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到底应该教学生什么?

致良知平天下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去看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是怎么写教学目标的。

如今课堂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三维教学目标,即: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于三维目标,有很多官方的定义,在这里就不做引用和赘述了。

我就从我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具体的例子来谈谈三维目标到底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顾名思义,即孩子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应得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比如知道了某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或者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和方法,即学习过程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听老师讲、阅读课本、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等。

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本节课中,给学生以正能量,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态度,比如树立孩子的爱国意识、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等。

从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要教的,除了知识和技能,还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三观。

优秀的教师在讲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将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三观不知不觉地渗透进课堂,就像“润物细无声”一般教化着学生。

而要做到这一切,教师自己就要对知识和技能有着系统的掌握,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自己就要有正确的三观。

而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吴清缘老师


一直以为:

① 教师的责任:教书、育人。

② 学生年龄越小越难教,因为越小,其育人的责任也越大。除了育学生,常常还要能育家长。

③ 教书,教的不是书,而是带路。能带着学生钻进去,一窥那“百官之富,宗庙之美”。

④ 育人,育的不是一种人,而应该是在基础道德上的千人千面。发现每个学生的美,管好每个学生的“鬼”。

⑤ 至于学习成绩,一定要告诉他真相:这不是全部,但必须全力。因为整个人生就是一场淘汰赛,学生阶段是最公平的,筹码越少,越要拼命。





九月风满楼


每个单个的老师,知识量是有限的,就算他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知道的都灌进学生肚子里,那也只是复制了他,如果老师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就会从书本、从其它老师、从社会、从各个方面获得海量的知识,我就见过不少学生的竞赛题、高考题单个的老师还不如学生考得好。

灌输知识,只是把学生的大脑当作仓库,很多学生存放到遗忘甚至糜烂了,不会合理应用,白学了。只有教会方法,学生才有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很多成功的科学家特别是大家,一定是既有理性的思维,又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还有极富想象的感性思维,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方法的运用。生活中,有不少科学家的文学造诣连专业人士望尘莫及。

同样,一个哲学家,一个文学家,一个诗人,无论他多浪漫,无论他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但他也一定离不开理性的思维和判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么浪漫的想象,离不开“明月光”和“地上霜”都是白的这个理性判断。

老师教会了学生方法,再复杂纷繁的知识,也会被极简的处理,所谓灵感,所谓神来之笔,就是方法到了极致。

一个只会灌输知识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个搬运工,一个庸才。

一个懂得方法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奇才怪才。

做领袖的人,知识不一定是最精尖最全面的,但一定是方法高超的,他就是个吸铁石。

而很多“专家”“技术男”“精英”,往往是在替别人服务,原因很简单,他也许掌握了局部的方法,但他掌握不了更高层面的方法。

所以,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本职,最应该教学生的是如何“悟道精业求惑”,就是方法。


无语石1


谢谢!

老师到底要教学生什么?这个话题的准确答案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从我踏上学校的那一天,老师先给我们上政治课,首先让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德智体”,老师首先给我们讲“德"字,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在道德的原则下,用你的智慧去吸收文化知识,那个时候老师还经常跟我们讲,国家,社会,家庭生活都处在贫穷状态,须要我们这代人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建设祖国,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对于老师讲的一些道理,只是有个概念,通过自己半生的经历,才深知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当我在教学生的时候,同样,也是从“德”字开始给学生传受,在道德的基础上用你们的智慧去吸收文化知识,智慧的来源是靠你们的大脑及全身的运动量而形成,因而产生你对学习的感悟,我想这可能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便道理吧!


吴桂清9


首先来谈谈“福”。福就是要学会惜福,要学会培福。惜福就是要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恰恰很多人都会活在过去,或者因为没有得到而耿耿于怀,别忘记当你有鞋穿的时候,别人可能连脚都没有;别人拥有千万财富,却换不来半刻清闲,所谓洪福易得,清福难享!所以好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就是惜福,哪怕你喝的每一口水,吃的每一口饭,都要感恩,都要珍惜,所以怎么能轻易浪费粮食呢?再说培福,其实惜福就是培福的一种表现形式了,再有就是可以多去帮助别人,所谓助人为乐,帮别人解除困苦,带去快乐,自己身心也是愉悦的,不是吗?帮助别人的形式很多,大到千万捐款,小到一句良言,也可使得三冬暖啊,帮助别人在与真心,不在与钱多少,不在于形式。

接下来再谈谈“慧”,慧就是智慧,她不是知识,不是聪明,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灵性,是洞悉一切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一种不可说的悟性,这种感觉就好像人吃饭穿衣,冷暖自知,智慧的获得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来自于启发式的学习,而不是现今的填鸭式的单向灌输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从知识学习中感悟、培养思维模式,把知识不仅仅当成知识本身,更可以把知识当成一种工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言以蔽之,作为老师,到底应该教学生什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教知识外,更多的还是要教会学生懂得惜福培福和开启他们本有的智慧,其实就是这个“人”字,这一撇一捺写好着实不容易啊!再补充一点,即使是教知识,也是要以向着培养思维模式、提升灵性和开启智慧上去着手,想得到什么结果就要先种下什么因,以考试提升成绩为目的的教知识,学生会什么样?以培养思维模式和提升灵性,开启智慧为目的的教知识,得到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我想这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以上拙见,仅供参考!欢迎发表评论,各抒己见!


悟教悟育



三眼观天下


一、学前班开始,老师传授孩子们,怎样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腄觉起床时间,自己穿衣吃饭等)及动手能力(大家一起完成智力拼图)训练,教会日常礼仪等!

但学前教育必须是正规的,经有关上级部门严格审核批准的学校。学前教育学校的环境,教育理念,老师各方面,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因为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

二、小学阶段:老师应该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段,不同年级去以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去给孩子们传授基本的做人原则、道理及文化知识!

三、中学阶段:老师最应该教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做人的原则性!注重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及素质教育等!要求老师是一个有素养的、博学的,有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大学:也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了,情况错综复杂!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本人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多说无益!望各位大伽们抱着宽容之心去看!若有不到之外!还望大家多做自我批评!


善良是一种选择PK感恩


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孩子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成为他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为了一份好工作,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Be great, be yourself!就像电影《狮子王》中的Simba,他本来就是一头狮子,他必须选择回到他的故乡,只有在那里,他才能成长为一头闪闪发光威武耀眼的狮子王,才能最终重获内心的骄傲和荣耀。

对于我来说,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让他知道自己是特别的唯一的。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激励他们为之奋斗,最终成就不一样的的自己。


西西育儿育己


所谓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现在的应试教育,因为追求功利,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只有教没有育了。育人,就是通过文章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师者,授业解惑也。但只做到这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所以个人认为,老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其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承。


苏西皮


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知识。

成才先成人。

不能只关注成绩,更要注意品格培养。

亲其师者信其道。教师最动人的魅力就是人格魅力,是身正是范,是德高望重,是能够根植于学生内心积极向上,阳光明媚,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强调的是人格魅力对别人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