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有哪些看起來輕描淡寫但品味起來很殘酷的話?

南胖挖坑


1995年5月,山西晉城某個小山村裡,一對母子按照往常的作息,一大早就扛著鋤頭來到了自家農田。如同以往,娘倆掄著鋤頭有條不紊的耕作著。忽然,他們發現了一具屍骨。

在中原大地上,挖土時發掘一具屍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兒子看見屍骨之後,旁若無人的撿起來,然後扔在地頭的路溝裡,繼續他的勞動。


可是,當他把第一根遺骨扔開之後,馬上發現下面還有遺骨。接見不斷地扔了許多遺骨之後,他們終於知道事情有些不對勁了。便扛著鋤頭趕緊回家,將這件事告訴了村裡人。

對於大多數農村人來說,蓋個房子還要清理宅基地呢。若是宅基地下面被探測出來有遺骨,定然將其挖出,另尋他處掩埋。因為這些遺骨對他們來說,是不潔之物。

儘管這對母子對自己的遭遇感到非常晦氣,可是這個消息卻迅速傳遍了整個中國。一時間,各路考古學者紛紛來到此處,開始發掘這一處遺址。

隨著考古的發掘,人們忽然驚覺:原來這就是白起坑殺的四十萬趙卒啊!

考古隊一點一點的清理著這個遺址,越是深入他們就越是震撼!繼而轉為悲傷。這樣被坑殺的趙卒,橫七豎八的躺在這裡,毫無規則毫無尊嚴!

從這些遺骨的狀態,我們也能兩千多年前的長平之戰,究竟該有多麼的悲壯!這些投降了的趙卒何罪之有?他們有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可是他們的離去,這些家屬誰來贍養?


關於這場戰爭,史書中只有一句話:白起之降趙卒,詐而坑其四十萬,豈徒酷暴之謂乎?古代史官沒有點名戰爭的殘酷,僅僅是指責了白起的殘暴。

甚至如今很多人都把白起奉為戰神,殊不知這戰神的稱號是何等榮光!光是腳下四十萬趙卒的累累白骨,就足以讓他永世不得輪迴。

歷史越是輕描淡寫,事實就越是殘酷,就如同長平之戰一般,後人永遠無法想象其戰況!即便是不到百年之前的百萬雄師過大江,很多人也只當是一首詩句,有誰想過這百萬雄師,是如何渡過這大江口呢?


祗樹


一、我們少走了一些彎路。

譯:這個就不翻譯了。盡在不言中。

二、“陳氏恚而卻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蔫.”

譯:楊廣逼死楊堅後,派使者給楊堅的妃子陳氏送來幾枚同心結。陳氏很不高興,不肯答謝,但宮中的女子都逼迫陳氏,陳氏沒辦法只能向使者答謝。

當晚,楊廣就和陳氏發生了關係。

陳氏當時的心情肯定非常難受,老公死了,還要和非親生兒子發生關係。楊廣這個禽獸。

三、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於林木。

譯:宋文帝元嘉之役,北魏軍隊撤退時對所經地區進行慘無人道的掃蕩。春天燕子歸來的時候,在樹林裡築巢。(燕子在屋簷下築巢,因為房子全被燒燬了,燕子歸來的時候只能去樹林裡築巢。)

四、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譯: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後,不禁感慨“禹和舜禪讓的故事,我算是知道是咋回事了。”估計曹丕也不會想到後來曹奐又把帝王禪讓給了司馬炎,毅種循環。

