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尋求突破的圓筆力作:《都下帖》欣賞

《都下帖》,傳王羲之書,麻紙摹本,縱27.7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羲之尋求突破的圓筆力作:《都下帖》欣賞

王羲之《都下帖》

此帖書於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與被米芾稱為“天下第一法書”的《破羌帖》一樣,是王羲之“為君談笑盡胡沙”,辭官歸隱後心系國事之作。與王體以往方中帶折用筆不同,此帖注重創新突破,基本以圓筆為主,運筆逆入平出,裹鋒絞轉,圓轉而不圓滑,給人以骨力內含,溫潤飄逸之美感。

《都下帖》最後一行有損,數字僅存其半,“仁”字以下27字被裁割。

王羲之尋求突破的圓筆力作:《都下帖》欣賞

釋文:得都下九日書。見桓公當陽去月九日書。久當至洛,但運遲可憂耳。蔡公遂委篤,又加廗下,日數十行,深可憂慮。得仁(祖廿六日問,疾更危篤,深可憂!當今人物眇然,而艱疾若此,令人短氣。)

譯文:七月一日羲之告白:突然之間又到了秋天,徒然生出感慨!送信的人回來了,收到了您上個月的信,得知您因為身體衰弱而生病,我想冒著酷暑去探病,十分擔心您的病情。因為我的身體也衰弱乏力,力不從心,(所以不能前去) ,王羲之告白。 《都下帖》譯文:收到您九日的信。看到桓公在當陽上個月九日的信。他應該早就到了洛陽,但命運多舛,讓人擔憂。蔡公病重,又加上得了痢疾,每天上幾十次廁所,讓人深感憂心。聽說仁祖廿六日去問病,病更重了,深為擔憂!如今人事渺茫,卻得了這麼重的病,讓人喘不過氣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