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欧美的反希特勒同盟形成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曲折过程?

用户23666848014925


以1940年5月希特勒进攻法国为转折点,英法的对德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此之前,英法的绥靖政策占上风,希望德国占领波兰后立即进攻苏联,自己好坐山观虎斗。没想到德国占领波兰后立即调转枪口打英法。并且在半个月内就灭了法军主力,让绥靖主义者大吃一惊,英国首相张伯仑即下台。

希特勒狂炸英国,邱吉尔英勇抗德

希特勒灭掉法国后,立即迫降英国,出动空军对英国狂轰滥炸,邱吉尔独立抗德,表现了罕见的英雄顽强。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对英国给予有限支持。在当时希特勒整合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来压迫英国。不说其它,就以德国国内的军工,捷克的军工以及法国的军工,庞大的工业生产力所生产的飞机也足足补偿轰炸英国的损失,最后压垮英国。

1940年以后,希特勒的注意力发生转移,调转枪口进攻苏联去了

1941年6月22日,应当是希特勒最后悔的一天,从这天开始,希特勒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

。当邱吉尔得知希特勒进攻苏联后,长长出了口气,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减轻许多。但是1940年那挨炸的几个月如恶梦一般,长时间缠绕在他的心头。他很明白,一旦斯大林顶不住,投降了希特勒,德国回过头来还要打英国。那时德国力量将增大许多倍,断无邱吉尔的好果子吃。因此,邱吉尔和罗斯福密切联系,从道义上声援苏联。

斯大林英勇抗德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稳住了阵线

不过,希特勒的闪电战也确实厉害,刚开始,把斯大林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主力被歼。看来苏联已指日可下,1941年10月,邱吉尔的神经紧张到极点,他眼看着莫斯科就要拿下,下一步将轮到自己。沒想到,奇迹在这个冬天发生了,斯大林在莫斯科不但顶住了希特勒的进攻,而且还歼灭了他五十多万人,使自己转入了反攻,打破了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才使邱吉尔看到了战胜希特勒的曙光。

猪队友偷袭珍珠港帮罗斯福进行战争动员促成反希特勒同盟形成

就在这时,希特勒的猪队友日本又犯了个大错。他在希特勒遭到失败之时,招惹美国,突然袭击了珍珠港。这下倒好,曰本的炸弹帮助罗斯福对美国民众进行了战争动员。美国一下子就进入了战争状态。这样一来,经过美,英,苏,中等国的紧张沟通互动,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主要是反希特勒联盟。这样,希特勒的生命就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阳城导航


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但是题目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欧美,欧美这个词汇的含义比较大,欧美是是值得“欧洲”和“北美”这两个地区,是对这两个地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统一称呼。而欧美国家跟欧美地区还是不一样的,欧美国家指的是北欧、西欧、北美地区上的这些发达国家们,比如西欧的德、法、英、西班牙、意大利等;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而这个问题显然指的是欧美地区。

虽然这个出题老师出的这道题虽然跟珍珠港有关联,但是并不是单单指的美国,而是指着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时整个欧美地区的反希特勒同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欧美地区的同盟国形成的过程。下面开始答题。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当时的欧美地区反希特勒的主要有苏联,英国,法国、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捷克、这些国家,都是跟德国有过交集的国家。

二战的战火是从欧洲烧起的,轴心国把战争强行施加给了各国人民,促使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诞生,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声明了反法西斯立场,愿意对苏联进行军事援助,而美国在此也发表此类声明。随后斯大林表面了卫国战争的开始,呼吁各国共同对抗德纳粹法西斯,7月12日,苏、英两国对德联合作战签订协定,还同流亡在巴黎的捷、波、挪、比等国政府签订了合作协定,承认了“自由法国”运动。8月份,英国、美国联合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面的发对德国纳粹的决心。随后苏、美、英在莫斯科召开了三国会议,内容是美国、英国向苏联提供飞机坦克等装备物资和援助,而苏联向美英提供原料的协议。

随之就是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这个处于后方,利用卖军火发大财的国家也加入战斗,至此世界的主要国家都全被卷入了这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成立,全球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二战后从而成立了联合国。