五、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

譯:漢末名將皇甫嵩在下曲陽屠殺黃巾軍十萬多人,之後在城南用十多萬黃巾軍的屍身築成了京觀。京觀,就是把屍身一層一層壘起來,然後蓋土夯實,像金字塔形狀的土堆。

後來司馬懿和鄧艾也修築過京觀塔,人數不過數千人罷了。很難想象這十餘萬屍首的京觀塔到底有多高。皇甫嵩真是腦洞大開。

六、五官將知忠嘗噉人,因從駕出行,令俳取頉間髑髏繫著忠馬鞍,以為歡笑。

譯:曹丕(五官中郎將)知道王忠曾經吃過人。一次在王忠隨駕出行的時候,曹丕命令下人把路邊墓堆的骷髏栓在王忠的馬鞍上,取樂做笑。

王忠是扶風人,也就是關中地區的。東漢末年,關中地區大旱又遭蝗災,百姓相食,不少地方人煙斷絕,王忠就是靠吃人活下來的。王忠吃人是無奈之舉,但曹丕拿這個事情取樂就是喪心病狂了。也許在帝王眼裡,老百姓的命不過是草芥罷了。


石頭說歷史


史書裡有太多細節不能琢磨,一琢磨你就忍不住想罵娘。

小時候看柏楊的文章,老頭總說王侯將相中王八蛋居多。年紀小,不懂事,以為是酸臭腐儒發牢騷而已。年紀漸長,再看歷史,越來越覺得老頭說的大抵不錯,王侯將相確實是王八蛋居多,好人寥寥。


不光殺了你,老孃還要煮了你

前段時間,《軍師聯盟》大火,司馬懿和張春華伉儷情深,狠狠撒了一波狗糧。

張春華,司馬懿髮妻,宣穆張皇后,歷史上確有其人。按照《晉書》的說法,這位宣穆張皇后『少有德行』。但從《晉書》記載的光榮事蹟看,真心看不出德行在哪兒。

宣帝(司馬懿)初辭魏武之命,託以風痺,嘗暴書,遇暴雨,不覺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見之,後(張春華)乃恐事洩致禍,遂手殺之以滅口,而親自執爨。帝由是重之。——《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

司馬懿剛出道那會,不願意為官,在家裝半身不遂。曬書的時候,遇到暴雨,司馬懿情急之下忘了自己是個『癱子』,站起來收書。恰好被家裡一個婢女看見了。司馬懿還沒整明白啥事。張春華就親手給婢女咔嚓了。為了毀屍滅跡,還親自上手把婢女屍體煮了……



這心狠手辣的程度,擱誰看在眼裡都得刮目相看,所以『帝由是重之』!可憐婢女倒了八輩子血黴,莫名其妙被人弄死,臨到頭還被下了湯鍋!不知道司馬懿是怎麼想的,一般人攤上這麼個重口味的媳婦,恐怕都是『敬她是條漢子』,而多於喜愛。

老媽帶你玩行為藝術

呂雉,劉邦先生的髮妻,漢高皇后,也是猛人一枚。劉先生登上人生巔峰以後,呂小姐已經年老色衰,老頭開始往家裡帶狐狸精,其中最得寵的便是戚夫人。



據說戚夫人不僅長得花容月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擅舞蹈,給老頭弄的五迷三道的,幾次想要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儲君。等到劉邦歸西,呂小姐的兒子劉盈坐上龍椅,立即新仇舊賬一起算,拿戚夫人做起了行為藝術。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史記-呂太后本紀》

場面之血腥無法想象,如果按寫實的手法拍電影,肯定是限制級,連呂小姐的親兒子漢惠帝都忍不住吐槽『這TM不是人乾的事』。



如果說張春華小姐殺婢女還情有可原,畢竟有殺人滅口的需要,那麼呂小姐禍害戚夫人則純屬洩憤。因為這個時候劉盈已經登上皇位,而且戚夫人之子劉如意也被毒殺,此時的戚夫人早已不構成威脅。

更奇葩的是,呂小姐還要自己的親生兒子來欣賞這件行為藝術品。劉盈是一個頗有仁愛之風的君子,一直想保住弟弟劉如意的命,結果弟弟剛被毒死,又被親媽來了一場震撼教育,結果就是做了病,聲色犬馬麻醉自己,不理朝政,年紀輕輕就看他爸去了。

