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生茶和熟茶有何區別?新手該如何選擇?

林丹智慧


最簡略的判別辦法: 生茶的茶湯一般是黃亮色,熟茶的茶湯是紅亮色。

工藝的不同:生茶是沒有經過人工發酵的,熟茶則有經過一道渥堆的工序。熟茶這道工序是70年代才發明的。

品種的話:有臺地茶,有古樹茶。臺地茶較為低矮,古樹茶較為高。正常來說臺地茶較為廉價,古樹茶會稍微貴一點。

至於口感:嗯,其實不同山頭的茶,口感都不相同,更何況雲南那麼多山頭,那麼多茶區,這真的沒辦法一一指出來,而且,不同山頭的口感其實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

假設你要買茶的話,緊記一下幾點 1.不要買9塊9的茶。 2.不要在網上買所謂冰島、老班章的茶。(大部分都不是中心茶區的,只是掛一個名字算了) 3.假設有空,跟店東聊聊,看看店東懂茶不。 其他的欠好說,自己判別。

我個人的話比較喜歡喝生茶,我是喝熟茶初步瞭解普洱,但是後來就底子不喝熟茶了,一貫喝生茶,喜歡那種重苦回甘的感覺。

你要想入門普洱,有幾種簡略的辦法。 1.去線下的茶莊坐坐,跟老闆聊聊,喝點茶,問一下,但不要全信。 2.去貼吧啊,還有一些普洱茶的論壇,那兒有許多派茶的活動,底子都比較合算,你可以試喝一下,是否適合自己的口感。 3.買一點大廠的茶,例如大益的幾款標杆,還有下關沱茶,試試所謂業界的標杆是什麼感覺,然後再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茶。

假設有以下幾種口味的茶,肯定是欠好的。 1.茶餅發黴 2.茶餅上都是茶梗(熟茶居多) 3.生茶的話,喝出來味道酸澀,口腔如同有一層膜粘著,傷心。 4.至於茶餅上有頭髮,有各種雜物的,就直接丟了吧。

生茶和熟茶的香氣類型不同

生茶和熟茶的香氣類型不同,都有跟著貯藏時刻的改動而改動的特色。普洱生茶多為毫香、荷香、幽香、慄香、陳香;普洱熟茶多為參香、豆香、陳香、棗香、樟香。因為香氣類型不同,如將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寄存,香氣物質必然會穿插吸附,彼此掩蓋或改動,難以獲得純粹天然的香氣。

生茶與熟茶的葉底“茶渣”顏色不同

生茶和熟茶的葉底“茶渣”色彩不同生茶葉底色彩,隨貯藏時刻加深,從淡綠-嫩黃-杏黃-暗黃-黃褐-紅褐,逐步改動。而發酵程度較好的普洱熟茶,葉底色彩一般都呈“豬肝色”,並隨貯藏年份添加逐步向暗褐色轉化。假如將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寄存,散落的茶葉相互稠濁在一起,即便葉底“花雜”,也影響貯藏茶葉的價值。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獨愛。但普洱茶分為兩種:熟普和生普。

瀏覽器直接搜“茶幫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關注公眾號:茶幫通(ID:chabangtong)


茶幫通


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的區別從外觀看

1.生茶的外觀是茶葉曬乾後的本色,熟茶的外觀是褐色(像家裡用的醬油)。

2.生茶的葉片條索清晰,熟茶經過發酵加工後葉面看不完整。

從加工工藝區分

1.生茶是採用曬青工藝。

2.熟茶是用曬青後的毛茶再進行“渥堆發酵”。

從品飲時的茶湯色也可以區分

1.生茶在新茶時是黃色茶湯,2年以上會顏色加重,隨著時間還會越來越深,但一定不會變成熟茶。

2.熟茶的茶湯是褐紅色

3.和大家再普及一下發黴的普洱茶茶湯色是混濁的,不要喝,千萬不要喝!





一道集品普洱茶


前文我已經講過生茶熟茶的區別,不再贅述。重點講一下收藏。

茶葉的收藏是一個價值投資的過程。

熟茶已經人工干預的渥堆發酵,茶葉茶質的分解和氧化已經比較大,因此熟茶的收藏陳化更多是一個去除渥味的過程。但是不會再有老茶陳香的層次感。

生茶完全從緊身茶的零發酵開始,隨著時間的轉移,逐步氧化分解,藉助黑麴黴、冠曲散囊菌等各種黴菌的分解。多糖分解為單糖、寡糖,各種酯類和醇類物質,甜味素、香味素較多,層次感十足,滋味濃郁。因此,生茶的收藏更有意義。

作為新手,即使沒有能力收藏古樹生茶,選擇小樹生茶也是不錯的。經典普洱茶都是生茶。






正源居古茶坊


前幾張是熟茶,後三張是生茶,建議從生茶喝!











