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是刘邦的长孙,为消除吕氏影响贡献巨大,为何最后却没当皇帝?

诗悠帆


刘襄是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即刘邦的长孙,他在公元前189年继承了齐王之位。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之后,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刘肥的次子)在得知吕禄、吕产阴谋政变之后悄悄传信给刘襄,让他起兵铲平诸吕,并乘机继承皇位,于是刘襄率先起兵反抗诸吕。但是诸吕被荡平之后,即位的为什么却是看似平庸的代王刘恒而不是齐王刘襄呢?

首先,刘襄之所以率先起兵,就是因为刘襄一家与吕后本来就有很深的过节。刘肥虽然是刘邦的长子,却是庶长子——在与吕后结婚之前,刘邦就已经和一个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的曹氏生育了刘肥。刘肥幼年与吕后的关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被封为齐王之后却差点丧命在吕后手中。

汉惠帝刘盈即位之后,他曾经在宫中举办了一次家宴,既然是家宴,他就把自己的兄长刘肥的座位安排在了自己之上,而刘肥本人也不以为意就坐在了上座。但是旁边的吕后却看不下去了,他命人端了两杯酒给自己祝寿,而兴致甚高的刘盈也匆忙起身并端起了其中的一杯酒,要和兄长一起给母亲敬酒。吕后见状,立即将刘盈手中的酒打翻在地,刘肥此时也明白了——吕后这是想要我的命啊!便佯装大醉而去(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

此时的刘肥觉得自己已经无法逃脱吕后的魔爪了,他整天抑郁寡欢,正在此时,齐国的内史给他献计说:“吕后的亲生孩子只有一儿一女,现在您拥有七十多座城邑,而鲁元公主却只有区区几座,如果您能够把自己的封地分给鲁元公主,太后一定会高兴的。 ”刘肥不仅献出了自己的封地,而且还把自己的妹妹鲁元公主尊为齐国的“太后”!吕后果然很高兴,随后将刘肥释放回了齐国。而刘肥则因为此番波折,不久便抑郁而终了。

吕后死后,刘襄首先起兵荡平诸吕,随后周勃和陈平等人才下定决心拥护刘氏。但是在平定诸吕的同时,刘襄得罪了一个在汉朝非常有话语权的人——刘邦的堂弟琅琊王刘泽。所以,在众大臣挑选新皇帝的时候,刘泽首先表态说:“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意思是汉朝之所以出现诸吕之乱,就是因为吕后太强势了,而刘襄的母亲也是恶毒之人,如果立刘襄为帝,那么以后诸吕之乱还会重演。反而是代王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向来有令名,所以还是立代王合适。

其实刘泽说了这么一大堆,重点就是最后三个字——大臣安!刘泽本人当然很清楚,如果这个精明干练并且深得人心的齐王真的成了天子,那能轻易放过自己吗!而这三个字同时也说到了众大臣的心坎里——刘襄这个人太有主见,这虽然是国家的幸运,但是大臣的不幸啊!所以还是应该立一个弱势的皇帝,以便日后掌控他,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正是因为大臣们这种自私的想法,刘恒被确立为新一任天子,但是刘恒即位之后大臣们才发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刘恒比刘襄更强势!刘恒就是后来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国史通论


刘邦驾崩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吕雉尊为太后,开始专权,大肆打压刘姓宗亲,又大封吕氏诸人为王,打破刘邦立的非刘氏不得为王!吕雉死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和刘襄、刘章兄弟除去诸吕之乱。


而刘襄兄弟出力很大,又是刘邦之孙,为什么没有做上皇帝呢?

首先,刘襄是刘肥的长子,虽然是刘邦的长孙,却不是嫡孙,虽然当时刘邦诸子多遭迫害,但世上还是有刘邦儿子活着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立子而不是立孙,所以最后还是拥立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

其次,刘襄和刘章兄弟虽然在灭诸吕事情上,做出很大贡献,同时刘襄又是当时齐王,按说拥立他为帝也无不可。

但是当时刘襄有个舅舅性格非常残暴,为人不行,陈平、周勃等大臣觉得刘襄的外戚家族强大,害怕又会出现诸吕乱政的局面!

所以最后,刘襄就与皇位失之交臂了!


