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游优优


首先更正提问者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樊哙并不是汉高祖刘邦的妹夫,而且连襟,或者说是姨妹夫,樊哙的嫡妻吕媭是吕后的亲妹妹。



说到这里,刘邦临终前为什么想杀了樊哙,其实已经很明了了。刘邦活着,从小和刘邦一起玩到大的樊哙自然是不会改换门庭的,更加不会反叛。因此,刘邦才放心让他带兵去讨伐“叛变”的燕王卢绾。卢绾是谁?刘邦的发小,曾经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刘邦敢于让另一个发小樊哙带兵去讨伐卢绾,说明他相信只要自己活着樊哙不会反。



但是,刘邦死后呢?樊哙作为吕后的亲妹夫,俩人的关系摆在那里。彼时,刘邦的太子、后来的汉惠帝刘盈性格懦弱,而太子的生母吕后恰恰又是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女人。加之有樊哙撑腰,更可怕的是,樊哙不仅有地位、有影响力,彼时的樊哙手中还握有重兵。面对这样一个形势,刘邦不得不担忧,自己死后整个朝堂之上还有谁能够牵制得了吕后?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邦的担忧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疑心病,而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刘邦选择了向曾经的发小、战友樊哙下手。



但是,刘邦最终还选错了执行人。刘邦最终选择了陈平和周勃来执行这个任务。陈平是个搞阴谋诡计出身的谋臣,善于投机;而周勃是一个厚重少文的老实人。如此人事配备。这件事基本上等于就是以陈平为主导了。陈平接到这个烫手的山芋之后,便开始纠结了。毕竟刘邦时日无多,凭借吕后的地位和手段,将来掌权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疑问的。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杀了樊哙,刘邦一死,吕后秋后算账,自己还能有好吗?如果不杀,刘邦毕竟还活着,自己根本无法交差。



要不怎么说陈平能够成为政坛不倒翁呢,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陈平选择了拖。在燕地抓捕了樊哙之后,陈平并没有立即杀了他,而是押解回长安,路上的时间正好可以作为缓冲。如果刘邦去世了,正好可以借保住樊哙之命向吕后邀功。如果刘邦活得好好的,则可以把樊哙交给刘邦处置,毕竟这么大一个人物,还是得老板亲自处置不是吗?陈平照样能够搪塞过去。而且,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陈平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了。陈平这次算对了,自己押解樊哙还没回到长安,刘邦就已经去世了。而陈平正好借此在本以为樊哙已经被杀的吕后面前邀功,换来了自己和周勃的全身而退。



恰恰也正是陈平的老奸巨猾和深谋远虑,为后来剿灭诸吕留下了利剑——周勃。否则,以周勃的智慧,必定是老板让杀樊哙,自然是手起刀落,那就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不务正业歪医生


刘邦,是个思路极为缜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临终之际要杀樊哙,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其中缘故,听司马为君慢慢道来。

首先,刘邦不是因为个人仇恨杀樊哙。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刘邦是他的老客户,所以俩人关系不错。后来刘邦做沛公,樊哙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哙这个人,智略谈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当时打仗是以人头数作为晋升标准的。樊哙在一场战斗中砍下敌军十五个首级,就被封为国大夫。和章邯的军队交手,砍下二十三颗首级。打败李斯之子李由,斩首十六级。攻武关至霸上,樊哙更是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鸿门宴那一场局,又是他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 进入帐后拿眼珠子瞪项羽,项羽还欣赏他是位壮士,请他吃一条生猪腿。樊哙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这一场吃生肉秀,其实是救了刘邦的命——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很可能就被杀了。

刘邦称帝以后,樊哙依旧为他卖命,燕王臧荼的叛乱,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乱,则是他与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刘邦临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还在北方讨伐燕王卢绾的叛乱。

所以,樊哙的军事能力,是不值得怀疑的——但,刘邦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此时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与儿子刘如意的安危,在他看来,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吕雉,就一定会被吕雉杀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刘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刘邦又发现,群臣都很拥戴吕雉的儿子刘盈,尤其是樊哙掌握着兵权,一旦他决意废除刘盈甚至说要杀掉吕雉,吕家人会不会谋反作乱,樊哙会不会助吕家一臂之力?

