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的地盘今在哪里?

小七的言语


云南地区为多民族杂居之地,在历史上存在过一些相对独立政权,例如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国、滇池为中心的滇国和大理国等。元朝以后,云南一直是中国版图内牢不可分的一部分。公元223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南方反叛,面临分裂的危机。此时又遭遇对吴战争的失败,奉“托孤”遗命主持政务的丞相诸葛孔明,必须处理这些难题。

一、“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因失荆州,被彻底打乱。

大家熟知的“隆中对”,他向刘备详细分析当时局势,并提出暂时不能与曹操、孙权争锋;但需把握时机夺取刘表的荆州与刘璋的益州,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再利用皇家后代的名分,处理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联合孙权,北伐曹操,复兴汉朝。后来的历史进程基本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设计发展,但在北伐的过程中战略执行出了问题,没能最终实现最初构想。

按他当初的设计,三国局面形成后,蜀国应兵分两路,从湖北和四川北伐曹操,但有一前提,一定要与孙权结好。偏偏蜀国大将关羽在从湖北出兵时没有重视巩固与孙权的联盟,反而采取傲慢的敌视态度,以致在蜀魏相争的关键时刻,孙吴军队袭取关羽后方,导致关羽北伐失败。荆州一失,彻底打乱他的部署。

刘备不甘心失去荆州的失败,倾巢出动,采取先伐吴后伐魏的策略,完全违背了原来“联吴伐魏”方针,在作战时又犯了战术僵化的错误,面对孙吴的坚守战术,没有寻求运动中歼敌,反而连营七百里大打阵地战和消耗战,被吴国的陆逊用火攻击败。夷陵之战失败后,不仅刘备命丧白帝城,蜀国也面临内忧外患的崩溃危险:外有大军压境,内有各地叛乱,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维持本国的统一安定局面。

二、一边“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和抚”政策,一边准备打仗。

刘备死后,这些豪强认为独立的时机到了,于是兴兵作乱。最早举兵反叛的是蜀人雍闿,他请孟获帮助游说各部族酋长。孟获是彝族人(一说是汉族人),是当时的大姓豪强,在当地较有名气,在他的煽动下,参与叛乱的人越来越多。南方叛军势大,造成边境不宁,人心浮动。诸葛孔明冷静应对:

1.具体做法:一是继续坚持其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和抚”政策,不急于派兵平乱;二是派人到南方实地调查事件原委,弄清叛军的反叛原因及意图;三是力争以和平手段维护国家统一;四是全力做好军事平叛准备。为此,他前后给叛军首领雍闿六封书信,晓以统独利害,但雍闿只回了一封信,说:“当今天下三国鼎立,魏蜀吴都自称正朔( “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与唯一性),我们地处偏远的人就感到惶惑,不知该归属哪个政权。这封信的言外之意,是既然你们没有能力统一天下,也不见得能让我们臣服。”

2.出兵的理由:一是政治上需要保持政权的统一安定,而和平统一的尝试又未能成功,为避免出现分裂势力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必须武力平叛;二是经济上南中地区物产丰富,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蜀汉与魏、吴政权相比,本就国力最弱,民丁最少,再失去大后方就更无法争雄天下;三是社会稳定需要平息叛军的挑战,并给予该地区那些愿意接受领导的各族人民以支持。

3.平叛前的准备工作:一是恢复“联吴”战略,派“名嘴”邓芝带蜀锦、名马等礼品去与孙吴政权和好,签署和平协议,吴蜀联盟得以恢复,蜀汉东部威胁得以解除;二是派遣赵云和马超分别坚守北部和西部边境,防范魏国和西戎的侵袭;三是稳定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用两年时间完成军粮囤积;四是训练军队,休养民生,养精蓄锐,巩固后方。

