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就能安天下”,但他为什么不提司马懿?

乔治85744078


在三国时期,历史已经证明了冢虎司马懿才是最后的人生大赢家。那么,当年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就能安天下”,为何就不提冢虎司马懿呢?这到底是他遗漏了,还是有其它的什么隐秘呢?



司马徽,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败,投奔荆州的刘表,在此期间他联络当地豪强,并四处寻访人才。后来,他与司马徽见面,请求司马徽为其举荐人才,于是司马徽就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很多人都好奇,为何司马徽就没有提到司马懿这只冢虎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司马徽不认识司马懿,虽然说司马徽与司马懿是河南老乡,但是一个在黄河北边,而另一个在黄河南边,两人离得比较远。并且公元198年,司马徽就客居荆州了,而此时身在的河南温县老家的司马懿才20岁,两人很有可能就没有见过面,既然他们不认识,纵然司马徽听说过司马懿的名气,但说到底也不清楚司马懿到底有几斤几两。因此,他必然不敢贸然向刘备举荐一个不熟悉的人。

二是朋友圈不一样,司马徽来到荆州后,与当地名士交往,特别是与庞德公、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而当时的诸葛亮、庞统都是20岁的小伙子,风华正茂,司马徽在与其交往中发现了他们二人都有大才,因此才向刘备举荐了二人。而此时的司马懿身在河南,他的朋友圈还是北方的人才圈子,他虽然素有才能和名气,但也仅限于北方的圈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会在公元201年,请他做官,但被他装病给糊弄过去了。



三是有现成的人才,何必舍近求远呢?当时,刘备身处荆州,而诸葛亮和庞统等人也都在荆州,近在咫尺,极大地方便了刘备去招纳他们。而司马懿远在河南,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即使司马徽举荐了司马懿,刘备也难以将其招纳,并且他们三人旗鼓相当,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总之,刘备在请求司马徽为其举荐人才的时候,司马徽之所以没有提冢虎司马懿并没有什么不妥的,甚至司马徽可能早就知道即使他提了司马懿,也没有什么鸟用,那么就何必多此一举呢!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先知一般的存在,他说的话都很有深意,并且几乎言无不中,比如他说刘备得到诸葛亮: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惜哉惜哉。历史也证明他说的很正确,刘备是个好主子,但是他得到诸葛亮的时候却并非他的好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中国北方地区已经被曹操统一,造就了曹操难以撼动的优势,刘备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好机会,假如在刘备做徐州牧的时候得到诸葛亮的话,情况很可能就不一样了,或许诸葛亮能帮助刘备能很好的任用关羽张飞,利用吕布张辽等人,在北方打出一片天地来,或许能战胜曹操袁绍袁术等人的势力首先统一北方。后来刘备和曹操在汉中交手的事实也证明,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是可以打赢曹操的。


司马徽有知人之能,看人的才能和人性看得非常准,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两个人也的确很有才能,都是能治国安天下的人才,只可惜凤雏早死,关羽又丢了荆州,刘备和诸葛亮隆中对中统一天下的志愿难以完成。

我们也知道司马懿这个人很有才能,那么司马徽为什么不说司马懿这个人呢?首先,必须说司马徽未必认识司马懿,因为历史和演义中都没有提到两人认识,有人甚至认为司马懿和司马徽有亲戚关系,这个也并没有史料证明。那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假设两个人认识了,但我认为像司马徽这样闲云野鹤式的人物,可能很不喜欢阴险狡诈的司马懿这样的人,而且司马懿这样的人比较善于隐藏自己,不显山不露水,所以他的名气应该没有诸葛亮和庞统的大,而就实际能力而言,司马懿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比不上诸葛亮的,因此司马徽不提司马懿也就很正常了。



文史大世界


话说刘备为躲避蔡瑁的追杀,被迫骑着的卢跃马过檀溪,逃过一劫。惊魂未定的刘备在乡间小道上前行,看着静怡的景致,心情逐渐平复下来。走了不久看见一牧童,牧童盯着刘备看了一阵子说,阁下想必就是刘皇叔吧。

刘备一惊,你小小年纪何以得知?牧童说,我师傅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这几天和客人交谈,说近日荆州有刘皇叔长得双耳垂肩,双臂过膝,乃当世英雄。我恰巧听到此言,今碰到您如此模样,想必就是刘皇叔了。

刘备赶忙让牧童带路引见。到庄上后,刘备见这司马徽长得仙风道骨,一看就是世外高人,刘备赶忙报上姓名。司马徽问他为何如此落魄?刘备说自己时运不济。司马徽笑着说,不是时运,而是将军身边没有人才。

