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韓國實力弱,是如何成為七雄之一的?只因一人掌權15年

戰國時韓國實力弱,是如何成為七雄之一的?只因一人掌權15年

戰國作為一個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時代,生產力發展與制度的不對應,使得其成為了一個變法迅速的時代。就我們熟知的便有商鞅變法,但我們大多數人只知道商鞅變法,其他變法一概不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韓國申不害的變法。

戰國時韓國實力弱,是如何成為七雄之一的?只因一人掌權15年


申不害作為法家術制派的代表人物,給韓國貴族階級很大沖擊。法家講究法術結合,法為統治人民的手段,而術代表抑制貴族。申不害上位第一年就開始大肆壓制韓國的貴族,整頓官吏,加強君主專制。其主要內容為:

1.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

2.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

3.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4.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他提出 “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

5.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戰國時韓國實力弱,是如何成為七雄之一的?只因一人掌權15年


結果便是申不害在位的15年韓國“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國富民強”雖然韓國處在強國的包圍中,國土面積最小,但仍能列入戰國七雄。但是申不害的變法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他泰國注重“術”的推行,卻忘了國家的主體是民,應該要大力推行“法”,所以即使百姓富裕,但是民風不正,民不崇法,韓國最終走向衰敗。

戰國時韓國實力弱,是如何成為七雄之一的?只因一人掌權15年


這便是商鞅變法與申不害變法的最大區別所在,商鞅變法主張以民為本,講究“法”,但這也是最難的地方,所謂法不責眾便是這麼個道理,如果改革與變法觸及到多方的利益那便是最難的變法。可商鞅堅持了下來,“揚其武勇,去其荒蠻;褒其尚法,貶其不法”,使得法治徹底貫通於秦國民眾之中,讓秦人“聞戰而喜,勤耕于田”因有法可據而有實在感。

戰國時韓國實力弱,是如何成為七雄之一的?只因一人掌權15年


申不害變法失敗並不代表法家“術”的失敗,其地位仍然十分重要,至少是“法”的補充,給當前艱難的反腐和法治建設有重大借鑑意義。至於“術”被後來人們誣陷為官場權術與權謀,便是無稽之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