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却是“勇”字?

谈文论史


清宫剧中影响比较深的就是很多士兵胸前的“兵”字和“勇”字。

那么为什么会分兵字和勇字?

根据清朝历史记载,胸前写有兵字的是大清王朝的常备武装力量,这些士兵包括八旗军以及绿营军,八旗军不必多说,都是满人构成,这里要说的是绿营兵,因为光靠八旗军是很难维护地方安全,毕竟兵力有限,所以才会建立以汉人组成的绿营兵。

八旗兵和绿营兵虽说都是保护清朝的安慰,但是八旗军和绿营兵的主次分工明确,八旗军主要负责保卫京城,是清朝的精锐部队,负责整个京师的安全;而绿营兵则是遍布全国各地,当然数量上也是八旗军的好几倍,而清政府发动的战争,那些浩浩荡荡穿着写有“兵”字衣服的士兵,只有少部分是八旗军,大多都是绿营兵,也就汉人组成的军队。

而清朝在顺治皇帝之后,绿营兵地位越来越高,颇有取代八旗军的趋势,八旗军在康熙之后更是军备废弛、萎靡不振,很多八旗子弟认为自己优于汉人,所以在战争来临时都是绿营兵负责镇压。

直到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开始对八旗军进行整顿,这才有点以前八旗军的威风。

下面说说那些胸前写“勇”字的清军。

这当然也是清朝的兵种,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见到的,这种兵只有在八旗军和绿营兵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对各地进行招募,也可以说是临时招募的军队,算不上正规军,都是在当地征兵,比如在某一地区出现叛乱,而八旗军、绿营兵兵力不足,清政府当地官员就会就地取材,直到平息战乱之后,这些身穿“勇”字军服的士兵就会被解散。

即使表现的非常好的士兵也不会被采用,原本在电视上很难看见“勇”字士兵,主要是自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以团练起家,各地开始招募勇营自卫,包括湘军、淮军这些军队都是穿“勇”字军服的,后来却成了清朝最有利的军队,其实力丝毫不亚于八旗军,因为满清八旗子弟大多都不采用火器,从而这些带“勇”字的士兵逐渐成为主力部队,也就是湘军,清政府指定兵制,发放军粮和士兵银两,当时称这些军队为勇营。

到了左宗棠平新疆等战事时,“勇”字兵可以说大部分替代了“兵”字兵,彻底成为清朝的正规军。

完成了逆袭,而我们学历史看电视大多接触到的也都是这些人物,所以电视剧中自然会出现这些带有不同字的清兵。


羽评郡主


兵就是正规军,是正式工;勇相当于民兵,是临时工

以前看清朝相关的电视剧,总是能在士兵的衣服身上有的印着一个兵字,有的却印着一个勇字。当时并不知道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还想当然的以为穿着勇字服的士兵是比较厉害的那种,因为非常勇敢才能穿这种衣服,普通士兵就只能穿兵字服。

然而,真相却恰恰相反。

清朝以八旗立国,分为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以满八旗最为尊贵,汉八旗最次 ,而由旗人组成的军队便是八旗兵,而且八旗兵都是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服兵役。

八旗兵是清朝统治者最为信任的军队,负责驻防京城以及各大战略要地。

然而八旗兵毕竟人数有限,为了弥补这一点,清朝统治者又组建了由大量汉人组建的军队,名为绿营兵,平时驻防在全国各地。

八旗兵和绿营兵都属于清朝有编制的正规军队,属于兵!

