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为什么贬低李世民、岳飞?

手持赫鲁晓夫的玉米


吕思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李世民是公认的好皇帝,岳飞也长期被视为忠义的化身,但吕思勉对这两人的评价都不高。

要了解吕思勉先生评价的深意,悦史君认为,要从他的评价内容和背景来说明。

第一,李世民

吕思勉评价李世民“不过中材”,也就是一个普通皇帝,主要两个方面:

一是李世民“恭俭”的品德和“忧深思远”的能力,不如宋武帝和梁武帝。

李世民的虚心纳谏和节俭,现在看来是有表演性的,他储位问题出现波折,也说明考虑问题确实没有那么妥帖。

宋武帝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虽然在位只有短短三年,但他却致力于改善东晋末年的种种弊端,自身也非常节俭,后世评价很高。

梁武帝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在位48年,前期非常勤政,但后期因崇信佛教和用人不当,导致自己死于非命,南朝梁也在几年后灭亡,吕思勉应该说的是梁武帝前期。

这样比,确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李世民的“武略”也不如梁武帝、宋武帝、陈武帝。

李世民协助父亲唐高祖建立唐朝,秦王时期多次征战四方,薛举薛仁杲父子、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势力等,他都有重大的战果。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皇帝,东突厥、薛延陀被灭,吐谷浑被打败,高昌投降改设安西都护府,高句丽多次攻打但没有成功。

梁武帝在南朝齐时期,率军击退北魏军的入侵,联合南康王萧宝融击败皇帝萧宝卷,最终代齐建梁。

宋武帝在东晋时期,多次参与平定孙恩、卢循之乱,击败篡位的桓玄,从后秦手中收回淮北,灭亡南燕、谯蜀、后秦,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势力,迫降仇池,最终代晋建宋。

陈武帝在南朝梁时期,率军平定交州李贲叛乱,击败篡位的侯景,打败王僧辩、萧勃、王琳等势力,挫败北齐军,最终代梁建陈。

李世民是在唐高祖的基础上取得军功,攻打高句丽没有成功,梁武帝、宋武帝、陈武帝都是一步步干起,最后成功建国,硬要说差距,悦史君认为不好简单对比。

至于贞观之治,吕思勉认为是中原分裂太久,百姓希望统一,而且外部没有大的威胁,只是时运如此,并不是李世民的功劳。

悦史君认为,吕思勉的比较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把功劳都给特定时代,悦史君认为对李世民也不公平,肯定他的功绩也是必要的。

第二,岳飞

吕思勉评价岳飞只是一个割据军阀,只在郾城胜利了一次,战功被夸大,真正抗金没什么贡献,秦桧议和是必然的,宋高宗只有制服岳飞等人,才能真正建国。

这一说法跟我们常见的观点不太一样,但却也得到了胡适等专家的支持。

悦史君认为,如果透过史书表面往里看,岳飞的功劳多的是平乱,抗金其实不多,而且在宋高宗逃亡时,确实也没有去勤王,但要否定岳飞的一切,也有失偏颇,毕竟他确实是个悲剧人物。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我就想知道吕思勉是什么人……他对中国的贡献是不是比岳飞和李世民还大……岳飞和李世民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伟人……吕思勉 到底是什么人 何德何能 居然能指点伟人……是想哗众取宠吧……一个不自量力的小可怜虫……为了个人名利 借伟人上位的跳梁小丑……吃一碗饭 平平淡淡的吧……一个对民族和国家 没有任何贡献的人 妄评 岳飞和李世民……哈哈哈……别丑态百出了……别给世人增添笑料了……哈哈哈





中国野兽


吕思勉为什么贬低李世民我不清楚,但贬低岳飞的目的倒是很清楚的。

我答过这个问题,把以前答案稍作修改搬过来吧。

他在上世纪20年代写的《白话本国史》说:

