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學會加州鱸“標苗”

每年2-5份是加州鱸下苗高峰期,下面筆者提前簡單介紹一下如何“八步”學會加州鱸標苗。

培育加州鱸苗種的池塘以土池較好,要求長方形,東西向,背風向陽最好。水源充足,水質好,不受汙染,面積以1~3畝較為理想(或將大魚塘用紗網隔成1~3畝的育苗區)。

池塘具有獨立進排水系統,池塘高2米,水深1.0米~1.5米,池底淤泥最好控制在10釐米以內。配輪式增氧機一臺,0.75KW的水車式增氧機一臺。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用生石灰進行全塘潑撒。淤泥厚度在15cm以下,使用量為150斤/畝;厚度在15-50cm之間,使用量為200斤/畝;厚度在50cm以上,使用量為300斤/畝(也可以採用溼法清塘,即一次性池塘進水40-60釐米後,將生石灰(100-150斤/畝)裝入船艙,加水後趁熱全塘均勻潑撒)。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鹼化塘底2-3天后,進水深達到1m為宜,用30斤/畝的茶麩全池潑消毒(殺死雜魚和螺類)。

方法:將茶麩餅放船艙加水,水淹沒茶麩即可,浸泡一天一夜。第二天使用前加水稀釋,攪拌均勻後,全池潑灑。潑灑茶麩後要一直打開增氧機,確保泡沫儘快消失。茶麩消毒一般在水花下塘前10天左右進行。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茶麩消毒後,立即在塘的四周圍網隔離青蛙產卵,防止蝌蚪覓食魚苗。

用高60cm紗網在標苗塘周圍進行圍圈,圍網在離岸邊的水面20cm插入泥土固定,同時在靠岸的網邊鋪上膠布,以防雨水把泥衝向魚塘。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地籠即捕小龍蝦的“蝦籠”,長方體形,兩側開口,同樣和岸邊保持平行,水面淹沒其1/2左右高度及可,兩頭用竹竿固定,每張池塘配備4-8個地籠,即每側塘邊1-2個。

茶麩的毒性消失後,將池塘水完成抽出引入新水(用2層80目網過濾)。加州鱸水花培育提倡“新水放苗”(即加新水到放水花的時間不超過5天),進水50-70cm深後,要徹底殺蟲,並徹底消毒,隔天解毒抗應激。

2、魚苗下塘時以攝食輪蟲為主(即細水蛛),輪蟲生物量應達到每升水5000至10000個,生物量為20毫克以上。在生產中可以用肉眼觀察計算輪蟲的數量,即用玻璃燒杯取池水對著陽光粗略計算每毫升水中小白點(即輪蟲)的數量,如果每毫升水含有10個小白點,就是每升水含有一萬個輪蟲。所以在觀察時如果每毫升水中有5個以上的小白點,即可放魚。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在珠三角地區,養殖戶將魚類魚花開口生物餌料稱之為“水蛛”(江浙一帶則稱為“雞花”),其實都是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的統稱。“水蛛”分“小水蛛”和“大水蛛”。

1、“小水蛛”一般指能通過60目篩的輪蟲和小型枝角類,其作為許多魚類魚苗開口5天內的主要食物;

2、“大水蛛”主要指中、大型橈足類和枝角類,是苗期食性轉化前的主要食物,根據魚類品種不同,大水蛛一般是作為下苗後7-15天主要食物。

觀察水花活力,選擇強壯而有頂水現象的水花為宜;再次,觀察水花是否規格整齊,規格差異小的水花優先選擇。

放苗前一天要試苗。在附近借不少於50尾的小苗,放入一個封閉的網中或者裝有池塘水的桶中,放置一夜。過夜成活率96%以上,即可以進行放苗操作。

3、抗應激處理:放苗前4-10小時,全池潑灑解毒和抗應激產品

早上9點鐘左右在上風口投放,將裝有水花的氧氣袋或桶水放置塘內15-30分鐘,待氧氣袋或桶水內水溫與塘水溫相近再放苗。放苗後5-6小時,再潑灑一次抗應激產品。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土塘培育水花的過程中,由於前期餌料限制,建議培育水花的密度控制在15萬尾/畝,如果餌料充足,可放20-30萬尾/畝,不建議超過30萬尾/畝。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魚花下塘後,以捕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此階段以小水蛛為主)。若魚苗出現沿塘邊遊走,說明此時生物餌料不夠,需用100目密網撈取浮游生物,再用60目篩網篩出“小水蛛”來投餵。待魚苗體長至1.5~2釐米之前,需時常留意水蛛大小,避免出現水蛛太大影響魚苗的適口性。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這一階段的魚苗處於食性轉換階段。為確保鱸魚魚苗餌料生物供應,魚苗下塘後每隔3天畝用2~3公斤黃豆漿全池潑灑,儘量維持餌料生物數量和時間。可以嘗試延長投餵生物餌料時間,逐漸馴料,提高育苗成數。

