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我聽我的祖父和父親說起過,我們這一支是從三臺(雄安新區安新縣三臺鎮)的獅子村搬到新安縣城的,最終落戶到了玉皇廟街,恰恰衚衕旁邊是渥城書院。現在想想,這世上的事有時還真得很巧。

我的先人究竟何年何月從三臺搬到縣城,現在誰也說不清了,因為什麼緣由一定要搬遷,那便更無從知曉。一百多年間,族人們大都從事著商業或者手工業過活,日子清苦而平淡。他們每天仰視著衚衕另一側渥城書院高大的牆壁,或低頭拐出衚衕口,經過書院大門向裡面匆匆一瞥時會想些什麼,我不得而知。他們會不會心生羨慕、瞬間湧起但又隨即熄滅讓孩子們到裡面讀書的想法。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或許這種想法他們早就存在過,因為在三臺居住時,他們父輩和先人的居所離靜修書院也不很遠,他們一定見證過靜修書院的後半生光景,有榮光,也有平靜,還有避免不了的衰落和消亡,這就如同我的祖輩見證過渥城書院的最後那段時光一樣。更有意味的是,我祖父繼承下來的老院子,前些年賣給了別人,我們全都搬離了那裡。旁邊的渥城書院呢,早在很多年前就變成了小學,後來小學搬走後,那個地方被挪作他用,變得面目全非,與書院早已扯不上半毛錢關係了。

閒下來時我也會想,這世上的東西會存在多久呢?從一個書院身邊搬到另一個書院身邊,書院消失了,我們搬往了別處,這些情節細想起來還真有些意思。不過遺憾的還是那些書院,畢竟都經歷了些歲月,它們就像從風衣上跌落塵埃的一粒粒紐扣,當人們想把它們從地上撿回來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就像它們忽然來到人間一樣,消失這件事情本身就帶著強烈的時代色彩和宿命的味道。

在漫長的時空裡,書院和貧苦百姓的距離一直很遠,哪怕僅僅隔著一道牆,也如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普通百姓對書院都充滿敬意,就像我的曾祖父他們,對那些有大成就的先生更是崇敬無比,把他們看成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如果他們中的某些人能夠抵擋住巨大名利的誘惑或者來自強權的威逼,綻放出自己嶙峋的瘦骨,他們就會被這方百姓銘記,被尊為賢者。他們的才德會像陽光、流水一樣在這塊土地上長存。

《新安八景》中,有一首描寫靜修書院的詩,是這樣寫的:

閒氣鍾靈起冀燕,洛閔一脈證心傳。

渡江賦就知音少,論辯還須待後賢。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這首詩是清末新安拔貢伊人鏡寫給劉因的。雖然隔了近七百年的時光,我仍然可以看到詩人雙睛裡不時閃動的景慕與懷念。詩人面對明清兩朝留下來的那一首首《靜修書院》,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寫出自己的思想。終於寫完了,他面帶微笑,感到很滿意。於是工工整整地謄抄了一遍,輕輕誦讀起來……

劉因的形象就這樣在一首首詩中變得豐滿起來。

關於劉因的生平事蹟現在已經廣為人知:少年聰慧,能詩能文;初學經學,後讀程朱;研讀著述,授徒講學;“靜以修身”,化為“靜修”。粗粗一算,他竟將自己半數的生命時光都奉獻給了三臺這座白洋淀邊的普通縣城。那麼,作為被九河之水滋養長大的一個白洋淀人又怎能不心生感激呢?在博大而寬廣的白洋淀文化風景裡,靜修書院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閱讀劉因的生平事蹟時,讓我覺得驚異的地方,是一個普通私人講學處怎麼會一下子成為了朝廷賜封的書院。書中記載劉因雖有才名冠於北方,但其為人謙虛謹慎,深居簡出,對拜訪自己的官員大都遜避。曾經短暫的為官經歷,又為這位大儒蒙上了一層迷離的色彩。當再次面臨忽必烈召他為官的際遇時,他卻毅然選擇了託病不就。這其間,劉因又經歷了怎樣心路歷程?他雖身在元朝,但對遙遠的南宋卻心有牽掛,宋亡後,一篇《渡江賦》足見其內心的陣陣波瀾。也許正是這些錯綜複雜的經歷才造就了一個元世祖口中的“不召之臣”吧。