老爸教你一句話,人間不值得

劉盈其實挺倒黴的,不僅攤上一個愛搞行為藝術的親媽,還攤上一個信奉『人間不值得』的混蛋親爹。



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漢惠帝劉盈)、魯元(魯元公主,劉盈親姐),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在彭城,劉邦打了敗仗,被項羽大軍追殺。劉先生嫌馬車跑的太慢,一腳就給親兒子(漢惠帝劉盈)和親閨女(魯元公主)踹下車。灌嬰同志實在看不下去,給倆孩子又抱回車上。劉先生認為這種時候還管倆小逼崽子幹啥!氣的當下就要拔劍弄死灌嬰。所幸一行人最終得以逃脫,否則歷史就得全盤重寫。有些史學家考據,認為漢惠帝劉盈可能有精神方面的隱疾。說實話,哪個孩子經歷這樣一幕,恐怕都得落下病根。


月下沒有花


小時候看魯迅的文章最帶勁,又神秘,又晦澀,隱約間似乎還帶著點神棍色彩。其中它的《狂人日記》有寫過這麼一句“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內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大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小時候未經世事,咋都看不懂,就一帶而過了。

長大後才知道甭說古代,就是清末到民國那些年,到處都是魯迅說的吃人。

魯迅《藥》裡寫,小孩犯了癆病,偏方居然是吃觀音土加人血饅頭。人血饅頭就是用饅頭沾染行刑場死人的鮮血而成。

一開始我以為這便算了,後來查閱資料發現當時百姓對死刑犯對死犯屍體還有別的節目。一個個都認為生吃死人血肉可以治百病,群起而上,掏心挖肺,頃刻間白骨都不剩。

當年袁崇煥便被劊子手當場凌遲剮肉待價而沽,然後心肝脾肺腎都被觀看的人和著燒酒吃了,滿口血流不止。

後來又看到我們偉大的音樂家聶耳曾記下日記。1928年,他的老師李瓊仙被當局逮捕槍殺時,圍觀民眾居然不是哀傷,而是一擁而上把他的血肉乃至內臟挖了出來生吃,說是可以治白病。當年點戊戌六君子的硃砂筆都能賣個高價。

再後來看《三國演義》,劉備吃了獵戶老婆的肉還滿口仁義道德,回頭倒賞賜他百金。

史書中那些當年老師諱莫如深的片段,直到後來我長大才知道,原本自己一廂情願的想象人永遠只存在童年!


不書公子


史書記載從來輕描淡寫,《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跟紀曉嵐在大牢裡的交談“……易子而食,只是史書上的四個字而已”

曾經看文章提到過蝗災,一個起一個止,一句話結束,但是範圍是有多大?

1、蝗災的範圍有多大?不看地圖不知道

《新唐書·五行志》記載蝗災:蝗,東自海,西盡河、隴。

東自海,大約是從山東起,西盡河、隴,河隴就到甘肅西部敦煌、嘉峪關、酒泉一帶。八個字包含了大半個中國在內。

2、鄴中飢,人相食,季龍時宮人被食略盡

這是冉魏被慕容氏圍困時的情況,季龍時宮人被吃光了,那這是多少人呢?

對比看一下就知道了。

先是,大發百姓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萬餘人,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郡縣要媚其旨,務於美淑,奪人婦者九千餘人。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石宣及諸公又私令採發者,亦垂一萬。

這就已經將近無五萬人,而苻洪勸諫的時候提到:奪人妻女,十萬盈宮,這可能有點藝術加工去除一下水分也有七八萬人。

結果都被吃沒了。

翻開史書“大飢”“人相食”從來沒少過。

3、“初,上欲速得京師,與回紇約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史書用了一個“歸”字,讓事情似乎不那麼殘酷,但是回紇攻進城後卻是“剽掠三日而止”。

子女都被回紇人搶走,財貨被回紇人搶走,且不說妻離子散之類,就想知道,這三日洛陽城人是怎麼過的?

