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上學時,每當月考成績下來,身邊君總要被家長數落一番,“不好好學習就回家養豬吧”!曾幾何時,這些家長口中教育孩子的說辭,卻變成了“好好學習,將來回家養豬吧”!

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過後,“二師兄”火了,繼網易、阿里之後,京東進一步改變了世俗眼中的養殖業。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圖自網絡

以前難登大雅之堂的工作,現在卻成了互聯網大佬所青睞的業務,沒有人性的扭曲,也沒有道德的淪喪,有的只是科技的進步和消費升級!

大會上,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高調發布“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預示著正式宣佈京東把業務觸角伸向了“豬圈”。

01

“不務正業”的京東

養過的雞和種過的大米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京東“養豬”,並非京東的首次跨界“演出”,此前京東靠“跑步雞”也曾與“丁磊豬”齊名,成為當時養殖業中的網紅。

回顧當時,劉強東稱京東以上百元一隻的價格出售“百萬雞”,卻仍有虧損,原因在於每一隻“雞中貴族”的生平溜達數,都要在百萬步以上,實現實時監控方法則是通過計步器和雞舍中的攝像頭。

如此一來,跑步雞的生長週期要比市面上的普通雞更長,投資成本自然也要高於普通的家禽養殖。雖說如此,但京東還是靠跑步雞“精準扶貧”的策略實現了一炮多響,甚至贏得了騰訊大佬馬化騰的讚賞。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圖自網絡

當初,網易宣佈進軍養殖業時,大多數人都持質疑態度,同為互聯網大佬的劉強東卻在微博公開力挺,稱希望以後家裡的豬肉都是“丁磊豬”。

質疑歸質疑,丁磊之後一大批科技大佬開始了自己的“田園時光”,劉強東當時還在微博透露,要在老家租賃5000畝地種植無公害大米。

02

“豬圈”的生意經超乎你想像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繼網易、阿里之後,京東是第三家宣佈佈局養殖業的大型互聯網企業,這小小的豬圈裡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生意經,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大佬觸手養豬這一傳統產業?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7億頭生豬出欄,出欄量佔據全球的55%以上,市場規模達到1.1萬億元

但是中國生產每公斤豬肉的飼料成本卻是美國2倍,人力成本是美國的5倍。

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傳統養殖業,絕大多數的出欄豬來自於小型養殖場和散戶,養殖水平低,養殖行業規模化程度也很低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圖自網絡

以人力為主導的養殖行業存在許多技術上的侷限性,比如,豬隻身份信息確認、生理體徵(體溫、呼吸、咳嗽)檢測、疾病運動數據收集、人工投餵致浪費等問題。

依據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發佈的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來看,他們希望通過“

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配合獨創的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先進設備,打通養殖全產業鏈,實現農牧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

預計可幫助大中型養殖企業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節省飼料8-10%,縮短出欄時間5-8天。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圖自網絡

京東農牧數字化養殖技術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數字化、AI和IoT相關技術。

通過神農大腦發揮核心作用,對豬場環境參數進行統一收集,智能分析和管理豬舍風機、水簾、暖氣等設備並進行調節,保證生豬在適宜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經過“豬臉識別”系統獲取每一頭豬的“身份信息”並關聯其生長信息、免疫信息、生理特徵、疾病等狀況,發現情況,通過神農系統(SaaS)及時反饋給飼養員或進行智能化處理,讓管理員可以第一時間找到“問題豬”,並對症下藥。

同時,在物聯網技術支持下,通過神農大腦對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進行智能化管控,進一步實現豬圈無人化。

曹鵬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都應用這一方案,每年行業成本至少可降低 500億元!

03

同是養豬

網易、阿里、京東的妙招在哪兒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科技帶動生產,物聯網、大數據、AI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即將拉動傳統產業向前飛馳,三大互聯網巨頭先後搶佔“豬圈”,有多少巧合?又有多少相似呢?

1、丁磊的“網紅豬”

2009年,當丁磊首次提出要在“豬”上做文章時,迎來的卻是各路大咖的冷嘲熱嘲諷,甚至在項目進展期間也不斷有負面消息傳出。

不過後來的事就變得樂觀多了,從第一頭“天價豬”到走上烏鎮飯局,老丁家的豬肉一下跳出豬圈,成了科技圈的網紅代表。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圖自網絡

烏鎮飯局,丁磊用自家豬肉宴請了互聯網科技圈的半壁江山,既使自家豬肉獲得認可,更是圈粉了眾多圈內大佬,而且,經過這一次“免費代言”,丁家豬肉更是水漲船高。

  • 網易的養殖場


網易的豬是自己的豬,這句話我們會通過下面的敘述驗證。同是科技養豬,丁磊花了7年時間養出了“人情味”的豬。因為從某種角度來看,瞭解網易的養豬方式,可能會讓很多人大呼:“人不如豬!”

網易從豬場選址到生豬出欄,再到豬肉上市形成一整條閉環的產業鏈。

網易養豬,不是賦能於整個養殖業,而是將最原始、最傳統的養豬行業與最現代化的互聯網相結合,成功打造了一個全國適用但高價的養豬模板。

相比較全WIFI覆蓋下,現代化與人情化完美結合丁家豬場,阿里的養豬方式則更加充滿科技感。

2、馬雲和他的“養豬計劃”

與網易不同,阿里的養豬更加註重技術養殖,當然,這得益於阿里的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戰略。物聯網技術說白了,就是依靠已成熟的物理技術和無盡潛力的數字技術,來拉動傳統產業進行變革,實現轉型,同時創造新的商業變現。

曾經談及人工智能(AI)技術,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大上”,然而,阿里就這麼義無反顧將高大上的AI技術“扔進”了臭兮兮的豬圈。

事實上呢?這正是阿里物聯網戰略中的一部分。阿里ET大腦已經在城市、環境、工業、醫療等各個行業取得不錯的成績,進軍農牧也是早晚的事。

在物聯網時代,一個重要的變現模式便是下沉至行業。

阿里雲ET農業大腦基於AI算法,配合智能設備,整合出一套適用於豬場生產的數據規範流程,無人識別豬隻並建立數字檔案,就好像為每一隻豬建立發下“身份證”,記錄它們從出生到進入市場整個生命週期內的生理體徵,解決傳統養豬數據採集難、疾病預防及治理難、豬肉來源不清等痛點。

商業的新風向要變?


△圖自網絡

另外,阿里在商業模式上與網易也有著巨大的差異,首先,阿里事實上不做養殖,阿里的養殖是AI深度學習的一個過程,其中包含了視頻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物流算法等主流技術。

其次,阿里提供的是技術支持,通過與四川特區、康德集團的大型牧場合作,做後端的生豬養殖。

有了網易和阿里的“養豬經驗”,後來的京東對養殖業是又下了一劑猛藥。

3、“跑步雞”之後再推“AI豬”

高調宣佈佈局養豬行業,京東可謂做足功課。京東金融不但升級為京東數字科技,還同時成立子品牌京東農牧和京東農業研究院。

京東農牧還將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建設豐寧智能豬場示範點,實現養豬真正“無人、無線、無干擾、無接觸”。

京東養豬,靠的是“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三大“神器”,同時還有機器人進行全天候的巡檢,對豬舍的空氣、溫度、溼度等一些列指標進行數字化管理,AI“豬臉識別”則是將記錄將每頭豬記錄在案,“豬的一生”可實現透明化管理,源頭可溯。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新的消費觀念是綠色和健康,以及生產者生產成本的降低和人類勞動力支出的減少。而隨著通信技術、AI、智能設備等現代技術的迭代,農場數字化也必將成為新的養殖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