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道德經》:這一章參悟透徹,就可以掌握悟道的實修方法

大家好,這裡是悅讀國學。我們現在很多朋友,一提起道德經,總是撇嘴:哎呀,現在都什麼年代了,老子那一套早過時了,不合時宜了。殊不知,很多國人不以為然的這麼一本書,在世界各國,都有著極具廣泛的影響力。據說,平均每四個德國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經,施羅德在擔任德國總統的時候,呼籲每個德國家庭都買一本道德經,可以解決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疑慮。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和大家共同學習老子《道德經》的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如果把這一章參悟透徹,就可以感悟大道,天人合一,掌握悟道的實修方法

先來看一下第21章原文

老子《道德經》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悅讀國學譯文

大德的體現,就是依道而行

大道,給人的感覺總是恍恍惚惚

難以感受,但是存在真實的形象;難以捕捉,但是存在真實的物質

感官不能辨別,但是存在組成萬事萬物的精微

這些精微的物質是真實不虛的,也是真實可信的

從現在追溯到上古時代,對大道的認知由來已久

依據大道的運行規律,觀察萬事萬物的起始來源

我是怎麼知道宇宙萬物的本源的呢

是依據天道的規律和法則

解密《道德經》:這一章參悟透徹,就可以掌握悟道的實修方法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恍惚,就是不清楚的意思。如果對一件事物,你看不清楚,也聽不清楚,會怎麼樣呢?——就沒辦法產生具體的認知。

其實,沒辦法認知就對了,當你的意識裡,對大道產生了具體的形象,那這個大道就變了,變小了,固化了

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器免(晚)成,大道就是真實的存在,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無色無相,無色無相。我們對大道的感受,就是隱隱約約,恍恍惚惚,若有若無,可以體悟得到,但是不必說清楚,它實際上是說不清楚的,即便老子本人,也是勉強字之曰道,勉強這麼叫而已。對大道的認知,命名都是名,名可名非常名,只能接近,不能精準。

解密《道德經》:這一章參悟透徹,就可以掌握悟道的實修方法

什麼是德

德是道用。道的具體體現和發揮的作用,我打個比方,大家就清楚了,道是光,德是明,道是燈,德是亮。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就是大的意思,孔德,就是大德,孔德之容,意即大德的形態狀態,惟道是從,唯是隻的意思,從,遵從,遵循,類似的詞比如唯命是從。此句,意即:大德的狀態,只遵循、服從大道,也就是依道而行。

因為道和德是一體一用的關係,所以老子會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沒有道之體,就失去德之用。

我們常說厚德載物,厚德為什麼可以載物,就是因為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遵循天道法則,客觀公正做事,不主觀武斷,如果你感覺天道這個詞有點難以捉摸,那我簡單的解釋一下,遵循規則,遵照法則,遵從規律,遵守規矩,做到這些,基本就差不多了。

解密《道德經》:這一章參悟透徹,就可以掌握悟道的實修方法

其實悟道一點都不難,跳出這個我,也就歸於大道,但是,做到也實屬不易,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毅力。

恍恍惚惚,虛無混沌,這就是無極狀態,然而,無並不是沒有,無就是有,或者說,無極就是太極。所謂無極,就是陰陽未分,渾然一體。而太極,由虛無,到陰陽兩儀,到衝氣以為和,包含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三個階段。

無極看似虛空,實則萬有具備,佛家有一種說法叫做,真空生萬有,這個生,不是產生、誕生,而是變化的意思,形態改變而已,本質還是一樣。

其中有精,其中有信

無極大道之中,存在精微的物質。精:就是最微小的原質,極細微的物質(能量)性的實體。這些無法感知但又真實存在的物質,組成了宇宙萬物。其中有信,意即,真實不虛。

解密《道德經》:這一章參悟透徹,就可以掌握悟道的實修方法

感悟大道,天人合一

1大道是真實存在的,儘管你感覺不到

2感覺不到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所以,不能太相信自己的感覺

3天道法則是最高的行為準則。一個人做人做事,如果沒有準則,而是隨心所欲,放逐慾望,等待他的,一定是追悔莫及。

4應該走出主觀視角,客觀的看問題,看自己,所謂當局者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分在意一件事物,反而容易失去它。跳出利益圈子,放下心裡的牽掛,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看清局勢,不至於走錯方向

解密《道德經》:這一章參悟透徹,就可以掌握悟道的實修方法

最後,一段悟道心法送給大家,真正領悟透徹,你會發現,悟道實修的方法,就這麼簡單

不執著,不否定,不糾纏,不黏著,本自具足,不著一物。

致虛極應無所住,守靜篤而生其心

妄念即是本心,本心即是萬物,我心即是外境,外境皆為我心

惟恍惟惚,不著一物,不在此處,不在彼處,不生不滅,非空非有。

反觀自身,神收意斂,這就是所謂觀自在。

自然呼吸,萬緣皆空,只有當下的這一念,反觀這一念。

自己,萬物和這一念合而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