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唱歌的“六字訣”助你更上一層樓!

為了傳授某種方法或技術、知識或技能而編成容易記誦的語句,稱為口訣。這種口訣言簡意賅,有散文,有詩句,合轍押韻,念起來朗朗上口,記起來快速牢固。在古代唱論中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如《顧誤錄》中的“五音口訣”,“中原韻出字訣”,《度曲須知》中的“收音總訣”、“辯聲捷訣”,《樂府傳聲》的“辯四音訣”、“辯五音訣”、“辯聲音要訣”,等等。又如用十三個字作為口訣快速簡易記憶十三轍,即:“春、夏、秋、冬、南、來、北、往、各、界、互、報、喜。”其中

「珍藏」唱歌的“六字訣”助你更上一層樓!

春——人辰轍;

夏——發花轍;

秋——油求轍;

冬——中東轍;

南——言前轍;

來——懷來轍;

北——灰堆轍;

往——江陽轍;

各——梭波轍;

界——乜斜轍;

互——姑蘇轍;

報——遙條轍;

喜——一七轍。

口訣是思想的濃縮,是經驗的凝練,是方法的總結。

在聲樂教學中,在總結理論的過程中,我也提出一些口訣,以幫助記憶聲樂訓練中的要領。我認為聲樂訓練要抓住“聲、字、情、味、神、氣”六個字,即:唱聲唱字兒;唱情唱味兒;唱神唱氣兒。為了便於記憶這六個字囊括的具體內容,我對每個字又分別提出一個口訣,如下:

一、 唱聲

內口對鎖中,

頭聲通胸聲;

上下都打開,

聲在管中行。

聲樂訓練的重點是聲音,以上口訣強調了發聲的狀態和著力方向。“內口”是指喉咽,“鎖中”是指鎖骨中間的“天突穴”。在發聲時內口向鎖中用力,造成一種內收感,簡稱“內唱”。當氣息從肺部底端上升時,內口力量向下,喉室保持低位,與氣息產生抗力,聲音必然有力。……“頭聲通胸聲”是要求上腔與下腔通暢,造成聲音的立體感。各聲部與各聲區,在以頭聲為主時,不可沒有胸聲,在以胸聲為主時,不可沒有頭聲。也就是要用全腔體混聲共鳴歌唱,改變單腔體平直喊叫的弊病。“上下都打開”是指從腦後、頭頂、眉心(額竇)口腔、咽腔、喉下腔、胸腔等,都處於積極的開放狀態,這比只要求打開喉嚨對歌唱更有利。“聲在管中行”指從腦後經頭頂向下直至丹田,形成一個管道,發出的所有的聲音,都必須在這個管道中運行,不可從口腔洩出。

二、 唱字

叼住字頭再放鬆,

字清味濃又傳情;

出字像說悄悄話,

聲中無字字中聲。

聲樂訓練中的字聲結合問題,具體到一點上就是聲母和韻母的關係。聲母主管口中出字時阻氣的部位,而韻母則主管字在口中形成時的口腔狀態。因此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個阻氣部位,俗稱五音。韻母分開、氣、撮、合四個口型,稱為“四呼”。聲母不論清濁,都不具備聲響性,只產生氣聲,而韻母則可以發出響亮的聲音。在歌唱時聲母(字頭)主管字的清晰度、感情與風味;韻母主管聲音的響亮、圓潤及飽滿。“叼住字頭再放鬆,字清味濃又傳情”其意思在於咬字行聲時先把字頭咬住,之後立即放鬆,過渡到韻母的聲響上去。如果不叼住字頭,將失去字的清晰和情味。如果叼住字頭不放鬆,將影響聲音的響亮、圓潤及飽滿。所以說不咬住字頭不行,咬死不放鬆也不行。

在聲母和韻母結合時,要把握先短後長、先緊後松、先剛後柔、先橫後豎、先扁後圓、先明後暗的原則。“出字像說悄悄話”,悄悄話就是我們平時稱為“耳語”的語言方式。歌唱出字像說悄悄話似的,要說的清晰而又富於感情和味道,有聲有色。“聲中無字字中聲”,即:在傳統的融字法則中,強調吐字與詠聲同時並舉,字聲有一個融會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聲中無字,字中有聲”。“聲中無字”是對全局而言的,就是聲音必須流暢,做到連貫、持續、婉轉、靈活、圓潤、平滑,每個字像珠子一樣穿在聲音的線條上。從另一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說不是聲中無字,而是聽不到聲外之字,所有的字都融進了聲音之中,不因咬字造成磊塊,使人聽了感到聲音疙疙瘩瘩。“字中有聲”是對局部而言的,要求每個字不但準確、清晰,而且聲音飽滿悅耳、富於情感。

「珍藏」唱歌的“六字訣”助你更上一層樓!