待其吃光池塘中的橈足類及枝角類動物後,魚苗長到6~7朝後轉入馴化階段,開始投餵魚糜漿和死水蛛的混合物,連續一個星期後單純投餵魚漿;直到7.5朝後可以開始喂飼料,最初按照10%飼料+90%魚漿比例投餵,然後逐漸增加飼料的比例,大概半個月後就可以全部轉為飼料。馴食剛開始為較細的破碎料,以使飼料破碎大小需要與魚體口裂相適應,確保食性順利轉化。

這一階段魚苗已經比較強壯,由於幽門盲囊的發育成熟,消化能力也逐漸增強,這階段主要以顆粒膨化飼料為主,投餵時加少量魚漿水來增加誘食即可。投餵餐數固定在2餐為宜,投餵8成飽即可,注意提高魚苗免疫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① 搭料臺:在料臺下搭板子,以便魚苗拾到灑落的餌料;深入水體50-70cm。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1、每次投餵前撥動水面或者利用敲打金屬器物,造成條件反射誘導魚群過來攝食。

2、投餵時注意掌握“慢、快、慢”的投飼節奏和“飽食投餵,均勻投餵”的原則,馴料時間間隔達2小時以上,使魚苗充分消化。

3、每天馴化時間需達6~8小時隨著魚苗長大,腸道排空時間的延長,投餵餐數也由原來的6餐逐漸縮短至2-3餐。這個階段如果發現規格出現較大差異,還可以在食臺旁邊暫養紅蟲,提供給魚苗充足的餌料,避免出現殘食現象。

4、隨著飼料投餵比例增加,在日常投餵過程中可以分別拌相關產品調理腸道助消化,預防病害。

5、定時、定點、定量投餵,保證供給足夠的餌料,以保證全部魚苗均能食飽,使魚苗個體生長均勻,減少自相殘殺,提高成活率。

1、加州鱸魚苗飼養過程中分期向魚塘注水是提高魚苗生長率和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一般每5~7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釐米左右,直到較理想水位。每隔5天左右用相關產品調節水質,晴天中午開啟增氧機2~4小時,避免魚苗出現氣泡病死亡。

2、注水時在注水口用兩層80目密網過濾野雜魚和害蟲,同時要避免水流直接衝入池底把池水攪渾。

3、堅持在黎明、中午和傍晚巡塘,觀察池魚活動情況和水色、水質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投苗後注意天氣防應激。魚苗階段機體抵抗力弱,對外界環境變化敏感。

1、水花經15~20天左右培育(6朝-7朝),魚苗體長已達2~3釐米左右,當魚苗鱗片生長較完整時,魚苗互相殘殺最嚴重就要及時拉網捕起分篩,按大、中、小三級進行多次分級育飼養,有利於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在分篩前後都潑灑抗應激產品,過篩後注意預防有傷口導致細菌性感染。

2、再經過約10~15天培育至體長達到4~5釐米(7朝-8朝),一般分篩成有至少兩個規格,第一次過篩為8朝左右,分為8朝上和8朝底兩個規格。第二次過篩在大部分為9朝時,分為9朝上和9朝底兩個規格,10-11朝之後可放大水面養殖。

收藏丨“八步法”教你学会加州鲈“标苗”

一般而言,10朝的魚苗可以分塘作為養殖大規格的加州鱸,此時下塘後,到養成450g/尾以上的成魚,成活率一般可以達到92%以上。

池塘面積5~10畝,水深≥2米,池塘淤泥≤10釐米,每畝配備一臺3kw增氧機。

池塘水質達標後,畝放養9釐米規格魚苗6000~8000尾,混養適量大規格鰱、鱅魚種,控制水質,配3寸以上的白鰱500尾,花鰱100尾。

投餵粗蛋白質≥40%、粗脂肪≥8%的全價配合沉性或浮性飼料,日投餵3次,至年底可長至平均尾重400克左右。

由於國內加州鱸養殖區域比較廣,每個區域養殖環境和技術都有所不同,裡面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因養殖區域問題有所偏差,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