除了八旗兵和绿营兵之外,清朝统治者还组建了另外一个临时兵种,也就是勇。

清朝时期,遇到战事发生,为了配合正规军作战,会在地方临时招募一些士兵协同作战,这些士兵没有编制,军饷也是由地方上发放,一旦战事结束,就地解散。这样的临时士兵便称之为勇。


太平天国运动时,由于清朝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战斗力已经是战五渣,只能倚仗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实际上,湘军就属于勇,在战胜太平天国之后基本就解散了。

不过,由于清朝后期八旗兵和绿营兵战斗力实在太弱,勇也一度成为了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也算是由临时工转变为正式工了,典型的代表就是李鸿章组建的淮军。

另外值得注意的时,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都是国家给军饷,这一点和之前由地方筹集军饷是不太一样的。


胡史乱翔


崤山小虎第194条回答。

作为构成清朝的武装力量,不仅有以“兵、勇、士、丁”等为代表的主要军事力量。还有“驿、库、粮、税、盐、衙、捕、牢、卒”等来自地方府、州、县等行政部门的武装力量。

兵:

“兵”分为八旗兵和绿营兵。

清朝入关前:清朝是以满人为统治阶层的王朝。在清朝没入关前就建立了八旗制度。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所有的这些八旗军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的嫡系部队,自然是最正规的武装力量。所以胸前为“兵”。



清朝入关后:还有一种“兵”,称为绿营兵。在地方各都督大员的经制之下成军,由于是汉族士兵,作为驻防地方的武装力量,自然也是清朝的正规武装力量。所以胸前也是“兵”。

勇分为乡勇和练勇。

乡勇:

顺治、康雍乾朝,国家需要对外作战,此时的勇作为“兵”的预备力量,由各地方临时招募,就地成军,以作协防、预备之用。胸前自然为“勇”。

道光皇帝之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太国起义,“兵”作为国家的正规武装力量,由于多年的腐化堕落,战斗力严重退化。此时国家急需一种新的武装力量,此时便诞生了“练勇”。

练勇:清末太平天国起,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皆为地方团练发展起来,但由国家发放粮饷。也视为国家的正规武装力量,所不同的是“兵为将有”,胸前为“勇”。

士、丁、驿、库、粮、税、盐、衙、捕、牢、卒、等。

1.士:属于正规兵的编制,比“兵”地位略高,类似于现代军队的士官长。一般属于指挥“兵”作战的高级士兵。

丁:属于非正规的后勤编制,比“兵”地位低,类似于现在的部队职工杂役等,战时由“兵”驱使完成一些劳务保障等。

驿:属于正规兵的编制,主要用于执行军情、地方公文的传送等。类似于现在的机要通信员等。

2.库、粮、税、盐等均属于府州县等地方行政部门。

库:用于看守库房等地方重要物资储备的武装力量。

粮:用于守备粮仓或政府粮市的守备力量。

税:用于帮助政府执行各种税收的武装力量。

盐:古代盐属于国家管制,所以盐兵用于与盐经营相关的武装力量。

3.捕、衙、牢、卒等为地方各府州县用于司法行政的武装力量。

捕:用于抓捕犯人等,类似于警察。地位略高于衙。

衙:用于行政部门内的勤务,类似于亲兵、杂役法警等。

牢:用于牢狱内管理囚犯的,类似于监狱中行政长官。地位略高于卒。

卒:用于警卫管理监狱囚犯的,类似于普通狱警。

题外话:大家好,麻烦关注下,顺便点个赞。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一个是解放军一个是武警,这么说你的明白


简单58662743


这服装设计的严重有问题难怪打不过洋鬼子,每个士兵胸前明显的靶心直接瞄准放倒,估计洋鬼子都好奇,冲上来就是挨枪子儿来了


长安城庄稼汉


兵是正式工,勇是临时工


sl87143


兵是正规军,勇是民兵。


木生火699


清军的正规编制有满八旗军和汉绿营,胸前是“兵”字。大约从道光年起,清军的战斗力下降,几乎没有作战能力。因此各地往往组建民团乡勇,这些人不拿朝廷军饷,粮饷自筹,胸前和后背是“勇”字。比如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湘军和淮军其实都是乡勇。


倾听戏语


兵是有正式编制的军人,勇是退役的,无编制的军人。


青叶止心


就好像警察和辅警的区别差不多吧,一个是正规军,一个是游击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