三、 唱情

氣是本來情是魂,

字聲情氣為一身;

心動氣抒情自發,

先動己來後感人。

唱歌必須唱情,常言道“好唱家的嗓子並不是第一流的”,這個意思就是,“唱情”是第一位的。好嗓子不唱情,充其量也只能是隻“百靈”,是朵沒有芳香的紙絹花。氣是情的化身,每口氣都來自於一定的感情狀態。感情是歌唱的靈魂,它帶動了字、聲、情、氣各方面,歌無情則無魂,歌無魂則不感人。“唱情”必須是真情所致,要把你生活中的體驗融化到歌聲中去。《樂記》開頭就論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意即:音是從人心產生的,人心的活動是外界事物引起的,人心感應外界事物,使感情激動起來、表現起來,就成為聲音。因此我們說,“感於物”而“心動”,隨之情動氣則抒,發出聲音,用歌聲作載體,把自己體驗到的感情傳給別人。所以我們說“先動己來後感人”。

四、 唱味兒

藝術風格是個性,

把握特色韻味濃;

小彎氣口和甩腔,

婉轉自如妙無窮。

藝術風格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它給予人們獨特的美,那豐富而濃郁的色彩使人陶醉。藝術風格大致分為民族風格、地方風格、時代風格、個人風格。由於這些區別的存在,才有不同的味道。同一首歌不同人唱,會有不同的味兒,但都會被聽眾所接受,使其受到感染。一度創作已經給歌者提供了音樂形象和藝術風格,但歌者在二度創作中,仍要把握純正的風味兒,並加入自己的色彩。在唱腔的小彎、氣口、甩腔等處,出彩兒、出味兒,要做到婉轉自如,出神入化。風格是內在精神的外射,它要深深地植根於內在精神的沃土之中,否則單憑外在的風格是不可能真正打動人心的,雖然能得到一點效果,也只能被人嗤之為噱頭而已。只有賦予它思想感情的內涵,才能使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形象的“美”更內在、更深厚、更豐富、更完美。

五、 唱神

頂天立地面如春,

全身協調眼傳情;

聲情並茂傳九陌,

遏雲響谷“抗墜音”。

傳統演唱非常講究精、氣、神兒。登上舞臺以後,自我感到好像頂天立地一般。面如桃花,春風撲面。不論怎樣站,怎麼動,全身都是十分協調的。激情滿懷,兩眼炯炯傳神。只有具備了這種神態,才可以真正做到聲情並茂,才可以將悅耳之聲傳向遠方,才可以獲得具有遏雲響谷的“抗墜”之音。(“抗墜”之音是指歌唱的一種狀態,就是具有上抗其喉,下墜其丹田的感覺。)

六、 唱氣兒

善歌調氣最重要,

字聲情氣結合好;

凡音傳情氣為帥,

氣沉丹田是法寶。

傳統唱論中強調:“善歌者必先調其氣。”這是歌唱的一個總原則。甚至有的專家強調“唱歌唱的就是一口氣”。在好的氣息狀態下,才可能把字、聲、情、氣結合好。常言道“情是氣之本,氣是情之身”,也就是說人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一定的氣息狀態之中,這種“氣態”反映著一定的情緒。所以我們常講的“以情帶聲”必須經過“氣”有機地轉化成聲音。這就是我們提到的“氣”是傳情的先行官。在發聲前先張口深吸氣至肺的底部,然後保持住,感到肚臍下有一股力量,把這個力量作為支點進行歌唱,就可以稱為氣沉丹田。

「珍藏」唱歌的“六字訣”助你更上一層樓!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擺肚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