4、說幾個不在史書上的

正義晚了,終究來了,晚了20多年,冤魂都已經投胎了。

你們做到了我們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這句話不知道真假,不解釋


妖鬼雜談錄


兩腳羊

自古以來,人相食數不勝數,先秦時到近代所記載,可謂是觸目驚心,然而在有一個朝代,人肉與豬肉可以堂而皇之的共同販賣,

並且取名為兩腳羊,這個時代便是宋朝。

自靖康丙午歲,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里,鬥米至數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為臘。登州範溫率忠義之人,紹興癸丑歲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猶食者。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以上出自宋人莊綽的(雞肋篇)

“近下軍兵,有請一百食錢,二升半米,而贍三、四口者……欲得一杯熱水……亦不能得。”

“及其所請食錢,非獨欲贍數口,一月之內,仍欲買皮條,買磁末,買弓弦,至於修理弓箭,種種費耗,不過此一百食錢而已。”

此乃為南宋上奏朝廷,給宋高宗的奏章。

此為何意思?便是南宋士兵生活的窘迫,就是說南宋的士兵,贍養一家三口之後,連喝一杯熱水都不能,因為熱水需要柴火燒。

而後還要從緊巴巴的軍餉中,掏出一百錢,維護裝備,不過“一百錢!”

“甚者採薪織屨,掇拾糞壤,以度朝夕。其又甚者至使妻女盛塗澤,倚市門,以求食也。”

以上記載依然出自於宋朝,此為朱熹的奏章。

那還不是最差的,更有士兵,還需要自己幹活賺錢,甚至還需要妻女化妝,站在鬧市裡求食?此求食為何意?為娼也!


筱談天下


在史書上有很多記述看起來輕描淡寫但,細品味起來,那背後可能是成千上萬的生命,甚是殘酷。這其中有很多我們可謂耳熟能詳,但卻往往忽略其中背後的歷史真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那些看起來輕描淡歷史記述背後的秘密。

一、京觀,就是骷髏臺,具體做法是把戰敗的敵軍屍體全部堆積在道路的兩旁,然後用土把這些屍體夯實,築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軍功。歷史上隋朝三徵高句麗失敗,高句麗統治者便將戰死隋軍的屍體築成“京觀”。後來高句麗向唐朝交好,唐太宗便派人毀掉了高句麗的“京觀”。京觀,對於勝利的一方是為了炫耀戰功,而對於戰敗的一方卻是無數的生命,細細品味,太過於殘酷了。


二、族滅、滅三族、滅九族。翻開史書,我們經常會看到的記載就是族滅。在封建社會,君權至上,古代的統治者視人命為草芥,動不動就搞株連,一句“族滅”看似輕描淡寫,但翻閱史料,細細品味,背後卻是無數血淋淋的人命。例如,方孝孺寧死不降明成祖朱棣,惹怒了朱棣,朱棣下令滅十族。“滅十族”可不是三個人,那可能是成千上萬的生命,血流成河,這是多麼殘酷的一句話呀!



三、《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一》中記載:“關東蝗大起,飛西至敦煌。”看起來只是在寫蝗蟲在關東肆虐,實際上是蝗蟲滿天飛,遮天蔽日的蝗蟲過後,老百姓地裡的莊稼是是什麼也不剩,顆粒無收。這些百姓所要面臨的是大饑荒,是百姓吃觀音土,甚至是饑民相食。這背後是無數的饑民在掙扎,是累累白骨呀!



四、陝甘起事,同治年間,白彥虎發動了陝甘起事,在史書對其記載真的可謂輕描淡寫,甚至被刻意地低調處理,但背後卻是無數漢人的生命呀!