这一次的用兵,宋朝似乎是胜利的,然而顺昌、郾城,宗弼是以轻敌致败。再整顿前来,就不可知了。陕西不过是相持的局面,并无胜利之可言。持久下去,在宋朝总是不利,这是通观前后,很可明白的。当时诸将的主战,不过是利于久握兵柄,真个国事败坏下来,就都一哄而散,没个人肯负其责任了。所以秦桧不得不坚决主和。

严格地说,他也不是贬低岳飞。他是把当时宋代中兴诸将的战绩都贬低了一通,并且认为秦桧是爱国有为的志士。

  • 韩世忠江中之捷,是乘金人不善用水兵,而且利用大船的优势,幸而获胜;然亦终以此致败。
  • 岳飞只郾城打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战绩,就全是莫须有。
    最可笑的,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追逐;《宋史》本传,还说他清水亭一战,金兵横尸十五里,那么,金兵倒好杀尽了。韩、岳二人,是最受人崇拜的,然而其战绩如此。至于刘光世,则《宋史》本传说他的话,就已经够了。依我看,倒还是张俊,高宗逃入海的时候,在明州,到底还背城一战。这种兵,好靠着他谋恢复否?

至于这么做的动机,在50年代写的《“三反”及思想改造总结》中,吕思勉自己阐述:

此书曾为龚德柏君所讼,谓予诋毁岳飞,乃系危害民国,其实书中仅引《文献通考·兵考》耳。龚君之意,亦以与商务印书馆不快,借此与商务为难耳。然至今,尚有以此事诋予者。其实欲言民族主义,欲言反抗侵略,不当重在崇拜战将,即欲表扬战将,亦当详考史事,求其真相,不当禁遏考证也。

他的学生钱钟汉也说过:

先生用意不过是深感当时军阀势力之祸国殃民,加以南宋史料中对当时军人的拥兵自重确有反映,才据以抨击当时军阀,得出一片面的秦桧主和、岳飞类似军阀的错误结论。

注意《白话本国史》是1923年出版的。时代背景是,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于1916年去世,中国进入北洋时代。1920年,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之间爆发了直皖战争。

所以那年头中国是一片混乱,大大小小的军阀林立割据。对于这种情况,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不满,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是吕思勉在写书的时候,就玩了一把借古讽今。他跟岳飞没仇,跟秦桧也没亲,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借此抨击当时的军阀而已。

其实吕先生自己在书里都透露了,他是在指桑骂槐。

总而言之,古人滥得美名或者枉受恶名,原不同咱们相干,不必要咱们替他评反。然而研究历史,有一件最紧要的事情,便是根据著现代的事情,去推想古代事实的真相——根据著历史上较为明白近情的事情,去推想糊涂荒诞的事情的真相。这么一来,自然见得社会上古今的现象,其中都有一个共同之点。

后面几句话更清楚,几乎就是指着鼻子骂了。

倘使承认了历史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人物,譬如后世只有操莽,在古代却有禅让的尧舜;现在满眼是骄横的军阀,从前偏有公忠体国的韩岳张刘。那就人的性质无从捉摸,历史上的事实再无公例可求,历史可以不必研究了。

他在《中国通史》里还说过,赤壁之战阻碍了中国统一,这也是出于对当时局势的痛心疾首。

至于这个观点本身,当然是不成立的。岳飞不仅不是军阀,反而是当时诸将中最尊重朝廷的一个。——南宋初的将领们,除了岳飞,很多人都有点骄横的毛病。而要把秦桧洗白成爱国,光打倒一个岳飞也是不够的,他还迫害过赵鼎李光胡铨等一票人呢。

顺便说,赵鼎是主和派。

最后有件事值得一提。

吕思勉的岳飞军阀论,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拿去大做文章,试图以此来打击中国人反抗的信心。吕先生被这事搞得也很狼狈,战后甚至被指责为汉奸,弄上了法庭。