在刘邦看来,这个问题是肯定的。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吕媭,而且樊哙很听老婆的话。所以要保住刘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须废掉或杀掉吕雉,而要解决吕雉,前提就是要让樊哙消失。

但刘邦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直到身体快不行了,他才找来陈平,让陈平去樊哙军中传诏,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车子里,打算一到军营,就立斩樊哙,让周勃接管军队。

可问题是陈平是个极会算计的人,他发现形势已经不对了,刘邦说不定马上就要死,而死后吕雉一定掌握大权,而那时如果陈平和周勃拿着樊哙的人头上报,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所以最终,陈平没有杀樊哙,而是将樊哙打入囚车,押回长安,结果在半途就得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立马转变方向,投向吕雉,而樊哙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绩。

刘邦生前没能杀掉樊哙,吕雉便没事,而吕雉没事,戚姬与刘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刘邦一直到死,都没有糊涂。何以见得?

据史书记载,刘邦死前,吕后问他萧何接班人的问题,刘邦接连说了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并且把王陵、陈平、周勃等人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你说他糊涂没?

事实上,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是出于外戚专权的忧虑。

樊哙是谁啊?不仅是刘邦的铁哥们,开国功臣集团的典型代表,更是吕后的亲妹夫。

众所周知,汉惠帝刘盈性格羸弱。皇帝年幼且羸弱,很容易导致外戚专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刘邦为何不杀掉吕后呢?一来,这样做实在说不过去,毕竟吕后是跟着他一路打江山的糟糠之妻,而且吕后对于刘盈也有一定的护威作用;二来,刘邦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开国功臣集团,包括曹参、王陵、周勃等人,这些人对刘邦是忠心耿耿的。刘邦有信心,功臣集团完全可以抗衡吕后的外戚集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此一来,樊哙就尴尬了。他有两重身份。为了纯洁开国功臣集团队伍,刘邦必须杀了他。

可惜,一直以阴谋诡计著称的陈平耍了一个心眼。他知道刘邦快不行了。为了不得罪吕后,他就没杀樊哙,而是把他绑回了长安。结果,没等到达长安,刘邦就死了。

樊哙因此侥幸逃生。而吕后也欠了陈平一个人情。


趣谈秘史


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都是出身草莽的开国皇帝,两人为了稳固统治,都杀了很多功臣。

但刘邦杀樊哙,并非是简单的杀功臣那么简单,悦史君认为,这与樊哙其人的特殊本领和经历有关。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加好友,一直跟随刘邦,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樊哙作战非常勇猛,每次都有斩获,官爵越来越大,刘邦灭秦后,项羽设下鸿门宴,范增企图就此杀了刘邦。

樊哙听张良说明情况下,入席怒斥项羽,帮刘邦解了围,跟着刘邦去了汉中。

楚汉争霸期间,樊哙多次作战取得胜利,刘邦称帝后,樊哙继续四处攻打异姓诸侯王,获封舞阳侯,做了左丞相。

樊哙不仅深得刘邦信任,还因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和刘邦成了亲戚,但他跟吕后的亲密关系,引起刘邦的怀疑。

吕后虽然早已失宠,但她是刘邦重要的帮手,权力欲望很大,刘邦对此很不放心。

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造反,重病的刘邦派樊哙去平叛。

这时,有人告诉刘邦,樊哙准备刘邦死后,与吕后一起作乱,杀死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

