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为什么桂系始终以李为首领呢?

飞花不脱


这就好比今天的职场文化,白崇禧像是职场中能力出众的强人,坐到总经理却已经是天花板了。但是李宗仁却像董事长一般,看着不显山不显水,却将公司大小股东、上下员工都团结在一起,为桂系集团的发展持续努力。

要解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回溯一下新桂系的发展史。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旧桂系陆荣庭部队被打败之后,李宗仁的“讨贼军”(这里的“贼”指的就是旧桂系首领——陆荣庭)和黄绍宏的定桂军合并而成——新桂系。

由于黄绍宏佩服李宗仁的能力,加上黄不热衷于权力,所以黄让出了首领位置。于是李宗仁成为了新桂系的领袖,而这时候的白崇禧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下级军官。随着平定广西、北伐中原等战役的推进,白崇禧的军事指挥才能,开始逐渐展现。新桂系的首领这才由李黄二人扩大到李、黄、白三人。

李宗仁作为广西军队的最高首领,始终统帅三军,坐镇在战场前方。黄绍宏作为新桂系二号人物,始终坐镇广西大本营,稳定广西并为前线提供后勤服务。而白崇禧则是作为广西的代表,前往中枢工作,从而保障桂系的利益。


所以这三个人的分工十分明确,排行地位也十分固定明确,白崇禧始终只是三号人物。这个新桂系的政治格局,一直维系到黄绍宏主动前往中央任职,白崇禧这才当上了二号人物。尽管如此,李宗仁的首领地位却依旧十分牢固。

白崇禧虽然军事才华横溢,但是却桀骜不驯,目中无人,甚至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中。这样的人就好比一名虎将,虽然能打,却无法团结其它将领。而李宗仁为人宽厚的同时,又能将新桂系牢牢地团结在一起,成为不可忽视的军阀力量。


总结来说,白崇禧比李宗仁高只是高在军事才华,但是李宗仁无论是统筹、还是资历、亦或是人脉等综合素质,都比白崇禧更加优秀。白崇禧有“小诸葛”的美称,的确是军事才华横溢。但李宗仁统筹全局,甚至在1949年蒋介石下野之后代理总统,可谓是“小刘备”。


协虎战争史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新桂系的源头说起。

新桂系是怎么来的呢?

李宗仁的“讨贼军”(这里的“贼”指旧桂系首领陆荣庭)和黄绍宏的定桂军合并而成。黄为人宽厚,主动让出老大的位置,李宗仁成了这支部队的老大,黄位居第二。

当时白崇禧在干啥呢?

只是一个下级军官。



这就好比创业,李和黄是两大股东,白只是打工的,无法和他们两个相提并论。

随着平定广西,北伐中原,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开始展现,广西从李、黄两人,变成了李、黄、白三人,但依然是这个排名,分工明确。李作为广西军队最高指挥官,始终率领军队,坐镇前方。黄作为桂系二号首领,坐镇后方,稳定军心民心,并给前方提供后勤补给。白作为广西的代表,到中枢出谋划策,保障广西的利益。从三人的位置,也看出三人在广西的地位。

这个政治格局维持了很久,直到黄绍宏看透一切,主动要求去中央任职,不愿再留在广西,这个格局才被打破。李、黄、白三位一体的局面被打破,白晋升到第二位,广西局面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虽然黄旭初替代了黄绍宏的不少职能,但是此黄非彼黄,他和黄绍宏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威胁到李白的地位。

拿今天的企业文化来说,白崇禧精明能干,才华横溢,他的位置大约就是桂系的CEO。李宗仁作为大股东,创业的元老,地位不可撼动,董事长的位置非常稳固,白崇禧这个高级打工者,动摇不了李的位置。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这要从两人的经历说起了,实际上白崇禧后期军事上已经架空李宗仁了,李宗仁也乐的抽身专心政治;而且俩人关系并不像印象中那么铁板一块,且听本人慢慢道来。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本为林虎部将,人称李猛子,骁勇善战。在林虎队伍被打散后他集结余部进入六万大山打游击,后来与黄绍竑部合作,在与陆荣廷,沈鸿英等势力较量中笑到最后,统一广西。而此时的白崇禧只是黄绍竑的副手。白崇禧字建生,本为桂军马晓军模范营连附,此时的黄绍竑是与他平级的队友,后来白崇禧因为受伤离队,再归队时地位开始在黄绍竑之下。