当然,吕思勉他肯定不是汉奸。不过在今天还宣扬岳飞是军阀,秦桧爱国论的人,和当年的日本人同一动作,抱着什么动机就很可疑了。


北门猿


吕思勉国学大师,也是民国汉奸,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因在《白话本国史》,中崇秦贬岳,被人以“亲日贬岳”告上法庭,他在法庭上说感于当时军阀割剧,混战不休,便用忠君来自辩,说岳飞如果忠君,何需高宗十三道金牌召回,秦桧卖国,但忠于高宗,还拯救了南宋朝庭,所以岳飞是军阀,秦桧是忠臣,还说如果全国军阀都忠于蒋介石,日本那敢入侵中国,吕思勉这马屁拍的,自然是无罪释放,抗战暴发后,上海沦陷,令人讽刺的事发生了,大批无耻文人投日,吕思勉这位号称忠君爱国的国学大师,没有撤往重庆,既没有忠蒋介石这个君,又没有爱中华民国这国,而是留在上海,投靠了日本人。当时民国政府宣传全民抗战,宣扬岳飞的精忠报国,而日本人拿着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中崇秦贬岳,大打舆论战,更是把汪精卫说成当代的秦桧,可以拯救中国,民国政府希望吕思勉可以对他书进行修改,崇岳贬秦,可吕思勉一心投曰,帮助日本打舆论战,拒绝了民国政府,民国政府一怒之下,把《白话本国史》列为禁书,举国痛骂吕思勉是汉奸,吕思勉很聪明,当他看到日本败局以现,便跑到上海租界去教书,这期间,他没有接受日伪官职和金钱,还发表反日言论,让别人说他是孤岛上的斗士,一直到抗战结束,因为他比起周作人,这样的担任日伪官职的汉奸,他没有担任日伪官职的汉奸,显的很微不足道,所以他又一次被无罪释放,当时有人就这件事,这样评价吕思勉,说“如果说周作人是艳名远播的名妓,那么吕思勉就是一个顶着贞洁牌坊出来卖的婊子,吕思勉如果忠君,为什么没随蒋介石撤往重庆,吕思勉如果爱国,为什么日本侵略者利用他的著作,打击全国抗日决心的时候,他竟然拒绝修改,吕思勉如果反日,为什么抗战八年,沦陷区大批的爱国文人,遭到日本人压迫、逮捕,杀害(如郁达夫),而吕思勉在沦陷区内发表反日言论,非但没有受到责难,反而受到日本人保护,安安稳稳的渡过了八年,难道就因为吕思勉是一位国学大师,”当时还有人讽刺吕思勉“都背叛了国家,当了汉奸,却还挖空心思,还想让人夸奖这是一片冰心,如此伪君子,当真少见”。所以,我从不否认吕思勉的国学成就,但吕思勉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实在是令人厌恶。


高丕仁


不是贬低,是实事求是。李世民开了个干涉历史、篡改历史的坏头。贬低他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子,抬高自己,神化自己。唐是在一个强大的隋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可汗第一人不是李世民,而是杨坚。岳飞也是神化的人物。虽然岳飞有许多战功,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有许多事迹是岳珂杜撰或编出来的。秦桧从朱熹时变奸臣,岳飞到明朝时变成了神。小说演义篡改、歪曲历史是常事。比如潘美,本是个大忠臣,后来也变成了奸臣,杨家将本来对宋朝也没多大贡献,却变成了宋朝江山的中流砥柱。等等。吕思勉的看法我觉得正确的东西多。


钟山情怀


谢谢,不请自来,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很有兴趣说一说。

吕思勉(1885 - 1957),江苏常州人,民国著名历史学家,30 年代后长期在上海的光华大学(今华东师大)任教,后来闻名学界的钱穆曾在他门下就读。吕思勉的第一部史学作品是《白话本国史》上下卷,20 年代在上海出版。当时国内学术界大牛都以文言文写作为习惯,而年仅三十余岁的吕思勉一举采用白话文记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过程,自此成为史学界一颗不可多得的新星。

就在《白话本国史》一书中,吕先生已经对传统的历史说法提出了很多的不同见解。后来(40 年代)以后他写作断代史学作品,先后出版了《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四部断代史巨著,每一部都超过 30 万字,在这四部书中又对《白话本国史》的观点进行了提炼和论证。

