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讲究?

传说--白胡子


曹操是魏公,后来晋为魏王,当时他对外宣称代表的是汉天子,而不是魏国。孙权做过会籍太守,徐州牧,荆州牧,自称吴主,这个吴主在被封为吴王之前,都不是官方认证的。


刘备是荆州牧兼益州牧。王当然要比公大,当时孙权的吴王,是在曹丕称帝后,孙权向魏称臣,曹丕以魏天子的身份封的。而且你要搞清楚其实古代所谓国的概念和现在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大地,在古代叫做“天下”,统治天下的是天子,天子分封诸侯王,这些王被分封的地盘才是古代国的概念。被封为王的人才有权力建国,曹操被封为魏王,就有权建魏国,刘备自称汉中王,就有权建蜀国。


但他们共同侍奉的最高统治者是汉天子。而孙权的吴国则是魏天子的臣属。但是当他们各自称帝的时候就不一样的,他们都各自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的统治者,而不是任何人的臣属。


所以我们现在笼统的说的魏蜀吴国的概念,准确的说在他们是王的时候才叫国,而称帝之后其实是”魏蜀吴朝“,就和唐朝宋朝之类一样的,只不过在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了三个朝代。


翡翠猫猫


三国魏蜀吴,被司马氏先后所灭亡,从此三家归晋。蜀主刘禅投降,司马氏灭蜀,司马炎篡魏建晋,司马炎称帝,后来东吴孙皓亦投降于晋。


其中曹奂、司马炎的故事和汉献帝、曹丕的故事差不多。曹丕篡汉建魏,司马炎篡魏建晋,曹魏被司马炎所篡,曹奂被封陈留王,蜀主刘禅被封安乐公,而吴主孙皓被封归命候。

那为什么他们一个是王爵、一个是公爵、一个是候爵呢?

古代爵位,对于王、公、候三个爵位,是王位最高,公爵次之,候爵在次之。

首先,曹奂能被封为陈留王,是因为他有禅位大功。虽然刘禅和孙皓有归降之功,但毕竟不能和禅位之功相比。

司马炎是从曹奂手里取得帝位的,但他名义上却是通过禅位的方式取得的。为了有了好名声,司马炎自己称帝后,也对曹奂有一定的安抚,所以曹奂就被封了比帝位低一级的王爵。

同时司马炎又准许曹奂上书不称臣等一些高规格的权利。


其次,蜀主刘禅,投降后被封安乐公。

因为当时东吴还没有投降,所以就用分赏刘禅的手段来安抚东吴,以便于将来更好的平定东吴。

同时刘禅在投降后,并没有因为国破而有多大伤心,反而有“乐不思蜀”的典故。这也让司马氏对刘禅非常放心,所以就封他安乐公。

最后,孙皓被封为归命候,是侯爵,比公爵低了一级。

因为当时三国东吴是最后一个被司马氏消灭的,是最后一个投降的,所以地位也要比曹奂和刘禅要低。

同时东吴一灭,天下天平了,结束了三国时代,而刘禅被封为公爵,东吴投降的比刘禅要晚,因此孙皓的爵位要比刘禅低一个爵位,是为归命候的候爵。


曹奂被封陈留王、刘禅被封安乐公、孙皓被封归命候,虽然他们三人都是亡国之君,但他们后来都得到了善终,这也是历来亡国之君结果比较好的。


中孚鉴


先投降的有糖吃,外加刘禅的智商比姓孙的高不少


行百裏者


抵抗激烈地位低些。反正刀在脖子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