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从山西到哪儿?

怪咖娱小乐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山西那些事儿。(约400字,阅读需2分)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提起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泪长流。

一曲走西口,让我们忆起一段特殊的历史。

晋北、陕北地区,夫妻之间和恋人之间,多以哥哥妹妹相称。

这首名为《走西口》的民歌,在妹妹对哥哥一声声、一句句的叮嘱里,浸透着女子对丈夫和恋人离家远行“走西口”的无尽关怀与悲苦。

特别是经由陕北姑娘王二妮的真情演绎,这首悠远悲怆的《走西口》更成为特有的文化记忆,表达出晋陕民众对艰辛生活的深深倾诉。

什么是“西口”?

在传统时代,中原王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多在北方长城险要地点设置防卫要塞。特别是在明代,中原王朝先后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重镇,而“口”则专指长城沿线的关口。借助于军事关口,明清以来很多关口逐渐演化为贸易场所,如张家口、喜峰口、古北口、杀虎口等。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中国移民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口迁徙过程。

明清的长城之内民众之所以要“走西口”,跑到关外不适宜农耕之地求生,主要是为了逃避关内的天灾,如旱灾等。除此之外还有山陕商人,不畏严寒酷暑,行走于长城内外。

就性质而言,“走西口”是明清时期长城以内晋北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到长城以外谋生的社会活动,也是成千上万口内百姓涌入今天内蒙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的移民活动。同时,“走西口”也是明清以来逐渐孕育的一种经济现象,一种移民文化现象。

两分钟走进历史现场,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从山西中部、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题主所说走西口应该是第一条线路。西口泛指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人们背井离乡的目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叫走西口。

杀虎口原名杀胡口,在山西右玉县。其地势险要,是一个天然关口。胡的本意就不多做解释,但为缓和矛盾后来改名叫杀虎口。

走西口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原因是山西部分地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无数山西人、陕西人背井离乡,加快了与蒙古草原的各项交流,带动这一地区的发展。


迷途归来


西口就是山西杀虎口。在今天右玉县右卫镇的西北角,出了杀虎口就是内蒙了。前些日子因为培训的因素去这里看了一下,塞北高原,神清气爽。

1、右卫镇的由来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在这里设置大同右卫。后来随着边防线南迁,玉林卫就迁移到这里,两个卫在一块,为了方便就合称右玉林卫。

(明代大同镇)

在明朝灭亡后,到了清朝军户开始一体纳税。到了雍正时期,直接废卫为县,右玉林卫就改为了右卫县。

(右卫镇)

在70年代,因为风沙的缘故,县城南迁。上次去了这里,发现在土城内,还有农田,都没有明代繁华。

2、杀虎口

在边防线上,“虏”“鲁”一般都会改成“鲁”,“胡”一般会改为“虎”。

杀胡口最初是见证游牧与农耕民族厮杀的地方。在隆庆议和后,这里成为边境互市的场所,“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赐”。

(杀虎口)

到了康熙年间,因为族群因素,这里改为了“杀虎口”。

3、走西口

山西整体而言土地贫瘠,在煤炭没法大规模外运的年代,只能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开启对草原的贸易。杀虎口是山西内地距离绥远最近的路,自然比较繁华。

(杀虎口长城)

在今天,学界对此也有很多研究。

(杀虎口关)

随着高速、高铁的开通,杀虎口在今天的地位下降。整体而言比较苍凉,登高有种悲秋风的感觉。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和“下南洋”,"赴金山\

历史知事


走西口最早是山西、陕西一带地少人多为了生存到内蒙走耕,每年春季去内蒙租地耕种秋季返回,后来部分人逐渐定居下来,再后来定居下来的人越来越多。从山西到内蒙主要途径二个山口,张家口叫东口,杀虎口叫西口,由于走杀虎口的人较多,而且后期由于二人台(走西口)的宣传,使得走西口这个词成了在那个年代山西、陕西到内蒙谋生的代名词。其实这个历史事件范围很大,到现在内蒙中部的汉族大部分是山西陕西人,内蒙西部的汉族主要是甘肃陕西人,内蒙东部的汉族主要是山东、山西人,说明在那个年代为了生存是汉族整体向内蒙方向的一次人口迁移。


佳和玩具1


历史上走西口是从山西河曲西渡口途经"杀虎口",也叫"青沙口"。过了"杀虎口"就算口外了,最开始是到内蒙古的沙圪堵(原准格尔旗),内蒙人稀地广,到口外的或打工或开荒种地能解决温饱逃活命。后来就发展到包头.固阳,达拉特旗这一带。



城里农民10068


走西口中的西并不是只有山西,还包括山西,河北的很多地区!而他们的目的地整体范围也比较多,多数以情况下指的是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走西口"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两个境内人口迁移之一,另为一个和它齐名的就是“闯关东”。这个算是一个知识点,我读高中那会刚好学到这,而当时闯关东这部电视刚好热映,所以我印象尤为深刻。

走西口是一段延续400多年的历史!

很多年估计以为,走西口就是几十年而已,实则不然,根据史学家考证,走西口其实是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甚至是生命打通了山陕地区与草原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历史上的西口,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来理解。

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山西河河北的三个口,分别是:杀虎口、府谷口、独石口。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口其实就是古代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

广义上来说,后西口也能指的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上述的这几个地区在古代都是走西口的重要关口,这个鞋城市的崛起和发展离不开走西口这个历史事件!

走西口其实就是一部晋商的发家史!

现在很多山西人还认为,走西口是他们山西人的荣耀。在当时,一旦走出山西杀虎口,就到了由他们的先祖多包揽经商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甚至在远离晋地的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也能看到山西商人的身影。

“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是走西口道理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而“杀虎口”的兴衰史也能够反映出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的整体演变,也能反映出我国古代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2.14


粮油市场报


走西口分两种人,第一种是山西中北部因各种原因不能在本地生存,需要经右玉杀虎口越过外长城到内蒙呼市、包头、武川、桌子山等地谋生的穷人;第二种是山西晋中平遥、太谷、祁县等地的“晋商”组成的商旅驼队,通过以上路途往返蒙古、俄罗斯,内蒙与山西及江浙等地的商旅。



中阳水暖1


真正的走西口就是从河曲县的水旱码头西口古渡到内蒙,杀虎口出关的只是右玉县一带的当人,经大同县张家口出关的人主要还是大同县本地人,通过河曲县水旱码头西口古出的人有,河曲县,偏关县,保德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宁武县,原平县,忻州,一直到太原,晋中,吕梁等地都走河曲西口古渡去内蒙的,


Garpediem151778439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休养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和“下南洋”,"赴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