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軍事:上甘嶺精神是一座永遠的豐碑

“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系列節目《上甘嶺精神 一座永遠的豐碑》(第四篇)

主講人:董保存 採製:朱西迪。

1952年10月爆發的上甘嶺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慘烈戰鬥。在長達43個晝夜的攻防爭奪戰中,敵人投入精銳兵力共6萬多人,將190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航空炸彈傾瀉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狹小戰場上,卻仍然沒能攻破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構築的鋼鐵長城。殘酷的上甘嶺戰役誕生了偉大的上甘嶺精神,面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都佔據優勢的強敵,志願軍戰士們團結友愛、共抗強敵,書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戰鬥故事。

董保存:在上甘嶺的作戰當中,這種團結友愛的精神,這種部隊和部隊之間、人和人之間的團結友愛的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和昇華。我們看過《上甘嶺》那個電影的同志都知道,上面有一個蘋果的故事。這一個蘋果的故事其實它並不是什麼藝術的虛構,它完全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發生的這樣一個事情。

由於聯合國軍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對我們上甘嶺上的坑道進行破壞,無論是炸藥還是炸彈,還是煙燻彈,還是火焰噴射器,可以說幾乎把我們這個地方所有的通路全部封鎖掉。這個時候坑道里面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水,人要沒有水是沒法活下去的,在這種情況下,用什麼辦法才能夠弄上去呢?背水桶、背水壺是不可能的,能帶上一兩個水壺去就很不容易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後勤部門,我們的其它部門,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的前面要送上去。這個時候我們當時的15軍的軍長秦基偉就想盡一切辦法,把蘋果給大家送上去,讓我們的戰士哪怕有一口蘋果吃都行。然後當時他們的軍政治部甚至下了這樣一個命令,說誰能夠把一框蘋果送進我們的坑道里,我們就給誰馬上立一個二等功。

秦基偉軍長他讓他的警衛員王六上前線,秦基偉專門弄了一挎包的蘋果交給這個小王,說你一定想辦法要把這個蘋果給我們坑道里送進去,我們的戰士已經好多天沒有東西吃了。王六在行進途中還是被敵人的炮火擊中,光榮犧牲了,這個蘋果也沒有能夠送得上去。

上甘嶺兩個高地的各個坑道,距五聖山主峰最近的地方500米,最遠也不過1000多米,但要通過10道封鎖線。即使到了坑道口,要進去也很難,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犧牲。在這樣的情況下,志願軍戰士們靠“匍匐運輸”、“接力運輸”等方式,將3萬發迫擊炮彈和大量食品、物資送入坑道。整個上甘嶺戰役運輸人員傷亡就達1700多人。

董保存:我們17歲的一位運輸員叫劉明生,他在運送彈藥的過程當中,為了躲避敵人的襲擊,他滾在一個彈坑裡的時候,發現彈坑裡有一個蘋果,他順手就把這個蘋果裝進了自己的衣兜裡,然後揹著彈藥就往我們的597.9高地那個地方爬。終於爬到這個高地的時候,爬進了我們的坑道里面,這時候我們當時的135團7連的連長張計發就把他拽進了這個坑道里面。拽進坑道里面以後,他把彈藥放下,同時在兜裡拿出來了這個蘋果。他說連長這是我在彈坑了撿來了一個蘋果。

張連長拿到這個蘋果看了一眼,看看周邊的那些戰友們,他就先把這個蘋果交給了當時能夠負責通信聯絡的,揹著步話機的步話員,這個步話員他自己是多麼樣的飢渴我們就不說了,但是他並沒有動一下這個蘋果,他轉身把這個蘋果交給了當時一個身負重傷的傷員。這個傷員同志他很明白,這個時候這個蘋果對於他們在坑道里的這些所有的戰友來說是多麼多麼的重要,他自己到底能不能活下來還不知道,他就把這個蘋果轉給了我們另外一個小戰士。我們這個小戰士怎麼能吃得下這個蘋果呢,然後把這個蘋果又轉給了另外一位在前面整理機槍的那位同志。整理機槍的同志把滿手油汙看了一眼之後又把這個蘋果轉給下一個戰士,結果這一個蘋果轉來轉去最後又回到了連長張計發的手中。

連長說,你們快吃,這是命令。然後他再次轉給我們另外的那些戰士,我們那些戰士誰又肯動這個蘋果,這個蘋果又傳了一圈,最後還是傳到了連長手裡。這種情況下,連長想,如果他要是沒有一個動作的話,這個蘋果不就起不到它應起的作用了嗎?連長就把這個蘋果輕輕的咬掉了一塊皮,自己咬了一點,然後傳給了第二個,第二個戰士咬了一小口然後傳給了第三個,整整那麼一個小小的蘋果就在我們的戰友中間傳了整整的兩圈之後這個蘋果算是吃完了。

連長張計發如今已經93歲高齡,回憶起那段經歷,卻仍然忍不住熱淚盈眶。

張計發:那個時候說實話,一個蘋果都覺得這是帶水分的東西,給的誰誰都不捨的多咬一點。我們在那個地方都不把這當成什麼重要的事,平常時間我們戰士們在戰場上遇到的困難,像這樣的事都不是很特殊的,都是正常情況,戰士們中間的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何止是一個蘋果。

董保存:比如說就我們講到的邱少雲同志犧牲之前這個敵人的巡邏隊出來了,出來以後我們前面指揮所的人就看到了,馬上就呼叫炮火,打掉敵人的巡邏隊,這對於我們邱少雲所在的部隊繼續潛伏下去是起了重要作用。最後要評功評獎的時候,步兵部隊主動提出來說要給我們炮兵立功,我們炮兵在這次過程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的炮兵說,像邱少雲同志這樣的烈士就在那個地方在那種情況下都堅持下來了,首先應該給我們的潛伏部隊立功。

上甘嶺作戰總共打了43天,這43天當中前面是我們15軍打的,後面的30天是我們12軍的部隊上去打的。指揮12軍部隊的同志是誰呢?是後來當過我們總政治部主任的,也是我們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將軍。很多人就覺得,上甘嶺我們打了30天,結果最後現在宣傳的都是宣傳15軍,沒有宣傳我們,有一些同志就提出這個問題來。我們的李德生將軍怎麼回答?李德生將軍說什麼15軍、12軍,都是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打的就夠了,這就是我們那個時候的團結精神,正是有了這種團結友愛的精神,擰成一股繩的精神,我們這個仗才能夠打勝,我們這支隊伍才能夠越戰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