最后,当时代王刘恒,虽然在除去诸吕的事情上贡献不多,但是刘恒治理代国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代王刘恒的母亲薄夫人,性格温和,不似吕雉那样飞扬跋扈,而薄夫人又只有一个弟弟薄昭,名声也不大。

陈平周勃觉得这些,立代刘恒为帝,薄氏家族不会出现吕雉那样专权的局面!

所以最后刘襄虽然是刘邦的长孙,灭诸吕有很大的影响,却还是没有被拥立为皇帝,反而是代王刘恒为帝!


中孚鉴


刘襄,刘肥的长子,汉高祖刘邦的长孙。按皇位的继承权来说,他是长子长孙,在继承上有优势,却不是唯一的继承人。

吕后死后,吕氏家族的吕产、吕禄发动了政变准备夺权,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候刘章一起消灭了吕氏势力;刘襄也率军讨伐了吕产、吕禄,有军功,加之又是高宗长孙,是新帝的有力人选。

立新帝时,争议比较大的人选是刘襄和代王刘恒。最后选择了刘恒,与当时的时局有很大关系。

国家刚刚经历过吕氏的夺权政变,对于外戚专权很是厌恶;汉惠帝年纪轻轻24岁就去世,在政事上没有什么作为,很多是受制于吕太后,大臣们想要寻一明君,干出一番事业来。

有人提议立刘襄为帝,马上有大臣反对,说刘襄的舅舅凶残粗暴,为官鱼肉乡里,对外戚怕了,怕出第二个吕氏家族。

代王刘恒刘邦第四子,母亲薄氏是思想厚道、为人正直的君子,而且代王宽厚仁慈名声好;儿子比孙子更有继承权,更顺理成章 ,辅佐善良厚道的人继位才是众大臣所望。


后面事实证明代王也就是汉文帝确实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君王,开创了“文景之治”盛世。


麦麦说


刘襄是刘邦的孙子,刘肥的儿子而且还是长子。吕后掌权后,流有皇室血脉的皇子皇孙,对吕后的强势极其的不满,但是,由于吕后的身份比较特殊,位高权重,他们又无可奈何。

对于这些不满的皇子皇孙,尤其是对于刘襄来说,等到吕后死后,然后在带兵杀到都城,把刘氏的江山再给夺过来是最好不过的,也是最安全的。

到了吕后得病,身体不好的时候,刘襄就开始积极的谋划这件事了,吕后的一举一动刘襄都知道,因为他的亲弟弟刘璋,这时候正在皇宫中被吕后重用呢,刘璋就是利用职务之便向自己的哥哥输送消息的。

刘璋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他是当时掌管北军的将领吕碌的女婿。在吕后刚死之后,吕碌和吕产两人商议发动政变,夺取刘家的江山,这件事被吕碌的女儿也就是刘璋的妻子知道了,吕碌的女儿坑爹很有一套,他就把他爹的计划告诉了刘璋。

刘璋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惊恐,他赶紧给他哥哥带去了消息,赶紧起兵吧,要不晚了就没有我们的事了。

刘襄开始带领齐地的兵杀向了当时的中央长安去,可是,他并没有杀到长安。要知道从齐地到长安的距离很长的,行军打仗,即使速度在快,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时候待在朝中的陈平和周勃也想把姓吕的给诛灭掉。毕竟让刘襄杀来后,他们这些曾经拥护过吕后的人,刘襄事成后,也是不会饶恕他们的。

想到了自己的将来,他们开始想办法了,最终,通过吕碌的好朋友,从吕碌下手,说服吕碌放弃军权开始,这场变乱竟然被陈平周勃给平叛了,先是吕产被杀,再是杀掉吕碌,紧接着就是吕家灭族。

这些事都做完了,刘襄还没有到达都城,陈平周勃这些人一合计,千万不能让刘襄进城呀,这个人太勇猛了,若是他进了城,这个皇帝肯定就是他来当了。

你想想这么一个猛人,若是当了皇帝。他们作为臣子的还有好果子吃吗?为了继续把握朝政,他们必须要选一个比较软弱的人来当皇帝,最终他们考虑来考虑去,就选了一个刘恒,也就是汉文帝做皇帝。

这就是刘襄,第一个起兵的人,没有当时皇帝的原因。


史学达人


刘邦驾崩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尊称其母吕雉为太后,但政权实际上不在皇帝手里,而是在吕后手中,在汉惠帝死后,吕后更是临朝称制,她立的两个小皇帝是傀儡中的傀儡。

