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餐後高血糖的剋星

有些患者空腹血糖還算理想,但是吃過飯後餐後血糖卻很高,針對這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有沒有針對性藥物呢?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餐後高血糖的剋星

有一種藥物被稱為餐後高血糖的剋星,就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的作用機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是目前應用廣泛的降糖藥,具有平穩的降糖療效,安全性好,同時也是唯一被批准用於干預糖耐量低減的口服降糖藥。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作用於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入血前這一階段,因此它能延緩餐後血糖的過度升高。其作用機理是抑制小腸α-葡萄糖苷酶,延遲葡萄糖的吸收,從而達到控制血糖過高的目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適用人群有:

1.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後血糖升高的患者首選。

2.用二甲雙胍或中、長效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後基礎血糖已達標,餐後血糖尚未達標者可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聯合應用。

3.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要與胰島素聯合應用,不能單獨使用。

4.阿卡波糖適用於糖耐量減低的患者。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餐後高血糖的剋星

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的優勢

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有如下優勢: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由於其獨特的降低餐後血糖的機理,單用可有效減緩餐後血糖高峰,不引起低血糖,減輕血糖波動,而且可安全、有效地與其他降糖藥物聯合使用。控制餐後高血糖也是阻止糖耐量低減人群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2.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控制餐後血糖,降低餐後胰島素水平,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顯著降低患者發生心血管併發症和死亡的危險因素。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抑制小腸上皮細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藥物與酶的結合時間是4~6小時,此後酶的活性可恢復。

4.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還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不抑制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一般不引起營養吸收障礙,幾乎對肝腎無副作用和蓄積作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餐後高血糖的剋星

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的主要成員

臨床使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有三種: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餐後高血糖的剋星

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藥物的應用警示

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時應注意: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不能單獨作為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藥物。

2.對有肝腎功能損害者不宜使用。

3.合用其他降糖藥時應注意觀察低血糖的發生,可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酌情調整合用藥物的劑量。本藥與胰島素聯合應用時,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與其他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聯合應用時,如發生低血糖,應靜脈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治療。服用蔗糖或一般甜食無效。

5.應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過早、過遲服用或吞服均會降低療效。

6.出現噁心、嘔吐、腹脹等常見副作用時,繼續服用或減量服用可緩解症狀。

7.建議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根據血糖控制和消化反應逐步調整劑量。

8.避免與抗酸藥、考來烯胺(消膽胺)、腸道吸附劑等同時服用,否則會降低療效。

9.有消化吸收障礙的慢性腸胃功能紊亂者、腸道器質性病變者禁用。

10.嚴重酮症、感染、創傷的患者禁用。

11.孕婦、哺乳期婦女、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12.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過敏者禁用。

13.正在用瀉藥或止瀉藥者,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者,酗酒者禁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