戚夫人是刘邦最爱的女人,刘如意是刘邦属意的皇太子人选,他知道樊哙太猛,担心会有事,就派陈平带着周勃,去杀樊哙。

在这种情况下,樊哙的死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但陈平是个很机灵的人。

在路上,陈平和周勃商量,樊哙和刘邦、吕后关系都好,我们不能直接杀他,不然就是给自己找事,把他押送长安,让刘邦拿主意最好。

于是,两人将没有设防的樊哙拿下,周勃继续打仗,陈平押樊哙回长安。

还没到长安,刘邦就驾崩了,陈平先赶回长安哭丧,吕后就饶恕了他,樊哙也拣回一条命,继续荣华富贵。

悦史君认为,樊哙遭此一劫,与那句谗言关系不大,从后面吕后真正杀戚夫人母子、专权多年来看,刘邦的做法也是有先见之明啊!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当然还得从樊哙说起。

樊哙,出身贫寒,早年靠卖猪肉为生。他跟刘邦的关系很好,同食同寝,还经常一起出去嫖赌。后来,刘邦举起了反秦的大旗,樊哙也跟随他,先后为他平定臧荼、卢绾、陈豨等

,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后,樊哙被封为大将军、左丞相。


可以说,樊哙是刘邦的心腹大臣,为他出生入死,在鸿门宴中,还救了他一命。况且,樊哙还是吕雉的妹夫,而吕雉是刘邦的正妻,真可谓亲上加亲。于情于理,刘邦杀谁,也不至于要杀樊哙。


那么,刘邦晚年的时候,究竟为什么要杀樊哙呢?

按正史的说法,有人密保刘邦,说樊哙结交党羽,早有异心,如果陛下您哪天不在了,他恐怕会造反。刘邦听后,就下令陈平去樊哙军营中,立即斩下樊哙的脑袋,并让随行的周勃接他的位置。这种说法,我认为有点荒唐,刘邦何许人也?怎么可能听别人一句谗言,就不分青红皂白,甚至都不给樊哙一个解释的机会,就要杀他?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刘邦太喜欢亲夫人,很早就想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后来虽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不能如此。可是樊哙手握重兵,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担心自己去世后,他们会勾结在一起,到那时,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就遭殃了。这种说法我认为也是靠不住的。

我认为刘邦之所以要杀樊哙,是因为樊哙的性格使然。樊哙冲动鲁莽,做事不过脑子。刘邦在世倒还好,樊哙听他的话,不至于闹出大乱。倘若刘邦一死,可就没人能够镇得住樊哙了。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刘邦要杀樊哙是不是老糊涂了呢?

我认为不是。

第一,刘邦一直是个心思缜密,行事果敢的人。从他临死前做的人事部署就可见一斑。当时,吕后问刘邦:萧何死后,谁能担任丞相之职。刘邦接连说了好几个人,有曹参、王陵、陈平等。后面看来,这一决定完全正确。

第二,刘邦晚年时非常清楚,为了保障大汉江山永固,必须要除掉一切有对皇室有威胁的人。虽然他知道樊哙不会造反,可这并不代表他不会被别人利用。

幸运的是,陈平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一方面怕刘邦会后悔,另一方面怕吕后的打击报复,就没有立即斩杀樊哙,而是把他押往京都。最后,在押解途中,刘邦驾崩了,樊哙大难不死,逃过了一劫。

我认为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樊哙不至于惨死,刘邦也不会再次背后滥杀功臣的骂名。


元哥说历史


樊哙作为刘邦的忠心追随者,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干将,但是刘邦晚年平叛的对象都是曾经的追随者,樊哙不仅有实力造反,还是吕后的妹夫,不杀之难安刘氏天下。帝王执掌国家公器,不容私情,不论樊哙会不会反,但是他有实力反,因此杀之可安心,不杀则始终是隐患。

樊哙跟刘邦是发小,经常跟着刘邦吃喝嫖赌,他以杀狗贩肉为生,但是武艺高强,可能是战国末期著名剑客屠狗者的徒弟。后来刘邦娶了吕稚为妻,而樊哙则娶了吕稚妹妹为妻,两人不仅是发小朋友,更是亲戚了。刘邦起事后,樊哙一直跟随左右,特别是在鸿门宴上的出色表演,使刘邦虎口脱生。