刘备有点不同意,说武有关羽、张飞、赵云,文有糜竺、孙乾、简雍,也都是可用之人。司马徽说这些人倒是不差,但还缺少两位奇才相助,之后向刘备推荐“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引出了后来的故事,司马徽的这句话也就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

那么回到问题,为何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同为本家的司马懿呢?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人物鉴赏家。他不仅博通文史,熟读兵书,还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是个奇才,因此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而他之所以不向刘备推荐司马懿,并不是因为司马懿没有才能,而是二人之间根本没有交集。

首先,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都姓司马,但这两匹司马在东汉时期并不是一家人,不敢说绝对没有亲缘关系,但一定是支系比较远的。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属于豫州;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属于司隶地区,在东汉时期他们并不是老乡(现在来说都是河南人)。

其次,两人的生活圈子不同。司马徽虽然是豫州人,但很早就去了荆州隐居,常年和荆州士人打交道,在荆州很广的人脉关系。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些人都和司马徽关系密切。而司马懿则一直在温县生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甚至多次拒绝曹操的征辟,在早年没什么名气。可见二人的生活圈子不同,没有交集,不认识。

所以,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司马懿就理所应当了。


石头说历史


司马徽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了最后还是被灭国了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人称水镜先生,一生博古通今,并对荆襄一带的人才了如指掌。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以及三国演义第35及37回的内容来看,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属于闲云野鹤,与世无争之类型的人物,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且琴艺甚高,与庞统私交甚笃,并称呼庞统为弟。

那么在三国演义中,作为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水镜先生(即司马徽)拥有很崇高的地位,他说的话就好比真理一般,无人质疑。然而,当初他曾评价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

家居设计课堂


这要要从四个方面来说了。

一.地域不同

首先是地域不同。

司马徽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从今天的禹州到焦作,大概在160公里左右。

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所以两人离的远。可能两人面都没见过,但是名字应当是听过的。

二.关系不同

压根司马懿和司马徽,就没什么关系。

而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关系就不一般了。

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诸葛亮和庞统的老师,庞德公。而庞德公和司马徽关系也好。庞统又是庞德公的从子。

三.出身

司马懿是官宦世家,父亲司马防身居高位。所以司马懿的出身相对高很多。

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庞德公。四人在当时,都算是隐士。当时诸葛亮和庞统并没有出仕。

四,才能

为什么提诸葛亮和庞统。还是两人的才能,才能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懿没才能吗?有。人家在曹魏有官儿做。

但是当时是对刘备说的,刘备当时实力并不强。而且诸葛亮和庞统离的也都不远。

但是为什么只跟刘备提呢,因为刘备也是一人杰!


帐饮东山


先来分析一下这三个人。从三国演义来看。

庞统,为刘备显出了生命,陨于落凤坡。

孔明,为刘备兢兢业业奉献了一生。

司马懿,把曹操家业都夺了。


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德才兼备。其中包括徐蔗。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应该是有交集的。用曹操的识人观像来看,司马懿是狼顾之像。

水镜先生也给了他冢虎的称谓。虎在识人中是伤人的。所以,不会推荐给刘备。

Ps图片与回答内容无关,仅为了缓解视觉疲劳。


大美云南


这一切都是司马徽设下的局,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司马徽把诸葛亮骗出山跟刘备,就是给司马懿当陪练。没有诸葛亮,曹操不会重用司马懿的。司马懿只要有仗打,就会牢牢的掌握军权,有了军权,曹操祖孙三辈给司马家族打工。司马徽传给诸葛亮借风之术,传给司马懿借雨之法。

徐元直就是司马微的托,刘备从襄阳逃跑到南漳水镜庄,也是徐元直提供的逃跑路线。襄阳守军蔡冒就是徐元直挑拨离间才起的杀意,因为刘备可能有贪图襄阳的意图。这样,就是因为徐元直两边挑说,才有了一个逃跑,一个追。当刘备狼狈不堪的逃跑到水镜庄时候,司马徽大笑:哈哈,鱼上钩了!


gaosheqin


司马徽,字德操,道号“水镜先生”,颖川名士,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为人大度谦和、广交良友,世称“好好先生”,有知人之明,说直白一点,他是位人才鉴赏家,能分辨人才的优点与特长,知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懂得如何合理的举荐人才。他是一代名士,年岁苍老,隐居于山林乡野之间,他与庞统的叔父庞德公、以及徐庶等,均是好友。

