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每一個成語典故都記錄著歷史滄桑和耐人尋味且寓意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其中也不乏具有傳世和警世的文化含義。南陽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孕育出大量頗具特色的成語典故,作為一個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瞭解嗎?

【羊續懸魚】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後漢書·羊續傳》

據《後漢書·羊續傳》,漢羊續為南陽太守時,有府丞送魚給他,羊續拒收,推讓再三,這位府丞執意要太守收下。待府丞走後他把魚掛起來,府丞再送魚時,羊續把他帶到屋外的柱子前,指著柱上懸掛的魚乾說:"你上次送的魚還掛著,已成了魚乾,請你一起都拿回去吧。"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魚取走了。此事傳開後,南陽郡百姓無不稱讚,敬稱其為"懸魚太守",也再無人敢給羊續送禮了。明朝于謙有感此事曾賦詩曰:"剩喜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內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下,閒閱床頭幾卷書。"後遂用"羊續懸魚、懸魚、羊續懸枯、掛府丞魚"等表示居官清謙、不受賄賂。

【三顧茅廬】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東漢末年,逐漸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勢力。勢力最小而無地盤、又無兵力的劉備聽說隱居南陽臥龍崗的諸葛亮很有才能,便恭恭敬敬地親自去尋訪。劉備前後去了三次,頭兩次諸葛亮避而不見,第三次才親自出迎,在茅廬中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使劉備大為歎服,再三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離開臥龍崗為劉備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打了許多勝仗,為蜀國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召父杜母】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後漢書》卷三十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杜詩〉

召父杜母,指西漢召信臣和東漢杜詩 。他們都曾為河南陽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故南陽人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後因以"召父杜母"。為頌揚地方官政績的套語。

【望梅止渴】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此事發生自方城縣博望鎮西南6公里處,有一村,名梅林鋪村。據傳漢代這裡有一大片梅林樹,當年曹操率兵徵宛,兵士口渴難當,曹操急中生智,在馬上揚鞭一指,前面有梅林,可到那裡摘梅子吃。士兵急行,口有涎水。後因以“望梅止渴”比喻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唐·房玄齡等《晉書·樂廣傳》

晉朝時候,南陽新野人樂廣在家裡請朋友喝酒。那位朋友高興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時,突然看到酒杯裡有條小蛇,但是已經把酒喝進肚子裡了。他感到十分厭惡,總覺得肚子裡有一條小蛇,回家便病倒了。

樂廣聽說之後,便到喝酒的地方仔細觀察,原來是客廳的牆上有一把漆彩弓,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位朋友放酒杯的地方。於是,他又請那位朋友來喝酒,答應治好他的病。朋友心情緊張地端起酒杯,仍然有一條小蛇。樂廣笑著說:“這只不過是牆上那把弓的影子罷了。”說完,把弓摘了下來,酒杯裡的蛇果然不見了。那位朋友弄清了真相,消除了疑慮和恐懼,病也就好了。

【鴻鵠之志】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陽城人(今南陽方城)。秦朝末年,陳勝看到統治者暴虐無道,民不聊生,決心改變這種現狀。有一天,陳勝和其它僱工在地裡幹活。歇工時,大家說起貧苦的日子,都非常憤恨,但又認為無可奈何。陳勝聽了,連聲嘆氣。過了一會兒,他對大家說:“如果我們當中將來有誰富貴了,都不要忘記了大家。”僱工們都笑他:“你也是被人僱來種地的,哪來的富貴?”陳勝又嘆息說:“唉,燕子和麻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僱工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後來的陳勝在大澤鄉發動起義,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領袖。

【朝秦暮楚】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

南陽西峽縣西坪鎮是秦楚古道的一個重要驛站,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時候,西坪古城驛站的東城門和西城門上分別嵌著兩塊石碑,上面分別刻著“東接楚界”和“西接秦關”幾個字,到1959年,這兩塊石碑依然保存無損。“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典故就是從這裡說起的。

“朝秦暮楚”原指早晨此地屬秦國,傍晚又被楚國佔領,歸屬楚國。比喻戰爭年代地理歸屬常常變動。 現在,朝秦暮楚又指常常變卦,反覆無常;也另指遇事拿不定主意;還形容一些男人喜新厭舊、移情別戀、破壞家庭和睦。總之,朝秦暮楚這個詞多用於貶義。

【鳥盡弓藏】

身為南陽人,這些成語典故你知道嗎?

成語,典出

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范蠡,楚國宛三戶(今南陽)人,與文種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踐用為謀臣,陪同勾踐臥薪嚐膽,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韜略,協助勾踐徹底打敗吳王夫差而雪恥辱國。吳王夫差兵敗出逃,多次求和不成而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並稱霸中原。在歡慶宴上,發現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范蠡的外衣,都以為范蠡投湖自盡了。過了不久,范蠡給文種送來一封信:“飛鳥打盡了,弓箭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越王生性好疑,只能與他共患難,不可與他同安樂。如果不趁早離開,不久就會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蠡是隱居了起來。然而他並不完全相信范蠡的話,最終被越王勾踐賜死。

成語“兔死狗烹”也源自這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