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我們是禮儀之邦,所以對禮的重視自然是很重視。不論是喜事還是喪事,我們都會嚴格遵循傳統制度。

這或許是我們不同於西方世界的簡約,我們對禮的追求遠遠的強國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就比如如果有人去世了,在西方可能就是一塊碑,一束鮮花就完事了。但在我國就不能這樣草草的了事。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可能現在我們的科技發展了,一些城市中的人們的思想變得先進,在葬禮方面可能也開始最求簡約而在農村人們還是堅持著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

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那些留在農村裡的喪葬習俗,首先如果有一家要辦喪事,全村人都會來幫忙。尤其是你的本家,去世者的子女是不管賬的,是要交給一個信得過而且像村裡老大哥這樣的人來管理。

這個人負責買喪事所用的東西,然後主持葬禮,最後把整理好的賬單再交給這些子女。大家會疑問,發個喪為什麼要用全村人都要來幫忙呢?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在農村葬禮叫作發喪,禮節最多的叫做發老喪。這個是要持續一個多星期的,是十分累人的。所以村裡人都會來幫一手,我們都會說人多力量大。

像這樣的團結互助是在城市裡找不到的,也正是這種淳樸的民風導致這些禮儀徹底紮根人們的思想裡面,是不可能被去除的。

在古代人死後其子女要守孝三年,現在這是很難做到的即使是在農村也是不現實的。所以人們就找了個法子去替代它,及比如家裡有人仙去後,家裡三年之內不準貼春聯。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雖然是形式變了但是悼念逝去的人的這份感情並沒有變,除了這個還有很多特別奇葩的習俗。就比如100天內不準理髮,可能看起來有點過分但這都是為了表示對已逝之人的悼念。那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

我們前面說到村裡人都會來幫忙,也會有專門管賬的人,那麼子女們應該幹什麼?子女應該去報喪,你只有向親戚朋友報喪人家才會來弔孝。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如果你不這樣做,人家肯定不會主動來的,如果主動來了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一般都會給子女一人發一個樁子,這個樁子使用樹幹做的。

根據你在家的排行來分發,家裡的老大拿的是最大最重的,相反老小拿的是最小最輕的。那這個樁子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不燒紙錢不謝孝”這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什麼意思?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深思

如果親戚來弔孝,子女是要行磕頭禮以表感謝,這樁子兩頭又把手。當事人扶著把手順勢可下去。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給他行磕頭禮,只要給那些燒過紙錢的人回禮就行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農村裡會流傳“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的原因了。這些習俗也是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