最後這個最狠了——“我們走了一些彎路”,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我們走了太多的彎路,當然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史書中真正的殘酷,是數以萬次反覆發生在歷史中,而完全不需要描述的慘劇,只需要寥寥幾個字足矣!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資治通鑑裡面有句話寫道:“關東蝗大起,飛西至敦煌”。

描述的是漢武帝時期,關中蝗災的景象。

這句話乍看沒什麼特別的,就是發生了一場蝗災而已。但是細細琢磨蝗災的地點,問題就出來了。

按照書上說,這場蝗災,東至關東,西到敦煌。關東,在漢朝一般指函谷關以東,大約在今天河南靈寶市附近,而敦煌一般就指現在的敦煌市附近。

這段距離有多遠呢?我們看一下地圖。

兩地之間,直線距離,超過了一千公里,而且還經過了漢朝當時的國都西安市。

什麼概念呢?

就是說,從今天的河南,往西一直到整個甘肅,全部遭受了強烈的蝗災。

這是真正的赤地千里。

作為現代人,很難想象到,在農業技術發展落後的漢朝,經歷這麼強烈的蝗災之後會是什麼慘狀,而且,是發生在農業較為發達的河南以及關中地區,這兩個地方,可以說是漢朝農業的根基。

最終的損失,沒有在史書中找到,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的到,災害過後,必然是餓殍遍野和背井離鄉,以當時的農業技術手段,這麼大規模的蝗災,對百姓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無數人的死亡,無數人的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無數的白骨露於野,國家經濟遭受沉重打擊,

被縮寫成這短短的十個字:

關東蝗大起,飛西至敦煌。


姜小姐的浪漫滿屋


古代歷史中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為了突出名人賢士在面臨危局時的臨危不亂,往往主動或者被動的犧牲他人。

以史為鑑在讀到這樣的情節時,一方面為古人的心態點贊,一方面又為被犧牲者不值。以史為鑑下面要說的故事比較殘忍,不願意看的人可以就此略過。。。

一,張巡


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以一介縣令,幾千殘兵打的數萬叛軍無可奈何。

後來張巡死守睢陽,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血戰,在其中湧現出來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讀者每讀到此處,都為張巡感天動地的操守感到尊敬,為其智計百出的戰法感到欽佩。

但是在睢陽之戰中,更多血淋淋的傷痛被忽視了。舊唐書中記載了睢陽之戰的一個情景:

巡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曰:“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 經年乏食,忠義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將士,豈可惜此婦,坐視危迫。”將 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 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

張巡被數萬大軍困在睢陽,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在這樣的絕境下,張巡為了激勵士氣,把自己愛妾當著將士的面殺掉,逼著將士們吃。

之後還是沒有糧草,有了張巡殺妾的帶頭作用,守城士兵於是從睢陽城裡的婦女開始吃,婦女吃完了,再從不能上戰場的老弱吃起,足足吃掉了二、三萬人!!!

張巡等人通過血戰睢陽名留千古,但是一想起被吃掉的這些人,大家又作何感想?

二,杜畿

杜畿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賢臣。


曹操打敗袁紹後,袁紹的兒子和部將為爭奪權力空白紛紛互相攻伐。袁紹的外甥高幹先投降曹操,後面又陰謀叛亂,河東人衛固、範先打算做為高幹內應。

這樣的情況下,杜畿被曹操臨危任命為河東太守,負責安定河東的大任。

結果杜畿領著隨從去河東上任,結果到了河東,範先打算殺掉杜畿,就在官衙門口把杜畿的隨從一連殺了三十多個,杜畿的主簿都被殺掉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歷史記載杜畿“舉動自若”,於是衛固猶豫了,跟範先說,這個人殺之不詳,反正他已經受制於我們了,我們就乾脆讓他當個架空的太守吧。

後來歷史書上表揚杜畿非常聰明的不斷分化衛固範先,最後解散了其叛兵,後來斬殺了範先衛固,平定了河東。

但是信任杜畿、不辭辛苦跟著杜畿上任的隨從卻是永遠回不來了。而他們死之前,杜畿甚至都沒有正眼看他們一眼。請問你如何評價杜畿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呢?

