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为分水岭,汉唐国富民强,宋明两度亡天下,汉奸太多,何为?

春秋战国,虽然战乱不断,流血漂橹,可却也形成了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汉唐之际,更是给了国人以挺立千秋的脊梁和光耀四方的荣耀。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宋朝可谓是一道分水岭,宋前国富民强,文化鼎盛,宋后,国家沦丧,两度被异族侵占,认真观察这两个时间段,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汉唐的汉奸较之宋明实在小巫见大巫,而宋明的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汉奸对异族的投诚。

宋成为分水岭,汉唐国富民强,宋明两度亡天下,汉奸太多,何为?

汉唐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年代,那个时期主要是世家大族和皇室共天下的格局,隋朝之前,科举出现前的官场选拔人才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在曹丕使用九品中正制度之前,普遍适用于察举制,因此,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还是门阀制度,皇帝虽然坐镇金銮殿,可未必就能为所欲为,中央集权有着很大程度的掣踵,这段历史就是朝臣大族和皇帝之间的政治博弈。

在宋朝之前,中原战乱也是时有发生,可最终在面对异族之时,几乎都是碾压或者宁死不屈的态势,南北朝时期,前秦南征东晋,此时是世家大族鼎立支持才有了淝水之战的胜利,由此有一种言论是:门阀士族是阻碍国家发展的障碍,可却因为和国家利益高度一致,所以在面对外敌之际,汉奸出现的并不多,反而是科举盛行之后,寒门子弟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成为了后世汉奸的主力。

这种结论是基于一些历史的事实,可是却很是有些片面,不足以令人信服。

宋成为分水岭,汉唐国富民强,宋明两度亡天下,汉奸太多,何为?

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是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朝代更替之际,文武并济的儒家学说被篡改的有些面目全非,从宋朝开始,孔孟思想的地位是越来越高,大儒们不断把私货强塞于儒家学说之中,以此来迎合统治者,如此本来是强调“民贵君轻”思想的圣人之学,变成了一种伪学说。程朱理学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夸夸其谈,打着报效国家而行卑劣行径的朝臣实在是不少,以圣人的标准来规范每一个读书人,久而久之下,孔孟儒学教出来的很多都成为了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人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中枢朝堂一旦糜烂,我们可想天下的局面将会变成如何的不堪!

这是阉割之后的儒学,使得国民麻木不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宋明之际国破家亡也就不再显得惊讶,而难以理解了,再说说第二个原因。

宋成为分水岭,汉唐国富民强,宋明两度亡天下,汉奸太多,何为?

凡事都能见证文化属性的。所谓强势文化下诞生的定然是强者,至少几率是大很多,而弱势文化演变出的是弱者,这是自然人文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汉唐强悍,是因为崇文尚武,文武之风盛行,统治者有着开疆拓土的野心,朝臣有着不服输的血性和气节,在强势的文化之中,国富民强,自然是百战而不怠。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服就打,打到你服你止,我汉唐华夏有着包容万邦的胸襟和气概,但同样也是有着“以直报怨”的狠辣和手段。

从五代十国开始,边疆地区的异族逐渐强大,而中原沦丧也变得频繁了,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开始,国民频频缺乏安全感,到金国入主中原,灭亡北宋,再到蒙古崛起,一统天下,覆灭华夏正朔,由此开始华夏进入到了一个被奴役的时代,几百年的战乱和弱势,让民众感到的是一种习惯,习惯了弱势,习惯了被欺负。汉奸的土壤是盛行在这种弱势文化之中的,南宋,明朝出现了秦桧,蔡京,洪承畴、吴三桂之流,而且汉奸的趋势是逐渐出现不少高官,国家的文化没有再现秦汉隋唐的自信,就是因为几百年的挨打而造就的习惯。

宋成为分水岭,汉唐国富民强,宋明两度亡天下,汉奸太多,何为?

所以笔者认为除了儒家阉割的文化之外,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弱势文化而导致的汉奸辈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