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车上找到百万件乘客遗失物品 网友热议失主寻回是否该付费?

未来网北京11月30日(记者 李盈盈)“司机或乘客在车里捡到物品送还给失主后,失主需要支付费用吗?”“当然不用啦!”“还是得付点感谢费的,毕竟人家费时费力,还得搭上路费。”网友们争论不休。

“对于司机或乘客在车内拾得遗失物的问题,我国物权法其实已经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物权法》第112条的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维维律师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不仅符合法律要求,而且符合我们的社会公德。司机或者乘客送还失物是基于善意,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若失主不给予必要的补偿,可能会导致拾得人不愿意为失物寻找主人,也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但是,这样是不是鼓励用金钱代替美德呢?网友对此争论不休。

记者注意到,滴滴出行对公众争议的该话题开展了讨论,希望网友发表看法。

滴滴车上找到百万件乘客遗失物品 网友热议失主寻回是否该付费?

滴滴发起的帮失主找回物品是否需要付费的讨论议题截图

据滴滴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26日,滴滴平台上已有1014772件遗忘在车上的物品被找回,平均每月找回92252件。但因平台客流大,拼车车内环境复杂,车辆不断流动的原因,仍有不少遗失物品最终没有被找回。

为更好地帮乘客找回遗失物品,2016年,滴滴出行成立了“物品遗失小组”,并通过行程结束后的司机端播报提醒乘客下车前携带好随身物品。

但是,两年来,在帮助乘客寻找失物的过程中,滴滴物品遗失小组发现失主与捡到东西的人常常因是否需要支付送还物品的空驶补偿、路费、快递费,以及这些费用的额度问题陷入僵局,甚至出现纠纷。

对此,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庄德水教授告诉未来网记者,“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这种美德仍然值得提倡。不过,我们在推崇道德至上的价值理念时,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对方捡到了你的物品,在送还的过程中付出了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等,适当给一些补偿或者感谢还是应该的,遇到道德高尚的人,他可以不要,要与不要报酬补偿则是对方的权利。

庄德水表示,他自己就曾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一次他的家人打车时把手机落在车上了,联系上司机后,得知司机那天晚上十点半左右可能会经过海淀区,双方就约定好合适的时间地点去取手机,找回手机的庄德水打算感谢司机,但是被对方谢绝了。

话又说回来,如果捡到他人的东西,归还失主还能借此赚一笔吗?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在找回物品失主是否付费的讨论话题里,网友的意见普遍集中在需要支付费用。不过,有人表示,送还丢失物时,失主需要支付的相关费用金额应该有规则参照,不能随便议价。

滴滴车上找到百万件乘客遗失物品 网友热议失主寻回是否该付费?

网友关于“帮失主找回物品是否需要付费”的讨论观点截图

“如果捡到一个价值5000元的苹果手机,捡到者却要10000元的酬谢,这就不对了,这属于勒索。现在的法律也有相关的规定。”庄德水补充道。

据悉,滴滴出行APP有一个“物品遗失”按钮,乘客的物品若遗忘在车上,可点击虚拟号码直接联系司机沟通,或致电客服寻求帮助。滴滴物品遗失小组会帮助失主联系司机、前后上下车的乘客,或同行拼友寻找物品,并用三方通话的方式帮助失主与捡到物品的司机或者乘客协商沟通。

王维维表示,“平台应该尽量为失主提供寻找失物的平台;拾到乘客遗失物品的司机或者乘客也应该第一时间积极寻找失主,在与失主取得联系后,双方应该就保管和送还费用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还可以请求平台的介入,帮助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统一意见,从而实现双赢。”

滴滴车上找到百万件乘客遗失物品 网友热议失主寻回是否该付费?

网友关于“帮失主找回物品是否需要付费”的讨论观点截图

“若司机或者其他乘客在车内拾到先前乘客遗留下的物品,并通过平台与失主取得联系后送还,失主有义务支付司机或者其他乘客因保管和送还失物而产生的必要费用。但是,如果司机或者其他拾得者“狮子大开口”,向失主索要额外的费用,失主有权拒绝。”王维维补充道。

庄德水认为,每个人都会丢东西,人们要将心比心,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机制。现在通讯技术和快递业务很发达,让遗失物品者找回自己的物品,避免更大的损失;让拾金不昧者不用承担成本都不是问题。他建议拾到者科研通过快递到付把物品寄给遗失者;也可以设立专门类似物品收容一样的场所。比如,国家或者社会公益机构在大型会议中心、地铁口、加油站等设置专门的柜子,好比现在的快递柜,拾到者进行登记、拍照,联系上失主后,失主可以使用一个密码或者二维码领取出来,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归还东西让拾到者付出成本,或者让遗失者给予成本补偿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