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一組《河東獅吼》圖片

(一)《容齋隨筆》記典故,東坡詩笑陳季常

南宋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記敘了這麼一則故事:陳慥,字季常,公弼之子,居於黃州之岐亭,自稱“龍舟先生”,又曰“方山子”。喜蓄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獅子”,指柳氏也。

其實,文中所提到的上述詩句本出自蘇軾寫給好友吳德仁和陳季常的一首七言古詩裡。此詩的詩名叫做《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作於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詩被收集在《東坡七集》裡。

吳德仁名瑛字德仁,蘄州蘄春(今湖北省黃岡蘄春縣)人,當時已辭官隱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而陳慥字季常,自號“龍舟居士”,還有一個號曰“方山子”,家就在黃州附近的崎亭山中龍丘住。

季常本人沒有作過官,他的父親陳公弼卻是當年蘇軾初出仕任職山西鳳翔時的頂頭上司。吳陳兩人均是蘇軾的好朋友,季常還和東坡一樣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元豐四年(1081年),蘇東坡專門為陳季常寫過一篇“方山子傳”的文章呢。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二)黃州有幸迎學士,“河東獅吼”出成語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蘇軾因“烏臺詩案”事出獄後貶謫黃州充任團練副使,於元豐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攜家人抵達黃州。

初到黃州時,窘困窮迫,一大家子人連住地都沒有。後來還是經過老朋友馬正卿找到地方官員疏通幫助,才取得了黃州城東的一塊荒地,於是蘇軾親率全家拓荒種地建房,初步解決了生計問題。蘇公天性豁達,萬事不愁,遂以所居地自號“東坡居士”。耕讀之餘,在黃州寫下了多篇流傳千古的佳詩美詞,“東坡學士”的大名也不徑自走,揚名天下。

這陳季常也是個性情中人,為人豪爽大方,其脾性恰如其名“慥”字一般,忠厚誠篤,且好佛信道。因是官宦家子弟,家境十分富裕殷實,不免就循了當時富家子弟中流行的奢靡風氣,於家中蓄養了不少歌伎。平日喜呼朋喚友來家中大開宴席,除談經說道,吟詩論文之外,宴席中往往還讓歌伎歌舞昇平一番,意猶未盡時,甚至還另從外面歌坊僱招一些歌女前來笙歌佐酒助興。

還在蘇軾初到黃州立腳未穩時,陳季常即跑來黃州城看望蘇軾,百般慰問,還力邀蘇公去家中玩耍,盡顯親情,令蘇公大感其誠。以後東坡和季常更是經常在一塊兒形影不離,兩人都好佛學道,又共喜詩畫文賦,興趣相投。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有一次季常還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朱陳村嫁娶圖》請學士鑑賞,因朱陳村本是徐州府轄內豐縣一古村落,村內朱陳兩姓和睦相處,世代聯姻。當地風光旖旎,民風淳樸,頗具古“杏花村”之遺風,“朱陳之好”亦傳為千古佳話

流芳於世。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朱陳村寫有一詩曰:“田中老與友,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而恰在來黃州之前的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曾在徐州任過地方長官,期間還曾經勸農去過朱陳村。

今見此畫,觸畫生情,旁邊又有老友治酒相伴敘舊,學士頓時詩興大發,欣然為此畫作了《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七絕詩兩首。其中的一首詩中有兩句說道:“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

季常妻柳氏,本是河東(古河東郡,今山西西南部一帶)人氏,柳姓在古代即為河東郡地方之豪門大姓。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首七言古詩,詩名曰《可嘆》,內中便有一句“河東女兒身姓柳”。

柳氏出身顯赫世家大戶,但其性格比較兇妒。見其夫常常是歌舞宴客至夜深而不眠,不免心中惱怒,然古時女子又不能公然登堂入室去見外客,只好在門窗外以木杖大聲敲擊牆壁制止,弄得客人尷尬,季常無奈。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蘇東坡看在眼裡,笑在心頭,因和季常是多年的好友,彼此間沒有什麼避忌,於是就開季常的玩笑,寫了上述詩句取笑他。以“河東獅吼”形容柳氏之兇而季常懼內,又說季常素好佛,且喜談空說有參悟禪機,而佛家有“獅子吼則百獸驚”的說法來喻佛法莊嚴。蘇軾便索興以佛家語與陳開玩笑,又以“河東獅吼”來比喻柳氏悍婦,因此“河東獅吼”一語雙關,而季常也只好“柱杖落手心茫然”了。