刘邦当了皇帝后,分封了不少异姓诸侯王,但是这些王先后都反了,刘邦的晚年就在平叛中渡过:临江王驩反,卢绾击之;燕王臧荼反,刘邦亲自平叛后封卢绾为燕王;利几反,刘邦亲征平叛;韩王韩信反,刘邦亲征之,一年而定;陈豨反、淮阴侯韩信反、梁王彭越谋反、淮南王黥布反、燕王卢绾、英布反。这么多的人都反了,难保樊哙不反,因此刘邦想死前杀了樊哙,只有死人不会谋反。

最后樊哙可能对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及儿子刘如意不利,毕竟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他会帮助吕后对付戚夫人及刘如意。因此为了戚夫人及儿子刘如意,杀了樊哙也是有好处的。综合以上分析,刘邦虽在垂死之际,但思维还是清楚的,他一点也不糊涂,算计得很精明。


大秦铁鹰剑士


刘邦娶吕雉,樊哙娶吕媭(音需),吕媭是吕雉的妹妹。所以樊哙是刘邦的亲妹夫,同时这也是刘邦最强大的保镖。他是一个卖狗肉的,后来飞黄腾达,获封舞阳侯。



刘邦之所以秘密杀樊哙,是因为有人举报樊哙跟吕雉串通一气,打算图谋不轨。刘邦想了一想,也对,樊哙对自己忠心耿耿是没错,但他也是吕雉的亲妹夫啊,自己在平英布时不幸中流箭病倒在床,一旁的吕雉野心勃勃,像只伺机而行的狮子,如果二人串通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樊哙手握兵权,效仿其他异性王谋反了该怎么办?

何况值得信任的人还不是最终反叛了吗?



因此,为了不引起吕雉的警觉,他打算采取陈平的策略,暗中换将,秘密杀掉。可等到把樊哙用绳子绑起来后,陈平越想越不对劲,此时朝中吕后权势通天,而刘邦也病恹恹的,樊哙还是得力助手,劳苦功高,是当初从沛县出来一块打江山的老伙计,万一刘邦后悔了,或者万一刘邦驾崩了……岂不是对自己不利?



这样一想,陈平决定把樊哙绑着去见刘邦,不料走到中途时,刘邦已经驾崩。于是他快马加鞭,急急忙忙跑到灵前哭诉:“你给我布置的任务(就地处决樊哙),我不敢轻易杀功臣,就把他带回来了,听凭你的处置。”这演技杠杠,可以拿影帝了。

最后,樊哙又活蹦乱跳,享受荣华富贵咯!


非常茴香豆


晚年的刘邦,只要听到谁要造反,第一反应就是先杀了再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虽然与刘邦也是生死之交,而且为刘邦打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吕后的亲信,毕竟他的老婆是吕后的亲妹妹。刘邦病重,吕后野心勃勃,刘邦不是不知道。就在刘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乱归来之后,他听说燕王卢绾要造反,于是派樊哙带兵前去平定。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告发樊哙与吕后串通要造反。

刘邦让周勃去替代樊哙带兵讨伐卢绾,又怕樊哙不从,如果逼反了樊哙就麻烦了。于是在陈平的建议下,由陈平和周勃一块去,周勃藏在车里并不声张,樊哙以为只有文臣陈平就不会怀疑。刘邦要求陈平,到了军营直接斩下樊哙的头拿回来。陈平与周勃在路上计议,樊哙是皇上的妹夫,造反的证据不足,多半是被诬陷的,皇上现在病重疑神疑鬼,如果后来后悔了必定怪罪他们两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杀了樊哙可就彻底把吕后给得罪了,如果刘邦死了,吕后那娘们也不是好惹的。所以陈平与周勃到了樊哙的军营,没有杀死樊哙只是把他绑了,周勃代替他去讨伐卢绾,陈平带他返回长安。