對於外民族的入侵,對於國與家的淪落,有的人選擇了堅決抵抗,力挽狂瀾,誓死捐軀報國,像高陽的孫承宗;有的人,雖熱血抗爭但不幸失敗,便隱居鄉野,將畢生學問傾注於書院教育之中,如孫奇逢。前者,高風亮節,足慰“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這一千載風骨;後者,與顧炎武如出一轍,亦為潔身自好、雪松寒梅的一代奇人。

在孫奇逢紀念館前佇立,在徵君文化園內徜徉,感受一代隱士高潔的治學風範和後世對他的綿綿景仰。青磚壘砌的院牆,乾淨素潔的小院,牆壁上整齊的孝友堂家訓,都讓我感覺孫奇逢還在,還在授徒講學,還在書寫流傳後世的文章。

蘇門山,百泉水,夏峰村,遙遙千里之外,河南輝縣的那處美麗逸園,是孫奇逢晚年的隱居之所。它與容城北城村兩相輝映,彼此眷顧,雖然跨越時間的長河,但這兩個大大的點足以串連起那一個個走向清初大儒這座人生高峰的精誠足印。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徵君!那尊手持書卷的高大石像,已經告訴我這裡會留下些什麼。

古來隱者都善飲,友人聚會時,興之所至相互唱和本是尋常。不知孫先生的酒量如何,其實酒量不在大小,更重要的是相聚的人要志同道合,品性相類。重陽時,把酒話桑麻,談文賞菊花,想一想都會很美好。如果孫奇逢、劉因還有楊繼盛他們三人能在重陽之日共飲談菊,該是一件何等的快事。不過不要遺憾,因為楊繼盛和孫奇逢已經分別在二百多年和三百多年後的兩個重陽日裡,為劉因的《九日九歌飲》寫下了自己的和詩。因為篇幅的原因,讓我們先來看看

劉因的那首詩吧

一飲君聽第一歌,誰知此際見天和。醉鄉開物工夫密,春意空濛尚未多。

二飲重賡第二歌,春風毛髮欲婆娑。寸心又到欣然處,莫怪山人語漸多。

三飲山人笑且歌,羲皇相去已無多。舉杯為向諸君道,自此光陰奈樂何。

四飲須聽第四歌,山人未醉覺顏酡。囑君輕摘黃花露,滴向杯心生小波。

五飲初喧四座歌,黃花滿意入紅螺。人間此樂知無復,魚鳥聞聲亦太和。

六飲相將醉景過,令嚴斟淺欲如何。秋香正滿黃花萼,宜與南山細拊摩。

七飲人驚飲量多,兒童休唱接籬歌。青天一帽千年在,只恐西風不奈何。

八飲人驚飲量過,劇談不記竟云何。杯中正有春風在,無奈蕭蕭落葉多。

九飲蒼巖藉碧蓑,江山搖落奈吾何。乾坤閉物胚胎密,中有山人第九歌。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劉因和誰喝酒已無從探詢,但詩中蘊含的那股清氣竟是那樣熟悉。這股清氣在詩文間流蕩,在不同的朝代間輾轉。屈原有,竹林七賢有,五柳先生有,板橋詩畫中也有。面對劉因的《九日九歌飲》,楊繼盛和孫奇情不能禁,向先賢舉杯相和。與劉因稍稍不同的,楊繼盛的家國情懷更盛,蒼生之念不因酒醉而時刻忘懷;孫奇逢則追慕更切,更多的是放達匡懷之感和神交晚生之恨。幾百年間,三個賢者惺惺相惜,隔空遙和,三顆赤誠的心在同一個歷史頻率上砰砰跳動,只要酒和詩相伴,只要學問和品性同行。每讀至此,我都深恨自己學力不逮,不能和詩與同行。

