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nba如今的發展趨勢?

TY壹號


我認為如今的快節奏打法非常符合籃球的本源,籃球的初衷就是讓每個人都可以打球,無論個高的還是個矮的,無論你喜歡三分還是扣籃,因此如今的打法是迴歸了籃球的本源的。

自21世紀以來,聯盟裡颳起了一陣“小球風”,大部分球隊開始唰唰唰的投三分,拼了命的提速度,玩跑轟。不得不說,小球打法已經是當今聯盟發展的趨勢。要是放在以前,球隊陣容裡沒有大個子,那是不敢想象的。再者就是如果一場球投四五十個三分,那還不得被教練罵慘吶。

從上古時期到二十一世紀初,籃球的核心理念都是得中鋒者得天下,任何時候大個子都是球隊進攻的第一選擇,不止進攻上,在籃板球的爭奪和護框上大個子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當時的進攻節奏十分緩慢,大個子們就在禁區內進行肉體的“搏殺”。諸如上古神獸張伯倫,“大鯊魚”奧尼爾,“大夢”奧拉朱旺,海軍上將羅賓遜等等,他們在內線翻江倒海,予取予求。而當時控球后衛的任務就更簡單了,他們只需要持球過半場想辦法把球傳到內線手裡,完全不同於現在的控球后衛了。

而如今小球打法的到來也是經過十幾年的漫長演變,最初的納什與小斯引領太陽隊的“跑轟打法”,納什的出色傳球能力,讓小斯充分發揮自己的速度優勢;再到霍華德在魔術時期的“一內四外”,四個射手架起了高炮臺擊垮騎士人,緊接著便是萊利打造的球場上“五個詹姆斯”的理論。五個人一起搶籃板,一起下快攻。如今便是勇士的“死亡五小”和火箭的“魔球理論”。勇士講究快速轉換和無球空切,而火箭便是三分突破和無限換防。這一演變也讓聯盟紛紛適應或效仿小球打法,我們可以看看上賽季的數據便能知道,上賽季出手三分次數最多的是火箭隊,場均扔42次三分可以命中15記,而二十年前這一數據僅為20次。可以命中7球,巧合的是居然也是火箭隊;而出手三分次數最少的球隊為爵士,場均僅8次,可以看出當時三分球並不是常規武器。

如今,小球時代的到來讓中鋒漸漸消退,教練更多的讓大前鋒頂到五號位,小前鋒頂到四號位,亦或是得分後衛,小前鋒打控球后衛這個位置,這樣球場上就沒有五號位的位置了,為什麼沒有傳統中鋒的位置呢?原因很簡單,控衛呼叫一個擋拆獲得空位後此時馬上出手三分,大個子根本來不及補防。再加之小球打法非常講究轉換進攻,大個子的速度完全跟不上球場的節奏,並且十分消耗體能。因此大多數傳統中鋒因此失去首發位置,而中鋒想要獲得上場機會必須尋求改變,諸如火箭隊的卡佩拉擁有出色的大防小能力和護框能力,大洛佩茨擁有一手三分準頭,可以給隊友拉扯空間。亞當斯擁有出色的籃板球能力,經常出其不意的搶到前場籃板。他們都能適應小球打法,因而球隊也離不開他們。

小球打法最成功的例子便是勇士隊,他們擁有著聯盟頂級的控球后衛庫裡,出色的無球跑位投手湯普森,和無所不能的得分手杜蘭特,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德雷蒙德格林,他有著出色的協防意識,紮實的擋拆,良好的傳球能力,空位的三分投射能力,不輸中鋒的下肢力量,防守五個位置的能力,完美的符合這個時代。16-17賽季他場均收穫10.2分,7.9個籃板7.0次助攻2.0次搶斷1.8次蓋帽全能數據,並獲得當賽季的最佳防守球員,是勇士冠軍拼圖最重要的一環。

現代球員外線的投射能力越來越強,與其說如今是小球時代,不如說是迴歸了籃球的原點,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在發明籃球的初衷就是大個小個都能打球,比的是團隊配合以及心理素質,而籃球遊戲最終的結果就是把球扔進籃筐,不論是三分還是兩分,所以現在的籃球實際是迴歸了籃球的本質。

因此有的球員因為小球時代而得以上場並且有出色的表現,而有些球員則因為小球時代而不得不黯然退出賽場。歸根結底便是要適應聯盟發展的趨勢。






甜瓜聊球兒


多元化,全球化,快節奏的發展趨勢也許將贏得更多球迷!

曾經得內線稱霸比賽的時代早已遠去,如今球場位置的模糊更為流行,一號位到五號位的差距將越來越小,曾經的大鯊魚奧尼爾,姚明,魔獸霍華德等球員,都是那個時代球隊取勝的關鍵力量,因為他們在內線的屏障很重要。如今的中鋒,除了極個別的,例如小喬丹,霍華德,德拉蒙德,卡佩拉等等沒有外線威懾力,其他大多數內4。這就使得比賽節奏明顯加快,誰拿到球都能持球推進。這樣的比賽也將更加激烈,得分會更高。



要說比以前少了點什麼,那必然是記憶中的那些忠誠!那個時代的很多球星是忠於一支球隊的,為自己的球隊儘可能地帶來NBA總冠軍,像科比、韋德、諾維茨基和鄧肯就是如此!如今的聯盟,球星隨時可能換球隊,生意場上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利益和名譽始終在第一位,忠誠也便不復存在。球星抱團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多的球星選擇去抱團,組建一個又一個的巨頭模式球隊!




不管怎麼樣,NBA的發展代表著世界籃球的發展的方向,我希望這個聯盟能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