具体说到吕思勉先生对李世民、岳飞的看法,其实也并不都是贬斥,在他的《隋唐五代史》(初版于 1959 年)中对李世民有过评述,出于数百年来史学界对唐太宗“贞观之治”褒崇过甚的反激,吕思勉先生对正史中记载的唐太宗李世民做了还原,认为对“贞观之治”的作用不能估计太高。

而对于岳飞,由于吕思勉先生计划中的《宋辽金元史》并没有完成,他只在《白话本国史》与 40 年代出版的《中国通史》中作过一些论述,也是着眼于廓清数百年来过度的褒扬与赞誉,并没有抬高女真侵略者的意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吕先生原著,真相自然清楚。🤔


黄岩岩107008496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大家可以看到他受到满清文化影响近30年,后面我看他结交的都是些,朝鲜,日本等人流,更在日本入侵期间加班加点的去读日本文化。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吕思勉始读新书报刊,所读之书有徐继畲《瀛环志略》、魏源《海国图志》、邹沅帆《五洲列国图》、日本冈本监辅《万国史记》、蔡尔康译《泰西新史揽要》、王韬《普法战记》、黄公度《日本国志》等,由此略知世界历史。》

看到了吧,仅甲午就读了这么多日本文化,甲午这俩字我想中国人都知道那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其心可想而知,满清咱们也是知道的,是贬低我们民族英雄的一个时代,像岳飞,霍去病这样的人都被忽视的。改为立了个关羽形象,以便于满清统治,受了满清文化进30年的洗礼,岳飞打的是金朝,而金朝正是满清的正统祖先,毕竟是人都是有立场的,更何况吕思勉本来都不是啥好东西!


雪山来的


好问题啊。抢答了。要答出这个“为什么”,我们必须就其立论一一解剖,然后再直接对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原因作疏理。



看轻李世民,其核心观点是:人不过中材,德操有问题,滔略武功不及梁武帝、宋武帝、陈武帝,能开大一统盛世,不过战乱日久民心思安,塞上无强敌一一大意是捡便宜了。

可能要先介绍一个吕大师推崇的几位强于唐太宗的大帝了。梁武帝为南北朝南方宋齐梁陈之梁的开国君主萧衍,宋武帝是宋之开国者刘裕,陈武帝是陈之开国者陈霸先。这就很奇怪了,一个建立大唐盛世被当世尊为“天可汗”的人,不及南方建基王朝不传的君主,吕大师的依据何在,又需要历史发掘了。

评李世民是中材,还真只有接受。因为李世民真没有留下什么文学、史学、哲学、兵法、经学著作与传奇,晋以来的诗书画酒禅道等世大夫所好,李世民也似乎参与不了。至于其“三镜”之说,似乎也应该证伪到底谁说的。李世民十七岁起兵从征,估计真没受到什么良好的文化教育,吕大师评其“中材”,算很难得了。

说李世民“弑兄欺嫂”“逼父谋国”德行有亏,似乎也成立。虽然鲜卑血统的李家,其有兄死弟承的习俗。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长嫂如母”的那一套,宋朝才建立起来。但吕大师认为,象李世民这种历史人物,早几百年就该先知先觉遵守,也不算太过份的要求。

塞外无强敌之论,大约只是吕大师记错了点点时间或记错了个别人物,李渊向突厥称臣,白马之盟、李靖北伐是唐太宗领导的,与李世民无关。毕竟上千年前的事情,这点错算啥,对不对?

但还有一点是必须疑问的:李世民被后世称道最多的,是“推动天下和解”、“奖功不杀”、“纳谏从善”,吕大师为何不提呢?大约这不是他研究范围,或者认为李世民“中材”之资,胆量不足,带几干人冲十万军、玄武门杀太子后害怕了,不敢杀人吧?



