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竟會導致心力衰竭,這是為何?

蘇廣龍


心力衰竭是由於各種心臟器質性病變,如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心臟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慢性貧血、甲亢等,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引起心臟收縮功能或舒張功能減低的一組疾病。其中,最常見的病因為高血壓、冠心病。

喝水導致心力衰竭的幾率很小,除非既往已經發生過心力衰竭。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嚴重超過人體的生理需求量,伴鈉鹽攝入過多,引起水鈉瀦留,超過受損心臟的代償能力,誘發急性心衰。因液體攝入過多導致心衰最常見的原因為靜脈補液。由於心力衰竭患者心臟泵血功能減低,短時間快速輸入大量液體,超過心臟的代償,心臟每搏輸出量不足以將多餘的循環血量射出心臟,引起心率增快,如增快的心率仍不足以將循環血量排出心臟,就會發生肺淤血,以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咳嗽、不能平臥,嚴重時可出現咯粉紅色泡沫痰,這是急性左心衰的標誌性症狀。

所以,已發生心衰的患者應注意限水,輸液時應注意限速、限量。人體每日水的生理需求量大約為1500ml左右,心力衰竭患者由於活動減少,需求也減少,故應適當減少水分攝入,同時限制鈉鹽攝入,鈉鹽攝入過多後,水鈉瀦留,導致循環血量增加,誘發心衰。但需要注意的是,已使用強效利尿劑的患者,鈉鹽攝入不能太少,否則會發生低鈉血癥。其次,避免勞累,最好不要受涼、感冒,尤其是肺部感染,因為肺部感染是心衰最常見的誘因。


醫學莘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是慢性心臟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和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的統稱,是指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使心臟泵血量(心輸出量)減少,直觀表現是心臟無法泵出足夠的血量供給全身。

心臟衰竭和心功能補全的並生理學本質是一樣的,心功能不全如果通過代償可以維持那就不表現出病理症狀,如果進入了失代償階段,就是心臟衰竭。

引起心臟衰竭的病生理機制非常複雜,這裡對已探明的主要機制進行闡述——

①原發性心肌功能障礙:病毒性心肌炎、原發性擴張型心臟病、缺血性心肌損傷和心肌代謝障礙疾病都屬於這一類。此種原因引發的心臟衰竭對因治療即可收到較好的預後效果,至少可以抑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②心臟負荷過度,容量負荷過重會導致舒張末期容積上升,壓力負荷過重會導致射血阻力增加。大量喝水不僅會導致心臟的前負荷增強,還會增加射血阻力(後負荷)

上述幾種心臟衰竭的病生理機制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如上圖所示。可以看出最終都是使得心排血量下降,導致動脈缺血、體循環和肺循環淤血。

誘發心衰的原因有如下幾種——

①血容量增加,這裡不僅包括大量飲水,心衰患者在輸液時也應特別注意,輸液速度和總量都應嚴格控制,切記不可過快、過量輸液

②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心內膜炎都可能誘導產生心衰

③過度勞累及情緒激動

④心律失常

過量飲水並不會造成心衰,但對於心衰患者來說,一定要控制飲水速度和飲水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