1924年,黄绍竑与李宗仁的队伍正式合并,改编为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此时的白崇禧地位一直在李宗仁和黄绍竑之下。直到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利,心灰意冷的黄绍竑退出桂系,白崇禧开始成为桂系第二号人物,后来李宗仁因为政治需要常驻广东,白崇禧趁机打压李宗仁六万大山打游击时期的嫡系将领,换上自己的心腹,彻底控制军队。

醉心政治的李宗仁也乐的清闲,全身心投入政治斗争,而白崇禧则率领桂系军队为老李做后盾,表面上看起来合作无间,在国民党逐步败退大陆时白崇禧一度暗地预谋撇开李宗仁,频频与老蒋眉来眼去,但是没等付诸行动国民党就嗝屁了。

总而言之,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维持李一白二的现状是各取所需,李宗仁意欲与老蒋在政治上比高低,而白崇禧只想掌握军权,就是如此。


林屋公子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只表现在行兵布阵方面,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是国民政府最能打的将领,统一广西打出名声,从北伐战争再到抗战,白崇禧都作为国民政府的总参谋长直接指挥作战,战绩卓著。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战场上''血战四平"及1949年的"血战青树坪",都让我军第一战神林彪吃了大亏;中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又是白宗禧的围追堵截使我军伤亡惨重。但白的弱点是政治上不够成熟,而李宗仁看起来忠厚老实,实则城府极深,政治手腕高明,善于笼络人心,具备领袖气质。从统一广西直到成为国民政府的代总统,足以证明李宗仁能力超群,格局远高于白崇禧。解放战争接近尾声,白崇禧不听李宗仁的苦劝,在蒋介石的引诱下执意去台湾,导致晚年凄凉,备受责难,形同软禁,也是他政治上短视的表现。所以李宗仁是帅而白崇禧只能做将。


原上牧马


军中资历和个人仕途运气吧。

1916年,李宗仁官阶排长,白崇禧为刚毕业的上士,这已经是差距。

1921年,二人虽然官阶都差不多,营长身份,但李宗仁已经开始在培植自家势力,建立定桂军,白崇禧就倒霉运了,为了救马晓军团长摔断腿,且全团都被缴械,几乎成了光杆。

二人命运分野,但同在孙中山的号召还是缠绕在一起,只是李宗仁是有实力的军阀,白崇禧身份是参谋,呵呵,有职无实,但他也不是孬货,削尖脑袋往上爬,终于能在身份与李宗仁、黄绍竑成为桂系军阀的巨头,而后黄绍竑退出,便和李宗仁成为所谓的“李白”。

桂系的实权人物依然是李宗仁,因为军队是他的,白崇禧只能次之。

而后的李宗仁步入政坛,白崇禧自然替他接掌军权,这是一个相关联利害关系,直至时势动荡,固定的关系才有了波折变动。


鸿哥iouyh福小铺


白崇禧比李宗仁的水平高要看你从那一方面来看了,如果单单从军事才能来论,我承认白胜于李。但是要是政治和治理才能上看,白则远不如李,而这又是桂系所需要的能力,所以桂系才会以李宗仁为首领。



白崇禧作为“小诸葛”,他的军事才能我不否认,可以说是国民党内部最能打的将领了。统一广西,参加北伐,抗日时期被日军称为“军神”,解放时期在东北血战四平让林彪吃了大亏,他的能力是杠杠的。




但是白崇禧其他的能力可能就不那么好了,比如说他的政治才能。在民国时期那样的政治环境,白崇禧的政治表现像是一个低能儿。在大陆的时候为了军事指挥权和桂系的实力,几次三番的犯政治错误。败退台湾的时候,老伙计李宗仁劝他别去台湾,他却不相信,最终如同软禁。


如此政治低能的人,桂系的实力派怎么会放心的让他做桂系的掌门人。周恩来总理曾经有一句评价白崇禧的话“白颇自负,缺乏政治远见”,这一句话我认为是正论,政治是白崇禧最致命的毛病。

反观李宗仁,李宗仁的军事才能无需多说,台儿庄战役一战封神,狠狠地打击了不可一世的日军,后来他又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可以说也是战功赫赫。