再说岳飞。确实,岳飞的事迹都是其被昭雪后其岳珂所记,金史中有些战事记录为“岳飞败”,而宋史中却是“岳飞胜”。史学家当然最懂史学家的小九九,夸大事实常有。而官史不可信一一金史是不是官史?因为如承认是官史,不可信这一条有了,那么岳飞是民族英雄就该没了;如强调岳飞的民族英谁,那金史就不是官史,就可信了。

吕大师不就是让人们在此间选择吗?

至于岳飞的形象,已经超出了对其本人的事迹评判,而成了道德象征、精神象征,在吕大师看来,已不是史学范畴,似乎也合理。

多事的读者可能又会问了。为什么评李世民时,南方建国者是英雄;而评岳飞时,主战抗北者又有问题了?吕大师们认为不该有疑问,因为历史研究对象不同,而且,谁要求历史学家要有统一的思想、道德、是非观呢?

好象写杂文了,抱歉!还是言归正传,看看吕大师“为什么吧?”建议注意其生处时代与学说时间一一吕思勉,1884-1957,对岳飞之论主载《白话本国史》,著版于1922-1923年,而其评李世民的观点并非创新,自宋以来即有,欧阳修有评唐太宗“中材”之语,最有趣是宋高宋评李世民“好大喜功”。由此可知,吕大师博闻强记下过功夫。推出类似主张,除了学术自成一家的冲动,思想解放的氛围,好象还可见些其他影子:

雄踞南方是正义,弱势抗敌有风险……

汪蒋之分裂,是不是有点战和之争的味道?

我想说:在特定时刻,身临其境,为救亡图存,路线论曲论直应可理解。但在评定历史时,正误是非岂能糊涂?!

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镜明兴衰!

民族大是大非,岂能功利记之?!

但在历史长河中,一定有很多必须沉淀掉的东西,再泛起,除了让水浑,毫无意义。而那些故意去翻的人,其心可诛!

其心可诛!!!!!

吕大师安息吧。


bashanlaike


一君一臣说李世民与岳飞!

被儒家供奉到天的李世民,确实不齿于人。本来李唐王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江山,来自对姨夫杨坚隋朝的不义窃取,而李渊之子李世民为争帝位,杀尽同胞兄弟,灭尽侄儿不说,带兵入宫,直逼老国贼李渊退位,比父李渊更不齿。如此贼君寇帝王,却被儒家传颂千古,至今不衰,可见儒家欺世盗名标榜的三纲五常是什么玩艺!

至于岳飞,与金兵作战收复失地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中华民族传承!

但近年来看到一些资料说法,感到岳飞确实有不足之处:

一,为忠君而消灭农民起义军,这是个瑕疵。

二,为忠老君刺激新君,属于个人涵养问题,好心带来杀身祸。如果赵构真为此类小节杀岳飞,说明君无肚量,臣无涵养。

三,如果岳飞因主战而杀,是主和秦桧陷害,确实有点冤枉秦桧。

因为,只要有战争的地方,大多就有主战与主和之争。战与和的平衡点是君而不是臣,君不决策,秦桧再恨岳飞,也杀不了岳飞。



只能说这类书生不懂军事不懂政治,单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我们来说李世民吧,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杀功臣的人只有三个,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光武帝刘秀,另外一个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这不得不提到李世民对大唐帝国的贡献了,李世民不杀功臣不仅是因为他人好,还因为他对人才驾驭有方,整个李世民系的权臣将领没有一个敢于犯法作奸犯科。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爱打洞,李世民的臣子安分守己矜矜业业恰恰是受李世民的品德影响。

李世民还提升了大唐帝国的软硬实力,比如为大唐培养人才,整个唐太宗时期到唐高宗时期就没有缺任何一个治国大才跟领兵大将,单单这一点就没有哪个古代君王能够做到!比如临死前还提拔了两员大将,一个薛仁贵一个苏定方,这两个人让大唐帝国的国土几乎翻了一倍。一个史学家没有看到这一点,却只是单纯的通过比较一些米价、人口数量、战功什么的就评论人“不过中才”简直外行到底,不配学史。在我看来,李世民对历史的贡献有点那么一种功在千秋的感觉,堪称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