兵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囗卷入战火,22000多万平方公里,伤亡9000万人,5万亿美元财产毁于战火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早在1939年9月5日之前,美国是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的,交战任何一方都可以向美国购买军火和战略物资,条件是现金交易自行载运,美国在欧洲战场上大发战争财。1933年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后疯狂扩军备战试图推翻凡尔会议建立的欧洲秩序。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奧地利,并于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等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让给德国。希特勒诡称这是他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但是不久以后希特勒吞并了整个捷克。英法等国听之任之企图把德国祸水引向苏联。苏联和英法此前有过接触,但彼此极不信任出于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但没派一兵一卒坐视波兰灭亡。1940年德国在西线展开进攻,德军入侵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灭亡令美国人感到事态严重,在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下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租交换租借等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1941年英美两国确定以欧洲作为两园主要战场,以及″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在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6月22日)授助苏联。苏英两国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签订《苏英关于对德作战中联合行动的协定》双方保证在战争中互相援助和支持,绝不单独对德停战或媾和。1941年美英两国元首在大西洋美国一艘军舰上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公海航行自由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促进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关东侠客


阳城导航

4小时前 · 阳城县换来换去商务信息中心经理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以1940年5月希特勒进攻法国为转折点,英法的对德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之前,英法的绥靖政策占上风,希望德国占领波兰后立即进攻苏联,自己好坐山观虎斗。没想到德国占领波兰后立即调转枪口打英法。并且在半个月内就灭了法军主力,让绥靖主义者大吃一惊,英国首相张伯仑即下台。

希特勒灭掉法国后,立即迫降英国,出动空军对英国狂轰滥炸,邱吉尔独立抗德,表现了罕见的英雄顽强。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对英国给予有限支持。在当时希特勒整合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来压迫英国。不说其它,就以德国国内的军工,捷克的军工以及法国的军工,庞大的工业生产力所生产的飞机也足足补偿轰炸英国的损失,最后压垮英国。

只是在1940年以后,希特勒的注意力发生转移,调转枪口进攻苏联去了。

1941年6月22日,应当是希特勒最后悔的一天,从这天开始,希特勒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当邱吉尔得知希特勒进攻苏联后,长长出了口气,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减轻许多。但是1940年那挨炸的几个月如恶梦一般,长时间缠绕在他的心头。他很明白,一旦斯大林顶不住,投降了希特勒,德国回过头来还要打英国。那时德国力量将增大许多倍,断无邱吉尔的好果子吃。因此,邱吉尔和罗斯福密切联系,从道义上声援苏联。

不过,希特勒的闪电战也确实厉害,刚开始,把斯大林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主力被歼。看来苏联已指日可下,1941年10月,邱吉尔的神经紧张到极点,他眼看着莫斯科就要拿下,下一步将轮到自己。沒想到,奇迹在这个冬天发生了,斯大林在莫斯科不但顶住了希特勒的进攻,而且还歼灭了他五十多万人,使自己转入了反攻,打破了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才使邱吉尔看到了战胜希特勒的曙光。

就在这时,希特勒的猪队友日本又犯了个大错。他在希特勒遭到失败之时,招惹美国,突然袭击了珍珠港。这下倒好,曰本的炸弹帮助罗斯福对美国民众进行了战争动员。美国一下子就进入了战争状态。这样一来,经过美,英,苏,中等国的紧张沟通互动,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主要是反希特勒联盟。这样,希特勒的生命就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寂寞好冷冷冷


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国内主流观点就是保持中立,尽量不加入战争。可谓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凝聚力。


迷彩讲军武


首先,它形成的基础是法西斯战场的不断扩大,四处侵略是被群而攻之的根本,其次就是利益使然被侵略的利益受损未被侵略的担心利益受损这是二战的最大的转折,要说曲折只能说是怀揣绝对的自信结果还被侵略后的一种共鸣吧,再走就是利益了


军情独行侠


一战和二战,美国人均不是始作俑者,美洲大陆孤悬地球另一端,远离战争,自己好好过,没有好处干嘛打呢?直到现在,孤立主义仍是美国人最根本的处世哲学。美国人参战,满足自身最重要的要求:①美国利益最大化②战争风险及损失最小化③参战时机即是“烹饪上的火候”。


完璧归赵36


法国投降后有协定,法国有权保留军队,元首不能干涉。法国和英国军队有感情的!


渊源166339088


曲折艰难,一盘散沙,同床异梦


改变命运靠努力


美国当年的领袖罗斯福审时度势英明决策利用、抓住民众的态度转变倾向(有利于罗的再次连任),及时给了饥渴难耐困境中英国的丘吉尔大幅增强约支援。把第二战场做大、从北非到南欧……日本在希特勒面前与意大利一样的蠢…私心比意大利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