但是李宗仁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治理能力和政治能力都要强于白崇禧。

李宗仁的治理能力——抗日战争爆发前,李宗仁雄踞广西,广西在他的治理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全国有名的“模范省”。在那样的乱世,能够带给广西如此好的环境,李宗仁的治理能力可见一番,就这一样便强于白崇禧。

李宗仁的政治能力——从两广的首脑到中华民国副总统再到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通过这些足以证明自己的格局要远高于白崇禧。解放战争后期,李宗仁更是看透了蒋介石虚情假意的假象,没有选择去台湾。而桂系恰恰需要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才能在民国那蹚浑水带领桂系走下去,这是白崇禧远远不能具备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出了大力的。不知道大家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谁当首领,并不是由军事水平决定的。决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手腕。这是首要因素。从历史情况看,李的政治手腕显然比白强。李一生未败,而白晚年比较凄惨。再说,李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也明显比白要多得多。一支队伍要打仗是由多种因素支撑的,比如后勤保障,就是你的军费军饷来源很重要,没资源打个屁仗啊。而资源就得靠政治运作。

二是资历威望。李在桂系的资历肯定一比白深,威望也比白高。所谓威望,就是你得服众,大多数人得支持你拥护你。相比之下,在桂系内部,李肯定更能服众些。

三是历史形成。桂系是李创建的,他当首领是历史形成的。除非有人远远超过他,存心扳倒他,他的地位一般不会动摇。

所以,李是帅才,白是将才。李是政治人物,白是军事人物。


熙熙天下


的确如此,新桂系在整个民国期间,白崇禧从未当过首领,三巨头时期他排名第三,黄绍竑出走后,他又排名第二,新桂系始终以李宗仁为首领。在很多人心目中,锋芒毕露、军事才华横溢的白崇禧,难道不是更该当首领吗?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相较综合实力而言,李宗仁显然比白崇禧更全面,水平更高。为什么这么说呢?

桂系三巨头

第一,李宗仁素来以宽厚闻名,也因此在桂系中更能服众,也更受敬重。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其军事才华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白崇禧还以桀骜不驯著称。哪怕是多次击败桂系的蒋介石,依然不被白崇禧看在眼里。

那么,为什么素来骄傲不逊的白崇禧,却始终对李宗仁服服帖帖,两个人几十年间的合作,也能一直亲密无间呢?这当然不是因为白崇禧突然高风亮节,而是李宗仁的确有令白崇禧值得钦佩,心甘情愿听从的东西。

白崇禧

而这个东西,就是李宗仁的容人之量。人们夸耀一个人宽宏大量,会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但是,要求别人宽容易,要求自己宽容却极难,其实白崇禧对此也心知肚明,深知自己性格缺陷的白崇禧知道,单凭自己的军事才华,并不能始终牢牢地将桂系团结在一起。而新桂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李宗仁。

李宗仁

第二,对于一方势力而言,李宗仁具备统帅之才,而白崇禧却更像一名智囊。这个其实从白崇禧的外号也能够看出来,白崇禧的外号是大名鼎鼎的“小诸葛”。将白崇禧比作民国时的诸葛亮,除了夸耀白崇禧的超凡军事才华之外,这个外号其实也隐含了白崇禧只能作为智囊,而非主将的意思。

白崇禧

因为哪怕被称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在主公刘备死后,独自带兵的他也很少打胜仗了。而纵观白崇禧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桂系三巨头起家的定桂讨贼联军,到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白崇禧从未担任过主持一方的军事主官,始终以参谋长的身份指挥作战。

白崇禧

而相反,从起家之时起,李宗仁就一直作为一方首领,从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定桂军总指挥、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再到新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始终是“老大”。最好的参谋和智囊,并不一定是优秀的军事主官。显然,对于“老大”这个职位而言,李宗仁无论是经验、资历还是表现,都远比白崇禧更合适。

李宗仁夫妇

第三,哪怕是从军事才华而言,虽然白崇禧军事才华更为显赫,但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弱。从李、白、黄三人未合作之前,李宗仁以少校营长的身份,争取十多个连队,独立带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占据玉林地区七个县的经历也可看出,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弱。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指挥以杂牌军为主的中国军队60万余人,面对多路进攻的日军,不但成功的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武汉会战赢得时间,同时还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

而且在台儿庄大捷之后,面对实力全面占优的日军,李宗仁再次沉着冷静的指挥数十万大军且战且退,成功撤出战场。这在很容易将撤退变成溃退的国民党军队中,极为难得。这也充分地体现出李宗仁的军事才华。

