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一周!两阶段污染山东停产限产16000余企业

十面“霾”伏一周!两阶段污染山东停产限产16000余企业

11月24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均经历了今年以来污染范围最大的一次污染过程。

十面“霾”伏一演就是一个周,22日济南发布的重污染橙色预警,30日还在生效中。自11月24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均经历了今年以来污染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重的一次污染过程。这波污染威力为何如此强大?30日,记者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这轮污染主要是受气象条件影响,雾、霾、扬尘多重因素叠加。预警发布以后,山东启动了相应级别的应急减排措施,11月23日至29日18时,停产、限产企业分别为7900余家、8800余家。

全省污染为何如此严重

30日,记者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自11月以来,我省15个城市共出现43天空气质量指数大于200的情况,我省各市共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32次,其中黄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26次。这波污染为何会如此严重?

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预报预警室主任曲凯介绍,此次污染分为两个阶段,11月24日—11月26日为本地累积及污染辐合阶段。11月24日,随着低压倒槽逐渐东移,我省中西部地区开始处于静稳天气控制,使得本地污染物持续积累,空气质量不断恶化。我省中西部地区以中到重度污染为主,半岛地区以良到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是PM2.5。

11月27日-29日沙尘叠加区域传输导致重污染延续。由于这次冷空气偏弱,混合着沙尘、雾、霾的污染气团长时间滞留在我省,27日-28日达到污染峰值,多个城市AQI爆表,首要污染物是PM10。

今冬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去年这个时候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今年空气质量是不是变差了?”行走在雾霾中,不少市民有此疑惑。

“此次污染主要是气象扩散条件变化引起的。”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处长肖红介绍说,2013年以来,尤其是2017年山东省出组合拳治理大气污染,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我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10月份,PM2.5浓度下降了16.7%,PM10和二氧化硫也有明显下降。

“总体数据还是向好的,不过可能个别区域重视程度有所放松。”肖红介绍,今年个别地方出现了以民生保障为由,逃避错峰生产的情况。

停产限产企业16000余家

为了应对此轮重污染天气,我省启动了相应级别的应急减排措施,重点对列入预案减排清单的烟粉尘排放单位和产生扬尘的工地依法实施停产或限产。

11月23日至29日18时,停产、限产企业分别为7900余家、8800余家;参与错峰运输联动的柴油运输车辆16117辆;重点行业的2900余家企业开展了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整治。截至目前,省生态环境厅共派出了7支由执法、监测、管理人员组成的机动队,对污染程度较重的东营、枣庄、潍坊、泰安、莱芜、临沂等市进行重点督查抽查,对于应急措施落实不力的,已责令地方立即整改。11月14日-15日和24日-26日共检查企业和工地42个。

11月29日省生态环境厅再次派出机动队,赴枣庄、泰安、临沂、莱芜四市,就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及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暗查、夜查和现场检查。

施工工地问题率100%

不过,目前来看,环保工作落实中还有诸多工作不到位。“应急响应措施启动后,枣庄、东营、泰安等市用电量指标与基准日相比几乎没有下降,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利。”肖红介绍,目前来看,有的市对应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多数职能部门未按要求编制专项方案,应急指挥部未按要求落实指导减排操作方案,未按要求开展重污染应急演练、也未落实对工业源、移动源和扬尘源等应急减排措施的监督等要求。从国家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情况看,11月以来,共通报我省传输通道城市未按要求落实重污染应急预案问题16个,预案编制未按要求修订1个,第三阶段督查重污染应急工作存在问题占通报问题数的47%。肖红介绍,从省级机动督查抽查的情况看,42个企业和施工工地,30个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占比71%,特别是施工工地问题严重。24日-26日省级检查的20家工业企业中,存在问题的企业16家,问题率80%;检查的8家施工工地均存在问题,问题率100%。

“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重污染天气预案应对措施。”肖红给介绍,强化用电量指标倒逼作用及强化现场检查、暗查、夜查,加大预案落实督查力度,对发现未落实应对措施的企业(工地),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对非传输通道城市,一律要求参照生态环境部对传输通道城市应急减排清单的审核反馈意见,对应急减排清单边实施边作进一步修订完善。省级机动队将重点到临沂、枣庄、东营、泰安、莱芜等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力、问题多发的市开展跟踪督查。

同时,对应急响应期间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企业(工地),依法责令其停产停工,除予以经济处罚外,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另外,对空气质量改善不力的政府进行约谈。

(生活日报记者 段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