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自己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

颜丶颜


这种问题像为我量身定制的啊。我妈妈带小学一年级时,我也5岁多到学龄了,她觉得刚好顺便教我了,就把我放在她自己班了。那时我妈妈主要教语文,做了我6年的班主任。

我从小在学校长大,小时玩伴大都是教师子女,亲近的叔叔阿姨也都是老师,玩闹的场所就是操场,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认识的教师子女中,学习成绩也都是呈正态分布的,特别好的少,特别差的也少,更多的是中不溜秋的。

不好的方面

  1. 有些同学会对老师子女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如果这个老师还教自己班或是班主任,就更加严重了。但这种排斥感也会因为这孩子本身性格讨喜、合群而减轻。同学的小圈子把隔离孩子仗着老师子女的身份“作威作福”;其他同学因着讨厌该老师,恨屋及乌地隔离该老师子女;看不惯“”

  2. 自己的努力可能会因为“老师子女”的光环而被忽视,别人会觉得你取得一些成绩是理所应当。如果泯然众人就无所谓,但如果成绩、比赛出挑一些,听到各种酸话的概率,会比普通同学大很多。童言无忌嘛,这个难以避免。
  3. 我妈妈的额外精力都花费在差生身上了,也没有给我开小灶的意识,亲子时光可能比普通同学家里还少些。念小学时,我妈妈常把吊车尾的差生留在办公室或者带回家给他们补课,都是免费的义务劳动。虽然家庭清贫,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心很强。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书房自己做作业,同学们却能享受我妈妈的仔细指导。

有益的方面

  1. 很少有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学习需要“不懂就问”的精神,直接问老师比较方便(但也不是唯一方式)。但认识的不少孩子出于对老师的畏惧,从小就不爱问问题,可能容易导致个别知识点没学懂。当然我也认识不少老师子女,小时候不爱跟自己班的老师打交道。

  2. 很少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也不是没有。有个发小也是同校老师子女,她班主任的孩子在同一个班,发小就曾被挤掉过一个该得的奖状。
  3. 因为信息渠道的原因,面对的机会会多一点。像学校的播音主持、国歌合唱指挥、朗诵比赛、科技节,都需要有相关才艺的孩子,老师更能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孩子。但进入同一条起跑线后,最后还是得看孩子水平高低了。而且现在家长都注重各方面才艺培养,差异也不算大。
  4. 补课,如果需要的话,很方便。我被送到做物理老师的叔叔阿姨家住过一个月,在英语老师的姑姑家住过一个月。

我家对师生关系的处理

  1. 在上课时间不叫妈。但我自己觉得叫老师也有点别扭,所以很少主动称呼。课上都一视同仁,不会有什么优待。但我自己小时成绩比较好,又一向比较积极主动(脸皮厚一些),课上表现机会还是不少。
  2. 我妈妈没有给我补过课,小学时的业余时间大都给班上差生义务补课了,我小时候还挺羡慕他们能吃小灶的。

  3. 我家比较担心人身安全问题,不允许我和同学到处玩(不能出校园范围),所以小时候和班上同学的放学后互动很少。我家也很少关注孩子和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和心理问题,这个算是父母经验不足而忽略了。

我现在希望做一些和传统教育不一样的事,创立了HandyKid品牌,专注面向家庭的STEAM教育,为家长提供丰富的STEAM教育资讯,项目指南,未来还会提供订阅式STEAM玩具包。如果您认可STEAM教育,希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愿意用心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请关注我呀。


HandyKid


在我教书时期,教师子女都是易子而教。就是你的孩子我教,我的孩子你教,这有什么好处呢。首先,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有隔阂同学关系处不好。再就是避免父子情母子性抹不开而产生偏向。然后怕其子女在班级中仗恃父母的权势而骄傲。我的孩子小学阶段都是别的老师教的。所以,我认为班主任最好不要教自己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