楊繼盛故里祠,讓北河照村變得與眾不同,甚至秋風中的大槐樹都有了別樣的深沉。祠堂門口大門上方橫匾上的“浩然正氣”,門兩側繼盛公手書的“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還有石碑上的“赤心報國”,無不讓人感到濃重而肅穆的莊嚴。黃瓦之下,紅窗之內,繼盛公的塑像穩然端坐,神態鄭重,似乎在下定最後的決心,彈劾嚴嵩,以紓國難。

聽著楊公後人的介紹,我不禁在想,是什麼力量讓他敢於向一個位高權重、完全可以置自己於死地的人發出挑戰的?難道是為名嗎?我隨即後悔自己的唐突,或者可以說是冒犯一個正直悲憫的在天之靈。那麼何為名呢?為江山、為社稷著想嗎?這似乎又很狹隘。忠於君王嗎?但下令殺死他的正是那位明朝的皇帝,雖然是經嚴嵩之手,但皇帝難逃其咎,就如岳飛之於宋高宗、袁崇煥之於崇禎帝一樣。這似乎成為一個悖論,一個解不開的難題,但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的人去緬懷他,去追述他的功績呢,這裡面自然也包括大明朝廷本身。

去年冬天,我曾專程去過坐落在保定市皇華館街的楊忠愍公祠堂。它緊鄰居民樓和一座小學校,從祠堂門口那一對威武的大石獅子就可以想見祠堂當年的格局。祠堂內樹木高大,冬青常綠,夏季更應綠樹成蔭,環境幽清。那些每日從旁經過的市民、學生,

在全國,這樣的祠堂還有很多。

祠堂壁上有兩首詩,其中一首是:

風吹枷鎖滿城香,簇簇爭看員外郎。

豈願同聲稱義士,可憐長板見親王。

聖明德厚如天地,廷尉稱平過漢唐。

性癖從來歸視死,此身元自不隨楊。

朝審時,觀看楊繼盛的人堵塞了道路,不住嘆息,哭泣。

“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廷杖前,話猶在耳,振聾發聵。

在獄中,楊繼盛創傷發作,半夜醒來,摔碎瓷碗,手執碎片,刮割腐肉。腐肉割盡,筋掛露膜,以手截去。持燈獄卒,顫抖欲墜。楊繼盛,意氣自如。

臨刑前,楊繼盛將自書年譜交予其子,並作詩明志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

天王自聖明,制度高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椒山公的事蹟很多很多,但隨意拎出任何一個細節,都會讓人為之動容。

寫到這裡,我只想問一句:人的一生,究竟應該如何行走?想起三賢,方始知道,不僅僅是鄉野,官場亦為人生的修煉之地。

時近寒冬,風將落盡樹上的黃葉。葉子飄飄,下落時會看清這世間發生的所有事情。只有在地上,依附於大地心才會安穩。

那些曾經的書院們,有的依然存在,絕大部分都已消亡,就如渥城書院、靜修書院一般。書院,劉因辦過,孫奇逢辦過,楊繼盛也辦過。書院的遺蹟,深深淺淺,有的消失,有的還在。祠堂亦如此,北河照有,保定有,遠在蘭州的五泉山也有。

慢慢從它們旁邊的街巷裡一步步走過,我看到了歲月深處珍藏的往事,一件件,寫滿了風塵。風一吹,微塵彌散開來,彷彿還有話說。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作者簡介:王廣樂,河北安新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安新縣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作品散見《當代人》《當代詩詞》《詩詞月刊》《荷花澱》《保定晚報》等全國各級報刊,著有散文集《流光碎影——白洋淀鄉土漫記》。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