吕雉掌权时,大封娘家吕氏,同时打压刘姓宗亲,在吕雉去世后,刘氏江山一度有被吕氏颠覆的危险,但吕氏子孙不争气,被陈平、周勃等人联手灭了。

灭掉吕氏后,周勃等大臣认为皇位上坐着的少帝身上有吕氏血脉,担心将来被清算,干脆就谎称其不算汉惠帝的儿子,将之杀死,这样一来,大汉王朝的皇位出现了空缺。

此时汉朝建立不久,人心还在,刘氏的皇位自然要刘氏的人来继承,而在除去诸吕的过程中,宗室王侯,刘襄的功劳是最大的,其次是其弟刘章。然而最后登上皇位的不是他们任何一个,而是坐山观虎斗的代王刘恒。

刘襄没能坐上皇位有两个原因,一是刘襄的辈分地位,二是刘襄的母戚势力强大

辈分地位

刘襄虽然是刘邦的长孙,但并不是嫡长孙,因为其父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不是嫡子。这也就算了,毕竟刘邦只有一个嫡子刘盈,刘盈的儿子又都在平定吕氏的时候被杀了,刘邦已经没有嫡孙了。

但皇位之争并不仅仅在刘邦的孙辈展开,刘邦还有两个儿子在世,分别是第四子代王刘恒和第七子淮南王刘长。

刘长是可以直接排除的,不说他性格鲁莽暴虐,不适合做皇帝,单单他是吕后养大的,大臣们就不敢立他为帝,这不找死吗。

而刘恒跟吕后全无瓜葛,又是刘邦亲子,辈分高过刘襄,似乎更有资格继位。

母戚势力

真正令大臣们下定决心迎立刘恒为帝的还是刘恒跟刘襄母戚势力的对比。这个对比由刘泽说出。

刘泽也在平定吕氏中立下大功,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被迫为之。刘泽是刘邦的远房堂兄弟 ,血缘不怎么近,却以战功封侯,也算是个人物。

吕后掌权后,刘泽因为丈母娘是吕后妹妹的缘故,吕后割出齐国的琅琊郡,封刘泽为琅琊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泽即便不是吕氏死党,但也不会主动去进攻吕氏,只不过其封地本来就是从齐国割出来的,实力又不强,齐王刘襄对他有着很强的掌控力。

诛灭吕氏时,身在长安的刘章给刘襄传信,让他带兵进京,刘襄二话不说,不仅倾国而出,还挟持了刘泽,顺便带走了琅琊国全部兵力。

事成之后,刘泽决意报复,他骗刘襄说自己回去劝朝中大臣立刘襄为帝,刘泽正好是刘氏现存辈分最高的,刘襄因此派其进入长安。

不过在一些大臣提议立刘襄为皇帝时,刘泽和一些大臣抛出了刘襄母系实力强大的事实,刘襄和刘章的舅舅驷钧是齐国重臣,为人暴戾,如果让刘襄继位,岂不又是一个吕氏?

随后,刘泽拉出刘恒,刘恒的母亲薄氏身份卑微,薄氏家族势力小,刘恒是刘邦现存最年长的儿子,又素有忠厚之名。

被刘泽这么一说,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最后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眼见继位无望,代国的势力也不小,刘襄只得罢兵归国,并在次年病死,得了给哀王的谥号,除了这么大力气,却与皇位失之交臂,也的确有点悲哀。

或许是给刘襄点安慰,在他临死前,汉文帝改封刘泽为燕王,将琅琊郡还给齐国。第二年,刘泽也去世了。


平沙趣说历史


他是汉高帝刘邦的长子长孙,刘襄,他在诛诸吕的行动中厥功至伟,但却没被拥立为皇帝,成功抢到皇帝宝座的,反而是在诛诸吕的行动中毫无建树的刘恒,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被汉高帝刘邦立为太子的汉孝惠帝刘盈并非刘邦的长子。

刘邦的长子叫刘肥,是刘盈同父异母的兄长。

刘肥的母亲姓曹,史称曹氏或曹夫人,曹氏是汉高帝刘邦的「外妇」,所谓「外妇」,有可能是后代说的「外室」,也可能是我们现代说的「情妇」,或是「同居女友」。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曹氏并没有像吕雉那样,被刘邦明媒正娶,所以,即便曹氏为刘邦生下了长子,也只能算是庶子,而吕雉生的刘肥,虽不是长子,但依旧是嫡子。这与一般婚姻中的嫡子即长子,长子即嫡子有很大的不同。

