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衍生品品种,加快对外开放

12月1日,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国内各大交易所对衍生品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展开了讨论。

中金所:正在研究大宗交易、期转现等交易机制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戎志平直言,金融期货对外开放相对于商品期货来说是慢了一步,相对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慢了一步。

“现在债券市场我们看到境外的投资者持有我们的国债已经到了8%,我们参与国债期货境内的机构主要是证券、基金和私募机构,持有的国债最新数大概是7%,股票的境外投资者大概持有不到2%的水平,股票和债券都已经开放了,衍生品没有开放,金融期货开放目前来看慢了一步,无论是相对于商品还是相对于股票还是债券市场。”戎志平如是称。

在他看来衍生品是为现货投资服务、投资者管理风险的工具,境外资金大进大出使市场更不稳定,而衍生品市场则可以平抑这种波动。

同时,衍生品也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随着中国股票及债券市场的放开,境外投资者对衍生品市场的需求尤为迫切。“他们在境外已经习惯了在有衍生品的环境中做投资,尽快开放衍生品市场也是优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软环境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戎志平透露,中金所今年已围绕着对外开放做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对境外投资者非常关心的合格中央对手方的问题,已作出评估,争取能尽快得到认证。此外在交易机制上,中金所还在研究大宗交易、期转现等交易机制并尽快推出,以迎合境外机构投资者惯用的交易机制。

“金融期货交易所能够为投资经理提供高效、低成本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让他有工具可用,而且成本比较低,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此,戎志平表示,需要进一步丰富期货衍生品的品种。

他举例称,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国内ETF市场上最大的两只ETF是上证50和深证100,两者日后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上证50又有期货、又有期权,现在上证50的ETF全市场规模第一大,大概400多亿。而深证100没有衍生品,现在规模只有30多个亿,这就是投资者、市场的选择,哪个市场交易成本最低、风险管理成本最低,资金就去哪里。我想应该发展更多的场内衍生品产品。”

上交所:进一步扩大ETF期权品种 推出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衍生产品主要是上证50ETF期权。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昭统在会上介绍称,上证50ETF期权自2015年推出以来到现在运行比较平稳,发展态势比较良好。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到11月中旬,日均成交128万张,日均持仓量175万张,日均成交权利金7.5亿,规模比去年有所增长,并且从成交面值来看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的股票ETF期权品种。

从期权运行情况来看,做市商在提供流动性和合理定价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期现成交比大概是0.79,投机交易占比约23%,这些指标与国际期权市场相比,投机交易的相关指标是较低的。

从市场功能来看,现在运用保险策略的投资者占比14%,收益增强型策略的投资者占比44%。随着上证50ETF期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运用现货和期权组合的策略,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管理投资风险。

而面对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境外投资者更多的参与现货市场,需要运用期权风险管理工具对冲管理自身的风险。刘昭统透露,下一步上交所希望进一步扩大ETF期权品种,研究推出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等新品种,同时完善相关的组合策略保证金、行权指令的合并申报、持仓限额管理等机制,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机制。

深交所:期权权证演练已推进4年 准备工作就绪

“A股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重要的标的,怎么样能满足境内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特别是风险对冲工具的需求,建设好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摆在深交所国际化很重要的节点。”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红在会上透露,深交所关于期权的权证演练已推进了将近四年的时间,目前准备工作也都已经就绪。

对于建设金融衍生品市场,王红提出几点:

1,处理好股票和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的关系,需要不断的加快建设衍生品市场的速度,扩大股票期权试点的范围,补齐短板。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比如说引入QFII参与期权的交易中。

2,处理好场外和场内期权的发展关系。场内期权合约丰富、组合灵活、流动性高,但是场外期权相对来说个性化比较强,风险对冲的精准度也更高。最近场外期权确实需求旺盛,现在对应的场外期权持股市值达到2400亿,希望下一步加大场内期权的发展,能够使得场内和场外期权互动起来,可以互补起来,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3,处理好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监管联动关系,从产品的设计、风险管理和市场监管几个方面来看,均需要密切的关注与现货市场的联动,现行实物交割和特别关注合理的管控期现成交比等措施都是非常好的做法,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这方面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