陈平还没到长安,刘邦就死了。刘邦一死,那就是吕后最大了,陈平的脑袋命悬一线,马不停蹄地跑到刘邦的灵堂里大声哭喊:“皇上,我没杀樊哙,我给你把他带回来了。”刘邦是听不到了,吕后姐妹这下喜出望外,陈平的老命也算保住了。所以有时候保住别人的命才能保住自己的命,陈平不亏是与张良齐名的谋士,思虑果然周全。后来吕后主政,陈平还是忍气通声,等到吕后一死,陈平周勃等人就诛杀了吕后的家族,还政刘氏。


麦地传奇


刘邦临终前之所以派陈平去杀樊哙是因为误信谗言以为樊哙会在他死后对戚夫人(刘邦爱妾)和赵王刘如意(戚夫人之子)下杀手。事实上这个也并不怪刘邦老糊涂了因为樊哙的确有为吕后杀死戚夫人和赵王的动机。

戚夫人在刘邦生前深受宠爱而她的儿子赵王甚至差点成为了储君,所以吕后对戚夫人可谓是恨之入骨。而熟悉樊哙的人可能了解,樊哙的妻子吕媭正是吕后的妹妹。所以当有人对刘邦说樊哙准备带兵杀死戚夫人和赵王的时候,刘邦立即就毫不犹豫的相信了。

总而言之刘邦要杀樊哙是出于对戚夫人和赵王的保护,可惜他在下达命令之后不久便病逝了。陈平虽然擒住了樊哙但是碍于吕后势力强大并没有执行刘邦处死樊哙的命令而是派人将樊哙押送到了京城。等樊哙回到京城之后吕后已经掌握了朝政,樊哙也就逃过了一劫,而戚夫人和赵王则先后被吕后害死。


历史战争


刘邦临死要去杀吕后的妹夫樊哙,不是老糊涂了,而是想剪除吕后势力,保护自己的宠妃戚夫人和儿子赵王如意。

皇帝的日子是过不安稳的。刘邦老年起兵,一辈子都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挣扎着。

前207年之前,主要矛盾是对抗秦朝。

前207年之后,主要矛盾是对付项羽。

前202年称帝之后,主要矛盾在于维护刘姓皇朝的稳固,于是异姓诸侯王成为眼中钉,为此不但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还把自己的女婿张敖等都拿下了。

灭掉了异姓诸侯王,接下来刘邦的潜在威胁,就变成了自己的亲老婆吕后一党。

刘邦和吕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于公,是刘邦担心吕后一党势力太大,日后威胁到刘氏江山。

于私,是刘邦想把自己的宠妃戚夫人扶正,想废黜吕后生的太子刘盈,让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继位。

当然,刘邦在世的时候,斗争只有私这一领域。吕后用了商山四皓来保护儿子刘盈,终于挫败了刘邦更换太子的图谋。

刘盈的继承人位置坐好了,现在刘邦该担心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安全了。自己百年之后,如果吕后一党势力太大,这两人还能有命么?

而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连襟。虽然有亲戚关系,却是吕后最亲近的重臣。不由得刘邦不猜忌。

这时候,恰好有了传言,说樊哙是吕后的党羽,打算在刘邦百年后杀死戚夫人和如意。

可以说,这正踩到了刘邦的鸡眼上。所以刘邦才会急匆匆命令陈平去杀死樊哙,以剪除吕后的势力。

只不过陈平比刘邦清醒,知道就算杀了樊哙,也无损吕后的地位,反而自己会被吕后除掉。因此他拖延了这个命令。

事实证明刘邦的顾虑是正确的。吕后掌权后,非常残酷地虐杀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随后,又开始剪除刘姓的诸侯王,取代以吕姓诸侯王。

若是吕后多活个二三十年,只怕刘姓江山真的变成吕姓的了。

幸亏吕后也活得不长。她死后,周勃、陈平等人三拳两脚,灭了吕姓诸王,拥立汉文帝,恢复了刘姓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