司马懿,字仲达,曹魏谋士、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个野心家、阴谋家,他为人奸诈狡猾、城府极深,善于隐忍,深知兵法谋略,手段高明,曹魏后期,他与两个儿子,共同掌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可谓只手遮天、呼风唤雨,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高平陵政变,装病骗了大将军曹爽,诛杀了曹爽满门,又借机杀了许多大臣、曹魏部将。多年以后,孙子司马炎篡魏自立,称晋武帝,奉祖父司马懿为晋宣帝。司马炎死后,其子侄叔父,为夺皇位,大举刀兵,同室操戈,互相残杀,这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紧接着,这场祸乱,造成了晋朝国力空虚、守备衰弱,致使,北方胡人的五个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兵分几路,跃马提刀,大肆侵略中原,杀烧淫掠,大量屠杀汉族百姓。我华夏大地,尸骨如山,血流成河。这便是大家都知晓的“五胡乱华”。司马一家,是千古罪人!

再者,我要纠正一下,司马徽与司马懿,两人之间,并无任何亲友关系,素不相识,况且,司马懿,也只是后生晚辈,与诸葛亮的年龄相仿。

“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可安天下”,司马徽,虽说过这句话,但是,他又说了另外一句话,被大家忽略了。司马徽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意思就是:诸葛亮,虽然幸逢明主刘备的赏识与重用,但是,天下大乱、时局动荡,军阀割据,群雄逐鹿(北有曹操,江东有孙氏,这些都是英雄豪杰,都有旷世之才,他们的部下更是猛将如云、谋士众多,占据一方,有山川地势之险、人才济济之优势,是很难被打败的)而汉室衰微败亡的趋势,是无法扭转的。总归就是四个字:生不逢时。

刘备,也曾请司马徽出山辅佐,但司马徽自称年事已高,无心政事,委婉的拒绝了,并在他的家中,对刘备,最早说出了“卧龙”、“凤雏”这两大顶尖谋士的重要性,又向刘备举荐了谋士徐庶。

司马徽,才智过人,谈吐不凡,清幽高雅,通晓天文地理、阴阳术数、五行八卦,好谈时政,未出家门、已知天下大势,这才是真正的世外高人、贤良隐士!







湛云居士朱晓风


因为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都姓司马,但是两个人从历史记载上,没有任何的亲戚关系。司马徽家族来自颍川,是荆襄的名士,而司马懿的家族来自于温县,司马懿是殷王司马卬的后代,而司马徽祖先不可考。以双方的社交圈来看,司马徽是不是认识司马懿都很难说,谈何推荐呢?

其次,建安六年,司马懿就在河内温县,当时属于曹操的地盘,而刘备当时在刘表的地盘荆州,两边距离一百多公里,属于敌国,刘备就算是知道司马懿大名,也根本无法前去拜会,更不用提招揽了。

再次,卧龙和凤雏在襄阳一代,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的名士。

而司马懿在河内温县,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从时间上说,诸葛亮出仕是建安六年,而司马懿出仕是建安十三年。在建安六年的时候,司马家兄弟八个人,并称「司马八达」,司马懿入仕之后,才得到了一些名士,比如尚书崔琰等人的夸奖。像崔琰对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说:

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但是司马懿本人在早期并没表现出超出自己哥哥司马朗、弟弟司马孚的才华。

所以司马徽第一可能根本就不认识或者不熟悉司马懿,第二司马懿本人也没有足够的名气,第三,当时的河内温县也不在刘表的治下,刘备就是想招揽也根本没有办法去。有这三点,司马徽怎么会推荐司马懿呢?


经史通义


司马徽是一个很有名头的教授,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公共管理,学生的就业方向自然是成为公务员。他有几个比较认可的学生,其中首推诸葛亮和庞统。诸庞二人虽已毕业,但还待业在家,偶尔也来看望下司马老师。当老师的谁不希望自己学生有个好岗位,将来不说沾光,面子上也好啊。所以司马老师每次跟地方主要领导座谈时,都会推荐诸庞二人。刘备是第几个被推荐的,估计司马老师也记不得了。至于司马懿,司马老师或许从河南老乡口中听说过,不过作为一名到南阳创业的凤凰男,旺族子弟的就业根本不需要他操心。据说司马懿稳重不及长兄司马朗,忠义不如幼弟司马孚,而且不注意仪表形态,赶时间时一边往前走一边回头跟人说话,只是遇事冷静,喜欢权谋。这样的人推荐给领导,惹了祸自己还可能要背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