李宗仁

最后,李白二人的地位,从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也能看得出来。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已经彻底输光老本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面临去往何方的选择。李宗仁深知常凯申睚眦必报的秉性,他准备直接去美国,也力劝白崇禧不要前去台湾,自投罗网。

李宗仁和白崇禧

但这次白崇禧却相信了蒋介石抛来的“”橄榄枝,他拒绝了李宗仁的提议。白崇禧到达台湾后,果如李宗仁所料,不但没有丝毫权力,反而一直受到特务的严密监控,连最终死因都不明不白。


鸢飞九天2018



白崇禧无论哪个方面,政治,军事,思想境界,都没法和李宗仁比,所以始终认李宗仁为老大,也是心服口服!

政治上,李作为桂系领袖,起家最早,最有感召力,与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蒋介石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名义上蒋是国家领袖,在各自地盘都是自己说了算!


白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威和地位,也就是根本没有这样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这就是个人的道德教化、思想影响和人格魅力,李如果是帅,白只能成为将。

军事上,不少人说白强于李,可是白只是参谋为主,有几次漂亮的大的胜仗是白亲自指挥的?李在第五战区,可是亲自指挥了抗战以来首次最辉煌战绩的台儿庄战役!无论大局观军事战略思想,现场战术指挥李应该不次于白。


民族大义上,李大局观深远明确,能屈能伸,看清世界发展潮流,以国家统一民族大义为重。白气量狭小,失败了跑去孤岛割据,自己落得个凄凉晚景,还是没有达到李的眼光境界。

所以,事实上也就是李从来都是桂溪名副其实的领袖,这是桂系李白黄实际水平的真实反应!


春风十八子


广西有首很出名的民间谜语,说的是:是两人,也是一人;是今人,也是古人。谜底便是李白。

李白除了唐朝大诗人李白以外,还有另一个指代,即民国年间桂系军阀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自古历史上有过两人合称的,包括毛泽东和朱德,张学良和杨虎城,孙中山和黄兴等。以上无不是合作默契同时私交甚笃的亲密关系。

▲ 左:李宗仁,右: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不仅是同学,而且从一统广西开始两人就推心置腹,在一起共事的三十余年里,两人始终精诚合作,配合默契,逐渐成长为桂系军阀里的核心人物。

其中以擅长谋略见长的白崇禧,外号“小诸葛”,是国民党内的罕有的军事奇才,可他对李宗仁一直很尊敬,始终奉李宗仁为桂系军阀的一把手。

▲ “小诸葛” 白崇禧


说到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水平孰高孰低的问题,笔者觉得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水平实无高下之分。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长谋略,有人擅长统筹全局。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一样。

你说是刘备的能力高,还是诸葛亮的能力高?

两人都是有才之人,只不过白崇禧的“才”更加着眼于谋略之上,这点我们从白崇禧一直在参谋长的职位上供职上可见一斑。

而反观李宗仁,青年时期便从军,壮年时期便成为八桂之一,将广西省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这点倒和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类似。

▲ 左:白崇禧,右:李宗仁


这说明李宗仁同样可以以才牧民,以德服人。这是一个领袖必不可缺的必要条件,因此李宗仁可以稳坐桂系的第一把交椅,实至名归。

不仅如此,牧童出身的李宗仁,身上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浑厚和淳朴。这一点和民国时期其他的诸如“西北四马”,晋系阎锡山等望风使舵,摇摆不定的军阀是大相径庭的。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曾经这样评价李宗仁:

得意而未忘形,当官而未流于无赖。……诛心以论之,则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也该算个德胜于才的君子。

这里提到了一个词叫“德胜于才”,我想可以概括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间为什么桂系军阀奉李宗仁为首领?

对于领导来说,才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手下的人有才就行。德确实必不可少的,不然何以服人?

记得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理国家,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因为他们甘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

这一点上,李宗仁和刘邦大有类似之处。

▲ 李宗仁


因此说,要论谋略,论诡计,白崇禧要略胜一筹;然而要说统御军队,将士归心,则李宗仁要强一些了。

因此来说,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水平无所谓高下,但桂系军阀奉李宗仁为领袖,只是说李宗仁在领导力方面要比白崇禧强得多。

除此之外,白崇禧的私生活混乱,也是造成白崇禧不会成为领袖的一个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