上)打招呼了。不久就将年羹尧改授为杭州将军。于是,树倒猢狲都拉屎,全国揭发年羹尧滔天大罪的奏疏象雪片一样飞到紫禁城,人人声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尧被逮捕押送到京师。会审结果,年羹尧犯有92条罪行,雍正帝勒令年羹尧自杀(赐死,卒年47岁)。按《大清律》象年羹尧犯有谋逆罪本应诛灭三族,可雍正还是从宽处理,毕竟年羹尧是小舅子加潜邸奴才。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和哥哥年希光仅仅被削除官职,除年羹尧的儿子年富被处斩外,其余的三个儿子凡在15岁以上的都发配到最远的地方新疆去戍守边境。


书中有毒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面对飞扬跋扈且权欲熏天的年羹尧,一时间束手无策。这是他自己选的抚远大将军,又是自己为数不多的亲信,现如今却翅膀硬了,不怎么听他的指挥了,连“卸甲”这点事都指挥不动。但他又不能轻易去动年羹尧,因为这会让八爷党和满朝文武看笑话,指责自己用错了人。



于是,雍正开始试探年羹尧。之前的事他都没有追究,他只是问年羹尧能不能减兵,又问能不能减饷,年羹尧都拒绝了。最后,他问年羹尧能不能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减轻国家的负担,紧接着他给年羹尧推荐了一个理财能手,这就是孙嘉诚。



这次年羹尧不好再拒绝了,只得在雍正的撮合下勉强将孙嘉诚带回了西北。而孙嘉诚能否在西北展开他的工作,这是雍正的心理底线。他希望年羹尧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还是皇上,然后收敛个性,与孙嘉诚精诚合作。

但雍正想错了,年羹尧还是没有收敛。当他在江苏李卫那里接到了“孙嘉诚被年羹尧所杀”的奏报时,李卫也恰好将某个流传于世的小道消息及时透露给了他。



这便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雍正坐不住了,他的底线已经被突破了,社会上又无端传出了这样的传闻,可见年大将军的威名已经快要盖过他这个九五至尊了。雍正再也顾不得自己的脸面了,立即部署西北大军的换帅,并以图里琛为钦差大臣前去传旨,贬年羹尧为杭州将军。



一代名将的坠落之路,就此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