由於東坡學士的赫赫文名, 此語一出,便四處傳誦開來,既成就了“河東獅吼”成為漢語中的一句經典成語從此廣為流傳引用,又順帶“成就”了季常成為古今以來懼內怕老婆的“模範先生”而流傳至今貽笑大方。

歷史上,“河東獅吼” 的故事不斷被改編成崑曲、京戲、越劇、粵劇等各種劇本。

2002年9月,香港上演了一部同名的“河東獅吼”古裝愛情喜劇電影,當紅明星演員古樂天、張柏芝、許紹雄等分別在電影中飾演陳季常、柳月娥(柳氏)、平安郡主、蘇東坡。劇中描寫北宋時少女柳月娥青春年華如花似玉,卻因性情刁蠻任性,故相親多年仍待字閨中。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三)獅子原產自異域,瑞獸中華放異彩

接下來再說說一些有關獅子的事。

獅子在中國古代亦被稱為狻猊(suan ni),它是一種原生存在非洲和南亞次大陸的大型食肉貓科動物。獅子體型雄壯,孔武有力,特別是雄獅頸下四周披有一圈金髮長毛,更顯得威風凜凜,故享有“百獸之王”的美譽美稱。

傳說釋迦牟尼佛初生之時:“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聲。”因而在佛教中獅子作為護法神獸,地位崇高。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與普賢菩薩同為佛祖左右手的文殊菩薩,在佛教中是大智慧的象徵,其坐騎便是一頭青獅。文殊菩薩常馭青獅侍立佛祖左側,代表智德、正德,其坐騎獅子則代表了智能威猛。

其實,獅子並不原產於中國,自從西漢武帝時期張騫(字子文,公元前164~前114年)出使西域之後,打通了絲綢古道,西域與內地始有頻繁的經貿往來活動。此後西域一些地區國家為表示與大漢友好,便將獅子作為貢品進獻而傳入中國內地的。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現代演繹版河東獅吼

有關獅子進入中國內地的官方記載最早可在《後漢書.章帝本紀》中有所述及:“西域長班超擊莎車,大破之。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

古文中“師”與“獅”通用;扶撥(fuba)為獸名,李賢注:似麟無角。

也就是說在將近兩千年前的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關87年),在班超投筆從戎大破北匈奴並出使西域三十一年,其間西域共有五十餘個國家歸順大漢,胡漢民族大交流大融合之際,獅子被當時的西域月氏王作為珍奇的貢品進獻而第一次進入內地。

另有一說則同樣發生在東漢章和元年(公元87年),由當時的安息(現伊朗境內)國王阿薩息斯一世派遣商隊向東經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內地,同行的國王使臣把一頭獅子作為禮品獻給了漢章帝而傳入中國的。

現在查閱從《後漢書》起一直到明清時期的中國曆代的官修帝王本紀中,一共出現了二十一次有關外域進貢獅子的記載,最晚的一次記載則是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葡萄牙國使臣本篤來到北京朝鄞康熙大帝,隨身便攜帶了一隻非洲獅作為貢品獻給康熙帝。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舞獅子

東漢時期,恰在獅子初入中國時也正是佛教佛經大量傳播進入中華內地之際,由此獅子又和佛教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於是在中國古代的許多宗教神話傳說故事中,往往會出現有關獅子的蹤跡,例如在人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故事中,就有唐僧師徒西行取經中遭遇到的許多神仙怪獸故事和獅子息息相關。

中華民族是一個開放包容寬厚的民族,來自異域它鄉的獅子,很快便被華夏各民族人民接受和喜愛,人們往往將其和中國本土生長的猛獸老虎合在一起,以“獅虎”並列稱之,並以此稱作英雄的象徵。

作為一種瑞獸,獅子還逐漸被人們神化並賦予各種美好的寓意,形成了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燦爛的“獅子文化。”獅子那莊嚴威武的形象,不斷被人們以石雕木刻繪畫等各種形式,廣泛應用於宮殿、寺廟、祠堂、府邸、陵墓、石碑、傢俱等各種各樣器物上,作為避邪鎮邪的祥瑞象徵。

每年,我們中國人過春節時,各地方都流行舞獅子玩龍燈等民俗活動,“龍騰獅躍迎新年,鑼鼓喧天慶春節,”大家熱熱鬧鬧,共同歡慶佳節。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舞獅子

【作者簡介】朱新渝 重慶市詩詞學會會員,熱愛學習歷史文化及古典詩詞,近年來有部分詩文作品發表。現居重慶。

推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