汉二年,刘邦在彭城大战中兵败,跑路时顺便回了趟老家,想把家人接到关中去,但只接到了刘盈和刘盈的姐姐鲁元公主,其他的家人都没找到,刘邦和刘盈、鲁元回到关中后,便把刘盈立为太子。

两年后的汉四年,项羽把刘邦的老爹绑上两军阵前,刘邦方才知道,当年不曾接到的家人们,并没有死在乱军之中,而是统统被项羽抓了去,成了俘虏。

很快,楚汉议和,项羽放归了刘邦的父母妻儿,这其中就包括皇长子刘肥。

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刘邦在战败后不顾一切地回到老家,在马车上不管不顾地把刘盈踹下车,在短暂安全后继续派人寻找家人,种种矛盾的行为,最合理的解释怕是只有一个,刘邦最想接到关中的家人,其实是刘肥。

关于刘肥,历史上的记载很少,据考证,刘肥至少比刘盈大十岁,而且可以送不多的史料中推断出,刘肥像刘邦一样潇洒大度、不拘一格,像刘邦一样虚心纳谏、择善而从。

对于彭城新败又已年过半百的刘邦来说,必须做好和项羽长期抗衡的准备,好好培养培养刘肥这样的半大小子做接班人,好歹比培养刘肥那样的六岁孩童要及时,更比培养刘如意那样刚从娘胎中爬出来的婴儿要来得及。

可惜,刘邦没能找到刘肥,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把六岁的刘盈封为太子,并让相国萧何辅佐刘盈治理关中。

就这样,作为嫡子的刘盈当上了太子,作为长子的刘肥成了人质。

刘邦称帝后,迅速把齐地封给了长子刘肥,齐地的七十多座城池,都是刘肥的,凡是能说齐国话的,都是刘肥的臣民,对于在楚汉之争中寸功未建的刘肥来说,这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刘邦当皇帝没几年,便翘辫子了,太子刘盈继位为帝,刘盈当皇帝没几年,也翘辫子了,皇太后吕雉临朝听政,称制,吕后称制后,对刘姓诸王大加迫害,让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刘恒和刘长两个还在人世,对于刘肥的封地齐国,也是割了又割。

吕后称制没几年,也翘辫子了。

作为刘肥长子的刘襄,起兵发难,欲诛诸吕。

在刘襄的号召下,当年跟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臣们纷纷站了出来,一起诛杀诸吕。随后,老臣们拥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帝。

为什么明明是刘襄开的头,摘桃子的却是没出一分力的刘恒呢?

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个:

刘襄有自己的核心班底,一旦刘襄登基为帝,老臣的权势地位都会顷刻间消失,老臣们甚至会被清算。为图自保,老臣们一定要想法设法地阻止刘襄登基。

老臣们之所以选择刘恒,主要是因为刘恒不曾在诛诸吕的行动中出力,让他登基,属于无功受禄,无功受禄的刘恒只能而且必须依靠老臣,老臣的权势和地位就能得到保障。

说到底,人心都是算计。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遥望燕园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越是强势的皇子,通常是无缘皇位的,

一个强势皇子上位,做皇帝后第一件事肯定会加强皇权的,也就是夺权了,以汉朝来说,强势皇帝上位,会打击诸侯王势力,会削蕃,会打击功臣集团,这样对那些诛杀吕氏的功臣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

而一个弱势皇帝,他对功臣集团和诸侯王的威胁就小的多。

诛杀诸吕时,刘襄就已经是齐王了,齐王势力有多大呢?独占七十三城,西汉第一大诸侯国,加上两个弟弟朱虚侯刘璋和东牟侯刘兴居那都是非常强势的人,这两人想拥立刘襄,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做齐王了,

所以,按理说,刘襄机会很大,但很多时候你的优势就是你的劣势,正因为你的实力太大,对别人产生威胁了,其他人就抱团抵制,最后妥协,一个弱势的皇子刘恒就上位了。

我们看看,当时刘邦的儿子里,还在世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了,代国地盘小,刘恒母薄姬没有背景,淮南王刘长地盘也也小,母赵姬,也没势力,但淮南王本人就牛了,跟项羽一样“力能扛鼎”,这样比下来,刘恒就弱多了,容易控制。

其实这种,强势皇子在,偏偏选弱势皇子做皇帝的,历史上层出不穷,原因都是一样的,比如刘弗陵、司马衷、李治、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