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大城市,中產家庭有幾套房是剛需?

晨晨幼兒學


這個問題我還是做過調查的。真相比你想象的更多,更恐怖。

我家住北京南城,鄰居老人居然有八套房,別看是鄰居,也是過了將近十年才知道的他是我們家鄰居。

北京的塔樓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鳥籠子,誰也不知道到鳥籠子前後左右,上上下下住著是誰家。像我居住這棟樓租戶也特別多。

原來我每天披星戴月的上班下班,真是天黑了才回家,也就早上那會兒能看見太陽,下了班很少能看見太陽都黑天了。



週末宅在家裡玩手機,購物、看電影,這不有了孩子以後不得不帶她去小區裡曬太陽四處轉轉,才認識了閒溜達買菜的鄰居,一個有八套房的北京老頭。

老人家70多歲了,衣著十分樸素,但是還比較精神,說話嗓門洪亮,北京這邊有很多的老頭老太,看起來普普通通卻是千萬富翁身價,這一點也不奇怪。

像我們原來外企的五十多歲保潔員大姐,是北京亦莊那邊的拆遷戶五套房的包租婆,開著個寶馬車比老闆的奔馳車還要高級還貴幾十萬,整天拿著個抹布,一天擦擦這裡擦擦那裡。

公司給開多少工資人家根本都不太在乎,只是為了能上個養老醫療保險,賺個菜錢,捎帶鍛鍊身體。 我家鄰居老頭也是個拆遷戶,他們家原來在崇文門那有一個院子,後來拆了分了八套房。



據他所說,原來幾十年前破四舊的時候,北京很多老城牆都拆了,有一些磚沒人要,撿回來後自己蓋了個小院子。

總共花了不到一萬塊錢,那個時候一萬多也是很值錢的,一千塊都是很多錢。萬萬沒想到共產黨政策好呀,前年一拆遷分了八套房,老頭樂滋滋地說道。

收藏家馬未都曾經在一期節目當中講過,80年代北京有一些四合院的價格幾乎是1萬塊錢一個四合院。但是買的人很少,四合院沒有上下水,買了個破破爛爛的院子幹什麼用,還不如買個座塔樓呢,整體看上去高大上。

老頭如數家珍的跟我說,豐臺分了有四套房,大興有四套房。房子我已經分給子女了,我納悶問道,房子怎麼分的呀,那麼多的財產怎麼好分?感覺這個問題有點難 。

怎料老頭說好分,好分太容易了,房子最好分了。 老頭邊說邊比劃我自己留一套,租一套。老頭退休金也不高,也就三千多,加上租金5000塊能在北京過上還不錯的日子,在北京只要不買房租房自己開火買菜,柴米油鹽醬醋茶,一點也不比別的小城市高。

剩下的六套房,兒子一套,女兒一套;孫子兩套,外孫女兩套。兒子和女兒一個樣,孫子和外孫女一個樣同等對待,也沒有什麼家庭矛盾。 我想他的孫子外孫女,一個讀小學,一個讀初中已經有了自己的兩套房子,一些外地清華、北大、985院校畢業的孩子,窮極一生的奮鬥,不過是一套房。



這就是網上流傳的一些優秀人才終身奮鬥的終點不過是一些人的起點,真是現實的寫照啊! 老人呵呵一樂十分幽默說我北京八套房算多嗎?怎麼這麼不經分,將來孫子、外孫女每人再生兩個孩子,我再壽命長點,可能房子還不夠住呢。 想想也是,將來都流行生二胎,二胎再生個二胎,子子孫孫都要在北京住的話,房子還真不一定夠。

這讓我引申了一個話題,北上廣深中產家庭到底要幾套房才是剛需?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醫療條件比較好,通常老人活到八九十歲很正常,按直系親屬三代人來估算,老人一套,現在流行生二胎,那就是說五六十歲的子女,每個家庭一套,共計兩套比較合理吧。

五六十歲的子女各有兩個二三十歲的子女,到了結婚年齡得結婚組成自己的家庭吧,也就是四個家庭各家一套共四套,也是合情合理吧。 掐指一算共需幾套呢? 1+2+4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七套。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普通的中產家庭七套房才是剛需。

所以鼓吹房子過剩是騙人的,子子孫孫怎麼可能房子會過剩?多數家庭房子還不夠呢? 所以那些在北上廣深有兩套房、三套房的人,以為自己賺了幾百萬,幾千萬的中產階層,只要房子不變現,就是紙面上的千萬富翁。算上兩個孩子,一人給一套房子還不夠用呢,有多少人捨得賣掉?

北上廣深有兩套房,三套房的人,只不過幫子孫後代開疆拓土,打下了基礎,後一代、後兩代人不用那麼累僅此而已。 但是在北上廣深有兩套房,三套房的人,至少比有一套房、沒房的人要好很多,在北上廣深只有一套房的人,他們家的孩子從一出生,有可能就已經被貼上了未來房奴的標籤。

後來老人還送了我一句打雞血的話,北京遍地都是金子,但是你要有發現金子的眼睛。我笑了笑,又有多少人能發現呢? 北京遍地都是金子嗎?我聽說過,但是沒有見到過。

以上觀點僅代表Ann靜蝶個人見解,有不同意見和建議請在下方留言。


晨晨幼兒學


剛需這個詞對於沒有房子的朋友來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中場家庭有幾套房是剛需,這個還真不好回答。


沒有房子的想要一套房子,這個叫剛需,有房子的想要換一套大一點房子的叫剛需,有大房子的想買別墅的人也是剛需,剛需怎麼定義?

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深圳的中產家庭剛需是6套房子,自己住一套房,爸媽住一套房,接待客人一套房,岳父岳母一套房,旅遊度假一套房,兒子女兒各一套。這也是剛需麼?這樣的中產剛需也太有錢了。



惠州房產通1


按照正常意義上的剛需來說,就是一個家庭一套房子,比方說你的家庭有一套房子,你的父母及岳父岳母各有一套房子即使剛需,在看遠一點想你也為自己的子女購置了一套房子,加起來一個家庭剛需的套數應該是自己1套,爸媽1套,岳父岳母1套,子女1套,一共是四套!

但是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人沒有房子只要一套房都可以滿足,有些人條件優越一點可能幾套房才能滿足其居住的剛需條件,而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裡,中產家庭基本上房子都有好幾套,能夠滿足家庭成員2人左右一套房的居住需求及投資需求;而一些當地居民的房子數量可能多達十套以上,他們擁有這麼多套房子除了居住本身以外,更多的是用於投資!

筆者查看了中國中產收入的標準,家庭年收入在50萬左右即屬於中產。按照北京房價7萬元均價計算,中產購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大概需要700萬,也就是中產需要14年時間才能購買一套房子,這對於一箇中產來說購房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但是如果要購買幾套房產壓力還是很大的!

所以對於中產擁有幾套是剛需並沒有具體的標準!


樓盤網


答:我認為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中的中產家庭最起碼要具備四套房子才可以有資格稱之為中產階級,否則,不算!因為,夫妻有一套;兩個孩子應該早早給預備各一套;再給老爹老媽預備一套安度晚年,共計四套。如果沒有這四套房子,休想說你是個名正言順的“中產家庭”。


劉年14


個人覺得北上廣深的中產家庭,應該在市區(非市中心)有至少1~2套房(3房2廳2衛,150平左右),市近郊再有1~2套房(100~200平)。自住一套,父母一套(可父母自持物業),岳父母一套(可岳父母自持物業),再外加二套出租(備家中倆孩子長大成人後用(當然可以換同價值商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