三、“七擒孟获”,攻心为上,平定南方叛乱。

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但其战略方针依然是“和抚”政策。蜀将马谡对该政策有较透彻的解释:用兵的办法,最好是攻心,攻城则是下策。因为城虽攻下来,如果当地人心不服,蜀军一撤可能又反叛了。如果杀光叛军以绝后患,短时间内难以做到,而且也不是仁义之师的作为。因此平叛的关键是令他们心服。

除此而外,还预先考虑了取得军事胜利后,如何维持战后统一安定局面的问题。取得军事胜利的同时,必然带来当地人的死伤,如果派兵驻守维持安定,地远路险,粮食供应困难;如果派官而不驻兵,他们可能因战争遗留创伤,找委派的官员寻仇,从而再次引发叛乱。因此,他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不从成都派官,而是任用当地精英治理该地区,并建立起当地精英对国家统一的认同,这才是维持统一安定的长久之道。

为确保武力统一的同时能够切实执行“和抚”政策,他亲自带兵南征。蜀军兵分三路,诸葛亮率西路军,李恢率中路军,马忠率东路军,分进合击,斩杀雍闿等人,平息各处叛乱,三军会合时只剩孟获率雍闿余部负隅顽抗。他利用南人的仇汉心理及云南山地的有利地形和蜀军打起游击战。诸葛亮认为可以为己所用,就下令蜀军不得杀害孟获,而将其作为未来管理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加以引导和培养。在战术上采取诱敌出战的围歼策略,活捉孟获。由于屡战屡败,七纵七擒(“七”泛指其多),终于心服口服,当年秋天,肃清所有叛乱。孟获等人也被委任地方长官,管理南方地区。后来,他官至御史中丞(相当于副部级官员)。

四、发展经济,稳定蜀汉后方,增进民众福祉。

平定南方叛乱后,继续贯彻“攻心为上”,为该地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进行政治改革。他将原来的南中四郡重新划分为六郡,分别任命在南征中立有显著战功的李恢、吕凯、马忠为建宁太守、云南太守和牂柯太守,并大量起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留用董萘那、渠帅、爨习、孟琰等当地将领,一起授予官职,基本实现“以夷治夷”。

二是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恢复经济发展。该地区因交通闭塞而生产落后,于是他推广内地已普遍采用的铁犁牛耕等先进农业技术,并派匠人教织锦的方法,并兴修水利。云南保山县至今有三个能灌溉几千亩农田的堤堰,名为“诸葛堰”。

三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社会安定。按照习俗,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亲自临祭泸水,平息在战争中丧失亲友的当地民众的情绪。此举令蛮人感动,甚至为其立有生祠,四时享祭,皆呼之为“慈父”。

结语

平叛后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过去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获得了地方首领的真心效力,维持了蜀国统一,巩固了蜀汉后方,为日后北伐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从该地区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特产,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为以后的北伐提供了大量物资。他还在该地选拔优秀士卒参加蜀军,号为“飞军”,非常勇猛,是蜀军中很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

历史证明,南征治乱是成功的,其攻心战略是有效的,政治经济效果是显著的。直到诸葛亮辞世,南夷始终未再叛乱,维护了蜀国统一,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蜀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增进当地民众福祉。


小白杨文化传媒


其实就是今天的凉山彝族区,四川云南贵州都有一部分,跟刘伯承结盟的黑彝大土司小叶舟,就类似于当年孟获的地位,是及其贫困落后的地区,20世纪了还跟原始社会差不多,光着屁股穿着树皮,兽皮,躲在树林里射个冷箭扔个石头,连小叶舟住的房子都跟牲口棚差不多,由此可见在孟获时代得有多落后,诸葛亮就是打了这么几个土寨子,被吹的跟神仙一样


狼的影子319


应该在东川(益州)一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是指渡过金沙江(今云南省境内)而讨伐孟获。那时云贵川广各部均在益州下辖管理。就像当时的徐州或青州冀州等又下辖等许多郡县等。孟获云南人也。


枫叶满山4


说正题,别瞎逼逼


用户4505325018557


南蛮孟获是彝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