我是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你好這裡是逸謙吧唧吧。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快時緩。

此刻我們知道的東西,都是二手資料。

孔丘編篡史書《春秋》,言簡意賅,根本不知所云。

有些地方甚至含糊其辭,畏首畏尾。

這種文字叫做“春秋筆法”。

名詞釋義,諱莫如深。



這個成語比較有意思,《辭海》釋義為,事情重大,避諱不言,

指的是魯國宮廷的醜聞,但是在《梁谷傳》卻無意中道出了“諱莫如深”這個前塵典故。

“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

原來東周初年莫國出現了一個與東都洛陽分庭抗禮的政權,

而且這個政權比東都洛陽更具有合法性,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人就是周攜王姬望,也是當時莫國的國君,在歷史上存在了長達二十年的

“二王並立”的不可思議的狀況,信奉國無二主的儒家自然“諱莫如深”了。

這個成語,就像被它掩蓋的歷史一樣,重大,混亂。

歷史上,周武王分封諸侯是有“莫”這個國家的,

什麼樣的國家能讓孔子這麼恐懼,甚至避諱不言?

周朝啊,又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時期周天子大權旁落,禮崩樂壞。

為什麼呢?一個遷都事件,就能引發周天子大權落空?顯然不可能。

這件事還要從“烽火戲諸侯”說起。

西周,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

狼真的來了,卻沒有諸侯救援,就這樣,西周亡了。

(烽火戲諸侯這件事很可能是杜撰,國之重器,豈是兒戲)

西戎亂周,幽王被殺,這是西周末年值得大書特書的重大事件。

表面看起來此事是周幽王荒淫無道自毀長城的因果報應,但是西戎亂周的主謀卻是周幽王的岳父申伯,申伯為了挽回外甥姬宜臼已喪失的天子繼承權(當時被幽王所廢,改立褒姒之子伯服),引西戎入侵鎬京。

或許申伯的原意只是藉助西戎這股力量,逼迫周幽王恢復妹妹的王后地位,外甥的天子的繼承權,或者直接殺死周幽王,外甥一步登天,自己也跟著飛黃騰達。

沉浸在意淫中的申伯,喜不自勝的聯絡了西戎,成為自己的盟友,

但是,他錯了,錯的很徹底,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西戎的野心,可能他到死都不肯承認,只好默默嚥下這個苦果,卻不想,一夜之間,天下全變了,諸侯國不服,憎惡這個“引狼入室”的主謀,一個氣勢磅礴的大時代來了。

這個教訓為後人留下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春秋禮崩樂壞,是因為上行下效。

結果事情不受控制,西戎“進京"不但殺了幽王和太子伯服,還殺光了眾多周室公卿和鎬京的平民百姓,最可恨的是西戎趁亂打劫,把鎬京洗劫一空,最後撤走前連宮殿也不放過,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可謂是對周朝的一次毀滅性打擊,想必申伯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這樣一來國人不待見申伯和他擁立的外甥姬宜臼,他繼承大統的資格遭受了嚴重挑戰,即便他是嫡長子,在國人的怒火中,也無濟於事。

這種情況下,西虢國國君虢公翰連同周北的一眾小國擁立比較賢明的周宣王庶子,周幽王的兄弟,莫國國君姬望為周王,於此同時申伯審時度勢拉攏,秦襄公、鄭武公、衛武公、晉文侯當時最強勢的五大諸侯共同擁立周平王,自此,東周之初形成了由周攜王的莫國政權和周平王的洛陽政權“二王並立”的南北對峙局面。


這種情況持續了“二十年”,後面的故事就是,周平王武力征討莫國,依靠晉國殺了周攜王,這個“攜”字非常考究,“提起來跑的意思”,用意非常明顯,在周平王眼裡,莫國就是僭越犯上亂臣賊子。

這樣的事情自然不允許被記錄下來,但是,三百年後,魏國楚國的史官有過零星的記載。

後人可以,通過《竹書紀年》可以窺探那個時代的愛恨情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