合道茗茶業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雖然都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但是口感滋味,香氣,外形,茶性都不盡相同,所以很多新入門普洱茶的新手不知道該選擇生茶還是熟茶。

普洱生茶,外形色澤墨綠,香氣馥郁,氣韻明顯,湯色黃綠清透,生茶更契合普洱茶的自然本真之味。

熟茶經過渥堆發酵製成,具有溫潤、醇滑、厚的特點,茶性溫和滋味甜潤,不苦不澀,湯色紅潤,湯質醇厚飽滿,入口滑潤,才接觸普洱茶的茶友,如果從滋味口感及品飲習慣考慮的話,可以選擇生茶,如果比較喜歡,習慣熟茶獨特風味的茶友,那自然按照喜好選擇熟茶即可,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新制普洱生茶從工藝上來說,沒有渥堆發酵的程序,茶多酚含量較多,茶性強勁,刺激性強,可清熱消暑,生茶的活性成分較多,故意失眠,腸胃不好,孕婦不宜飲用。

熟茶經過渥堆發酵,茶性溫和,茶湯進入人體後對腸胃不會產生刺激作用,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起到養胃護胃的作用。

生茶熟茶是無法比較高下的,沒有好壞,只是選擇和喜好的問題,只要明白生熟茶的區別和特點,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體質來選擇即可。


榮瑞祥


生茶和熟茶的區別:

一、工藝:生茶是散的曬青毛茶或直接由曬青毛茶蒸壓成型的成品,是自然後發酵茶;熟茶是在曬青毛茶散料的基礎上進行人工渥堆發酵加工而成,是人工發酵+後發酵茶;

二、品質特點:生茶茶性類似綠茶,口感刺激鮮爽,生津回甘;熟茶入口甜潤溫和,內斂含蓄。

三、保健功效:無論生茶熟茶都有降脂減肥去油膩消食功效,生茶清熱提神,熟茶暖胃。

新手選擇須知:

一、適口是首要的,如果自己不喜歡喝的,無論它有什麼功效也不要選!

二、喝了之後身體要舒服,無不良反應,生茶熟茶哪種讓你舒服就選哪種!

三、在適口的前提下,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養生保健功效更適合的那種。


普洱茶吧


一杯茶,也有不同的喝法,有人喜歡大口喝,有人喜歡小口抿,有人喜歡等它涼下來,有人喜歡趁熱,就像人來人往的茶館,一些人去了又來,一些人去了不再復返,一些人每次來,都靜靜地坐在某一個角落,彷彿在一直等待。

忙碌的工作,匆忙的生活節奏,如今這個時代,來老茶館裡喝茶的人,也已經越來越少了,再加上高地租的城市空間,每一座城市,留給老茶館的一隅之地,都在一點點地被擠壓殆盡。隨著最後一波喝茶人的老去,茶館是否也會在,時代高速發展的步履中落下帷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這之前,是不是我們給茶一個新的生活方式。

人生快樂的問題生之享受包括許多東西:我們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方式的享受,讀書的享受,後者這些享受都是心靈交通的不同表現。有些享受是顯而易見的,如食物的享受,走遊慢活族一點的市集族茶享受,走遊慢活;有些享樂是較不明顯的,如藝術和沉思的享受。我覺得不能夠把這兩類的享受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一來因為我不相信這種區別,二來因為我要作這種分類時總是不知適從。

當我看見一家人舉行一個"借茶說話"儀式感時,我怎麼說得出在她們的幸福感中哪一部分是物質的,哪一部分是精神的呢?走遊慢活族一點的市集族茶,我們稱之為生活美學,我始終認為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我想我們對於普洱茶假定得太過分了。人們企圖答覆這個問題,為這個問題而爭論,給這個問題弄得迷惑不解,就像普洱茶生茶熟茶有什麼區別?這正可以證明這種工夫是徒然的、不必要的。"走遊慢活族"一點市集族茶,無裝飾,不花哨,也沒有太多枷鎖。 "走遊慢活族"市集體驗的是喝茶方式,不是茶本身。其實大多數的人不那麼擅於聊茶。 我希望為大家打造一個能放鬆"借茶說話"的禪境儀式感。



走遊慢活族創始人


區別主要在工藝,其次就是原料

普洱茶是後發酵茶,從生茶茶箐做出來就一直在持續這個過程,只不過很慢很慢,理想倉儲環境下大概3-5年一次蛻化,湯色慢慢變深變紅,不過這需要幾十年;

再說說熟茶,其實熟茶就是通過渥堆發酵人為的加速了普洱茶的後發酵過程,新發酵出來的熟茶就能有幾十年老茶的湯色,不過發酵熟茶用的原料一般很普通了,只有少部分發燒友會用好的原料來發酵熟茶






版納名山薈


準確來講工藝不同,直白的就是一個灑水渥堆發酵,一個不灑水渥堆發酵,生茶需要後期靠氧化沉澱的後期發酵茶,熟普是已經全發酵的陳茶!兩者新手選擇看自己味蕾的喜好,還有腸胃體質,基本腸胃不好的人群,建議還是熟普最佳,生普是加強新陳代謝刮油解膩的!但是喝多了傷胃!注意就好了!


茶葉靜堂姑娘


新手初接觸晉洱茶,離開了茶談茶,是空談。到茶店聽老闆談是瞎談,與茶友一起談茶是亂談。但是聽聽都有好處,因為能得到一些相關信息,增加自己見識。最重要的是品與鑑,能夠有機會喝償到不同品種的50款茶,能有自己認為的好與差的感覺和區別,並能喜歡上其中幾個、和特別反感其中的某幾個,說得出理由,並和周圍人交流比較,看有多少共同點和共同語言。這樣入手可少走彎路、少交學費,逐漸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