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績效評價和認定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评价和认定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關於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創建績效評價和認定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评价和认定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廳(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財政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

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領作用,按照《農業部 財政部關於批准創建第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通知》(農計發〔2017〕100號)、《農業部 財政部關於批准創建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通知》(農計發〔2017〕110號)精神,經研究,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決定在創建績效評價基礎上,擇優認定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工作部署,按照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要求,加強產業園創建績效評價,嚴格標準條件,認定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領帶動各地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推動農民利益共享機制創新,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先行區,建設鄉村產業振興主力軍。

二、認定條件

(一)主導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產業園主導產業實現“生產+加工+科技”的發展要求,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的全產業鏈開發格局已經形成,農業生態價值、休閒價值、文化價值充分挖掘,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生產、加工、物流、休閒、研發、示範、服務等發展板塊佈局合理、相對集中、連接緊密。產業園年總產值超過30億元,主導產業覆蓋率達到60%以上,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60%以上,已建成大型原料生產區或產業帶,形成對二三產業的有力支撐。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1。園區年總產值超過30億元。產業園已經成為品牌突出、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生態良好的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示範區。貧困地區產業園產業扶貧成效顯著,成為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重要平臺。

(二)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高效規範。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按既定方案使用、規範合理支出,突出重點、集中使用、創新方式,重點用於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提升設施環境、科技支撐、品牌培育、產品營銷、折股量化聯農帶農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並取得顯著成效。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進度原則上超過80%。

(三)技術裝備水平區域先進。產業園生產設施條件良好,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高。現代要素集聚能力強,技術集成應用水平較高,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體系健全,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開發應用成效明顯,科研經費投入同比增長5%以上,與3家省級以上科研教育單位設立合作平臺,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職業農民和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或農村實用人才總數達到200人次以上。生產經營體系完善,規模經營顯著,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產業園建設主體力量。

(四)綠色發展成效突出。產業園種養結合緊密,農業生產清潔,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果菜茶等農作物有機肥替代化肥成效明顯,秸稈、農膜得到有效處理或利用,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質量可追溯,產品優質安全,園內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比例達到80%以上。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五)帶動農民作用顯著。

創新建立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訂單農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園內30%以上的農戶加入合作社聯合經營,建立了一批“農戶+合作社+公司”、“農戶+公司”等發展模式,農民能夠充分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農業保險覆蓋面廣,在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對接市場、抵禦風險、拓展增收空間等方面的作用明顯,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縣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六)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統籌整合財政專項、基本建設投資等資金用於產業園建設,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水、電、路、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備。

(七)組織管理健全完善。產業園所在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建立由黨委或政府領導牽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相關重大建設舉措,及時解決重大問題。產業園重點工程進展達到預期目標。政府有效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產業園建設,多企業、多主體建設產業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形成了產業園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八)出現以下情況的“一票否決”。產業園如出現 “大棚房”整改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底仍不到位,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直接用於企業生產設施投資補助、建設樓堂館所、一般性支出,發生重大環境汙染或生態破壞問題,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提供虛假資料騙取創建資格等情形的,不得申請認定,並視情況追究責任。

三、績效評價和認定程序

採取產業園績效自評,產業園所在縣提出認定申請,省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審核推薦,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審定的方式開展評價認定工作。

(一)產業園開展績效自評。各產業園在全面總結創建任務完成情況和發展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對照創建方案、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方案和認定條件進行績效自評。

(二)產業園所在縣提出申請。自評認為達到認定條件的產業園,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提出認定申請。

(三)省級審核推薦。省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對申請認定的產業園進行審核並出具意見,符合認定條件的向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推薦。廣東省農墾總局直接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

(四)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通過創建績效評價、現場實地考察等方式,認定符合條件的產業園。

四、績效評價和認定範圍

2017年批准創建的4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展創建績效評價,並從中擇優認定。

五、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省(區、市)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邊創建邊認定、兩年完成創建認定的總體部署,分批次統籌做好產業園績效評價和認定各項工作。產業園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要積極主動,切實做好產業園績效自評工作,按期完成創建任務,並通過認定。

(二)強化認定指導。

各省(區、市)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產業園績效評價和認定工作的指導,及時組織開展本省產業園的績效自評工作,對申請認定的產業園進行資格審核並出具意見,對於符合認定條件的向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推薦。加強溝通協商,組織相關產業園做好績效評價彙報交流。積極配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場實地考察組,做好現場考察各項準備工作。

(三) 按時報送材料。各省(區、市)農業農村、財政部門於2018年12月4日下班前將本省產業園自評報告電子版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並於2018年12月6日下班前報送產業園績效自評報告(附相關證明材料)、提出認定申請、推薦審核意見等材料(紙質材料一式2份,均報農業農村部),超期不予受理。如有疑問,請及時與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計劃財務司和財政部農業司聯繫。

聯繫方式: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陳囿淞 010—59191481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丁祥勇 010—59192524

財 政 部 農 業 司:李 超 010—68551480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2018年11月2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